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樂類
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政書類
史鈔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史傳部類
事彙部類
文献通考士庶赴葬者皆听入视陵内
元和郡县志隋文帝太陵在武县西南二十里三畤
原上
合璧事类隋文帝仁寿二年皇后独孤氏崩上令 仪
同三司萧吉 为皇后择葬地得吉处云卜年二千卜
世二百上曰吉凶由人不在于地高纬葬父岂不卜
乎俄而国亡正如我家墓田 (第 55a 页)
元和郡县志隋文帝太陵在武县西南二十里三畤
原上
合璧事类隋文帝仁寿二年皇后独孤氏崩上令 仪
同三司萧吉 为皇后择葬地得吉处云卜年二千卜
世二百上曰吉凶由人不在于地高纬葬父岂不卜
乎俄而国亡正如我家墓田 (第 55a 页)
徐广徐爰王隐等晋书云武帝泰初九年中书监荀勖
校太乐八音不和始知为后汉至魏尺长于古四分有
馀勖乃部著作郎刘恭依周礼制尺所谓古尺也依古
尺更铸铜律吕以调声韵以尺量古器与本铭尺寸无
差又汲郡盗发魏襄王冢得古周时玉律及钟磬与新
律声韵闇同于时郡国或得汉时故钟吹新律命之皆
应梁武钟律纬云祖冲之所传铜尺其铭曰晋泰始十
年中书考古器揆校今尺长四分半所校古法有七品
一曰姑洗玉律二曰小吕玉律三曰两京铜望臬四曰
金错望臬五曰铜斛六曰古钱七曰建武钱八曰建武
铜尺姑洗微强西京望臬微弱其馀与此尺同(铭八十二字)
此尺者勖新尺也今尺杜夔尺也雷次宗何胤之二人
作钟律图所载荀勖校量古尺文与此铭同而 萧吉 乐
谱谓为梁朝所考七品谬也今以此尺为本以校诸代
尺云
二晋田父玉尺
梁法尺实比晋前尺一尺 …… (第 4a 页)
梁武帝钟律纬称主衣从上相承有周时铜尺一枚古
玉律八枚检主衣周尺东昏用为章信尺不复存玉律
一口箫馀定七枚夹钟有昔题刻乃制为尺以相参验
取细毫中黍积次酬定合之最为详密长祖冲之尺校
半分以新尺制为四器名为通又依新尺为笛以命古
钟按刻夷则以笛命饮和韵夷则定合按此两尺长短
近同
三梁表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二分二釐一毫有奇 萧吉
云出于司马法梁朝刻其度于影表以则影按此则奉
朝请祖暅所算造铜圭影表者也经陈灭入朝大业中
议以合古乃用 (第 4b 页)
之调律以制钟磬等八音乐器
四汉官尺实比晋尺一尺三分七毫
晋时始平掘地得古铜尺
萧吉 乐谱云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史奚景于泠道县舜
庙下得玉律度为此尺傅畅晋诸公赞云荀勖新造钟
律时人并称其精密 …… (第 5a 页)
五魏尺杜夔所用调律比晋前尺一尺四寸七釐魏陈
留王景元四年刘徽注九章云王莽时刘歆斛尺弱于
今尺四寸五釐比魏尺其斛深九寸五分五釐即晋荀
勖所云杜夔尺长于今尺四寸半是也
六晋后尺实比晋前尺一尺六寸二釐
萧吉 云晋氏江东所用 (第 5b 页)
校太乐八音不和始知为后汉至魏尺长于古四分有
馀勖乃部著作郎刘恭依周礼制尺所谓古尺也依古
尺更铸铜律吕以调声韵以尺量古器与本铭尺寸无
差又汲郡盗发魏襄王冢得古周时玉律及钟磬与新
律声韵闇同于时郡国或得汉时故钟吹新律命之皆
应梁武钟律纬云祖冲之所传铜尺其铭曰晋泰始十
年中书考古器揆校今尺长四分半所校古法有七品
一曰姑洗玉律二曰小吕玉律三曰两京铜望臬四曰
金错望臬五曰铜斛六曰古钱七曰建武钱八曰建武
铜尺姑洗微强西京望臬微弱其馀与此尺同(铭八十二字)
