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史類
地理類
目錄類
藝術類
釋家類
小說家類
類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史傳部類
右皇太子诵
司空窦杭墓志(分书武德/五年未详)昭陵刻石文并六马赞(贞观/十年)
(在九/嵏山)隋柱国皇甫诞碑(于志宁撰/京兆府)周大宗伯唐瑾碑(于/志)
(宁撰京/兆府)唐楚哀王稚诠碑(分书京/兆府)右仆射温彦博碑(贞/观)
(十一年/京兆府)付善奴帖(凤翔/府)骨利献马赞(凤翔/府)尹善殿记(凤/翔)
(府/)宗圣观碑(分书武德七/年凤翔府)化度寺 僧邕 禅书塔铭(贞观/三年)
(西/京)道林之寺(潭/州)隋光禄姚辨墓志(京兆府太/业七年)隋庐山西
林道 (第 35b 页)
司空窦杭墓志(分书武德/五年未详)昭陵刻石文并六马赞(贞观/十年)
(在九/嵏山)隋柱国皇甫诞碑(于志宁撰/京兆府)周大宗伯唐瑾碑(于/志)
(宁撰京/兆府)唐楚哀王稚诠碑(分书京/兆府)右仆射温彦博碑(贞/观)
(十一年/京兆府)付善奴帖(凤翔/府)骨利献马赞(凤翔/府)尹善殿记(凤/翔)
(府/)宗圣观碑(分书武德七/年凤翔府)化度寺 僧邕 禅书塔铭(贞观/三年)
(西/京)道林之寺(潭/州)隋光禄姚辨墓志(京兆府太/业七年)隋庐山西
林道 (第 35b 页)
破邪论一卷(唐书艺文志楚南撰宋高僧傅/杭州千顷山僧闽人俗姓张氏)
破倒翻迷论三卷(宋高僧传唐越州焦山大历/寺 僧邕 著字道恭姓蔡氏)
金光明金錍论(宋高僧傅宋杭州慈光院僧/晤恩著字修已姑苏常熟人)
十疑论注(天台 (第 11b 页)
破倒翻迷论三卷(宋高僧传唐越州焦山大历/寺 僧邕 著字道恭姓蔡氏)
金光明金錍论(宋高僧傅宋杭州慈光院僧/晤恩著字修已姑苏常熟人)
十疑论注(天台 (第 11b 页)
长沙欧阳信本书在唐评为妙品郑渔仲金石略所
载凡二十三种而行于南北者惟 僧邕 塔铭及醴泉
铭而已二铭多所翻刻南本失于瘦北本失于肥殊
无精妙之本余尝于越见胡文恭公所藏醴泉铭肥 (第 7b 页)
载凡二十三种而行于南北者惟 僧邕 塔铭及醴泉
铭而已二铭多所翻刻南本失于瘦北本失于肥殊
无精妙之本余尝于越见胡文恭公所藏醴泉铭肥 (第 7b 页)
赵子固评楷法以化度寺九成庙堂三碎为古今集大
成舍是他求是南辕而北辙也余来京师见化度旧本
三其严致缜密神气深稳始悟子固之言为然况模拓
之工如此本者尤难得也 王沂
长沙欧阳信本书在唐许为妙品郑愚仲金石略所载
凡二十三种而行于南北者惟 僧邕 塔铭及醴泉铭而
已二铭多所翻刻南本失于瘦北本失于肥殊无精绝
之本濂尝于越见胡文恭公所藏醴泉铭肥瘦适匀 (第 4b 页)
成舍是他求是南辕而北辙也余来京师见化度旧本
三其严致缜密神气深稳始悟子固之言为然况模拓
之工如此本者尤难得也 王沂
长沙欧阳信本书在唐许为妙品郑愚仲金石略所载
凡二十三种而行于南北者惟 僧邕 塔铭及醴泉铭而
已二铭多所翻刻南本失于瘦北本失于肥殊无精绝
之本濂尝于越见胡文恭公所藏醴泉铭肥瘦适匀 (第 4b 页)
史官之辞兮
题邕禅师塔铭后
长沙欧阳信本书在唐评为妙品郑渔仲金石略所载凡二
