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樂類
書類
春秋類
小學類
詩類
易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政書類
史評類
別集類
職官類
傳記類
時令類
目錄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經集部類
洞神部
太玄部
續道藏
位元宗感之赠以鸿名其复
置庙享献禘祫与九庙同至上元二年杜鸿渐奏停时
享而禘祫存今元宗肃宗神主已归夹室 让皇帝 犹禘
祫不阙于礼未安李班曰宗庙事重比者臣不敢轻议
让皇至今禘祫实不当礼嗣复所论至当今请下礼官
议帝曰 (第 57b 页)
俞四月王起奏 让皇帝 庙去月二十四日诏下
太常寺委三卿及博士同详议闻奏者臣等复以 (第 57b 页)
让皇
帝 追尊位号恩出一时别立庙祠不涉正统既非昭穆 …… (第 57b 页)
祭者盖以时近恩深未可顿忘
故也今睿宗元宗既已祧去又文敬等七太子中亦有
追赠奉天承天皇帝之号当以停废则 让帝 之庙不宜
独存臣等参详伏请准中书门下状便从废罢
文献通考昭宗大顺元年将行禘祭有司请以三太后
神主祔享 (第 58a 页)
置庙享献禘祫与九庙同至上元二年杜鸿渐奏停时
享而禘祫存今元宗肃宗神主已归夹室 让皇帝 犹禘
祫不阙于礼未安李班曰宗庙事重比者臣不敢轻议
让皇至今禘祫实不当礼嗣复所论至当今请下礼官
议帝曰 (第 57b 页)
俞四月王起奏 让皇帝 庙去月二十四日诏下
太常寺委三卿及博士同详议闻奏者臣等复以 (第 57b 页)
让皇
帝 追尊位号恩出一时别立庙祠不涉正统既非昭穆 …… (第 57b 页)
祭者盖以时近恩深未可顿忘
故也今睿宗元宗既已祧去又文敬等七太子中亦有
追赠奉天承天皇帝之号当以停废则 让帝 之庙不宜
独存臣等参详伏请准中书门下状便从废罢
文献通考昭宗大顺元年将行禘祭有司请以三太后
神主祔享 (第 58a 页)
哉李泌以为武后欲谋篡国酖太子弘盖高宗不之
知而后复加之尊名以掩其迹是时政出于后高宗
尸位而已其后明皇追谥宁王宪 (让皇/帝) 代宗追谥建
宁王倓(承天/皇帝)以此为故事皆不正之礼不可以为后
世法也 (第 1b 页)
知而后复加之尊名以掩其迹是时政出于后高宗
尸位而已其后明皇追谥宁王宪 (让皇/帝) 代宗追谥建
宁王倓(承天/皇帝)以此为故事皆不正之礼不可以为后
世法也 (第 1b 页)
笛之为乐所以涤荡邪心归之雅正者也后世雅笛之
制非窍而为五以合五声必窍而为六以协六律傅纬
有六孔之说岂雅笛欤古者论笛之良不过衡阳之簳
也故师旷得其雄宋意得其雌焉盖无异于伦伶断嶰
谷雌雄之竹以为律吕也由是观之舜之箫韶九成凤
凰至于来仪庸讵知非具雌雄之竹邪昔唐明皇之时
海内无事号为太平而 宁王 善横笛歧王善琵琶亟召
于殿宇吹玉箫击羯鼓相与娱乐而已故一时达官大臣 (第 2b 页)
制非窍而为五以合五声必窍而为六以协六律傅纬
有六孔之说岂雅笛欤古者论笛之良不过衡阳之簳
也故师旷得其雄宋意得其雌焉盖无异于伦伶断嶰
谷雌雄之竹以为律吕也由是观之舜之箫韶九成凤
凰至于来仪庸讵知非具雌雄之竹邪昔唐明皇之时
海内无事号为太平而 宁王 善横笛歧王善琵琶亟召
于殿宇吹玉箫击羯鼓相与娱乐而已故一时达官大臣 (第 2b 页)
苻氏之末吕光沮渠蒙逊等据有凉州之西故谓之西
凉部乐其器有编钟编磬琵琶五弦竖箜篌卧箜篌筝
筑笙箫竽大小觱篥竖笛横吹腰鼓齐鼓檐鼓铜钹贝
为一部工二十七人其歌曲谓之凉州又谓之新凉州
皆入婆陀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等所进也唐坐立
二部惟庆善乐独用西凉故明皇尝命红桃歌凉州谓
其词贵妃所制岂贵妃制之知运进之邪凉州□新曲
明皇命诸王于便殿观之曲终诸王皆称万岁独 宁王
不贺明皇询其故 (第 9b 页)
宁王 曰夫曲者始于宫散于商成于
角徵羽臣见此曲宫离而少微商乱而加暴宫者君也
