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易類
樂類
小學類
經解類
春秋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地理類
正史類
史評類
傳記類
史鈔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詔令奏議類
禪宗部類
華嚴部類
洞神部
太玄部
 (悔以迄于今言自后稷以来皆得祭天犹鲁人郊祀/也是以棫朴之作有积燎之薪文王郊酆经有明文)
 (匡衡岂俗而枉之哉文王虽未为天子然三分天下/而有二伐崇戡黎 祖伊
奔告天既弃殷乃眷西顾泰)
 (伯三让以有天下文王为王于义何疑然则匡衡之/奏有所未尽按世宗立甘泉汾阴之 (第 14a 页)
 讴歌纣而讴歌文王则虞芮质成之后天固已命之
 矣然作周而未成有所统而未集不幸九年而终至
 此武王周公所以正其名而追之也观 祖伊
称文王
 以西伯武王称文王以文考则文王未尝称王可知
 也
 游氏酢曰武王于泰誓三篇称文王为文考至武成 (第 3a 页)
 之文王讴歌者不讴歌纣而讴歌文王则虞芮质成
 之后天固已命之矣然作周而未成有所统而未集
 不幸九年而终至此武王周公所以正其名而追之
 也观 祖伊
称文王以西伯武王称文王以文考则文
 王未尝称王可知也
 严陵方氏曰尔雅言邑外曰郊郊外曰牧牧外曰野
  (第 19b 页)
 者孰谓谓文王也盖于是时虞芮质成天固已命之
 然作周而未成有所统而未集不幸九年而终至此
 武王周公所以正其名而追之也观 祖伊
称文王以 (第 10a 页)
 则颁祀此之谓建祭则受福此之谓保(○黄氏曰伯/夷降典折民)
 (惟刑功配禹稷而其事始于事鬼神是则建保邦国/诚有其本也纣谓祭无益牺牲粢盛既于凶盗 祖伊)
 (
以为商亡之/决如是也)○贾氏曰上单言邦据王为言以佐王
 建保邦国则统侯国言之矣
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 (第 4b 页)
胜也○戡胜释诂文(戡尔雅作堪)
西伯节疏西伯戡黎○王者中分天下为二公总治之
谓之二伯(为当而字误) 祖伊
节疏文王率殷之叛国以事纣(率左传作帅)
格人节疏 (第 15a 页)
祖伊
未必问至人亲灼龟(未毛本误木)
故天节疏则天与先王俱是人君之本(本毛本误木)以纣自 (第 15a 页)
不显諌者谓君父失德尚)
(微先将顺风喻若乃暴乱将至危殆当披露下情伏死/而谏焉持风议而已哉是以西伯戡黎 祖伊
奔告于王) …… (第 11a 页)
已讫我殷命古之贤者切諌如此幽王无道将灭/京周百姓怒王欲天有授命此文陈下民疾怨之言曲)
(以感寤此正与 祖伊
諌皆同忠臣殷勤之义何谓非/人臣宜言哉肃不讥尚书 (第 11b 页)
祖伊
之言而怪家父耶)
驾彼四牡四牡项领傅项大也笺云四牡者人君所乘
驾今但养大其领不肯为用喻大臣自恣王不能 (第 11b 页)
 (耆也天无二日土无二王若五年以前既已称王改/正则反形已露纣当与之为敌非直咎恶而已若已)
 (称王显然背叛虽纣之愚非宝能释也又书序周人/乘黎之下云 祖伊
恐奔告于受作西伯戡黎若已称)
 (王则愚者亦知其叛不待 (第 7a 页)
祖伊
之明始识之也且其/篇仍云西伯明时未为王是六年称王为得其实故)
 (乾凿度布王号之下注云受命后五年乃为 (第 7a 页)
立在可
待也释文戡说文作(十五叶)谨按说文作作为是
疏动悉违法(十八叶右五行)宋板悉作皆
补遗宋板疏 祖伊
木必问(十七叶左四行)木作未

