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道。不胜悯惧。今岂可较其是非。又添一场风波乎。切宜缄口默视。以待数年之间。自有公是非可也。如或有妄欲 陈卞
者。愿诸贤至诚力阻也。公对曰。士林之论齐发。则何可以一二人之言尼之乎。先生曰。若其不可已之事。则虽系 (第 420L 页)
以通情志而尽辨难乎。今幸两国交好。使事无阻。而设有奏请 陈卞
之事。则恐无以责辨。非细忧也。至于蒙学一科。徒拥虚名。全不讲习。蒙之于我。今虽不与通信。而疆域甚迩。 (第 352L 页)
洞赐开释。台谏请收还递肇之 命。掌令李世奭停其论。领相柳尚运盛斥于朝班。世奭引避。尚运上疏 陈卞。
 上下教曰国家置相。宁令崇奖喜事。扶植党论哉。遂罢尚运职。公深怀朱子上蓝之忧。劄论其太过。公患衄血猝 (第 477L 页)
。又世之嫉臣者。急于持臣。都不区别于两价。李邦彦则含冤未暴。死泪映睫。任守干则虽蒙收复。而职是冗散。 陈卞
无路。泯默至今。今乃使臣得蒙此恩命而开其自明之路。是逝者之恨。生者之冤。皆可以少泄矣。玆敢不避烦絮。 (第 451L 页)
此其罪奚止伤事体而已。臣于伊日。未及见原疏。而翌朝有册嫔举动。臣未暇待见其原疏。只就传闻数句语。卒卒 陈卞。
及见原疏。则其所论斥。若是严重。臣益讼罪尤之至深。又愧劄卞之疏略。宜不敢入参重礼。而顾缘名载教命。变 (第 22H 页)
 正言林柱国疏斥公曰。贼镜腹心。国人共知。一番

待命。晏然复出。公乃胥命金吾门外。使褊裨还纳 命召。因政院启。三次 牌招。并不进。 命推考。仍 传曰。一日 三牌。徒伤事体。 命召亦不可仍留。令本厅从事官。发 牌传授。○自是日胥命。至二十七日。乃止。
十六日。上疏卞诬。仍乞递职。 温批不许。
 时 圣恩益隆。忌媢转甚。凤翼唱之于前。崔补,柱国继之于后。语益危险。而向 筵有退 陈卞
疏之奏。故乃呈卞前后受诬曲折。仍乞解任。疏略曰。夫军需所用一年之数。合以计之。则米一万四千十四石。太 (第 113L 页)
翁。以为陷余之资斧。余时入城病几殊。闻有此疏。而昏然不知所考据。只以彼此疏章文字。元无此等语。故以此 陈卞
疏。仍请覈出明济不寘䵝昧之科。后闻其见于别集。始考见则果以许相之言载录。盖彼中潜谋。若以此案声罪。感 (第 329H 页)
与臣日昨 筵中。首宲之言。有所径庭。匡德之言是。则臣有罔上之罪也。此不容不一卞。而以方外传播者。据以 陈卞。
事体未安。故昨上短劄。请自 朝堂。取考匡德未彻疏原本。使臣得以条卞。及承 圣批。不赐允谕。窃想 圣意 (第 332H 页)
臣诚默数愆尤。无非自取。抚躬增悼。无面可显。尚可有一分当世之念也哉。日昨恩除之下。唐突 陈卞。
亦有所恧蹙。泯默而坐违严命。罪合万戮。罚止例罢。感悚倍切。无地措身。不意玆者叙复如旧。陈章见却。召牌 (第 231H 页)
。只为重违咈于宗臣之意。轻加罪于奉法之臣。臣窃惜之。臣方席藁私次。以待 勘处。固宜泯默恭俟。不敢复有 陈卞。
而平生惓惓之枕。不忍无言于 处分之失当。敢附执艺之义。仰冀 转环之美。若其触冒 严威。渎扰 聪听之罪 (第 123L 页)
果真知其冤而真有所动心。则其所以恻然哀怜。思有以湔洗拯拔者。宜无所不用其极。上年小邦亦被科参。抗 疏 陈卞。
其时 圣恩即许伸雪。而大部奉 旨移咨。片言只字。皆出 皇恩。 寡君则虽极感泣。而举国之心。犹有所不释 (第 180H 页)