此尺者勖新尺也今尺杜夔尺也雷次宗何胤之二人
作钟律图所载荀勖校量古尺文与此铭同而 萧吉 乐
谱谓为梁朝所考七品谬也今以此尺为本以校诸代
尺云
二晋田父玉尺
梁法尺实比晋前尺一尺 …… (第 4a 页)
梁武帝钟律纬称主衣从上相承有周时铜尺一枚古
玉律八枚检主衣周尺东昏用为章信尺不复存玉律
一口箫馀定七枚夹钟有昔题刻乃制为尺以相参验
取细毫中黍积次酬定合之最为详密长祖冲之尺校
半分以新尺制为四器名为通又依新尺为笛以命古
钟按刻夷则以笛命饮和韵夷则定合按此两尺长短
近同
三梁表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二分二釐一毫有奇 萧吉
朝请祖暅所算造铜圭影表者也经陈灭入朝大业中
议以合古乃用 (第 4b 页)
之调律以制钟磬等八音乐器
四汉官尺实比晋尺一尺三分七毫
晋时始平掘地得古铜尺
萧吉 乐谱云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史奚景于泠道县舜
庙下得玉律度为此尺傅畅晋诸公赞云荀勖新造钟
律时人并称其精密 …… (第 5a 页)
五魏尺杜夔所用调律比晋前尺一尺四寸七釐魏陈
留王景元四年刘徽注九章云王莽时刘歆斛尺弱于
今尺四寸五釐比魏尺其斛深九寸五分五釐即晋荀
勖所云杜夔尺长于今尺四寸半是也
六晋后尺实比晋前尺一尺六寸二釐
萧吉 云晋氏江东所用 (第 5b 页)
月置太一神坛于南郊东九宫以四孟随岁改位行
棋谓之飞位乾元后遂不易位武宗会昌二年正月
左仆射王起等奏按黄帝九宫经及 萧吉 五行大义
一宫其神太一星天蓬卦坎行水方白二宫其神摄
提星天内卦坤行土方黑三宫其神轩辕星天冲卦
(第 23a 页)
棋谓之飞位乾元后遂不易位武宗会昌二年正月
左仆射王起等奏按黄帝九宫经及 萧吉 五行大义
一宫其神太一星天蓬卦坎行水方白二宫其神摄
提星天内卦坤行土方黑三宫其神轩辕星天冲卦
(第 23a 页)
尺同铭八十二)
(字此尺者勖新尺也今尺者杜夔尺也雷次宗何胤之二人作钟律图所载荀勖校量古尺文与此铭同而 萧)
(吉 乐谱谓为梁朝所考七品谬也今以此尺为本以校诸代尺云) 二晋田父玉尺 梁
法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七釐(世说称 …… (第 121a 页)
命古钟按刻)
(夷则以笛命饮和韵夷则定合案此两尺长短近同) 三梁表尺实比晋前尺一尺
二分二釐一毫有奇 (萧吉 云出于司马法梁朝刻其度于景表以测景案此即奉朝请祖) …… (第 121a 页)
业中议以合古乃用之调律以制钟磬等八音乐器) 四汉
官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三分七毫 晋时始平掘地得
古铜尺 (萧吉 乐谱云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史奚景于冷道县舜庙下得玉律度为此尺傅畅晋诸公赞)
(云荀勖造钟律时人并称其精密 …… (第 121b 页)
实比晋前尺一尺六分二釐 (萧吉 云晋氏江东所用) 七后魏前
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二寸七釐 八中尺实比晋前尺
一尺二寸一分二釐 九后尺实比 (第 122a 页)
(字此尺者勖新尺也今尺者杜夔尺也雷次宗何胤之二人作钟律图所载荀勖校量古尺文与此铭同而 萧)
(吉 乐谱谓为梁朝所考七品谬也今以此尺为本以校诸代尺云) 二晋田父玉尺 梁
