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易類
五經總義類
春秋類
詩類
書類
經解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傳記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農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術數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宗教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洞神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之兹存其略陈代郊祀同
陈书高祖本纪永定二年春正月辛丑亲祀南郊
文帝本纪天嘉元年春正月辛酉亲祀南郊 三年春
正月辛亥亲祀南郊 五年春正月辛巳亲祀南郊
废帝本纪光大元年春正月辛卯亲祀南郊 宣帝 本纪太建元年春正月辛丑亲祀南郊 三年春
正月辛酉亲祀南郊 五年春正月辛巳亲祀南郊
七年春正月辛未亲祀 (第 46a 页)
陈书高祖本纪永定二年春正月辛丑亲祀南郊
文帝本纪天嘉元年春正月辛酉亲祀南郊 三年春
正月辛亥亲祀南郊 五年春正月辛巳亲祀南郊
废帝本纪光大元年春正月辛卯亲祀南郊 宣帝 本纪太建元年春正月辛丑亲祀南郊 三年春
正月辛酉亲祀南郊 五年春正月辛巳亲祀南郊
七年春正月辛未亲祀 (第 46a 页)
(故也故谥多不为褒少不为贬今列圣谥号太广有/踰古制请自中宗以上皆从初谥睿宗曰圣真皇帝)
(玄宗曰孝明皇帝肃宗曰 宣皇帝 以省文尚质正名/敦本上命百官集议儒学之士皆从真卿议独兵部)
(侍郎袁傪官以兵进奏言陵庙玉册木主皆已 …… (第 33a 页)
(于曹魏之三祖唐王彦/威所谓不可以训者也)
文献通考德宗建中元年三月礼仪使上言东都太庙
阙木主请造以祔初武后于东都立高祖太宗高宗三
庙至 中宗 以后两京太庙四时并享至德乱后木主多
亡缺未祔于是议者纷然而大旨有三其一曰必存其
庙遍立群主时享之其二 (第 33b 页)
曰建庙立主存而不祭若皇
舆时巡则就享焉其三曰存其庙瘗其主驾或东幸则
饰斋车奉京师群庙之主以往议皆不决而罢
旧唐书礼仪志贞元十五年四月膳部郎中归崇敬上
疏东都太庙不合置木主谨案典礼虞主用桑练主用
栗重作栗主则埋桑主所以神无二主犹天无二日土
无二王也今东都太庙是则天皇后所建以置武氏木
主 中宗 去其主而存其庙盖将以备行幸迁都之所也
且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前后迁都一十三度不可每都
而别立神主也议者或 (第 34a 页)
(玄宗曰孝明皇帝肃宗曰 宣皇帝 以省文尚质正名/敦本上命百官集议儒学之士皆从真卿议独兵部)
(侍郎袁傪官以兵进奏言陵庙玉册木主皆已 …… (第 33a 页)
(于曹魏之三祖唐王彦/威所谓不可以训者也)
文献通考德宗建中元年三月礼仪使上言东都太庙
阙木主请造以祔初武后于东都立高祖太宗高宗三
庙至 中宗 以后两京太庙四时并享至德乱后木主多
亡缺未祔于是议者纷然而大旨有三其一曰必存其
庙遍立群主时享之其二 (第 33b 页)
曰建庙立主存而不祭若皇
舆时巡则就享焉其三曰存其庙瘗其主驾或东幸则
饰斋车奉京师群庙之主以往议皆不决而罢
旧唐书礼仪志贞元十五年四月膳部郎中归崇敬上
疏东都太庙不合置木主谨案典礼虞主用桑练主用
栗重作栗主则埋桑主所以神无二主犹天无二日土
无二王也今东都太庙是则天皇后所建以置武氏木
主 中宗 去其主而存其庙盖将以备行幸迁都之所也
且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前后迁都一十三度不可每都
