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書類
春秋類
易類
詩類
小學類
五經總義類
經解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別集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目錄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儒家類
小說家類
譜錄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正一部
續道藏
(孺子之子男也则以告而立之女也则肥也可季孙/卒康子即位既葬康子在朝正常以告康子请退此)
(卿大夫之庶子摄位以/待宜立者之生之證也)
魏书文成五王传河间王若未封而薨诏京兆 康王
子太安为后太安与若为从弟非相后之义废之以
齐郡王珍继
苏淑传淑字仲和武邑人也立性敦谨颇涉经传兄 (第 10a 页)
(卿大夫之庶子摄位以/待宜立者之生之證也)
魏书文成五王传河间王若未封而薨诏京兆 康王
子太安为后太安与若为从弟非相后之义废之以
齐郡王珍继
苏淑传淑字仲和武邑人也立性敦谨颇涉经传兄 (第 10a 页)
既已立后何有此疑
明武宗实录正德八年十一月丁酉初淮宁王世子见
濂卒无子康王老请以次子清江王见淀摄府事逮 康
王 薨见淀寻卒其长子祐棨袭为淮王已而见濂得追
封淮安王其妃王氏为王妃时制册称安王为祐棨伯
父故其常祭祝号 (第 39b 页)
明武宗实录正德八年十一月丁酉初淮宁王世子见
濂卒无子康王老请以次子清江王见淀摄府事逮 康
王 薨见淀寻卒其长子祐棨袭为淮王已而见濂得追
封淮安王其妃王氏为王妃时制册称安王为祐棨伯
父故其常祭祝号 (第 39b 页)
慈母
南史齐安陆王子敬武帝第五子也先是子敬所生蚤
亡帝命贵妃范氏母养之而子及妇服制礼无明文永
明中尚书令王俭议孙为慈孙妇为慈妇姑为慈姑宜
制期年服从之
司马筠传安成国太妃陈氏薨江州 刺史安成王秀 荆
州刺史始兴王憺并以慈母表解职诏不许还摄本任 (第 44a 页)
南史齐安陆王子敬武帝第五子也先是子敬所生蚤
亡帝命贵妃范氏母养之而子及妇服制礼无明文永
明中尚书令王俭议孙为慈孙妇为慈妇姑为慈姑宜
制期年服从之
司马筠传安成国太妃陈氏薨江州 刺史安成王秀 荆
州刺史始兴王憺并以慈母表解职诏不许还摄本任 (第 44a 页)
请休等又
表曰臣等闻五帝已前丧期无数三代相因礼制始立
名虽虚置行之者寡高宗徒有谅闇之言而无可遵之
式 康王 既废初丧之仪先行即位之礼于是无改之道
或亏三年之丧有阙夫岂无至孝之君贤明之子皆以
理贵随时义存百姓是 (第 3b 页)
表曰臣等闻五帝已前丧期无数三代相因礼制始立
名虽虚置行之者寡高宗徒有谅闇之言而无可遵之
式 康王 既废初丧之仪先行即位之礼于是无改之道
或亏三年之丧有阙夫岂无至孝之君贤明之子皆以
理贵随时义存百姓是 (第 3b 页)
六朝事迹梁吴平忠侯萧景墓在花林之北有石麒
麟二 梁始兴王萧憺墓在清风乡黄城邸有石麒
麟四 梁安成王 萧秀 墓在甘家巷有石麒麟二
金石录初唐太宗以文德皇后之葬自为文刻石于
昭陵又琢石象平生征伐所乘六马为赞 (第 26a 页)
麟二 梁始兴王萧憺墓在清风乡黄城邸有石麒
麟四 梁安成王 萧秀 墓在甘家巷有石麒麟二
金石录初唐太宗以文德皇后之葬自为文刻石于
昭陵又琢石象平生征伐所乘六马为赞 (第 26a 页)
也每门揖者主人至每门则揖而先入也每曲揖者
于曲处则揖而折行也天子之庙各有五门与其寝
同是诸侯亦有三门也 康王 受顾命于庙出庙见诸
侯乃云王出在应门之内则天子诸侯庙门之名数
可见矣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路门寝门也 (第 34b 页)
于曲处则揖而折行也天子之庙各有五门与其寝
同是诸侯亦有三门也 康王 受顾命于庙出庙见诸
侯乃云王出在应门之内则天子诸侯庙门之名数
可见矣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路门寝门也 (第 34b 页)
有每门也每门揖者主人至每门则揖而先入也每
