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谢君皋羽圹志(元吴谦/)
严子陵钓台南岸唐玄英先生白云旧隐西一里是为
晞发处士谢君皋羽之墓君讳翱福之长溪人徙建之
浦城曾祖景晔祖嘉父钥母缪氏秘书省正字烈之女
君袭春秋学试有司不第落魄漳泉间丞相信公开府
尝署咨事参军后游浙东西州登钓台恸哭公复作许

剑录思集同好名氏筑亭立石期衰暮无忘 吴季子

且将度台南为文冢异日并玄英旧隐老焉其会友之
所曰汐社义取晚而有信甲午由鄞越寓杭乙未春来
婺睦复如 (第 3a 页)
于身棺周于衣梁伯夏殡已开冢冢开即葬 吴季子

坟掩坎其高可隐吾甚慕之若辈毋复有所加也至朔
而曰吾夜梦二十一神降吾室岂其期乎二十一日果
卒戴安人 (第 13b 页)
  孙中丞登马鞍山倡和诗小叙
礼称登高能赋为大夫事夫三百篇即田畯红女亦比
比能之岂其释宽博负仕版而不能当七寸管任而必
待于大夫夫亦以顺风而呼之不加长而响应者其人
也耶彼夫播之而闾阎则为风采之而清庙则为雅若
颂若吉甫诸大夫之穆如者以视吏民故易易也大中

丞孙公按部昆山登马鞍之颠慨然得三韵二十八字
以属刘尹俾其勤恤民隐而加之衽席盖戚然有馀思
焉刘尹既拜诲则请得公手书勒之石而合诸荐绅先
生步而和之谓不佞识其后夫马鞍之为山以奇峭尔
雅甲吴中自唐贤之咏之而和者代相踵不乏然大要
不过搜剔怪胜流连韶景达者状其旷适穷者志其牢
骚眺远而怀旧者出其所寓触于耳目而已未有一吐
辞而不忘加惠元元若孙公者不亦休哉昔 吴季子
听 …… (第 7b 页)
乎不然何忧之远也孙公唐人也其示刘君而所谓极
目关忧者沨沨乎前旨矣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不佞
不解称诗如 吴季子
乃孙公俨然临之亡俟西北其辙
生而得窥唐风之遗幸矣幸矣遂姑以应刘尹
  州幕刘君四膺旌奖诗序
刘君之佐 (第 8a 页)
为官舍旁为屋榜曰弦歌书院日无事讨论典籍后进
视以为师六年迁镇江路丹阳县延陵镇巡检首谒
季子
庙召父老谓曰昔 (第 13a 页)
季子
薄千里之吴而不王百世
之下遗风犹在其民矧肯为盗乎公等幸为我户致此
意勿陷刑辟即月旦十五日率吏卒谒拜祠 (第 13a 页)
   寿徐侍读(元文)联句 酬潘(耒)
   寿申检讨(涵昐)慈仁寺夜归同李十九(良年)
    对雪兼有结邻之约
   孙少宰蛰室观 吴季子
剑联句四十韵
   雪窗 雪中过程五仓部同李十九
    蔡大赋二首 寿何侍御(元英)
 第八卷 古 (第 24a 页)
 而已客方盱衡来告而菡生以小简索题遂书其语以视菡生
 菡生不应卷册子入袖去
   书东坡延州来季子赞后
 春秋鲁哀公十年冬 吴延州季子
救陈杜氏注曰寿梦以襄十 (第 71b 页)
 二年卒至今七十七岁寿梦卒 季子
已能让国年当十五六至
 今盖九十馀苏子亦曰能以国让闻于诸侯则非童子考公羊
 传 (第 72a 页)
季子
同母者四人 (第 72a 页)
季子
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以为君古
 者二十曰弱冠诸侯十五而冠 (第 72a 页)
季子
为诸侯之子当二十而冠
 传曰弱而才则二十也左传诸樊既除丧让位季札吴人固立
 季札遂弃其室而耕乃舍之曰 (第 72a 页)
弃其室而耕则既有室家殆是
 壮年非弱冠矣 季子
让国之年定在二十以上当救陈时踰九
 望百杜氏谓年十五六及九十馀犹未核也公子光谋弑王僚
 谓鱄设诸曰 (第 72a 页)
季子
虽至不吾废也是 (第 72a 页)
季子
之能废立光也 (第 72a 页)
季子
 
谓光曰尔杀吾兄我又杀尔是兄弟父子相杀无已时也是 (第 72a 页)