而别立神主也议者或 (第 34a 页)
夹室之事云若以
一帝为一世则当不得祭于祢乃不及庶人之祭也夫
兄弟同世于恩既顺于义无否元宗朝禘祫皇伯考 中
宗皇
考睿宗同列于穆位德宗亦以中宗为高伯祖晋
王导荀崧议大宗无子则立支子又曰为人后者为之
子无兄弟相为后之 (第 3b 页)
一帝为一世则当不得祭于祢乃不及庶人之祭也夫
兄弟同世于恩既顺于义无否元宗朝禘祫皇伯考 中
宗皇
王导荀崧议大宗无子则立支子又曰为人后者为之
子无兄弟相为后之 (第 3b 页)
皇称崩则是礼加于
王矣故前议景皇后悉依近代皇太妃之仪则侍卫陪
乘并不得异后乘重翟亦谓非疑也寻齐初移庙 宣皇
神主乘金辂皇帝亲奉亦乘金辂先往行礼毕仍从神
主至新庙今所宜依准也从之
蕙田案齐明帝追尊本生父 (第 42a 页)
王矣故前议景皇后悉依近代皇太妃之仪则侍卫陪
乘并不得异后乘重翟亦谓非疑也寻齐初移庙 宣皇
主至新庙今所宜依准也从之
蕙田案齐明帝追尊本生父 (第 42a 页)
私亲今禘祫高庙陈叙昭穆而舂陵四世君臣并列
以卑厕尊不合礼意昔高祖以自受命不由太上 宣
帝 以孙后祖不敢私亲故为父立庙独群臣侍祠愚
谓宜除今亲庙以则二帝旧典愿下有司博采其议
诏下公卿大司徒 (第 16a 页)
以卑厕尊不合礼意昔高祖以自受命不由太上 宣
帝 以孙后祖不敢私亲故为父立庙独群臣侍祠愚
谓宜除今亲庙以则二帝旧典愿下有司博采其议
诏下公卿大司徒 (第 16a 页)
解新泉当使黍稷莫莫民翳胥乐甘雨祈祈遂及我
私我私之熟表里禔福禔福中田岁取十千是藨是
衮登颂有年
陈书 宣帝 本纪大建元年春二月乙亥舆驾亲耕藉田
三年春二月丁酉舆驾亲耕藉田 六年春二月辛
亥舆驾亲耕藉田 九年 (第 29b 页)
私我私之熟表里禔福禔福中田岁取十千是藨是
衮登颂有年
陈书 宣帝 本纪大建元年春二月乙亥舆驾亲耕藉田
三年春二月丁酉舆驾亲耕藉田 六年春二月辛
亥舆驾亲耕藉田 九年 (第 29b 页)
改元一) 乙亥敬帝
绍泰元年(一阳是年二月即皇帝位于浔阳王僧辨立/贞 王渊明于建康改元天成 梁王 萧察)
( 称帝于江陵是为/后梁建元大定)丙子太平元年(二先二年九月封陈/霸 为陈公冬十月)
(进爵为王敬帝禅 …… (第 9a 页)
为武帝 二年北齐孝昭帝崩弟长广王湛)
(立是为武成帝改元为太宁北周武帝保定元齐三年/北齐河清元后梁 萧察 于岿天保元 六年北 武成)
(帝禅位于太子纬是/为后主改元为天统)丙戌天康元年(一元是年北周天 …… (第 10b 页)
(年北齐后主禅位于太子恒是为幼主改为承光元被/执于周 十年北周宣政元武帝崩太子斌立是为 宣)
(帝 于十一年北周宣帝天成元年二月改为大象元禅/位 太子衍是为静帝 十二年北周宣帝崩十二月)
(封杨坚 …… (第 11a 页)
元 十八年武)
(后大足元十/月改元长安)乙巳神龙元年(二唐是年帝复位复国号/曰 神龙本武后年号 中)
(宗 复位/因之)丁未景龙元年(四龙四年六月韦后弑 (第 14a 页)
中宗 于/神 殿立温王重茂改为唐隆)
(元睿宗即皇帝位废重茂复为/温王改元 在位五年改元三) 庚戌睿宗 (第 14a 页)
绍泰元年(一阳是年二月即皇帝位于浔阳王僧辨立/贞 王渊明于建康改元天成 梁王 萧察)
( 称帝于江陵是为/后梁建元大定)丙子太平元年(二先二年九月封陈/霸 为陈公冬十月)
(进爵为王敬帝禅 …… (第 9a 页)
为武帝 二年北齐孝昭帝崩弟长广王湛)
(立是为武成帝改元为太宁北周武帝保定元齐三年/北齐河清元后梁 萧察 于岿天保元 六年北 武成)
(帝禅位于太子纬是/为后主改元为天统)丙戌天康元年(一元是年北周天 …… (第 10b 页)
(年北齐后主禅位于太子恒是为幼主改为承光元被/执于周 十年北周宣政元武帝崩太子斌立是为 宣)
(帝 于十一年北周宣帝天成元年二月改为大象元禅/位 太子衍是为静帝 十二年北周宣帝崩十二月)
(封杨坚 …… (第 11a 页)
元 十八年武)
(后大足元十/月改元长安)乙巳神龙元年(二唐是年帝复位复国号/曰 神龙本武后年号 中)