曲揖者于曲处则揖而折行也天子之庙各有五门
与其寝同是诸侯亦有三门也 康王 受顾命于庙出
庙见诸侯乃云王出在应门之内则天子诸侯庙门
之名数可见矣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路门寝门也 (第 11b 页)
曲揖者于曲处则揖而折行也天子之庙各有五门
与其寝同是诸侯亦有三门也 康王 受顾命于庙出
庙见诸侯乃云王出在应门之内则天子诸侯庙门
之名数可见矣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路门寝门也 (第 11b 页)
未成服故用麻冕黼裳入受顾命已受命诰诸侯而
后释冕反丧服者于是成服而宅忧也或以为 康王
释服离次而即吉则误矣愚谓所谓谅阴三年不言
百官总已以听冢宰乃言其居丧之礼非初丧即位
时摄行也以顾 (第 2b 页)
后释冕反丧服者于是成服而宅忧也或以为 康王
释服离次而即吉则误矣愚谓所谓谅阴三年不言
百官总已以听冢宰乃言其居丧之礼非初丧即位
时摄行也以顾 (第 2b 页)
六子坐东方世子尊
既正尸子坐于东方者子谓世子世子尊故坐
于东方谓室内尸东故士丧礼云主人入坐于
床东是也 卿大夫父兄子姓立于东方者案
士丧礼众主人在其后又云亲者在室郑云谓
大功以上依准士礼父兄子姓大功以上正立
于室内东方今此经总云卿大夫父兄子姓立
于东方以士礼言之当在室内但诸侯以上位
尊不可不正定世子之位故顾命 康王 之入翼
室恤宅宗不宜与卿大夫父兄子姓俱在室内
也卿大夫等或当在户外之东方遥继主人之
后
七外宗姑姊妹 (第 3a 页)
既正尸子坐于东方者子谓世子世子尊故坐
于东方谓室内尸东故士丧礼云主人入坐于
床东是也 卿大夫父兄子姓立于东方者案
士丧礼众主人在其后又云亲者在室郑云谓
大功以上依准士礼父兄子姓大功以上正立
于室内东方今此经总云卿大夫父兄子姓立
于东方以士礼言之当在室内但诸侯以上位
尊不可不正定世子之位故顾命 康王 之入翼
室恤宅宗不宜与卿大夫父兄子姓俱在室内
也卿大夫等或当在户外之东方遥继主人之
后
七外宗姑姊妹 (第 3a 页)
其支离洪范之于洛书亦然是图书所列星罗棋布已不足信况于龙马神龟之诞妄乎尚书顾命天球河图在东序自伏羲至于 康王
历神农黄帝唐虞夏商其岁月不下数千年不识此河图者犹是当时之龙马或长生而不殒或世宝已蜕之旋毛若是其经久而 (第 41b 页)
亲襚为辱故妄为此说以救其耻史因妄而记之耳
(按檀弓亦载此事但此言亲襚彼言亲袭此言祓殡/彼言祓柩礼死而浴浴即袭袭后始小敛大敛乃殡)
(康王 之卒公尚在途及汉闻丧欲反可證也迨公至/楚则殡已久矣安得亲袭及柩仍在地而祓之乎襚)
(所以衣尸既殡而 (第 144b 页)
(按檀弓亦载此事但此言亲襚彼言亲袭此言祓殡/彼言祓柩礼死而浴浴即袭袭后始小敛大敛乃殡)
(康王 之卒公尚在途及汉闻丧欲反可證也迨公至/楚则殡已久矣安得亲袭及柩仍在地而祓之乎襚)
(所以衣尸既殡而 (第 144b 页)
沃皆叔虞之子孙岂与邶鄘类乎史记唐自燮父
改为晋孔氏以为请于时王改之燮父叔虞之子
时王 康王 也或谓晋之名自武公始则亦未敢谓
然按郑语史伯曰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
陈蔡随唐韦昭注应蔡随 (第 2b 页)
改为晋孔氏以为请于时王改之燮父叔虞之子
时王 康王 也或谓晋之名自武公始则亦未敢谓
然按郑语史伯曰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
陈蔡随唐韦昭注应蔡随 (第 2b 页)
(观父不主众子之丧则其/子得以杖即位可知此义)岂惟士大夫天子之丧诸
侯卿大夫亦无拜礼顾命卿士邦君入即位惟太保
祭酢乃拜是也诸侯奔天子之丧似宜拜殡而 康王
嗣位二伯率诸侯以见新君并无特拜殡宫之文惜
邦国礼亡他无所见但士大夫奔丧亦无拜尸拜柩
之礼盖子事父 (第 37a 页)
侯卿大夫亦无拜礼顾命卿士邦君入即位惟太保
祭酢乃拜是也诸侯奔天子之丧似宜拜殡而 康王
邦国礼亡他无所见但士大夫奔丧亦无拜尸拜柩
之礼盖子事父 (第 3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