商者臣也宫不胜则君体卑商有馀则 (第 9b 页)
臣事僣臣恐异
日臣下有悖乱之事陛下有播越之祸兆于斯曲也洎
禄山南犯明皇西幸始知 宁王 善音而胡音适以乱华
也可不戒哉
安国
安国之乐其器有箜篌琵琶五弦笛箫双觱篥正鼓和
鼓铜钹 (第 10a 页)
凉部乐其器有编钟编磬琵琶五弦竖箜篌卧箜篌筝
筑笙箫竽大小觱篥竖笛横吹腰鼓齐鼓檐鼓铜钹贝
为一部工二十七人其歌曲谓之凉州又谓之新凉州
皆入婆陀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等所进也唐坐立
二部惟庆善乐独用西凉故明皇尝命红桃歌凉州谓
其词贵妃所制岂贵妃制之知运进之邪凉州□新曲
明皇命诸王于便殿观之曲终诸王皆称万岁独 宁王
不贺明皇询其故 (第 9b 页)
宁王 曰夫曲者始于宫散于商成于
角徵羽臣见此曲宫离而少微商乱而加暴宫者君也
商者臣也宫不胜则君体卑商有馀则 (第 9b 页)
臣事僣臣恐异
日臣下有悖乱之事陛下有播越之祸兆于斯曲也洎
禄山南犯明皇西幸始知 宁王 善音而胡音适以乱华
也可不戒哉
安国
安国之乐其器有箜篌琵琶五弦笛箫双觱篥正鼓和
鼓铜钹 (第 10a 页)
故于宁考则曰宁祖圣考以宁为宁祖以考为圣考
是以宁字为一人考字为一人非立言之体也以宁
云者谓武王去残贼以安天下之民也曰 宁王 曰宁
考曰宁人正如盘庚曰先后曰高后曰先神后但变
其文耳非有异义也 (第 13b 页)
宁王 遗我大宝龟者盖古者将
欲决嫌疑定犹豫以通幽明之情使其应如响无有
毫釐抄忽之差者而必有藉于灵龟故其 …… (第 13b 页)
夏武王继之又能兢兢业业夙夜匪懈以致其勤然
后克商而有天下尔既先世之旧人当大能远省前
事岂不知 宁王 若是之勤哉而今也有武庚之变苟
舍而不治则 (第 28a 页)
宁王 之勤劳以遗后人者将无所继而
卜世三十卜年八百之历于我而殄绝矣盖武庚之
叛是天之闭塞以使我毖慎盖欲 (第 28a 页)
其操心危而虑患
深养其德慧术智于疢疾之中此正我戡定祸乱以
成功之所也我其敢不极尽而使无遗力以终 宁王
所图之事乎尽力以终其所图之事 (第 28a 页)
宁王 之勤劳 …… (第 28a 页)
奉顺天意以从吉卜使于前宁人所受之美命于此
而有终乎卒 宁王 图事于前宁人图功攸终者盖欲
绍隆基业以继前人之成绩也于前宁人攸受休毕
者盖欲永膺历数以继武王之美 (第 29b 页)
是以宁字为一人考字为一人非立言之体也以宁
云者谓武王去残贼以安天下之民也曰 宁王 曰宁
考曰宁人正如盘庚曰先后曰高后曰先神后但变
其文耳非有异义也 (第 13b 页)
宁王 遗我大宝龟者盖古者将
欲决嫌疑定犹豫以通幽明之情使其应如响无有
毫釐抄忽之差者而必有藉于灵龟故其 …… (第 13b 页)
夏武王继之又能兢兢业业夙夜匪懈以致其勤然
后克商而有天下尔既先世之旧人当大能远省前
事岂不知 宁王 若是之勤哉而今也有武庚之变苟
舍而不治则 (第 28a 页)
宁王 之勤劳以遗后人者将无所继而
卜世三十卜年八百之历于我而殄绝矣盖武庚之
叛是天之闭塞以使我毖慎盖欲 (第 28a 页)
其操心危而虑患
深养其德慧术智于疢疾之中此正我戡定祸乱以
成功之所也我其敢不极尽而使无遗力以终 宁王
所图之事乎尽力以终其所图之事 (第 28a 页)
宁王 之勤劳 …… (第 28a 页)
奉顺天意以从吉卜使于前宁人所受之美命于此
而有终乎卒 宁王 图事于前宁人图功攸终者盖欲
绍隆基业以继前人之成绩也于前宁人攸受休毕
者盖欲永膺历数以继武王之美 (第 29b 页)
(齐桓定王世子郑于首止而王室宁使惠王无易树/子之过景王不能早正国本而王室乱使诸侯有戍)
(周城成周之勤晋顷 宁王 室于已乱之后不若齐桓/能弭难于未乱之先也或谓寰内诸侯非有天子之)
(命不得出会诸侯今王世子不禀王命 (第 40a 页)
(周城成周之勤晋顷 宁王 室于已乱之后不若齐桓/能弭难于未乱之先也或谓寰内诸侯非有天子之)
(命不得出会诸侯今王世子不禀王命 (第 40a 页)
