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术历观制作之者固非易遇其人周之兴也得太公齐
之霸也得管仲魏之富也得李悝秦之强也得啇鞅后
周有 苏绰
隋氏有高颎此六贤者上以成王业兴霸图
次以富国强兵立事可法其汉代桑弘羊耿寿昌之辈
皆起自贾竖虽夲于求利 (第 13b 页)
之镇静关中寇恂之安辑河
内葛亮相蜀张昭辅吴茂弘之经理琅琊景略之弼谐
永固刘穆之众务必举扬遵彦百度惟贞 苏绰
共济艰
难高颎同经草昧虽功有大小运或长短咸非(疑/)股肱 (第 12a 页)
  后周书序(王安国/)
周书本纪八列传四十二合五十篇唐令狐德棻请撰
次而诏德棻与陈叔达庾俭成之仁宗时出太清楼本
合史馆秘阁本又募天下献书而取夏竦李巽家本下
馆阁是正其文字今既镂版以传学官而臣等始预其
是正又序其目录一篇曰周之六帝当四海分裂之时
形势劫束毅然有志合天下于一而材足以有为者特
文帝而已文帝召 苏绰
于稠人之中始知之未尽也卧 (第 12a 页)
与之言既当其意遂起并昼夜咨诹酬酢知其果可以
断安危治乱之谋而诎已以听之考于书唯府兵之设
敛千岁已散之民而系之于兵庶几得三代之遗意能
不骇人视听以就其事而效见于后世文帝尝患文章
浮薄使绰为大诰以劝而卒能变一时士大夫之制作
然则势在人上而欲鼓舞其下者奚患不成虽然非文
帝之智内有以得于已而 苏绰
之守外不诎于人则未
可必其能为也以彼君臣之相遭非以先王之道而犹 (第 12b 页)
不得而通也是故疑周
礼者汉武帝何休谢氏黄氏之徒也彼程子朱子东莱
横渠则固无疑矣用周礼误天下者王莽刘歆 苏绰

安石也彼周公召公毕荣毛散诸公则未尝误也韬谓
皇上好古之笃如此志复三代如此千万世一人而已
矣未见儒 (第 13b 页)
  周礼重言重意互注序(张诩/)
先儒谓周礼一书自周公广大心中流出大包宇宙细
析毫芒成一代之治体为万世之准绳故当时治效至
于囹圄空虚天下太平海不扬波四裔宾服呜呼盛矣

后世之为君臣者心学既失徒敝精神于仪文度数之
末若类稚子弄影之为者不几于戏乎故迹其治效高
者或仅致小康下者视桓文为不及又焉有所谓郁郁
乎文者也何也心非广大则于天地之心为不合矣于
天地之心为不合则于天地之用为不肖矣况乎明良
相逢尤不易也唐太宗深信矣而无其辅王通笃好矣
而无其时刘歆有志矣而昧于所事宋神宗刻意矣而
失于所任彼宇文之于 苏绰
似矣而又以智力篡魏若 (第 9a 页)
   又乐议
案周官云大司乐掌成均之法郑众注云均调也乐师

主调其音三礼义宗称周官奏黄钟者用黄钟为调歌
大吕者用大吕为调奏者谓堂下四悬歌者谓堂上所
歌但一祭之间皆用二调是知据宫称调其义一也明
六律六吕迭相为宫各自为调今见行之乐用黄钟之
宫乃以林钟为调与古典有违晋内书监荀勖依典记
以五声十二律还相为宫之法制十二笛黄钟之笛正
声应黄钟下徵应林钟以姑洗为清角大吕之笛正声
应大吕下徵应夷则以外诸均例皆如是然今所用林