法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七釐(世说称 …… (第 121a 页)
命古钟按刻)
(夷则以笛命饮和韵夷则定合案此两尺长短近同) 三梁表尺实比晋前尺一尺
二分二釐一毫有奇 (萧吉 云出于司马法梁朝刻其度于景表以测景案此即奉朝请祖) …… (第 121a 页)
业中议以合古乃用之调律以制钟磬等八音乐器) 四汉
官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三分七毫 晋时始平掘地得
古铜尺 (萧吉 乐谱云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史奚景于冷道县舜庙下得玉律度为此尺傅畅晋诸公赞)
(云荀勖造钟律时人并称其精密 …… (第 121b 页)
实比晋前尺一尺六分二釐 (萧吉 云晋氏江东所用) 七后魏前
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二寸七釐 八中尺实比晋前尺
一尺二寸一分二釐 九后尺实比 (第 122a 页)
三梁表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二分二厘一毫有奇萧
吉云出于司马法梁朝刻其度于影表以测影
蔡氏曰按此即祖暅所算造铜圭影表者也
四汉官尺(晋时始平掘地得古铜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三分七毫 萧吉 云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史奚景于冷道县舜
庙下得玉尺度为此尺傅畅晋诸公赞云荀勖新
造钟律时人并称其精密唯陈 …… (第 8b 页)
五魏尺杜夔所造调律实比晋前尺一尺四分七厘
蔡氏曰按刘徽九章注云此尺长于王莽斛尺四
分五厘然即其斛分以二千龠约之知其律止容
七百二十分六厘六毫六丝有奇则其径为三分
三厘弱尔然则其斛分数与王莽斛分虽不同而
其容受多寡相去未悬远也
六晋后尺实比晋前尺一尺六分二厘 萧吉 云晋氏
江东所用
七后魏前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二寸七厘
八中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二寸一分一厘 (第 9a 页)
吉云出于司马法梁朝刻其度于影表以测影
蔡氏曰按此即祖暅所算造铜圭影表者也
四汉官尺(晋时始平掘地得古铜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三分七毫 萧吉 云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史奚景于冷道县舜
庙下得玉尺度为此尺傅畅晋诸公赞云荀勖新
造钟律时人并称其精密唯陈 …… (第 8b 页)
五魏尺杜夔所造调律实比晋前尺一尺四分七厘
蔡氏曰按刘徽九章注云此尺长于王莽斛尺四
分五厘然即其斛分以二千龠约之知其律止容
七百二十分六厘六毫六丝有奇则其径为三分
三厘弱尔然则其斛分数与王莽斛分虽不同而
其容受多寡相去未悬远也
六晋后尺实比晋前尺一尺六分二厘 萧吉 云晋氏
江东所用
七后魏前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二寸七厘
八中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二寸一分一厘 (第 9a 页)