微子

考异古本经我祖底遂底作致 殷罔不小大好草窃
奸宄不作弗召敌雠 (第 5a 页)
 不可以归于天也如以自作之孽而归之于天则人

 事废矣西伯既戡黎 祖伊
恐奔告于受曰天既讫我
 殷命格人元龟罔敢知吉故天弃我不有康食不虞
 天性不迪率典而纣答之曰呜呼我生不 (第 29b 页)
有命在天
  祖伊
反曰呜呼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殷之
 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夫 (第 29b 页)
祖伊
言天之命而纣
 亦言天命 (第 29b 页)
祖伊
乃以为纣责命于天而深陈其不可
 者盖命非人主之所言也安危存亡之势皆于己取
 之而已矣苟为责命于天而谓 …… (第 29b 页)
 尽夫为臣之道而从与不从在夫君从之则安且治
 不从则危且乱从与不从之间而治乱安危分焉非
 己之所能必也伊尹之言太甲从之者天也 祖伊

 言纣不从之者亦天也故二子可以言天若太甲与
 纣不可以言天矣太甲以为自作孽遂终厥德纣以
 为我生 (第 30a 页)
 以此篇之末不复重出为得体则伊训之末不当衍
 四字此虽章句之小失亦不可以不论也
西伯戡黎      商书
殷始咎周周人乘黎 祖伊
恐奔告于受作西伯戡黎
 据史记文王脱于羑里之囚而献洛西之地然后纣
 赐之弓矢鈇钺使得专征伐为西伯文王 …… (第 9b 页)
 近盖在上党壶关之地与朝歌接而密迩于王畿其
 君党恶于纣与之为不义而虐用其民文王既专征
 伐于是率师戡黎而胜之既胜黎矣殷之贤臣 祖伊
 
知黎不道为周所戡其势必及于殷盖当时诸侯助
 纣为虐者多矣斯民之困于虐政望乎仁政之拯己
 于水火之中不 …… (第 10a 页)
 之于葛也文王之戡黎虽无心于伐纣而当时之人

 以胜殷之任归之则虽欲顾君臣之大分而不忍为
 然天命人心之所迫必有不能已者此 祖伊
所以咎
 周也咎恶也恶其将不利于商也曰殷始咎周者非
 是举殷国之人皆知咎周也但指 (第 11a 页)
祖伊
而言之耳史
 记 (第 11a 页)
祖伊
闻之而始咎周此言为得其实 (第 11a 页)
祖伊
之所
 以始咎周也盖以周人乘黎而胜之故也周人既乘
 黎而胜之 (第 11a 页)
祖伊
恐其将不利于殷为是震恐而奔告
 于纣史官录其言而为此篇也 (第 11a 页)
西伯戡黎西伯既戡黎 祖伊
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
讫我殷命格人元龟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
王淫戏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康食不虞天 …… (第 11b 页)
 方之诸侯则西方诸侯之为不义者文王所当征也

 黎乃文王所总之诸侯其戡而胜之盖方伯连帅之
 职然也其于文王所以事殷之至德实未尝失而
 伊
之所以恐者非谓文王将有伐商之心也盖以黎
 之亡逆知殷之必亡民既弃殷而归周则文王虽欲
 终守臣节而不可 …… (第 12b 页)
 王之心也使其内秉王心而阳率诸侯以事纣则其

 与曹操司马懿果何以异哉此盖读是篇而不知详
 考 祖伊
之意故为此说是不可不辨也受即纣也此
 篇与泰誓武成皆呼为受其馀诸书则以为纣盖受
 与纣音相乱耳 (第 13a 页)
祖伊
既于戡黎逆知殷之必亡于是
 奔走以告于受呼纣为天子而谓之曰天既讫尽我
 殷之命而不能复以有天下而为天 …… (第 13a 页)
 者自以为必不亡也

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祖伊
反曰呜呼乃罪多参
在上乃能责命于天殷之即丧指乃功不与戮于尔邦
  (第 14b 页)
祖伊
之所以极其鲠直不讳之言已尽矣而纣诲之
 谆谆听我藐藐而不之听也方且叹曰我之生其修
 短之命受之于天彼 (第 14b 页)
民之所以恶我而欲我之亡者
 其如我何即 祖伊
之所谓其如台也 (第 14b 页)
祖伊
反孔氏以
 谓反而告纣此说不然据 (第 14b 页)
祖伊
反当是出而告人
 也纣谓既已有天命不足与语矣于 (第 14b 页)
祖伊
出而告 …… (第 14b 页)
 义兵以为天下除害而杀纣者则实自乎殷人不胜
 怨愤之气前徒倒戈往攻纣而杀之以快其平日之
 怨非周师之杀纣也 祖伊
之所谓指乃功不无戮于
 尔邦其言实验于此详 (第 15b 页)
祖伊
之所以奔告纣者盖 (第 15b 页)
 以周师既乘黎而胜之其势必将不利于商虽 祖伊
 
