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樂類
書類
易類
詩類
孝經類
四書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史評類
別集類
史鈔類
載記類
職官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傳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農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術數類
醫家類
兵家類
譜錄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宗教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宜从本也山川以下牲色不见者以其小从所尚
也则论礼二说岂不合符参议为允从之
明帝本纪简于出入竟不南郊 东昏侯
本纪永元元年正月辛卯车驾祠南郊 三年
正月辛亥车驾祠南郊大赦
和帝本纪永元三年二月己巳群臣上尊号立宗 (第 15a 页)
寅永泰元年(一卷帝在位四年太子/宝 立后废为 东昏侯)
 齐书礼志永泰元年有司议应庙见不尚书令徐孝
 嗣议嗣君即位并无庙见之文蕃支纂业乃有虔谒
 之礼左丞 (第 4b 页)
其文辞绪理可寻也 器一
弗备则无以即事惟乐放失久矣其器莫之有能备也
今但以笙比人声而以鼓磬节之 事以 明贤
故遴而
后莅故宾主必孚司马以下必能其事虽役必当其才
德焉 射之节于乐也天子以驺虞诸侯以狸首大夫 (第 16b 页)
 是亦饮食而不知味者如此而望道之行难矣夫
 延平杨氏曰极高明而不知中庸之为至则道不行
 知者过之也尊德性而已不道问学则道之不 明贤
 
者过之也夫道不为尧桀而存亡虽不行不明于天 …… (第 30a 页)
 行于天下乎若邹衍之谈天公孙龙之诡辨是知之
 过也愚者又不足以与此此道之所以不行也行出
 于循理然后可与有 明贤
者过之非循理也故行之
 过而知之不至也已则不知其能明于天下乎若杨 (第 31a 页)
 也

 李济翁资暇录以纸寓钱起于殷长史洪庆善辨證
 云 南齐东昏侯
好事鬼神剪纸为钱以代束帛李淳
 风盛行其事唐王玙传汉以来葬者皆有瘗钱后世
 以纸当钱为鬼事至是玙乃用 (第 46a 页)
之皆有验自此常怀异志及出为南兖州刺史遂举镇
降魏改名缵追为 齐东昏侯
服斩衰
旧唐书博州聊城人王少玄者父隋末于郡西为乱兵
所害少玄遗腹生年十馀岁问父所在其母告之因哀
泣便 (第 10b 页)
  是日侍中于殿前跪取

  有  梁武帝即位克自

  其类也(以上俱系原阙)

  檐橦胡伎

  秦主苻坚得伎传之江左 齐东昏侯
能檐橦以人主之
尊亲为乐伎之事岂足以宰制群臣而令天下乎

  藏挟伎  杂旋伎

  弄枪伎  蹴瓶 (第 9a 页)
 其群臣观之床头有土障壁上挂葛灯笼麻绳拂侍
 中袁觊盛称高祖俭素之德孝武不荅独曰田舍翁
 得此已为过矣齐废帝 东昏侯
起宫殿皆布饰以金
 碧武帝兴光楼上施青漆世谓之青楼 (第 27a 页)
东昏侯
曰武
 帝不巧何不纯用琉璃此则所谓侮厥父母曰昔之
 人无闻知也宋武帝齐东昏无足责者若汉武帝则
 可责 (第 27a 页)
而其言不顺文在苗民之
下故传以为尧监苗民之见怨则又增修其德敦德以临之以
德行其威罚则民畏之而不敢为非 明贤
则德明人者若凡人
虽欲以德明贤者不能照察今尧德明贤者则能以德明识贤
人故皆劝慕为善明与上句相互则德威 (第 10a 页)
 讼若此之类皆于其始慎虑之则忿争辨讼自然可