之律吕者于此当有考而不可忽也
二晋田父玉尺(梁法尺)寔比晋前尺一尺七釐世说称有
田父于野地中得周时玉尺便是天下正尺荀勖试以
较已所造金石丝竹皆短较一米梁武帝钟律纬称从
上相传有周时铜尺一枚古玉律八枚检周尺东昏用
为章信尺不复存玉律一口箫馀定七枚夹钟有昔题
刻乃制为尺以相参验取细毫中黍积次训定最为详
密以新尺制为四器名曰通又依新尺为笛以命古钟
蔡氏曰按此两尺长短近同
三梁表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二分二釐一毫有奇 萧吉
云出于司马法梁朝刻其度于影表以测影
蔡氏曰此即祖暅所算造铜圭影表者也
四汉官尺(晋时始平掘地得古铜 (第 11b 页)
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三分七毫 萧
吉 云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史奚景于泠道县舜庙下得
玉律度为此尺傅畅晋诸公赞曰荀勖新造钟律时人
并称其精密惟陈 …… (第 12a 页)
二十分六釐六毫六丝有奇则其径为三分三釐弱
尔然则其斛分数与王莽斛分虽不同而其容受多
寡相去未悬远也
六晋后尺实此晋前尺一尺六分二釐 萧吉 曰晋氏江 (第 12b 页)
二晋田父玉尺(梁法尺)寔比晋前尺一尺七釐世说称有
田父于野地中得周时玉尺便是天下正尺荀勖试以
较已所造金石丝竹皆短较一米梁武帝钟律纬称从
上相传有周时铜尺一枚古玉律八枚检周尺东昏用
为章信尺不复存玉律一口箫馀定七枚夹钟有昔题
刻乃制为尺以相参验取细毫中黍积次训定最为详
密以新尺制为四器名曰通又依新尺为笛以命古钟
蔡氏曰按此两尺长短近同
三梁表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二分二釐一毫有奇 萧吉
蔡氏曰此即祖暅所算造铜圭影表者也
四汉官尺(晋时始平掘地得古铜 (第 11b 页)
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三分七毫 萧
吉 云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史奚景于泠道县舜庙下得
玉律度为此尺傅畅晋诸公赞曰荀勖新造钟律时人
并称其精密惟陈 …… (第 12a 页)
二十分六釐六毫六丝有奇则其径为三分三釐弱
尔然则其斛分数与王莽斛分虽不同而其容受多
寡相去未悬远也
六晋后尺实此晋前尺一尺六分二釐 萧吉 曰晋氏江 (第 12b 页)
太妃罔己之情实违先旨累世之法今外欲以为故事
臣请述先旨停此二物书奏从之
隋文帝时献皇后崩上令 萧吉 卜择葬所吉历筮山原
至处云卜年二千卜世二百具图而奏之上曰吉凶由
人不在于地高纬父葬岂不卜乎国寻灭亡正 (第 34a 页)
臣请述先旨停此二物书奏从之
隋文帝时献皇后崩上令 萧吉 卜择葬所吉历筮山原
至处云卜年二千卜世二百具图而奏之上曰吉凶由
人不在于地高纬父葬岂不卜乎国寻灭亡正 (第 34a 页)
兵家兵(书/) (军律/) (营阵/) (兵阴阳/) (边策/)
司马兵法三卷(齐将司马/穰苴撰)孙子兵法三卷(吴将孙武撰/魏武帝注)
孙子兵法一卷(魏武王/凌集解)又一卷 (萧吉/ 注)又二卷(孟氏/解诂)又二
卷(吴沈/友撰)又一卷(唐李/筌撰)又一卷(杜牧/撰)又一卷(唐陈/皞 …… (第 8a 页)
玉韬十卷(梁元/帝撰)金韬十卷(刘祐/撰)金策十九卷 兵书