之意故知周之必将取殷之天下而有之矣然而所
 以告纣者则惟论其自绝于天而殷民罔弗欲丧曰
 天曷不降威大 …… (第 16a 页)
 天顺人以伐商哉是知商家之社稷其存亡祸福惟
 在于纣之能改过与不改过而已至于周之戡黎虽
 足以推夫殷之必亡而殷之所以亡者则不在是也
 故 祖伊
惟历陈天人之祸福存亡之理以冀纣之改
 过迁善不及乎周之将伐殷也若 (第 16b 页)
祖伊
者可谓知所
 本矣昔高祖先入秦关项羽后至范增知高祖之得
 民心也于是说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财好色今闻 …… (第 16b 页)
 之几者惟有此一计耳使高祖可得而害其能救项

 氏之亡乎不观于范增无以见 祖伊
之知天命者也
微子        商书
 案吕氏春秋曰纣之母生微子及中衍是时尚为妾
 改而为妻生纣纣 (第 17b 页)
 言纣资辩捷疾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而武王数

 其罪亦曰谓已有天命谓敬不足行谓祭无益谓暴
 无伤 祖伊
以西伯戡黎之故奔告于纣纣则曰我生
 不有命在天则其屑有辞纣盖优为之也虽则有辞
 自欺可也天其可欺乎桀 (第 14a 页)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
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菑与灾同乐音洛)
安其危利其菑者不知其为危菑而反以为安利也
所以亡者谓荒淫暴虐所以致亡之道也不仁之人

私欲固蔽失其本心故其颠倒错乱至于如此所以
不可告以忠言而卒至于败亡也(辅氏曰仁本吾心之固有惟不知存
养体认故为私欲所障蔽而冥然无知顽然无觉虽处于危而反以为安虽沦于菑而反以为利虽陷于
其所以亡而反以为乐其颠倒惑乱至于如此故不可告语而败亡随之自古危乱之君同出一辙若本
心尚有一点之明可以为受言之地则其祸乱犹有可以救药者也○真氏曰自昔危乱之世未尝无忠
祖伊
尝谏纣矣召穆公尝谏厉王矣而二君不之听者盖其心既不仁故颠倒迷缪以危为安以菑为
利以取亡之道为可乐也夫人 (第 18a 页)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
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菑与灾同乐音洛)

安其危利其菑者不知其为危菑而反以为安利也
所以亡者谓荒淫暴虐所以致亡之道也不仁之人
私欲固蔽失其本心故其颠倒错乱至于如此所以
不可告以忠言而卒至于败亡也(真氏曰自昔危乱之世未尝无忠言 祖伊
尝谏纣矣召穆公尝谏厉王矣而二君之不听者盖其心既不仁故颠倒迷缪以危为安以菑为利
以取亡之道为可乐也夫人 (第 16a 页)
 附录(金氏履祥曰此篇首称高宗肜日终言无丰于/昵高宗庙号也似谓高宗之庙昵近庙也似是)
 (祖庚绎于高宗之庙惟史记谓此书/作于祖庚之时而其说又不分明)
殷始咎周周人乘黎 祖伊
恐奔告于受作西伯戡黎 (第 21b 页)
 集传咎恶乘胜也详 祖伊
所告无一言及西伯者盖 (第 22a 页)
祖伊
虽知周不利于商而又知周实无所利于商序
 言殷始咎周似亦未明 (第 22a 页)
祖伊
奔告之意
 集说(孔氏安国曰 (第 22a 页)
祖伊
祖已后贤臣戡亦胜也○陆/氏德明曰黎国名尚书大传作耆○林氏之奇)
 (曰文王之为西伯得专征伐之权出于纣 (第 22a 页)
之命也黎/乃诸侯之国其地密迩王畿其君党恶于纣而虐用)
 (其民文王既专征伐于是率师戡黎而胜之曰殷始/咎周者非是举殷国之人皆知咎周也但指 祖伊
而)
 (言之耳史记曰 (第 22a 页)
祖伊
闻之而始咎周此言为得其实/周人既乘黎而胜之 (第 22a 页)
祖伊
恐其将不利于殷为是震)
 (恐而奔告于纣也○袁氏默曰周人乘其势以戡之/戡如左传戡定祸乱曰武○董氏鼎曰 (第 22a 页)
祖伊
奔告于) (第 22a 页)
 咸有一德伊尹训道王亦训之类盘庚亦诰也故王
 肃云不言诰何也取其徙而立功非但录其诰高宗
 肜日与训序连文亦训辞可知也西伯戡黎云 祖伊

