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書類
別史類
地理類
紀事本末類
編年類
史評類
史鈔類
正史類
金石類
類書類
儒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續道藏
            宋 林之奇 撰
毕命        周书
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毕命惟十有二
年六月庚午朏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至于丰以
成周之众命毕公保釐东郊王若曰呜呼父师惟文王
武王敷大德于天下用克受殷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绥

定厥家毖殷顽民迁于洛邑密迩王室式化厥训既历
三纪世变风移四方无虞予一人以宁道有升降政由
俗革不 臧厥
臧民罔攸劝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
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师言嘉绩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
仰成
 周公以殷之顽民 …… (第 1b 页)
 曰观所以失之之由知所以平之之术是也康王此

 言盖欲毕公观商之顽民所以不善之由而革之耳
 其曰道有升降者盖因政由俗革之弊而言之也不
  臧厥
臧者言商民有变而为善汝当以其为善而有
 以奖厉之则其他将自劝苟不 (第 8a 页)
臧厥
臧则非所谓政
 由俗革也夫人之为善自非谨独之君子未有不欲
 上之人知之苟上之人不以之为善则彼将曰我已 …… (第 8a 页)
 是虽为善者将不能以自固而况他人欲其劝慕之

 哉表厥宅里 臧厥
臧之谓也小物犹小事也小事犹
 勤则其大可知矣旅獒曰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故毕
 公之勤小物所以懋其德也晋谢 (第 8b 页)
 (左右先王言之举世皆已变而商民之/习始移移尚未尽变但回心向道耳)

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不 臧厥
臧民罔攸劝
 集传有升有降犹言有隆有污也周公当世道方降
 之时至君陈毕公之世则将升于大猷矣为政者因 …… (第 13b 页)
 (更革而道日隆焉○吕氏祖谦曰既曰世变风移矣/而犹欲其俗革者风移虽靡然从善未若俗革则旧)
 (染之习无毫发存至是而治始可保也不 臧厥
臧民/罔攸劝革俗之道也君道当识其大者商民之馀俗)
 (欲事事而革之顾不劳哉善其善者以率之则民斯/劝矣 (第 14a 页)
○陈氏栎曰 臧厥
臧即下文旌淑彰善之事所)
 (谓劝则使慝恶者皆克畏慕也○孙氏继有曰矫其/俗之有馀救其俗之不及或宽或严 (第 14a 页)
 是旧染沉湎之风都变移了此一句要看王者必世
 而后仁虽是圣人相继出教化亦必久于其道而化
 成
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不 臧厥
臧民罔攸劝 (第 15a 页)
 之自然而旌别之而已夫是之谓保釐
王若曰呜呼父师惟文王武王敷大德于天下用克受
殷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绥定厥家毖殷顽民迁于洛邑
密迩王室式化厥训既历三纪世变风移四方无虞予
一人以宁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不 臧厥
臧民罔攸劝惟
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师言嘉
绩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王曰呜呼父师今子祗 (第 4a 页)
 而为王卿士此即后世更出迭入之意也
王若曰呜呼父师惟文王武王敷大德于天下用克受
殷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绥定厥家毖殷顽民迁于洛邑

密迩王室式化厥训既历三纪世变风移四方无虞予
一人以宁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不 臧厥
臧民罔攸劝
 呜呼先叹而后言毕公为太师谓之父师者尊之也
 夫君前臣名礼之大者也康王不名毕公而称之曰 (第 4a 页)
陈当升之时有容而和厥中
升者得至之渐在今日则世变风移不善者亦希矣然
而犹有未善者在正所当分别之也有以 臧厥
臧则民
有所劝升者允升于大猷矣若善者不旌恶者不别则 (第 39b 页)
 移之机矣夫惟殷民向化四方乃翕然从风幸无可
 虞之事予一人得以垂拱于上而享此一日安宁之
 福也岂易致者哉盖化殷民之难又如此
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不 臧厥
臧民罔攸劝
 此一节书是直示以化殷民之道也道谓世道升降
 言有治有乱也革改臧善也康王又曰为治之道贵 (第 41b 页)
 家谨毖顽民迁于洛邑密近王室用化其教既历三
 纪世已变而风始移今四方无可虞度(达各/反)之事而
 予一人以宁言化之之难也
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不 臧厥
臧民罔攸劝
 有升有降犹言有隆有污也周公当世道方降之时
 至君陈毕公之世则将升于大猷矣为政者因俗变 …… (第 3a 页)
 俗为政者当今之政旌别淑慝之时也苟不善其善

 则民无所劝慕矣(新安陈氏曰 臧厥
臧即下文旌淑/彰善之事所谓劝则使慝恶者皆)
 (克畏/慕也)
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祇 (第 3b 页)
 釐二字而一篇治体可举矣
王若曰呜呼父师惟文王武王敷大德于天下用克受
殷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绥定厥家毖殷顽民迁于洛邑
密迩王室式化厥训既历三纪世变风移四方无虞予