(朝王地道贵右故公在西受朝竟然后入庙受享阳/生之时其气文舒而布散故分于两处受也当依当)
(宁王 皆南面朝犹朝也欲其来之早宗尊也欲其尊/王也觐之言勤也欲其勤王之事遇犹偶也欲其若)
(不期而俱至通言 (第 191a 页)
(宁王 皆南面朝犹朝也欲其来之早宗尊也欲其尊/王也觐之言勤也欲其勤王之事遇犹偶也欲其若)
(不期而俱至通言 (第 191a 页)
无垢曰三邦厎贡厥名谓三邦于三物之中致贡其
尤美者则人意惬而文势顺也 又曰大诰曰 宁王
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即命是大龟乃国之宝也故国
有大事则命大龟以卜之禹曰官占惟先蔽志昆命
于元龟鲁颂曰 (第 20b 页)
尤美者则人意惬而文势顺也 又曰大诰曰 宁王
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即命是大龟乃国之宝也故国
有大事则命大龟以卜之禹曰官占惟先蔽志昆命
于元龟鲁颂曰 (第 20b 页)
懦不能立事之人所以成王说若涉渊水一句便往
须求攸济道理亦是知天命也
敷贲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予不敢闭于天降威用 宁王 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即命 …… (第 11b 页)
则之神物则大宝龟也宝龟能传天命之吉凶故武
王以此龟遗子孙使知天之明而继之命之所在而
即之
东坡曰当时谓武王为 宁王 以其克殷宁天下也下
文曰乃宁考知其为武王旧说以为文王非也曰前
宁人者亦谓武王之旧臣也
张氏曰人 (第 12b 页)
之不胜天久矣又况君之于天犹臣之于
君臣之拒君命为逆则成王之于天威非所敢拒也
故于是用 宁王 所遗我之大宝龟以卜知天意夫大
龟神物也足以前知故能绍天之明而吉凶可预见
吉凶之形既见夫然后知天意 (第 13a 页)
之所趋向而顺之知
天意之所背避而违之此所以能即天之命也
王氏曰文武皆能安宁天下故谓之 宁王 (第 13a 页)
宁王 者
兼文武而言若宁人则又兼文武之臣而言也言宁
考则谓武王耳 …… (第 13a 页)
吕氏曰天人并应卜又吉邦君之众又都回心则上
帝命我分明我𦕈然一小子既荷上帝之命如此岂
敢替上帝之命言必往伐矣
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周 宁王 惟卜用克绥受兹命今
天其相民矧亦惟卜用呜呼天明畏弼我丕丕基
无垢曰武王所为上当天意故天美之何以见美 …… (第 22b 页)
成天下之亹亹莫大乎蓍龟古之圣人建大功成大
事未尝不用卜也夫 宁王 之所有天下莫如天命以
其惟卜是用今我之征伐亦惟用卜则我之所为有
以合于 (第 23b 页)
宁王 若然则三监淮夷之征其可已乎天道
无私其彰有德甚明其讨有罪可畏三监及淮夷之
有罪在所宜诛则我周家世 (第 23b 页)
须求攸济道理亦是知天命也
敷贲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予不敢闭于天降威用 宁王 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即命 …… (第 11b 页)
则之神物则大宝龟也宝龟能传天命之吉凶故武
王以此龟遗子孙使知天之明而继之命之所在而
即之
东坡曰当时谓武王为 宁王 以其克殷宁天下也下
文曰乃宁考知其为武王旧说以为文王非也曰前
宁人者亦谓武王之旧臣也
张氏曰人 (第 12b 页)
之不胜天久矣又况君之于天犹臣之于
君臣之拒君命为逆则成王之于天威非所敢拒也
故于是用 宁王 所遗我之大宝龟以卜知天意夫大
龟神物也足以前知故能绍天之明而吉凶可预见
吉凶之形既见夫然后知天意 (第 13a 页)
之所趋向而顺之知
天意之所背避而违之此所以能即天之命也
王氏曰文武皆能安宁天下故谓之 宁王 (第 13a 页)