 子
之能杀光也夫差阻兵上国暴骨如 (第 72a 页)
季子
将兵出境专命
 罢兵夫差不敢片言谁何 (第 72a 页)
季子
非有所鲠避盖知其必亡而不
 諌也苏子谓夫差不道杀子胥如一皂隶 (第 72a 页)
季子
畏而不敢言 (第 72a 页)
 犹浅之乎视 季子
也苏子考 (第 72b 页)
季子
之卒不书于春秋又谓其化
 去不死春秋外大夫例不书卒无可援据左氏传记外大夫之
 卒详矣当哀公时鲁与吴师 (第 72b 页)
旅婚姻聘问交错 季子
卒当如陈
 庄子之赴鲁传安得不书其不书则未卒也左氏叙事信鬼而
 略仙弦高仙去不书王子晋上宾不书苌弘化 (第 72b 页)
碧不书范蠡去
 越不书吾谓 季子
退师之后亡国之前非遁去即仙去故左氏
 阙而不书也或曰季子墓今在延陵十字之碑流传金石苏子
 安得而蔽诸 (第 72b 页)
曰子信以为神仙无墓耶轩辕上升穆满登格衣
 冠之藏不具在耶 季子
聘鲁观乐在襄二十九年孔子才八岁
 昭二十七年聘于上国适齐而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孔子年
 三十八去鲁适齐 (第 72b 页)
  卧云楼记

有得乎道者内不汨于利欲外不婴于世故则随所取
而足随所至而安随所寓而乐卉衣蔬食处乎林泉而
忻然若都卿相之位登乎耆艾而□然常有婴孺之容
视天地犹一室视百世犹一朝视其身同乎万物而万
物莫能与之偕夫是之谓至人而古之所谓神仙者为
近之固不待服食而后寿灭迹人世而后高云卧天游
而后不可及也后之人不知神仙可自我而得往往求
诸幻怪之说驰骛企慕之意胜而恬澹虚静之功微自

私之心一萌乎中其去道已远矣何望其能有成哉是
以秦汉以来学神仙者相望吾以为皆不足以得道而 吴季子
鲁仲连张子房之流高风绝识超乎埃□之表
君子每意其成仙而时往来于人间盖或庶几焉夫人
必有过人之行而后能 (第 41a 页)
之正封洫定庐井是用
弱国俱说不到时雍于变地位故但曰可均朱子亦未
尝说到平治极处
(问)身有所忿懥诸语 吴季子
薛敬轩之说先生皆以为
未尽愿详示一通以入讲录
(答)是章乃诚意以后观心之功而诸儒言之皆浅谓有
所忿懥 …… (第 4b 页)
夫不迁怒亦是难事然进而
上之则虽所当怒而疾之巳甚虽所当畏而过有戒心
便是不得其正必须补此一层于义始完 吴季子
之说
更粗其谓好乐不得其正如好货好色乐骄乐乐佚游
忧患不得其正如忧贫患得患失此岂是诚意以后节
目盖本 (第 5a 页)
   封刑部左侍郎杜公挽诗序
成化十有七年春三月封刑部左侍郎金堂杜公以疾
卒于家凡知公之贤者识与不识咸赋虞殡之章以写
其咨嗟悯悼之情其子敬脩萃为巨帙属予序之予生
也晚不及拜公之舄履下然与公之子同官知公之善
行颇稔故不敢以不文辞公蜀人也天资醇笃乡推长
者其行事往往与蜀之先哲暗合盖非勉而能者昔范

景仁之兄镃卒于陇城景仁访求其遗孤躬字而教之
俾克有立苏老泉之父序当兵乱之后人不知学序笃
于教子已而仲子涣以 进士举季子
洵以文章显陈省
华之子尧叟尧佐相继登相府尧咨亦为名法从而省
华恂恂然未尝以势位骄其乡里三君子皆蜀产也 (第 31a 页)
   能以名义相律也不识见者以余言为何如
朝鲜贤臣朴判书老成文物非凡儒缑山玉笙凤凰侣

弱流铁网珊瑚株鸭绿江头一相见雅度清谈便依恋
曲池春水晓同吟驿路东风夜供燕太平孤馆汉江楼
行处追随坐处留怡然似我故乡地恍若与子平生游
雍雍二子何潇洒深夜灯前共趋迓诗礼真堪伯仲间
衣冠肯托幪帡下尔来怀抱暂相忘又复陪携速去装
新情不减旧情好归日翻嫌来日忙碧波芳草临津渡
剑水龙泉凤山暮黄州楼上望西京总是浮生别离路
别离路促忆相逢西去还应几日同平田远树只长在