 
恐奔告于受亦诰也武成云识其政事亦诰也旅獒
 戒王亦训也金縢自为一体祝亦诰辞也梓材酒诰
 分出亦诰也多 (第 20a 页)
   王脱羑里之囚献洛西之地纣赐弓矢鈇钺使
   得专征伐为西伯文王既受命黎为不道于是
   举兵伐而胜之 祖伊
知周德日盛既已戡黎纣
   恶不悛势必及殷故恐惧奔告于王庶几王之
   改之也史录其言以为此篇诰体也 …… (第 31b 页)
   (陈少南吕伯恭薛季龙以为武王吴才老亦曰/乘黎恐是伐纣时事二说未知孰是曰此等无)

   (證据可/且阙之)
西伯既戡黎 祖伊
恐奔告于王
 集传下文无及戡黎之事史氏特标此篇首以 (第 32b 页)

 伊
告王之因也祖姓伊名祖已后也奔告自其邑奔
 走来告纣也
 集说(林氏之奇曰文王既为西伯则西方诸侯之为 (第 32b 页)
不义者其戡而胜之盖方伯连帅之职然也其)
 (于文王所以事殷之至德实未尝失而 祖伊
之所以/恐者非谓文王将有伐商之心也盖以黎之亡逆知)
 (殷之必亡民既弃殷而归周则文王虽欲终守/臣节而 (第 32b 页)
不可得此其所以恐而奔告于受也)

曰天子天既讫我殷命格人元龟罔敢知吉非先王不
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
 集传 祖伊
将言天讫殷命故特呼天子以感动之讫
 绝也格人犹言至人也格人元龟皆能先知吉凶者
 言天既已绝我殷命格人 …… (第 33a 页)
 我何言纣不复能君长我也上章言天弃殷此章言

 民弃 殷祖伊
之言可谓痛切明著矣
 集说(吕氏祖谦曰商之覆亡固未易救然而贤人尚/多先王之泽尚未泯纣苟能转而之善则民 …… (第 34b 页)
 (知命者也○王氏肯堂曰我生虽承民弃来然谓有/命在天则非轻民心之不足畏而且恃天命之不见)

 (绝矣天人交弃而犹为自/安之言此之谓罔有悛心) 祖伊
反曰呜呼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
 集传纣既无改过之意 (第 35a 页)
祖伊
退而言曰尔罪众多参
 列在上(申氏时行曰即/商罪贯盈之意)乃能责其命于天邪吕氏曰
 责命于天惟与天同 (第 35a 页)
德者方可
 集说(吴氏澄曰前与纣言故称王此/以下 祖伊
退而私言之故称乃)
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
 集传功事也(叶氏梦得曰凡事/积而成者皆曰功)言殷即 (第 35a 页)
丧亡矣指汝

 所为之事其能免戮于商邦乎苏氏曰 祖伊
之谏尽
 言不讳汉唐中主所不能容者纣虽不改而终不怒
  (第 35b 页)
祖伊
得全则后世人主有不如纣者多矣愚读是篇
 而知周德之至也 (第 35b 页)
祖伊
以西伯戡黎不利于殷故奔
 告于纣意必及西伯戡黎不利于殷之语而入以告
 后出以语人未尝有一毫及周者是知 (第 35b 页)
周家初无利
 天下之心其戡黎也义之所当伐也使纣迁善改过
 则周将终守臣节矣 祖伊
殷之贤臣也知周之兴必 (第 35b 页)
 (已○时氏澜曰爱民者天之本心/奉天者君之本职自其源而言也)
惟受罪浮于桀剥丧元良贼虐谏辅谓已有天命谓敬