钟是勖下徵之调不取其正先用其下于理未通故须
改之
   同律度量议
窃惟权衡度量经邦懋轨诚须详求故实考校得衷谨
寻今之铁尺是太祖遣尚书故 苏绰
所造当时检勘用
为前周之尺验其长短与宋尺符同即以调钟律并用
均田度地今以上党羊头山黍依汉书律历志度之 (第 28b 页)
亡新威斗陆杳知紫荷橐
又知千里酒又知古牺樽许敬宗知帝丘李珽知内黄
傅弘业知蜼(形如豕仰鼻/长尾有岐) 苏绰
知西汉故仓地杜镐知
秦哀公墓李章武知铁斧为禁物沈约知东夷罨盖(瓦/具)
(高九尺锐下平盖中/有剑一盖 …… (第 14b 页)
一日杀二义士人知有袁绍之于臧洪
陈容而不知有张敬儿之于边荣程邕之能使人主前
席人知有贾谊而不知有商鞅 苏绰
饮千日酒至期发 (第 18a 页)
纥豆陵
王轨乌丸樊深万纽于段永尔绵韩褒侯吕陵田威纥
干蔡祐大利稽阴氏丘目陵张氏叱罗周氏车非按周
文用 苏绰
改建六官而反孝文之所改姓仍如旧大可 (第 36b 页)
 贮平籴及劝借米后废弘治八年巡抚朱瑄重建祭

 酒李杰记
   义役仓记         张洪
古之役民岁不过三日苏威父 苏绰
任于西魏以国用
不足征赋颇重既而叹曰今所为者正如张弓后之君
子其能弛乎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至隋文帝时威 (第 40a 页)
达也故论者评公之惠爱类郑子产忠贞类汉王常智周事悉类 苏令绰
(阙/)望雅(阙/)       事
(阙/)  之其乐于为善之心乂如饥渴之于饮食也苟
推而行之天 (第 6b 页)
辈三数人论其才性入馆诸贤亦十三四不逮之周氏
创业运属陵夷纂遗文于既丧聘奇士如弗及是以苏
苏绰
卢柔唐瑾元伟李昶之徒咸奋鳞翼自致青紫
然绰之建言务存质朴遂糠秕魏晋宪章虞夏虽属辞
有师古之美矫枉非适 (第 8a 页)
   (显宗/之) (孙惠蔚/) (崔光/) (甄琛/) (邢峦/) (高谦/)

 卷二十八
  北齐(邢卲/) (杜弼/)
  北周(武帝/)  (苏绰/
) (庾信/)
  隋(文帝/) (牛弘/) (李谔/)
 卷二十九
  唐(高祖宗太宗宗睿宗 (第 7a 页)
  北周

   武帝
    停徵发诏
    毁露寝诸殿诏
    报于谨诏
    于谨为三老诏
    苏绰
    为周太祖作六条诏书
   庾信 …… (第 1b 页)
   于谨为三老诏(保定三年帝幸太学以/谨为三老而问道焉)
树以元首主乎教化率民孝弟置之仁寿是以古先明
后咸若斯典立三老五更躬自袒割朕以𦕈身处兹南
面何敢遗此黄发不加尊敬太傅燕国公谨执德纯固
为国元老馈以乞言朝野所属可为三老有司具礼择

日以闻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少好学博览群书周太祖召/为行台郎中加卫将军光禄大夫进爵为伯)
   (后拜大行台度支尚/书领著作兼司农卿)
   为周太祖作六条诏书(周太祖宇文泰为魏丞/相欲革易时政为彊国)
    (富民之法绰赞成其事并 (第 11b 页)
   于谨为三老诏(保定三年帝幸太学以/谨为三老而问道焉)
树以元首主乎教化率民孝弟置之仁寿是以古先明
后咸若斯典立三老五更躬自袒割朕以𦕈身处兹南
面何敢遗此黄发不加尊敬太傅燕国公谨执德纯固
为国元老馈以乞言朝野所属可为三老有司具礼择

日以闻
  苏绰(字 令绰
武功人少好学博览群书周太祖召/为行台郎中加卫将军光禄大夫进爵为伯)
   (后拜大行台度支尚/书领著 (第 11b 页)
   后周幽州刺史赠少保豆卢恩碑跋
右周少保豆卢恩碑康熙岁戊子观于稼堂潘氏书屋

恩本前燕支庶姓慕容氏与兄同州刺史封楚国公赠
太保宁先后立功碑云恩字永恩北史后周书俱阙其
名止书其字永恩附见宁传惜也后幅漫漶不能卒读
矣宇文建国用 苏绰
卢辩辈议礼谥法不轻假人即宗
子维藩弗隐恶德如晋公 (第 17a 页)
  乡试策问          黄 溍
三代法制见于经者惟周官一书大纲小纪详略相因
其言人事悉矣然稽之尚书王制孟子之书有不能尽