 以息也故孔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其
 狱讼之事得 明贤
之人听治之而又谋之在始则刑
 可期于无刑也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
也虽小有言其 (第 35a 页)
  (道纲纪在魏魏兴伐罪之师而仅付之水滨无何/齐魏两主俱捐轩驾而萧衍高欢咸奋爪翮恣其)
  (飞腾矣萧衍𤼵难在十年之内既废 宝卷
复废宝/融隆昌之报宜在雍州高欢发难在四十年之后)
  (破尔朱立清河才长于石勒事正于刘曜而竟留/一侯 (第 23a 页)
 近天子之光出明而受福(朱/)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以顺著明自显之道(注/)明出地上大明之道可进之
 时君子著明德求上知之时也(子/)上无文 明贤
斯遁
 矣文明丽乎上君子可不进乎柔顺内融上不拒其
 逼故昼日三接英华外著人不疑其行故君子以自
 昭明 (第 23b 页)
 以言治则知明也大有先乾后离大象曰遏恶扬善
 以言修则诚身也以言治则处当也夫子曰道之不
 行知者过愚者不及此观于同人之象而知之也道
 之不 明贤
者过不肖者不及此观于大有之象而知
 之也遏恶扬善下曰顺天休命则天命谓性率性谓 (第 12a 页)
 夫周公欲成王于乱未作如何其绸缪牖尸也岂惟
 欲其勤于政事而已耶政事虽勤君心易惑流言终
 不已乱终作也周公欲成王勤于学学而德性 明贤
 
否判流言何自而作乱何自起乎故孔子曰为此诗 (第 20b 页)
  乎识之多君子多乎哉不多也一以贯之而已
初九有厉利已

 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大畜六爻之义最为易晓下三爻则 明贤
者难进
  之义上三爻则明人君与大臣进贤之义乾之三
  阳在下贤也初又在其下而上应六四若他卦则
   (第 9a 页)
 败德用之行师则有大败以其国君亦凶将既丧师
 君奚获吉至于十年不克征甚言迷复之久无策可
 以料敌迷复之凶反君道者如六朝梁伐齐梁兵巳
 至 东昏侯
溺于潘妃尚在宫中吹笙歌舞张乐齐人
 斩首送衍隋伐陈军临陈城后主尚与张丽华歌玉
 树等曲俱入于井以避难 (第 27a 页)
 (君之时也故以名/章次感应之后)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注上谓君也进思尽忠注进见于
君则思尽忠节退思补过注君有过失则思补益将顺
其美注将行也君有美善则顺而行之匡救其恶注匡
正也救止也君有过恶则正而止之故上下能相亲也

注下以忠事上上以义接下君臣同德故能相亲音义
(尽津忍反注同见贤/遍反过古祸反注同)(正义曰此 明贤
人君子之事君/也言入朝进见与谋虑国事则)
(思尽其忠节若退朝而归常念己之职事则思补君之/过失其于政化 (第 5b 页)
 (负羁之妻言于负羁曰吾观晋公子贤人也其从者/皆国相也以相一人必得晋国得晋国而讨无礼曹)
 (其首诛也乃馈飧置璧焉负羁谓曹伯曰臣闻之爱/亲 明贤
政之干也礼宾矜穷礼之宗也先君叔振出) …… (第 10a 页)
 (自文王晋祖唐叔出自武王二王之嗣世不废亲今/君弃之是不爱亲也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
 (人从之可谓贤矣而君蔑之是不 明贤
也晋公子之/亡不可不怜也比之宾客不可不礼也守天之聚将)
 (施于宜玉帛酒食犹粪土也爱粪土以毁三常无乃 (第 10b 页)
将由至乱乎 正义曰此一经
明小人之人曾鸟兽之不若若不以礼节之安能群居而不乱
将由至穷也 正义曰此一经 明贤
人君子于三年之丧若驷之
过隙若不以礼制节之则哀痛何时穷巳驷之过隙者驷谓驷马隙
谓空隙驷马峻疾空隙狭小 (第 1b 页)
   敕撰
儒行第四十一 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儒行者以其记有道
德者所行也儒之言优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又儒者濡也以先王
之道能濡其身此于别录属通论案下文云儒有过失可微辨而不
可面数搏猛引重不程勇力此皆刚猛得为儒者伹儒行不同或以
逊让为儒或以刚猛为儒其与人交接常能优柔故以儒表名
鲁哀公问于孔子者言夫子自卫反鲁哀公馆于孔子问以儒行之
事记者录之以为儒行之篇孔子说儒凡十七条其从上以来至下
十五条皆 明贤
人之儒其第十六儒明圣人之儒包上十五条贤人
儒也其十七条之儒是夫子自谓也今此一节明哀公至孔子之家
见孔 (第 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