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跋程氏遗安义学本末
新安程致和既立义学以教其宗族子弟与凡乡里之

愿学者又割田五百亩为义廪以资嫁娶丧葬其用心
亦仁矣哉有司方上其事值城陷事废致和亦走建宁
虽仓皇流离而恤姻赡族之心未尝不慨然思有以复
之也夫新安程氏去居河南而有明道伊川二先生先
生道南而有紫阳朱夫子今致和于二程则为远裔于
朱氏则为外戚其道德仁义之训盖有自来矣呜呼志
之所存天必相之国家治平有日予虽老尚当拭目盛


   跋 李经略与
裴检校书后
至正二十年春三月江西贼邓客冥陷延平闰五月围
建宁上下阻绝诸将缩恧不进经略使李公发兵援之 (第 40a 页)
故乡兮山川渺㳽伫立反袂兮泣涕涟
洏椒醑寄奠兮公其格斯
   哀李英玉先生词(有序李讳莹别号守愚/) 李徵士先生与
先刑部府君蚤以儒士相往还韶获拜
之先生试于乡不售退而教授于城南务巷以诗文自
娱再迁于后棠村遂定居焉先 (第 8a 页)
 (燄四起大兵且入死者数万人争门出走死于城外/者又不胜计外十县则先被屠掠枕骸蔽野千里无)
 (烟广西 经略安抚使李与
调兵来救惮不敢进仅驻/衡永间为静江捍蔽湖南提刑提举司亦就衡州置)
 (援潭局募兵又招茶陵桂阳剧盗万数 (第 10a 页)
君干发。奉其从大父梧山处士遗稿与所裒辑礼书。自顺兴不远数百里。示余求弁语。处士盖我大山李先生门人也。 李先生与公
书及状公文。其称许期待已不浅鲜。樊庵蔡相国又作铭而阐扬之。余复何加焉。独念我先生门人其为前辈于无似者 (第 483L 页)
徽音中陈氏棹歌注。鄙意亦疑其穿凿傅会。但古人文字。自可贵重。龟岩刊本。似亦收入。故姑存之。然尝欲节取 李先生与
龟岩书及论陈注之说。附于编末。如是则庶几不误后学矣。如何如何。李参奉虽未识面。承已作古人。为之一怆。 (第 354H 页)
   留浿上。闻柳颍桥游此而归仅数旬矣。怅然有作。
   清川待渡
   东林途中
   圣实邀饮于听雨亭
   龙湾次 李南窗
学官韵
   金刚寺午饭示南窗
   闻鹤来坠井而殁
   四美园   清川待渡
   东林途中
   圣实邀饮于听雨亭
   龙湾次李南窗学官韵
   金刚寺午饭示 南窗
   闻鹤来坠井而殁
   四美园
黄花嫌似我。霜肥紫蟹喜逢君。池光澹定初生月。树影横斜不碍云。见说彭城申旧约。宾鸿亦自怅离群。
龙湾次 李南窗
学官韵 …… (第 297L 页)
原饮。檀板愁听出塞歌。转眼吾生难再少。惊心旧侣亦无多。前尘历历凭谁说。鸭水风烟接潞河。
金刚寺午饭示 南窗
远访金刚寺。同参玉版禅。几人能见性。一饭且随缘。鬼燐经前劫。昙华现后天。时闻清呗响。鸟哢石幢边。
(第 298H 页)
  

梧山文集序[郑宗鲁]
达城徐君干发。奉其从大父梧山处士遗稿与所裒辑礼书。自顺兴不远数百里。示余求弁语。处士盖我大山李先生门人也。 李先生与公
书及状公文。其称许期待。已不浅鲜。樊庵蔡相国又作铭而阐扬之。余复何加焉。独念我先生门人。其为前辈于无 (第 363H 页)
五日癸丑昧爽。吾发行向俗离。珏侄瑾儿 李道士与
之俱。道士自温溪上流投龙寿。侄自新罗岘下趣松夜。吾父子入温溪。李上舍再昌与送游枫岳序。夕哭周村李上舍 (第 561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