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五經總義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正史類
載記類
詔令奏議類
雜史類
史評類
列傳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兵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洞玄部
太清部
正一部
洞神部
續道藏
 司农卿宗晋卿为九鼎使都用铜五十六万七百一

 十二觔鼎上图写本州山川物产之像仍令工书人
 著作郎贾膺福殿中丞薛昌容凤阁主事李元振司
 农录事钟 绍宗
等分题之左尚方署令曹元廓图画
 之鼎成自元武门外曳入令宰相诸王南北衙宿卫
 兵十馀万人并仗内大牛白象 (第 31a 页)
    又案以上北魏
北齐书文宣帝本纪天保元年诏追尊皇祖文穆王为

文穆皇帝妣为文穆皇后皇考献武王为献武皇帝兄
文襄王为文襄皇帝祖宗之称付外速议以闻甲戌迁
神主于太庙
隋书礼仪志后齐文襄嗣位犹为魏臣置王高祖泰州
使君王曾祖太尉武贞公王祖太师文穆公王考相国
献武王凡四庙文宣帝受禅置六庙曰皇祖司空公庙
皇祖吏部尚书庙皇祖泰州使君庙皇祖文穆皇帝庙
太祖献武皇帝庙世宗文襄皇帝庙为六庙献武已下

不毁已上则递毁并同庙而别室既而迁神主于太庙
北齐书文宣帝本纪天保二年冬十月丁卯文 襄皇帝
神主入于庙
隋书礼仪志文襄文宣并太祖之子文宣初疑其昭穆
之次欲别立庙众议不同至二年秋始祔太庙
北齐书 (第 45b 页)
 仁兵告凯上平下成靡或不宁匪王伊帝偶极崇灵

 享亲则孝洁祀惟诚礼备乐序肃赞神明
 皇帝献文 襄皇帝
神室奏文德乐宣政舞辞 圣武
 丕基睿文显统眇哉神启郁矣天纵道则人弘德云
 迈种昭冥咸序崇深毕综自中徂 (第 64a 页)
皇后
上皇七代祖尊谥曰安皇帝妣曰节皇后上皇六代祖
尊谥曰定昭皇帝妣曰恭靖皇后上皇五代祖贝勒尊
谥曰成 襄皇帝
妣曰威顺皇后上皇高祖太师尊谥曰
惠桓皇帝妣曰昭肃皇后上皇曾祖太师尊谥曰圣肃
皇帝妣曰简翼皇后上皇曾叔 (第 16a 页)
 施遐为招魂文
旧唐书宗室傅武德二年夏县之战王师败绩永安王
孝基与内史侍郎唐俭等皆没于贼后谋归国为刘武
周所害高祖为之发哀废朝三日赐其家帛千匹贼平
购其尸不得招魂而葬之
绍宗
妻王氏华州华阴人也初年二岁所生母亡为
继母鞠养至年十五父征辽而没继母寻亦卒王乃收
所生及继母尸柩并立 (第 19b 页)
父形像招魂迁葬讫庐于墓侧

永徽中诏曰故杨 绍宗
妻王氏因心为孝率性成道年
迫桑榆筋力衰谢以往在隋朝父没辽左招魂迁葬负
土成坟竭此老年亲加板筑痛结晨昏 (第 20a 页)
 五代会要开平四年四月进封刘隐为南海王

 十国春秋乾化元年三月丁亥王薨乾亨元年追尊
 曰 襄皇帝
庙号烈宗陵曰德陵
 康陵
 十国春秋乾亨元年八月王即皇帝位于番禺改广
 州为兴王府大有十五年三月丁丑 (第 62b 页)
 金史世纪献祖讳绥可天会十四年追谥定昭皇帝
 庙号献祖皇统四年号其藏曰辉陵
昭祖安陵
 金史世纪昭祖讳石圭天会十四年追谥成 襄皇帝
 
庙号昭祖皇统四年藏号安陵 (第 44a 页)
    (臣/)等谨案易𧰼正十六卷明黄道周撰道周
    字幼元一字螭若漳浦人天启壬戌进士崇
    祯中官至少詹事明亡后为 唐王聿键
官至
    礼部尚书督师出婺源师溃被执不屈死事
    迹具明史本传乾隆乙未 (第 1a 页)
 (臣/)等谨案古周易订诂十六卷明何楷撰楷
    字元子漳州人天启乙丑进士官至吏科给
    事中 唐王聿键
称号于闽以为礼部尚书旋
    为郑芝龙所轧愤恚而卒是书成于崇祯癸
    酉盖其筦榷吴中时所作卷末 (第 1a 页)
    欤明徐必达编二程全书并诗解二卷为一
    卷而别增孟子解一卷中庸解一卷共为八
    卷然经义考引康 绍宗
之言谓孟子解乃后
    人纂集遗书外而成非程子手著至中庸解
    之出吕大临朱子辨證甚明亦不得窜 (第 2a 页)
 毛洪宾进军长城龙门都督薛崇礼降神武退舍河
 东命行台尚书长史薛瑜守潼关大都督库狄温守
 封陵于蒲津西岸筑城守华州以薛 绍宗
为刺史齐
 神武率众十万出壶口趋蒲坂将自后土济遂渡河
 逼华州刺史王罴严守乃涉洛军于许原十月癸巳
  (第 29b 页)
 午上关折西蹑高岭绝顶四望则繁峙五台耸其东