流水行云无定踪无定踪渺何际蓬矢桑弧九州地海
北天南风雨时也应共有相思意君不闻郑大夫田庐
章服人歌呼又不闻 吴季子
遗德名言传国史当时豪
黠几何人蜗角蝇头徒已耳君家父子皆名流康庄良
骥洪河舟尊皇赞国在千里莫为临岐生别 (第 16b 页)
撤去非惟雪神羞明
礼教不沦胥习俗之谬抑亦可见先生之不以人废言
矣抑愚又有说焉夫地之灵者莫灵于贤者也若 吴季

张文靖胡文恭邹忠公诸贤正毗陵土产之英灵学
有旧祠庳隘弗称即于此祠而奉之不胜夫无名氏之
鬼乎程子曰除神 (第 10a 页)
有馀殆乃所谓睹无者天地之友也复何有于区区吴
国及楚汉间名宠禄利耶 季子
所居延陵当在今常润
之间桐山君所居殆近之迹其所存其亦异世而相合
者乎予从子塈忝君子婿将登堂寿君而乞言 (第 18b 页)
 篇是贬萧统为不知文不可不知

 因今思古格 与庄骚太史所录论同意
  老庄管孟立意如何       吴季子
   出处(文选梁昭明太子序老庄之作管孟/之流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立说(后世文人有心于为 (第 82a 页)
   高工部有邻
有邻字德卿遂城人数岁入小学州将为子娶妇骖御盈路同舍儿竞观
之德卿读书自若也大定三年弟进士历州县为尚书省令史时相议绌
词赋专明经德卿以赋有谲諌之义反复诘难竟得不罢尔后擢弟者廷
试时务策亦自德卿发之明昌初累迁安国军节度使父飞狐令某尝尉
南和以公事活千馀人德卿实生是邑父老有身及当时事者扶杖迎劳
欢呼马前德卿亦为立碑尉厅不踰月子嵩犹子铸同榜登科时人荣之

泰和中使宋还拜工部尚书致仕卒德卿孝友廉介长于吏事所至兴学
校敦风化以儒雅自缘饰耆旧至今称之子嵓字士瞻弟 进士季子
嶷字
士美正大初监察御史最知名
    马嵬
事去君王不奈何荒坟三尺马嵬坡归来枉为香囊泣不道生灵泪更 (第 8a 页)
   代石养蒙挽周医教
达岂为良相君今达以医祖宗兴自我杭歙迭为师二
竖逃无处三皇祀有基蒙成并盛德谁不涕涟洏
   寄吴子静
君家 吴季子
炳炳著麟经继世誇眉白持身尚鬓青字
能齐逸少才更媲玄龄翰苑挥椽笔垂绅步帝庭
   羡子西造朝阳楼 (第 24b 页)
尽然者今人乃欲据史策以定古今人贤不肖不亦难乎
  书阳明先生传习录后
阳明之学源于孟子即致良知亦大全 吴季子
之说非 (第 27a 页)
 内外群生万物方旁达交畅仲首拟南薰之歌用启
 圣聪比隆有虞中道而止岂先王之乐未当复欤于
 乎先王之乐不见复于世皇制作之日毕竟何时兴
 耶使后有 吴季子
必曰乐有在也兰坡孙惟一弹是
 操且语是言因序其事而系以诗
夜听观光操心神四座开马驼千里道龙虎五云台长 (第 67b 页)
 明易浙宪吕公思诚荐授儒学官再除以大母郦春
 秋高遂弗仕至正乙未遭乱病卒有遗藁十卷子博
 美文行女淑靖蚤寡守节淑清淑宁并不辱死逢僭
 尝铭墓曰 吴季子
邑大江隅曰大姓族曹莫踰历二
 十世家守儒公两典教光前模桂百斯叶一叶敷中
 复瘁只吾何吁天其好还昌尔孥 (第 66a 页)
 庙在申港大阜上去阜二十馀步有田二亩名池子
 区相传吕舍人花园也吕氏宋末官阁门舍人方治
 园时夜梦神人告曰吾 吴季子
也汝将凿池处吾实
 葬焉汝能止凿吾令汝世富贵不然将绝汝世吕不
 之信明凿池及土深见巨首围五尺许始惊绝 (第 38a 页)
  诗之为教与政通夫言之精者为文文之精者为诗甚
矣诗之未易言也明良喜起之歌由来远矣古之圣人
以法制禁令不足止人之邪心也是以二南之诗正始
之道王化之基用之乡人邦国使夫人之感发兴起于

歌咏之间涤荡消融涵泳洞彻而不自知其迁善远罪
此上之所资以为教者然也下而至于闾巷小人女子
亦莫不有作焉虽未必当于理而发于情之天有不能
自已者其文理音节之高下有关风化之盛衰是以天
子巡狩则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昔 吴季子
观周乐而
知诸国为政之得失虽其聪明绝识有过人者而要之
音韵节奏有不纯在文字之间是以声入心通若是其
(第 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