(宗 复位/因之)丁未景龙元年(四龙四年六月韦后弑 (第 14a 页)
中宗 于/神 殿立温王重茂改为唐隆)
(元睿宗即皇帝位废重茂复为/温王改元 在位五年改元三) 庚戌睿宗 (第 14a 页)
右两汉
通典魏制藩王不得朝觐明帝时有朝者皆由特恩不
得为常
晋书礼志武帝太始中有司奏诸侯之国其王公以下
入朝者四方各为二番三岁而周周则更始临时有故
则明年来朝明年朝后更满三岁乃朝不得违本数朝
礼皆执璧如旧朝之制不朝之岁各遣卿奏聘诏可
东晋王侯不之国其有受任居外则同方伯刺史二千
石之礼亦无朝聘之制
通典后周初梁主 萧察 来朝入畿大冢宰命有司致积
其饩五牢米九十筥醯醢各三十五瓮酒十八壶米禾
各五十车薪刍各百车既至大司空设 …… (第 28a 页)
见卿又如三孤于是三公三孤六
卿人各饩宾并属官之长为使牢米帛同三公(自秦平/天下朝)
(觐礼废及后周立 萧察 为/梁主称蕃国始有此仪) …… (第 28b 页)
御大兴殿如朝仪岿服远游冠朝
服以入君臣并拜礼毕而出
文献通考马氏曰自秦兼天下朝觐之礼遂废及周
封 萧察 为梁王讫于隋恒称藩国始有朝见之仪
蕙田案以上隋诸侯王来朝
炀帝本纪大业八年六月车驾次榆林郡突 (第 29b 页)
通典魏制藩王不得朝觐明帝时有朝者皆由特恩不
得为常
晋书礼志武帝太始中有司奏诸侯之国其王公以下
入朝者四方各为二番三岁而周周则更始临时有故
则明年来朝明年朝后更满三岁乃朝不得违本数朝
礼皆执璧如旧朝之制不朝之岁各遣卿奏聘诏可
东晋王侯不之国其有受任居外则同方伯刺史二千
石之礼亦无朝聘之制
通典后周初梁主 萧察 来朝入畿大冢宰命有司致积
其饩五牢米九十筥醯醢各三十五瓮酒十八壶米禾
各五十车薪刍各百车既至大司空设 …… (第 28a 页)
见卿又如三孤于是三公三孤六
卿人各饩宾并属官之长为使牢米帛同三公(自秦平/天下朝)
(觐礼废及后周立 萧察 为/梁主称蕃国始有此仪) …… (第 28b 页)
御大兴殿如朝仪岿服远游冠朝
服以入君臣并拜礼毕而出
文献通考马氏曰自秦兼天下朝觐之礼遂废及周
封 萧察 为梁王讫于隋恒称藩国始有朝见之仪
蕙田案以上隋诸侯王来朝
炀帝本纪大业八年六月车驾次榆林郡突 (第 29b 页)
以郑氏家法云
孔氏颖达曰大小二戴共氏而分门王郑两家同经而
异注爰从晋宋逮乎周隋其传礼业者江左尤盛其
为义疏者南人有贺循贺玚庾蔚崔灵恩沈重 宣皇
甫侃等北人有徐遵明李业兴李宝鼎侯聪熊安生
等其见于世者惟皇熊两家而已熊则违背本经多
引外义又欲释 (第 69a 页)
孔氏颖达曰大小二戴共氏而分门王郑两家同经而
异注爰从晋宋逮乎周隋其传礼业者江左尤盛其
为义疏者南人有贺循贺玚庾蔚崔灵恩沈重 宣皇
甫侃等北人有徐遵明李业兴李宝鼎侯聪熊安生
等其见于世者惟皇熊两家而已熊则违背本经多
引外义又欲释 (第 69a 页)
(吕氏大临曰闇阴/同义信默之谓也)
王者莫不行此礼何以独善之也曰高宗者武丁武丁
者殷之贤王也继世即位而慈良于丧当此之时殷衰
而复兴礼废而复起故善之善之故载之书中而高之
故谓之高宗
(陆佃曰孝常行也今载而高之则以不能丧者多/也 中宗 中而已高宗中而高焉故曰中而高之)
三年之丧君不言书云高宗谅闇三年不言此之谓也
然而曰言不文者谓臣下 (第 5b 页)
王者莫不行此礼何以独善之也曰高宗者武丁武丁
者殷之贤王也继世即位而慈良于丧当此之时殷衰
而复兴礼废而复起故善之善之故载之书中而高之
故谓之高宗
(陆佃曰孝常行也今载而高之则以不能丧者多/也 中宗 中而已高宗中而高焉故曰中而高之)
三年之丧君不言书云高宗谅闇三年不言此之谓也
然而曰言不文者谓臣下 (第 5b 页)
人不知亦嚣嚣注嚣嚣自得无欲之貌(又人名史记黄帝纪嫘祖生二子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又集韵韵会正韵𡘋牛
(刀切音敖义同周礼秋官衔枚氏掌司嚣注察嚣哗者释文嚣五羔反)又诗小雅谗口嚣嚣笺嚣嚣众多猊释文五刀及韩