十三种而行于南北者惟 僧邕 塔铭及醴泉铭而已二铭多
所翻刻南本失于瘦北本失于肥殊无精绝之本予尝于越
见胡文恭公所藏醴泉铭肥瘦适均 (第 11a 页)
题邕禅师塔铭后
长沙欧阳信本书在唐评为妙品郑渔仲金石略所载凡二
十三种而行于南北者惟 僧邕 塔铭及醴泉铭而已二铭多
所翻刻南本失于瘦北本失于肥殊无精绝之本予尝于越
见胡文恭公所藏醴泉铭肥瘦适均 (第 11a 页)
子四人。持花立侍。尝与徒众。在堂
中坐禅。众人忽闻奇香。光照堂内。相共怪
异。咨问信行。信行令问弟子 僧邕 惠如。邕
曰。向见化佛从空中来。至禅师前。摩顶授
记。如云亦摩邕顶授记。馀状与邕说同。后
邕典其徒众 (第 0788b 页)
中坐禅。众人忽闻奇香。光照堂内。相共怪
异。咨问信行。信行令问弟子 僧邕 惠如。邕
曰。向见化佛从空中来。至禅师前。摩顶授
记。如云亦摩邕顶授记。馀状与邕说同。后
邕典其徒众 (第 0788b 页)
弘法科
唐僧晃 唐吉藏 唐智藏
唐法素 唐慧龄 唐普济
唐智满 唐道暀 唐僧邕
唐道哲 唐善慧 唐道岳
唐玄琬 唐志超 唐静琳
唐昙韵 唐慧进 唐靖迈
唐昙光 唐复礼 唐怀 (第 0068b 页)
唐僧晃 唐吉藏 唐智藏
唐法素 唐慧龄 唐普济
唐智满 唐道暀 唐僧邕
唐道哲 唐善慧 唐道岳
唐玄琬 唐志超 唐静琳
唐昙韵 唐慧进 唐靖迈
唐昙光 唐复礼 唐怀 (第 0068b 页)
开皇之季。驻锡京师。日以持戒礼忏为业。又诵千佛
名经十二卷于太白山中。而每名则加拜焉。太白九
陇山 僧邕 禅师者。素以道行著。称美因奉之。以究心
学。后还京。住慧云寺。从静嘿禅师。静嘿盖道善禅师
之神足。道 (第 0155c 页)
名经十二卷于太白山中。而每名则加拜焉。太白九
陇山 僧邕 禅师者。素以道行著。称美因奉之。以究心
学。后还京。住慧云寺。从静嘿禅师。静嘿盖道善禅师
之神足。道 (第 0155c 页)
。答曰未也。曰唤上座来。遽委以后事竟卒。时诸
殿阁门顿开。异香满寺七日。春秋八十二矣。 唐僧邕
姓郭氏。太原介休人也。祖宪荆州剌史父韶
博陵太守邕神识沈静。幼齿上庠。年十有三。违亲入
道于邺西云门 (第 0185a 页)
殿阁门顿开。异香满寺七日。春秋八十二矣。 唐僧邕
姓郭氏。太原介休人也。祖宪荆州剌史父韶
博陵太守邕神识沈静。幼齿上庠。年十有三。违亲入
道于邺西云门 (第 0185a 页)
五
唐并州大兴国寺释慧超传六
唐台州国清寺释智晞传七
唐并州义兴寺释智满传八
唐京师化度寺释 僧邕 传九
唐天台山国清寺释灌顶传十(智晞 光英)
唐天台山国清寺释智璪传十一
唐天台山国清寺释普明 …… (第 0579a 页)
。致使见者
懔然改容不觉发敬矣。又偏重供僧勤加
基业。慈接贫苦备诸药疗。焭焭遑遑意存
利物矣。
释 僧邕。 姓郭氏。太原介休人。祖宪荆州刺
史。父韶博陵太守。邕神识沈静冥符上德。世
传儒业齿胄上庠。年有十三违 (第 0583c 页)
唐并州大兴国寺释慧超传六
唐台州国清寺释智晞传七
唐并州义兴寺释智满传八
唐京师化度寺释 僧邕 传九
唐天台山国清寺释灌顶传十(智晞 光英)
唐天台山国清寺释智璪传十一
唐天台山国清寺释普明 …… (第 0579a 页)
。致使见者
懔然改容不觉发敬矣。又偏重供僧勤加