要略五卷(后周宇/文宪撰)兵书要术四卷(任景/志撰)兵记八卷(司马/彪撰)
兵书要序十卷(赵氏/撰)军胜见十卷(许昉/撰)戎决十三卷(许/昉)
(撰/)阴策二十二卷(刘祐/撰)阴策林一卷 战略二十六卷
(金城公/赵煚撰)金海三十卷 (萧吉/ 撰)成氏三略训三卷 张良经
一卷 张氏七篇七卷 孔衍兵林六卷 王略武林
一卷 王佐秘书五卷(乐产/撰 …… (第 9b 页)
僧一行禄命诗一卷 穿珠三命一卷 三命金箱
记一卷 三命测神歌一卷(赵自/勤撰)洞灵秘论二卷 八
杀经一卷(凝神/子撰)解悟经一卷(凝神/子撰)杨备天心歌一卷
论建命法一卷 轮台三命一卷 天三命一卷 支
干定命图一卷(皮日/休撰)释三命一卷 定命歌一卷(卫韬/撰)
三命金书五行妙术一卷 驿马四位法一卷(虞绰/撰)胎
骨经一卷 五命歌一卷 洪范要决一卷 洪范五
行消息诀一卷 (萧吉/ 撰)洪范碎金五行一卷 洪范骨肉
五行一卷 飞练三命一卷 技元三命决一卷 髓
鉴三命血脉论三卷(白云先 …… (第 44b 页)
行年要决一卷(王灵/辨撰)
右行年(二十四部/三十四卷)
相书四十六卷(见隋/志)相经要录三卷 (萧吉/ 撰)相经三十卷
(钟武/𨽻撰)相书图七卷 袁天纲相书七卷 赵蕤相术一
卷 人伦龟鉴三卷(孙知/古撰 …… (第 47a 页)
二宅黄黑道秘诀一卷(一行/撰)李淳风应上象修造妙
诀一卷 魁纲库楼修造法一卷(一行/撰)吕才阴阳迁造
宾遑经一卷 王澄二宅髓脉经一卷 王澄阴阳二
宅集要一卷 北斗行年修造一卷 龙子经一卷
天迁图一卷 九星行年修造法一卷 活曜修造定
吉凶法一卷 黄道修造法一卷 听龙经一卷 天
星歌一卷 相宅诀一卷 阴阳二宅图经一卷 上
象阴阳星图一卷 天上九星修造吉凶歌一卷 阴
阳二宅心鉴一卷 阴阳二宅相占一卷 阴阳二宅
歌一卷 淮南王见机八宅经一卷 五姓宅经一卷 (萧吉/ 撰)牛栏经一卷 灶经十四卷(梁简文/帝撰)祠灶经一卷
右宅经(三十七部/六十一卷)
地形志八十 (第 52a 页)
司马兵法三卷(齐将司马/穰苴撰)孙子兵法三卷(吴将孙武撰/魏武帝注)
孙子兵法一卷(魏武王/凌集解)又一卷 (萧吉/ 注)又二卷(孟氏/解诂)又二
卷(吴沈/友撰)又一卷(唐李/筌撰)又一卷(杜牧/撰)又一卷(唐陈/皞 …… (第 8a 页)
玉韬十卷(梁元/帝撰)金韬十卷(刘祐/撰)金策十九卷 兵书
要略五卷(后周宇/文宪撰)兵书要术四卷(任景/志撰)兵记八卷(司马/彪撰)
兵书要序十卷(赵氏/撰)军胜见十卷(许昉/撰)戎决十三卷(许/昉)
(撰/)阴策二十二卷(刘祐/撰)阴策林一卷 战略二十六卷
(金城公/赵煚撰)金海三十卷 (萧吉/ 撰)成氏三略训三卷 张良经
一卷 张氏七篇七卷 孔衍兵林六卷 王略武林
一卷 王佐秘书五卷(乐产/撰 …… (第 9b 页)
僧一行禄命诗一卷 穿珠三命一卷 三命金箱
记一卷 三命测神歌一卷(赵自/勤撰)洞灵秘论二卷 八
杀经一卷(凝神/子撰)解悟经一卷(凝神/子撰)杨备天心歌一卷
论建命法一卷 轮台三命一卷 天三命一卷 支
干定命图一卷(皮日/休撰)释三命一卷 定命歌一卷(卫韬/撰)
三命金书五行妙术一卷 驿马四位法一卷(虞绰/撰)胎
骨经一卷 五命歌一卷 洪范要决一卷 洪范五
行消息诀一卷 (萧吉/ 撰)洪范碎金五行一卷 洪范骨肉
五行一卷 飞练三命一卷 技元三命决一卷 髓
鉴三命血脉论三卷(白云先 …… (第 44b 页)
行年要决一卷(王灵/辨撰)
右行年(二十四部/三十四卷)
相书四十六卷(见隋/志)相经要录三卷 (萧吉/ 撰)相经三十卷
(钟武/𨽻撰)相书图七卷 袁天纲相书七卷 赵蕤相术一