 宁武诸山带其西正阳石鼓挺其南朔州马邑临边
 之地在其北 代州勾注堑限内外而夏屋 绍宗

 宿传岁雁门卓起八里平穿南则凤凰诸山与雁门
 对峙其雁门之左则水峪胡峪等山为东壁而交南
 山之峨 (第 26a 页)
 时泛涨齧田为害

 大宁县
大宁地皆高原峻岭古无渠道
 旧志麻束沟源出捕狐山南流达昕河明成化间知
 县刘 绍宗
傍山凿石刳木为浮渠引水入城注泮池
 中且溉东关园田数十亩后废
 禹贡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 曾□曰吕不 (第 56b 页)
 为应门缩直相望后徙今址明洪武八年知县郁杰
 更建天顺四年知县王溥撤而新之参政杨璿又补
 修薛瑄记曰大参成其后县尹成其前成化元年知
 县刘 绍宗
继葺庙学胥备隆庆元年知县邵惠崇祯
 七年知县丁嘉谟重修
国朝顺治十三年知县吴兴祚葺旧增修筑石堤以障 (第 64a 页)
 行台尚书长史薛瑜守潼关大都督库狄温守封陵

 于蒲津西岸筑城守华州以薛 绍宗
为刺史高昂行
 豫州事 三年十二月丁丑齐献武王自晋阳西讨
 次于蒲津 四年正月窦泰失利十月壬辰齐献武 (第 32a 页)
 张文萃(盂县人象仁/子将作少监)  张文辉(盂县人文萃/弟监察御史)
 张绍祖(盂县人/绍光弟)    张绍光(盂县人文辉子/集贤院学士)
 张 绍宗(盂县人绍光/弟给事中)
  张 科(盂县人/绍光子)
 张 秘(盂县人绍祖子/旧志太常卿) 张 稳(盂县人绍光子/蔡州节度使 (第 35a 页)
    阎 景(祁县/人)
 姚 贤(徐沟人处州/丽水知县)   陈 琦(清源人邯/郸知县)
 覃 绍宗(交城人陜西/宜川知县)
   阎 恭(盂县人炳曾/孙同官训导)
 郗 珙(平定人信子/归德知州)   董 亮(平定人/长史) (第 9a 页)
 卒谥武敬

北齐
慕容绍宗太原王恪后也饶有胆略自代携家属归尔
 朱荣荣入洛欲诛百官 绍宗
谓非长策荣不从以军
 功封索卢县子晋侯累迁并州刺史纥豆陵步藩逼
 晋阳尔朱兆击之累为步藩所破欲于晋州 (第 8b 页)
徵高祖
 共图步藩 绍宗
諌曰今天下扰扰人怀觊觎正智士
 用策之秋高晋州才雄气猛英略盖世譬诸蛟龙安
 可借以云雨兆怒曰我与晋州 (第 8b 页)
推诚相待何忽辄相

 猜阻横生此言便禁止 绍宗
数日方释遂割鲜卑隶
 高祖高祖共讨步藩灭之及高祖举义信都兆命为
 行台率军壶关以抗高祖韩陵败兆抚膺谓 (第 9a 页)
绍宗

 比用卿言今岂至此兆走赤谼岭 (第 9a 页)
绍宗
行到马突城
 见高祖追至遂携荣妻子及兆馀众自归高祖仍加
 恩礼军谋兵略时参预焉元象初晋公后为晋州刺 (第 9a 页)
 害时人称琼先见

慕容绍宗字绍宗太原王恪之后也曾祖腾归魏遂居
 代祖郁岐州刺史父远恒州刺史 绍宗
容貌恢毅少
 言深沉有胆略尔朱荣即其从舅子也荣欲悉诛洛
 中人士对曰公既执忠义忽欲歼夷多士实谓非策 (第 3a 页)
 不从后以军功封索卢侯迁尔朱兆长史及兆败
 宗
于乌突城携尔朱荣妻子并兆馀众自归神武加
 恩礼官爵如故军谋兵略时参预焉及迁邺令 (第 3a 页)
绍宗
 
知府库图籍诸事累迁青州刺史丞相记室孙搴谮 …… (第 3a 页)
 之徵还元象初以军功进爵公累迁御史中尉梁刘
 乌黑入寇徐方授徐州刺史执乌黑杀之还除尚书
 左仆射侯景反命 绍宗
为东南道行台加开府改封
 燕郡公擒梁贞阳侯萧明于寒山回军讨侯景于涡
 阳时景军甚盛初闻韩轨往讨之曰啖 (第 3b 页)
猪肠小儿闻
 高岳往曰此兵精人凡尔诸将被轻及闻 绍宗
至扣
 鞍曰谁教鲜卑小儿解 (第 3b 页)
绍宗
来若然高王未死邪
 及与景战诸将频败无肯先 (第 3b 页)
绍宗
麾兵径进诸将 (第 3b 页)
 从之因大捷西魏遣王思政据颍川又以 绍宗
为南
 道行台堰洧水灌城与刘丰临堰见北有尘气乃入
 舰同坐暴风从东北来缆断飘舰径向敌城 (第 4a 页)
绍宗

 度不免投水卒三军将士莫不悲惋朝廷嗟伤焉赠
 太尉谥曰景惠皇建初配享文襄庙庭
库狄伏连字仲山代人 (第 4a 页)
 之元景整朝服乘车应召弟车骑司马叔仁及左右
 壮士数千人欲拒命苦禁之下车受戮容色恬然长
 子庆宗先赐死次子嗣宗 绍宗
茂宗孝宗文宗仲宗
 成宗秀宗并遇祸元景六弟僧景僧珍叔宗叔政叔
 珍叔仁僧珍叔仁及子侄死者数十人元景少 (第 4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