宁王 者
兼文武而言若宁人则又兼文武之臣而言也言宁
考则谓武王耳 …… (第 13a 页)
吕氏曰天人并应卜又吉邦君之众又都回心则上
帝命我分明我𦕈然一小子既荷上帝之命如此岂
敢替上帝之命言必往伐矣
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周 宁王 惟卜用克绥受兹命今
天其相民矧亦惟卜用呜呼天明畏弼我丕丕基
无垢曰武王所为上当天意故天美之何以见美 …… (第 22b 页)
成天下之亹亹莫大乎蓍龟古之圣人建大功成大
事未尝不用卜也夫 宁王 之所有天下莫如天命以
其惟卜是用今我之征伐亦惟用卜则我之所为有
以合于 (第 23b 页)
宁王 若然则三监淮夷之征其可已乎天道
无私其彰有德甚明其讨有罪可畏三监及淮夷之
有罪在所宜诛则我周家世 (第 23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精义卷三十三 宋 黄伦 撰
王曰尔惟旧人尔丕克远省尔知 宁王 若勤哉
无垢曰周公意言武王勤劳辛苦得天下为子孙万
世之基以绥养天下万世之民今不可故违吉卜安
坐 (第 1a 页)
求敬忍视王室之危亡而不恤矣如此训谕则见
周公义理深长而邦君御事之计似为迂阔矣
天閟毖我成功所予不敢不极卒 宁王 图事 …… (第 1a 页)
予翼则民辅我矣天之视听自民民辅我则天辅我
矣天辅我民辅我岂特可以极卒 宁王 所图之事其
于图功亦可以终之者也
王曰若昔朕其逝朕言艰日思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
乃弗肯堂矧肯构厥父菑 …… (第 3b 页)
乱是武王无后也是尽弃武王之业而不为保守也
如此不征其可乎
张氏曰父作之于前而子不能继之于后也
肆予曷敢不越卬敉 宁王 大命若兄考乃有友伐厥子 …… (第 4a 页)
者故当敛之至于终亩所以应天者也极至也天之
休美于前宁人使有天下成王自谓我何所至乎言
有天下之休命者尽 宁王 之德也我卜既吉而不往
从之则是逆天者也成王之所以必往伐之者从卜
而已
吕氏曰周公之论天之命丧商 (第 7b 页)
尚书精义卷三十三 宋 黄伦 撰
王曰尔惟旧人尔丕克远省尔知 宁王 若勤哉
无垢曰周公意言武王勤劳辛苦得天下为子孙万
世之基以绥养天下万世之民今不可故违吉卜安
坐 (第 1a 页)
求敬忍视王室之危亡而不恤矣如此训谕则见
周公义理深长而邦君御事之计似为迂阔矣
天閟毖我成功所予不敢不极卒 宁王 图事 …… (第 1a 页)
予翼则民辅我矣天之视听自民民辅我则天辅我
矣天辅我民辅我岂特可以极卒 宁王 所图之事其
于图功亦可以终之者也
王曰若昔朕其逝朕言艰日思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
乃弗肯堂矧肯构厥父菑 …… (第 3b 页)
乱是武王无后也是尽弃武王之业而不为保守也
如此不征其可乎
张氏曰父作之于前而子不能继之于后也
肆予曷敢不越卬敉 宁王 大命若兄考乃有友伐厥子 …… (第 4a 页)
者故当敛之至于终亩所以应天者也极至也天之
休美于前宁人使有天下成王自谓我何所至乎言
有天下之休命者尽 宁王 之德也我卜既吉而不往
从之则是逆天者也成王之所以必往伐之者从卜
而已
吕氏曰周公之论天之命丧商 (第 7b 页)
在昔殷王中宗即太戊也其为君也上则严恭寅畏
于天命下则循法度以治民惟上畏天下畏民故夙
夜之间祇敬畏惧不敢怠荒于是以图安 宁王 龙舒
谓严恭者严以恭之非徒恭而已矣寅畏者敬而畏
之非徒畏而已矣如有寇盗而畏非不畏也岂敬而
畏之 (第 47a 页)
于天命下则循法度以治民惟上畏天下畏民故夙
夜之间祇敬畏惧不敢怠荒于是以图安 宁王 龙舒
谓严恭者严以恭之非徒恭而已矣寅畏者敬而畏
之非徒畏而已矣如有寇盗而畏非不畏也岂敬而
畏之 (第 4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