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詩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正史類
傳記類
雜家類
釋家類
類書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而未之发者然助祭者皆出则其立卑静以正如亲
 之将往而弗及见者然及祭之后犹且陶陶遂遂如
 亲之既往而将复入然是 惟悫
善不违乎身耳目不
 违乎心思虑不违乎亲其天性之爱结诸心形诸色
 而每事述而省之正孝子事亲之志也
建国 (第 16b 页)
(之鸟王氏以为况臣/之一于事其君也)埤雅曰壹宿壹于所宿之木鵻性
慈孝谨悫夫天下之人 惟悫
谨者始能慈孝而慈孝者
未有不悫谨二者原不相离也李巡苏辙俱援左传祝
鸠氏司徒之文专以为孝鸟于下文将父将 (第 9a 页)
景衡与
许翰论事颇合自为执政谏诤愈切无所顾避时黄潜
善当国专务壅蔽自汪伯彦而下皆奴事之不敢少忤
其意 惟悫
以直道自持事必力争虽言不行而不少屈
秉政未踰岁遽薨于位士民皆痛惜之(此以悫附传及/靖康小雅参修)
(第 27a 页)
 丙申宇文虚中充大金通问使武臣杨可辅副之寻
改虚中为祈请使 壬寅中书侍郎兼御营副使提举

措置户部财用张悫薨悫立朝谔谔有大臣节不可干
以私惟善许景衡与许翰论事颇合自为执政谏诤愈
切无所顾避时黄潜善当国专务壅蔽自汪伯彦而下
皆奴事之不敢少忤其意 惟悫
以直道自持事必力争
虽言不行而不少屈秉政未踰岁遽薨于位士民皆痛
惜之 癸卯大金通问使王伦始渡河与其副 (第 77b 页)
   楞严经资中疏

恒沇法师者蜀人也因京师 惟悫
疏楞严经义乃作义
章开释此经号资中疏
   金字华严经
唐开元中蕃王子译进今在遂宁广德寺
   华严 (第 9b 页)
  士或志近辩给智巧学之不知其器则小天下之理

惟实为贵实不在外当悫乎已不震不摇物孰加之
以此操行谁曰不宜古之君子 惟悫
之守不可小知
而可大受故以此事亲斯为孝以此事君斯为忠以
此事兄斯为悌交于朋友斯为信子其深思而不忒
(第 5a 页)
(庶/)子道
足施为我拙困婴缚已谋具巾屦行当老嵩霍子其乞
我归终焉卧云壑(宗/道)嗜好我已癖须求子 惟悫
毡旧王 (第 26b 页)
 氏同邱道章字用闇号定思拣选知县生七子超惟
 一惟醇惟稼惟寅惟和惟俊超为英山教谕道兴字
 行之号信芳安庆府学廪膳生生四子惟清惟恂
 悫
惟宪(见家/谱)孙曾多为诸生或举于乡至今不替兹
 未备考焉 (第 48b 页)
  赠承务郎天临路同知湘潭州事朱君墓碣铭
君讳士心字奎仲姓朱氏世为湘乡人曾大父用舟大

父应龙宋进士父斌以子玉诚贵赠从仕郎潭州路安
化县尹配周氏赠宜人君生宋淳祐庚戌卒延祐己未
至治辛酉十二月二十三日葬七都盐井之原娶袁氏
继陶氏子合班秩承务郎武昌路蒲圻县尹兼劝农事
君赠承务郎天临路同知湘潭州事袁氏赠恭人合班
欲揭之阡属铭 惟悫
嘉乃为亲而笔之君为童不喜弄
性恬淡诸弟络绎入仕徙居湖山独事树蓺事安化君
不少达左右作童稚状曲意承欢安 (第 4b 页)
寺沙门怀迪證译。量翻传事毕。会本国王怒
其擅出经本遣人追摄。泛舶西归。后因南
使入京。经遂流布。有 惟悫
法师资中沇公。
各著疏解之。

*** 唐洛京大遍空寺实叉难陀传

释实叉难陀。一云施乞叉难陀。华言 (第 0718c 页)
慧大师
赐紫沙门赞宁等奉 敕撰

** 义解篇第二之三(正传十四人附见六人)

*** 唐京师崇福寺 惟悫
传一(慧震弘沇) (第 0738b 页)
释惟悫。
俗姓连氏。齐大夫称之后。本凭翊人。
官居上党为潞人也。九岁割爱冠年纳戒。
母氏昆弟归于法门。故悫从其 (第 0738b 页)
 唐爱同 唐道亮 唐秀公律师
 唐德感 唐道氤 唐光仪
 唐玄俨 唐慧日 唐法慎
 唐道绰 唐鉴真  唐惟悫
 唐守直 唐圆照 唐辨才
 唐慧明 唐道遵 唐摩驮都
 唐道澄 唐大光 唐慧琳
 唐端甫 唐知玄 梁 (第 0068b 页)
和尚。后无
疾辞众。逝于天平宝寺。七年癸卯岁。五月五日。即代
宗广德元年也。寿七十七。 唐惟悫

姓连氏。齐大夫称之后。上党潞人。九岁从舅
氏之有名称于释门者出家。久之辞去游学。教旨禅
宗毗尼之道。 (第 0191b 页)
寻续
当记载然入藏诸经或失译主或无年代者亦多
古来诸德皆但以所诠义宗定其真伪矣前后造
疏解者京报国寺 惟悫
法师先天寺悟实禅师荐
福寺坚志法师并北京诠法师总有其四皆曾备
计各有其长悫邈经文简而可览实述理性显而 (第 0335a 页)
玩乃
至如今不知前世曾习不知有何因缘但觉耽乐彻
于心髓访寻章疏及诸讲说匠伯数年不倦前后遇
上都报国寺 惟悫
法师疏一卷先天寺悟实禅师疏
两卷荐福寺坚志法师疏四卷北都藏海寺道诠法
师疏三卷皆反覆研味虽互有得失皆 (第 0838b 页)
水流注不绝之貌大方广圆觉五字乃所注之经下
皆能注之疏卷上则卷轴之次第然此经之疏凡有
五家一上都报国寺 惟悫
法师疏一卷二先天寺悟
实禅师疏二卷三北都海藏寺道诠法师疏三卷四
大唐荐福寺坚志法师疏四卷五圭峰定慧禅 (第 0013a 页)
为圆觉)。】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

(菩萨
修行。不出此二十五轮。
唐僧惟悫。
以此二十五轮。为二十五观。第一名澄浑息用观二庖丁恣刃观。三呈音出
碍观。四运舟兼济观。五湛海澄空观。 (第 0161c 页)
密。述疏钞科节疏主也。
圭峰即终南之别山。定慧禅师。即唐宣宗追谥之
号。此经前后造疏解者。有京报国寺 惟悫
法师。先
天寺悟实禅师。荐福寺坚志禅师。北京道诠法师。
今圭峰定慧禅师。皆曾备讨。各有所长。悫邈经文 (第 0240a 页)
而巳。】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

【菩萨修行。不出此二十五轮。 唐僧惟悫。
以此二十
五轮。为二十五观。


* 第一名澄浑息用观
* 第二庖丁恣刃观
* 三呈 (第 0333c 页)
疏前后下。二叙传。于中二。一叙诸疏。言造疏者。且据
所见者叙之。近闻江淮间。亦有疏行。不知如何。 惟悫
者是佛顶疏主。悟实者少小出家。曾禀荷泽之教。高
节志道。戒行冰洁。久在东都。恩命追入内。住先天寺。 (第 0537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