一人以宁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不 臧厥
臧民罔攸劝
 以文武之敷大德始能受殷命言得之难也以周公
 之左右辅相始能绥定厥家言安之难也所谓殷之 …… (第 9b 页)
 而后可法制以束之智力以持之可暂而不可久也
 既曰世变风移矣而犹欲其俗革者风移虽靡然从
 善未若俗革则旧染之习无毫发存至是而治始可
 保也不 臧厥
臧民罔攸劝革俗之道也君道当识其
 大者商民之馀俗欲事事而革之顾不劳哉善其善
 者以率之则民斯劝矣命毕 (第 10a 页)
公以保釐 臧厥
臧之大
 者也 (第 10a 页)
 (非斩然割裂无复润泽也观此二字/一篇之治体可见东郊说见君陈)
王若曰呜呼父师惟文王武王敷大德于天下用克受
殷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绥定厥家毖殷顽民迁于洛邑
密迩王室式化厥训既历三纪世变风移四方无虞予
一人以宁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不 臧厥
臧民罔攸劝惟
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师言嘉 (第 2a 页)
用化其教既历三纪世已变而风始移今四)
(方无可虞度之事而予一/人以宁言化之之难也)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不 臧厥
臧民罔
攸劝(有升有降犹言有隆有污也周公当世道方降之时/至君陈毕公之世则将升于大猷矣为政者因俗变) (第 37a 页)
 保釐之功成矣
毕命

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
至于丰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釐东郊王若曰呜呼父
师惟文王武王敷大德于天下用克受殷命惟周公左
右先王绥定厥家毖殷顽民迁于洛邑密迩王室式化
厥训既历三纪世变风移四方无虞予一人以宁道有
升降政由俗革不 臧厥
臧民罔攸劝惟公懋德克勤小
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师言嘉绩多于先王予
小子垂拱仰成王曰呜呼父师今予祗 …… (第 8a 页)
 四世非老臣乎父师之称当矣册文上推文武之大
 德中言予一人以宁下言道有升降政须因革所赖
 以知臣下之善恶者臧否也若不 臧厥
臧则恶者肆
 矣民安得而劝故以此命公也其褒公之辞则以谓
 予小子今得以垂拱无为而蒙成者公之力也是故 (第 9b 页)
 祗命公以周公之事旌别善恶表其居处无使混淆
 扬其善病其恶植此风声所以 臧厥
臧而民知所劝
 也有弗率训典殊厥井疆屏之远方不使复乱群也 (第 9b 页)
(化其教既历三纪世已变而风始移今四方无/可虞度之事而予一人以宁言化之之难也)道有升
降政由俗革不 臧厥
臧民罔攸劝(有升有降犹言有隆/有污也周公当世道)
(方降之时至君陈毕公之世则将升于大猷矣为政者/因俗 …… (第 35a 页)
(自消出辞吐气而使天下之群心胥服保釐之任舍公/其谁○愚谓 臧厥
臧即下文旌淑彰善之事所谓劝则)
(使慝恶者克畏慕也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公于小物克勤所以愈见其懋德之诚也 (第 36a 页)
 方三监叛天下骚动天子亦不安

道有升降政由俗革
 子思子曰昔吾先君子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
 污伋则安能惟圣人为能与道升降因俗立政也
臧厥
臧民罔攸劝惟公懋德克勤小物
 有道者不以小大变易不忽小物斯不难大事矣
弼亮四世正色率下罔不祗师言
  (第 2a 页)
言殷民迁周已经
三纪世代民易顽者渐化四方无可度之事我天子用
安矣十二年曰纪父子曰世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不
臧民罔攸劝天道有上下交接之义政教有用俗改
更之理民之俗善以善养之俗有不善以法御之若乃 (第 34a 页)
四/方无虞度之事而予一人以宁言化之之难也)音释经
(左右音/佐佑)(度达/各反)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不 臧厥
臧民罔攸
(有升有降犹言有隆有污也周公当世道方降之时至君/陈毕公之世则将升于大猷矣为政者因俗变革故 (第 24b 页)
 文王诰毖庶邦下至小子者谨其初也既教之又使
 其祖考自教之谓酒小节也而大德之败实自此始
 故爱土物者所以 臧厥
心小大一也尔小子谨无以
 不饮为小德而忽之彝酒之二字正妹土受病之源
 惩之不得不力也
妹土(提妹土 (第 11a 页)
乃父乃祖乃
父乃断弃汝不救乃死(先王劳来乃祖乃父故汝共作/我畜民衣食温饱长老慈幼是)
(为畜民而汝不 臧厥
心乃有戕害之事虽包藏不露而/鬼神知之我先王绥安乃祖乃父乃祖乃父怀我先王)
(之德不平怒汝乃/断弃汝虽 (第 23b 页)
升降政由俗革不 臧厥
臧民罔攸劝(道非一定之物也/随时升降是故政)
(必因其俗而更革之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其知道之/升降欤周 (第 14a 页)
升降(为治之道在于/升其善降其恶)政由俗革(所施升善降恶之政必/因风俗之善恶而改革)
(升降/之) 臧厥
(苟不善其为善/之人而升之)民罔攸劝(民无所攸劝/何以坚其为)
(善之/心)惟公懋德(惟毕公能/懋 (第 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