修行义。明体整冠裳。用工尤精于礼。时圣庙新跻位版。与旧位版分寸差殊。 朝家命一例改版。公草疏与同志议 陈卞。
事寝已。李游斋玄锡按道。礼于庐。公请行大同均惠法。节目详悉。晚年立书斋。积圣贤书。与伯仲诸公。逍遥吟 (第 481L 页)
笔。固不足以干翳太清。而顾其书自在矣。环东土惊痛冤迫之心。何可以史与野。差殊看于其间乎。 英庙所以有 陈卞
乃已之举。今于 圣询。无容他辞矣。
哲宗大王升遐后。 大王大妃殿 王大妃殿服制议。
国朝尊属殿宫之为 (第 381L 页)
及榜出。权贵家子弟见屈。因此而积憾。至有伊后狼贝。五月拜礼曹参议。被前掌令郑弼祚疏诬。翌月拜右承旨。 陈卞
诬疏。 批答曰大臣既有覆奏。人言不足卞。尔其勿辞察职。八月拜吏曹参议。至九月 牌召荐叠。 饬教连下。 …… (第 456H 页)
则施以永刊仕版之典。府君 陈卞
诬疏。略曰藉令臣真有贪虐之罪。则千人驳之。万人论之。亦何所不可。而彼御史之阴怀报复。公肆诬蔑。惨锋毒 …… (第 467H 页)
归之逆律。有金甲岛移配之 命。乙亥丁继妣金夫人忧。因金吾之不得循例许由归葬。阏而不行。戊寅司谏郑度采 陈卞
别疏。仍下 严批。有徒配之典。玉堂及大臣两司。公车日积。皆以府君之疏。比于殿上之虎。朝阳之 (第 471H 页)
 丁丑(二十八日)祗受 文忠公 庙庭配享宣 教。
丁酉(四十七岁)正月甲申。(初六日) 纯祖大王附 太庙时。文忠公配享 庙庭。
 庚寅(十二日)拜承政院左承旨。
 癸巳(十五日) 陈卞
锦伯沈宜臣癸巳查结还给事及献纳朴长舆诬疏。(答曰湖西事。固知卿意出于剔奸查漏。而道疏揆奏。皆以宁失为 (第 556L 页)
避殿席藁。踰月不视朝。举朝遑遑冤愤。 命择差陈奏使。又择能文之士数三人。使各制奏文。遂用公文。既逐一 陈卞。
而至称祖称宗一款则曰。小邦海外荒僻。自三国以来。礼义名号。慕仿中朝。多有侔拟。至我先臣 康献王。凡有 …… (第 451L 页)
谙机宜。当此艰危之日。 陈卞
酬应。辞命为重。臣等忧虑。不但在于政体之失宜。不许。椵岛刘兴治作乱。杀副总兵陈继盛。 朝廷欲举兵讨之 (第 465H 页)
中黑龙江,混同江派别隔远之状。明白 陈卞。
则诸人颇以为然。而但虑经略或有此等诘问。则不可以译舌传告。故预书小录数纸。纳诸袖中。以备问对。俄而。 (第 523H 页)
后异辞。先使献纳任兖。劾公于避启中。有源以执义。继发搆捏诟骂。极其憯巧。至谓之用心反侧。公上劄 陈卞
曰。臣见任兖避辞。辞语凛然。令人惊悚。但一则刺臣劄外意而为语。一则举臣初未尝干涉者而为斥。一则以臣为 …… (第 514L 页)
朝家事体。以致台阁纷乱丑诋。横加无病自灸。臣之愚也甚矣。仍乞斥罢。优批不许。时延平在咸兴任所。亦上疏 陈卞。
以明当时事状。
五月。因礼部覆题。上劄请陈辨。
 先是。光海在东宫。 天朝以舍长立少。不许册封。 (第 514L 页)
人曰。自古未有三司告变。于是有源大怒。以公为前后异辞。于避嫌启辞中。以反侧等语斥公。时生在咸兴。上疏 陈卞。
以明其不然。而公则虽被情外重驳。终不以妄传疑生矣。
生与公同里闬。岁在甲戌。公年十四。生年十八。与朴 (第 556L 页)
及李珥,成浑之事。有从祀则不足之 教。臣耳聋不能分明解听。而窃度其有不足之意。是时馆儒开谕方急。而若 陈卞
两臣从祀可否。则辞说必长。造次难尽。故不敢及之也。今思之。此为 殿下知人之明大为未尽处。且窃恐好德之 (第 236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