(诗作嗷嗷前汉董仲舒传此民之所以嚣嚣若不足也注师古曰与嗷同)又诗小雅我即尔谋听我嚣嚣传嚣嚣犹嗷嗷也
释文嚣五刀反(又字汇山凹之地曰嚣 梁宣帝 七山寺赋神嚣岩岩而特立)又鸟名山海经梁渠之山有鸟状如夸父四
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又兽名山海经羭次之 (第 101a 页)
(刀切音敖义同周礼秋官衔枚氏掌司嚣注察嚣哗者释文嚣五羔反)又诗小雅谗口嚣嚣笺嚣嚣众多猊释文五刀及韩
(诗作嗷嗷前汉董仲舒传此民之所以嚣嚣若不足也注师古曰与嗷同)又诗小雅我即尔谋听我嚣嚣传嚣嚣犹嗷嗷也
释文嚣五刀反(又字汇山凹之地曰嚣 梁宣帝 七山寺赋神嚣岩岩而特立)又鸟名山海经梁渠之山有鸟状如夸父四
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又兽名山海经羭次之 (第 101a 页)
(又玉篇多言也)(集韵无放切音望类篇诳也通作妄)(集韵疏吏切使去声类篇忘也)又六书统古
(文谏字注详九画)(集韵都回切音堆类篇谪也或作)察(唐韵楚八切集韵韵会正韵初戛切𡘋与)
(察同说文言微亲察也史记秦本纪缪公与由余曲席而坐问其地形与兵势尽察而后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韩愈)
征南联句刀暗歇宵察注刀刁斗也(又人名梁书武帝纪 岳阳王萧察) 又集韵迁薛切迁入声察也 又广韵集韵𡘋千
(结切音切正言也与同)詨(集韵韵会正韵𡘋虚交切音嘐类篇 (第 56b 页)
(文谏字注详九画)(集韵都回切音堆类篇谪也或作)察(唐韵楚八切集韵韵会正韵初戛切𡘋与)
(察同说文言微亲察也史记秦本纪缪公与由余曲席而坐问其地形与兵势尽察而后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韩愈)
征南联句刀暗歇宵察注刀刁斗也(又人名梁书武帝纪 岳阳王萧察) 又集韵迁薛切迁入声察也 又广韵集韵𡘋千
(结切音切正言也与同)詨(集韵韵会正韵𡘋虚交切音嘐类篇 (第 56b 页)
亲文王也尊尊而亲亲周道备矣然则郊者古礼而
明堂者周制也周公以义起之也○宗祀文王于明
堂通考云天子七庙其正数宗不在此数 中宗 变也
苟有功德则宗之不可预为设数故殷有三宗周公
举以劝成王宗无数也○又载王肃驳郑义曰古者
祖有 (第 21a 页)
明堂者周制也周公以义起之也○宗祀文王于明
堂通考云天子七庙其正数宗不在此数 中宗 变也
苟有功德则宗之不可预为设数故殷有三宗周公
举以劝成王宗无数也○又载王肃驳郑义曰古者
祖有 (第 21a 页)
自不知据何本也 诸侯来助祭者下有也释文
(一叶)补脱商者契所封之地名成汤伐桀王天下遂以为
国号后世有 中宗 高宗中兴时有作诗颂之者当周宣
王之时宋大夫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之大
师以那为首归而祭于先王孔子 (第 10b 页)
(一叶)补脱商者契所封之地名成汤伐桀王天下遂以为
国号后世有 中宗 高宗中兴时有作诗颂之者当周宣
王之时宋大夫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之大
师以那为首归而祭于先王孔子 (第 10b 页)
于汉善乎范宁之言三家之学曰废兴繇于好恶盛衰
继于辩讷武帝好公羊公孙弘又好之而公羊之学遂
兴卫太子好榖 梁宣帝 又好之而榖梁之学遂兴此兴
废繇于好恶也瑕丘江公讷于口上使与仲舒议不如
仲舒而丞相公孙弘本为公羊传比辑 (第 107b 页)
继于辩讷武帝好公羊公孙弘又好之而公羊之学遂
兴卫太子好榖 梁宣帝 又好之而榖梁之学遂兴此兴
废繇于好恶也瑕丘江公讷于口上使与仲舒议不如
仲舒而丞相公孙弘本为公羊传比辑 (第 10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