基业。慈接贫苦备诸药疗。焭焭遑遑意存
利物矣。
释 僧邕。 姓郭氏。太原介休人。祖宪荆州刺
史。父韶博陵太守。邕神识沈静冥符上德。世
传儒业齿胄上庠。年有十三违 (第 0583c 页)
。
礼忏为业。因往太白山诵佛名经一十二
卷。每行忏时诵而加拜。人以其总持念力
功格涅槃。太白九陇先有 僧邕 禅师。道行僧
也。因又奉之而为师导。从受义业亟染暄
凉。后还京辇住慧云寺。值默禅师又从
请业。默即道 (第 0697a 页)
礼忏为业。因往太白山诵佛名经一十二
卷。每行忏时诵而加拜。人以其总持念力
功格涅槃。太白九陇先有 僧邕 禅师。道行僧
也。因又奉之而为师导。从受义业亟染暄
凉。后还京辇住慧云寺。值默禅师又从
请业。默即道 (第 0697a 页)
诏以庆善宫为穆太后建慈德寺。为皇太
子承乾建普光寺。敕沙门法常居之。为太
子授菩萨戒○十一月。化度寺 僧邕 禅师
亡。上敬悼赐帛。敕右庶子李百药撰碑。更
令欧阳询书(今有收石本者。文字残阙。藏以为实)初波斯国 (第 0364a 页)
子承乾建普光寺。敕沙门法常居之。为太
子授菩萨戒○十一月。化度寺 僧邕 禅师
亡。上敬悼赐帛。敕右庶子李百药撰碑。更
令欧阳询书(今有收石本者。文字残阙。藏以为实)初波斯国 (第 0364a 页)
清闲钱。年六十已上及残疾者免。
** 赐谥封塔
晋孝武。潜法师亡。诏赐钱建塔。
唐太宗。化度寺 僧邕 亡。上敬悼赐帛。敕李
百药撰碑。欧阳询书○中宗。神秀国师亡。
赐谥大通○玄宗。金刚智三藏亡。赐谥灌 …… (第 0473a 页)
齐武帝。僧远法师亡。帝致书慰弟子法献。
隋文帝。昙延法师亡。帝辍视朝。敕王公往
临。
唐太宗。 僧邕 法师亡。赐帛。敕李百药撰碑。
欧阳询书○玄琬法师亡。遗表僧有过乞以
内律治之。上嘉纳。遣皇太子临吊。 (第 0473b 页)
** 赐谥封塔
晋孝武。潜法师亡。诏赐钱建塔。
唐太宗。化度寺 僧邕 亡。上敬悼赐帛。敕李
百药撰碑。欧阳询书○中宗。神秀国师亡。
赐谥大通○玄宗。金刚智三藏亡。赐谥灌 …… (第 0473a 页)
齐武帝。僧远法师亡。帝致书慰弟子法献。
隋文帝。昙延法师亡。帝辍视朝。敕王公往
临。
唐太宗。 僧邕 法师亡。赐帛。敕李百药撰碑。
欧阳询书○玄琬法师亡。遗表僧有过乞以
内律治之。上嘉纳。遣皇太子临吊。 (第 0473b 页)
林 法应
智周 法藏
慧超 智晞
智满 僧邕
灌顶 智璪
慧满 智藏
法喜 慧休〈附昙元 灵范〉 ……乃复营其寺,赐额为兴仪,以太原帝旧田宅业产并赐之,永充常住。今之寺内见有圆梦堂,乃塑师与帝并在后。 僧邕
按《续高僧传》: 僧邕郭 氏,太原介休人。祖宪荆州刺史,父韶博陵太守,邕神识沉静,冥符上德,世传儒业,齿胄上庠。年十有三违亲入
智周 法藏
慧超 智晞
智满 僧邕
灌顶 智璪
慧满 智藏
法喜 慧休〈附昙元 灵范〉 ……乃复营其寺,赐额为兴仪,以太原帝旧田宅业产并赐之,永充常住。今之寺内见有圆梦堂,乃塑师与帝并在后。 僧邕
按《续高僧传》: 僧邕郭 氏,太原介休人。祖宪荆州刺史,父韶博陵太守,邕神识沉静,冥符上德,世传儒业,齿胄上庠。年十有三违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