同者何欤或以为周公致太平之迹或以为六国阴谋
之书果何所折衷欤周衰诸侯恶其害已而皆去其籍
是书何以独存欤汉除挟书之律是书最后出而冬官
亡矣时以考工记足之或者排其非是考工有记果出
于谁欤或又谓三百六十之属巳散见于五官冬官果
未尝亡欤国家以经术取士而是书不列科目岂以刘
苏绰
王安石辈用之而不验欤抑他有可议者欤厥
今朝廷内建六曹盖古六官之遗意岂其成法固在所 (第 7a 页)
  俗儒泥古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礼曰礼时为大顺次之文
子引老子之言曰天下几有常法或当于世事顺于天

地祥于鬼神即可正治矣又曰先王之制不宜即废之
末世之事善则著之故先王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制
法而不制于法故曰可道非常道呜呼斯言也其识时
务达治体之深者乎后世如赵括之兵法房琯之车战 苏绰
王安石之周礼其法是其时非也泽麋而蒙彫虎
之皮尸鸠而傅鹪明之羽适足增其累尔张横渠必欲
行井田胡致堂必欲 (第 2b 页)
辩之诰 苏绰
之大诰顾欢袁粲佛老之辨刘峻之广绝
交王劭之表符命此又可省而不省也
   跋唐书直笔新例
唐书直笔新例 (第 6a 页)
   宿望湖楼再和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娟娟到湖上潋潋摇空碧夜
凉人未寝山静闻响屐骚人故多感悲秋更憀慄君胡
不相就朱墨纷黝赤我行得所嗜十日忘家宅但恨无
友生诗病莫诃诘君来试吟咏(一作/味)定作鹤头侧改罢

心愈疑满纸蛟蛇黑
(高适人日寄杜二诗柳条弄色不忍见鲍明远玩月诗/娟娟似蛾眉白乐天西湖晚归诗烟波淡荡摇空碧南)
(史谢灵运传寻山涉岭必造幽峻登蹑尝著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楚辞宋玉九歌悲哉秋)
(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憀慄兮若在远行/北史 苏绰
传拜大行台右丞始制文案程式朱出墨入)
(及计帐户籍之法曹子建与杨德祖书刘季绪才不逮/作者而好诋诃文章 (第 30b 页)
  江西乡试南人策问
问三代法制见于经者惟周官一书大纲小纪详略相因其言
人事悉矣然稽之尚书王制孟子之书有不能尽同者何欤或
以为周公致太平之迹或以为六国阴谋之书果何所折衷欤
周衰诸侯恶其害已而皆去其籍是书何以独存欤汉除挟书
之律是书最后出而冬官亡矣时以考工记足之或者排其非

是考工有记果出于谁欤或又谓三百六十之属已散见于五
官冬官果未尝亡欤国家以经术取士而是书不列于科目岂
以刘歆 苏绰
王安石辈用之而不验欤抑他有可议者欤厥今
朝廷内建六曹盖古六官之遗意也岂其成法固在所取欤抑
犹有可举而 (第 2a 页)
   石鼓诗跋
尝考以石鼓为周宣王猎碣者韩愈张怀瓘窦𣳻也谓
文王鼓至宣王而锓以诗者韦应物也谓成王鼓以左
传岐阳之蒐證之者程琳董逌也谓出宣王时史籀书

者苏轼赵明诚也断为秦鼓合于秦斤秦权又以岐阳
秦地秦好田猎是诗作于献公前襄公后者郑樵巩丰
也然皆傅会之论不足据惟欧阳修辩汉桓灵时金石
多磨泐此文细而锓浅不应二千年尚在又字法古诗
与雅颂同汉多博古好奇之士不应略而不道又隋艺
文志录及始皇刻石婆罗门外国书不应独无石鼓遗
近摭远其说似矣金时马子卿则辩为宇文周造焦竑
苏绰
传證之云周文十一年狩岐阳孝武保定元年 (第 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