卷 人伦龟鉴三卷(孙知/古撰 …… (第 47a 页)
二宅黄黑道秘诀一卷(一行/撰)李淳风应上象修造妙
诀一卷 魁纲库楼修造法一卷(一行/撰)吕才阴阳迁造
宾遑经一卷 王澄二宅髓脉经一卷 王澄阴阳二
宅集要一卷 北斗行年修造一卷 龙子经一卷
天迁图一卷 九星行年修造法一卷 活曜修造定
吉凶法一卷 黄道修造法一卷 听龙经一卷 天
星歌一卷 相宅诀一卷 阴阳二宅图经一卷 上
象阴阳星图一卷 天上九星修造吉凶歌一卷 阴
阳二宅心鉴一卷 阴阳二宅相占一卷 阴阳二宅
歌一卷 淮南王见机八宅经一卷 五姓宅经一卷 (萧吉/ 撰)牛栏经一卷 灶经十四卷(梁简文/帝撰)祠灶经一卷
右宅经(三十七部/六十一卷)
地形志八十 (第 52a 页)
人封公史苏卜徒父卜偃梓贞卜楚邱史赵史墨
裨灶荣方甘德石申鲜于妄人耿寿昌夏侯胜京
房翼奉李寻张衡周兴单飏樊英郭璞何承天宋
景业 萧吉 临孝恭张恭张曾元王朴二十八人封
伯邓平刘洪管辂赵达祖冲之殷绍信都芳许遵
耿询刘焯刘炫傅仁均王 (第 16a 页)
裨灶荣方甘德石申鲜于妄人耿寿昌夏侯胜京
房翼奉李寻张衡周兴单飏樊英郭璞何承天宋
景业 萧吉 临孝恭张恭张曾元王朴二十八人封
伯邓平刘洪管辂赵达祖冲之殷绍信都芳许遵
耿询刘焯刘炫傅仁均王 (第 16a 页)
寤寐轸怀爰命台臣辑兴坠典伏惟九宫所称之神
即泰一摄提轩辕招摇天符青龙咸池太阴天一者
也谨按黄帝九宫经及 萧吉 五行大义一宫其神泰
一其星天逢其卦坎其行水其方白二宫其神摄提
其星天内其卦坤其行土其方黑三宫其神 (第 15b 页)
即泰一摄提轩辕招摇天符青龙咸池太阴天一者
也谨按黄帝九宫经及 萧吉 五行大义一宫其神泰
一其星天逢其卦坎其行水其方白二宫其神摄提
其星天内其卦坤其行土其方黑三宫其神 (第 15b 页)
而哀天下不久将尽时四方全盛闻者不以为然至
大业末乃验宝常后贫馁而死将死取其乐书焚之
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行于世时有卢贲 萧吉 并撰
乐书皆为当世所用至于天机去宝常远矣又有安
马驹曹妙远王长通郭金等能造曲为一时之妙多
习郑 (第 24a 页)
大业末乃验宝常后贫馁而死将死取其乐书焚之
见者于火中探得数卷行于世时有卢贲 萧吉 并撰
乐书皆为当世所用至于天机去宝常远矣又有安
马驹曹妙远王长通郭金等能造曲为一时之妙多
习郑 (第 24a 页)
易良油然和乐之心故曰不知乐之道也
唐高祖初受禅未遑改创乐府尚用隋氏旧文至武德
九年始命太常少卿祖孝孙正雅乐孝孙以梁陈旧乐
杂用吴楚之音周齐旧乐多涉胡戎之伎于是斟酌南
北考以古音作大唐雅乐以十二月各顺其律旋相为
宫制十二和之乐合三十二曲八十有四调(周礼有旋/宫之义亡)
(绝已久莫能知之一/朝复古自孝孙始也)
太宗贞观初张文收善音律常览 萧吉 乐谱以为未甚
详悉乃取历代沿革截竹为十二律吹之备尽旋宫之
义太宗召文收于太常令与少卿祖孝孙参定雅乐太 (第 26a 页)
唐高祖初受禅未遑改创乐府尚用隋氏旧文至武德
九年始命太常少卿祖孝孙正雅乐孝孙以梁陈旧乐
杂用吴楚之音周齐旧乐多涉胡戎之伎于是斟酌南
北考以古音作大唐雅乐以十二月各顺其律旋相为
宫制十二和之乐合三十二曲八十有四调(周礼有旋/宫之义亡)
(绝已久莫能知之一/朝复古自孝孙始也)
太宗贞观初张文收善音律常览 萧吉 乐谱以为未甚
详悉乃取历代沿革截竹为十二律吹之备尽旋宫之
义太宗召文收于太常令与少卿祖孝孙参定雅乐太 (第 2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