不足行谓祭无益谓㬥无伤厥鉴惟不远在彼夏王天
其以予乂民朕梦协朕卜袭于休祥戎商必克
 集传浮过剥落丧去也古者去国为丧元良微子也
 谏辅比干也谓已有天命如答 祖伊
我生不有命在
 天之类下三句亦纣所尝言者鉴视也其所鉴视初
 不在远有夏多罪天既命汤黜其命矣今纣多罪天 (第 20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精义卷二十三    宋 黄伦 撰
殷始咎周周人乘黎 祖伊
恐奔告于受作西伯戡黎
 郑氏曰西伯周文王也时国于岐封为雍州伯也国
 在西故曰西伯
 无垢曰始文王遵养 …… (第 1a 页)
 伯殷之贤者为国家深思远虑知天下之势将尽归

 于文王纣将尽亡祖宗社稷此所以始咎周也夫黎
 近王圻文王威德日隆动无不克其势将至王朝矣
 此 祖伊
所以恐而奔告也恐而奔告其惊惧之心亦
 可见矣夫文王称兵迫近王畿使朝廷大臣惊恐此
 不赦之罪也借使得专 …… (第 1b 页)
 当伊尹成汤之际纣有南巢之放久矣孔子见其心
 故曰周之德可谓至德也已矣
 黄氏曰商始咎周周人乘黎黎近邑也 祖伊
恐奔告
 于受则势亡已迫矣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天下未
 有非之者及其戡黎而圣人独念之深如此盖以非
 吾 …… (第 2a 页)
 于周人乘黎乃始咎周夫黎之与殷辅车之相依今

 既乘黎则是唇亡齿寒殷之所以恶周以此而已
 伊
纣之臣也方且恐惧奔走以告于王悯其丧亡无
 日此西伯戡黎之所以作也
 吕氏曰纣之恶日盛周之德日著此 (第 3a 页)
祖伊
之所以咎
 谓之始咎者商元不曾咎周便见得商人安于文武
 甚久亦文武有君人之大德事君之小心也黎国近
  (第 3a 页)
纣都与同恶之国周戡伐其逼近纣都之国事势近
 迫故 祖伊
奔走而告于受 (第 3a 页)
西伯戡黎
西伯既戡黎 祖伊
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讫我殷命
格人元龟罔敢知吉
 无垢曰文王为西伯则凡西方一道诸侯皆得以征
 伐之使 (第 3b 页)
纣在上朝廷清明西伯戡黎乃方伯称职何
 警惧之有则夫 祖伊
所以恐而奔告者以朝廷紊乱
 故深为之疑虑也以事势观天命将归于周而绝于
 殷此 (第 3b 页)
祖伊
之见也未敢以为然而问之至道之人至 …… (第 3b 页)
 而考元龟不见其吉则商之事可知矣

 张氏曰周已胜黎 祖伊
恐而奔告于王者欲其畏祸
 而知改也将告之以天命故以天子称之天既讫我
 殷命者言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则其 …… (第 4b 页)
 于覆亡

 吕氏曰当时人皆不恐惧独 祖伊
恐惧者何故 (第 5a 页)
祖伊
 
是众醉中独醒者奔告于王呼天子言天已绝了我
 商家之命其情甚急切
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故天弃 …… (第 5a 页)
 一如陈后主方隋师韩擒虎等渡江边帅告急之疏
 陈后主皆不觉及隋已灭陈乃知前日边帅告急之
 疏皆未曾开以此知乱世无道之君都不自悟如此 祖伊
反曰呜呼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殷之即丧 (第 8a 页)
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
 无垢曰 祖伊
见纣不悟恃天以为恶故报之曰汝罪
 其数多矣今参列布于上天天将按罪相圣人诛汝
 至于此时汝尚能责天以命 (第 8b 页)
非财货比故重其事曰纳锡也 祖伊
曰格人元龟罔敢知吉元龟与格人并称尊


之至矣箕子所陈洪范大禹之法也有大疑谋及


卜筮龟从筮逆犹可 (第 6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