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亦有以也是集前二卷皆应酬之作去取之
    间未必得宸英本意然梗槩亦略具于斯矣
    集末札记二卷据 郑羽
逵所作宸英小传本
    自单行今亦别著于录不入是集焉乾隆四
    十六年六月恭校上
       (第 2a 页)
在符
合其体段概可知矣施宿为馀姚令乞序于游至嘉
定付刋已较集注后出三十五年凡刋五十五年至
景定而曼漶 郑羽
为淮东仓汰其字大小七万一千
五百七十七计一百七十九版自此流入元明无复
表见而集注有元刋者则已增入刘须 (第 34a 页)
道邻舆榇从定国谢,定国为退一舍。翌日,引兵索高兴平妻子不值,遂屠扬州,破瓜仪。天子避兵,与懿驾分道。 郑羽公
未师四溃,而敌遂入南都。某在潞府右序问马瑶草,瑶草未尝不切齿饮痛于袁、黄也,曰:『微袁、黄,则破敌功 (第 351 页)
    王尔禄:字天锡,号念尼;保定人(「海东逸史」「沈崇抡传」称『黄陂王尔禄』云云)。明季旧臣(据「鄞志」「周志畏传」注:『崇祯癸未进士』)。国朝顺治六年,任海道副使。迄癸

巳数载间,除害赈饥、礼士恤民、立仓置田。仕终刑部左侍郎,崇祀名宦祠。著有「麻姑洞主人诗文集」、「怀社同声集」、「不二真诠」、「明州赈饥纪事」、「救荒恤贫录」;又辑刻「保阳张氏殉难录」、「闻子鉴湖七观」(见「四明谈助」)



   祭建国公 郑羽
长文(丁酉)

  于乎我兄!飞熊上将、汗马元公;楼船海外,钲鼓江中。屏藩帝室,带砺侯封;会逢丧乱, …… (第 16 页)
  呜呼哀哉!山阳哀逝,士衡辨亡;交此百忧,云胡弗伤!兄所未瞑,野马黄羊;余所为恸,封豕天狼。庶凭灵爽,默赞一匡;些词不文,聊以荐觞。鹭江滚滚,鹭岛苍苍;忠精义烈,山高水长!
     [人物考略]

     郑羽
长:「夏校本」云:名彩。考「海东逸史」「监国纪」:鲁王二年(丁亥)正月,晋彩建国公(考唐王尝封为永胜 (第 17 页)
   掌令具允明言事书批
   判府事闵应洙引义乞解内局提举书批
   判府事闵应洙再书批
   前吏曹判书 郑羽
良辞拜相书批
   前吏曹判书 郑羽
良再书批
   掌令宋能相陈师道是非。仍辞召命书批。(庚午)
   左议政金若鲁因人言引咎劄批
   ……   全罗道幼学李廷熻等。请两先正宋时烈,宋浚吉从享书批。
   庆尚道幼学卢相坤等。请两先正宋时烈,宋浚吉从享书批。
   右议政 郑羽
良引亲年乞免劄批
   祭酒沈錥辞职书批
   右议政 郑羽
良陈勉劄批(辛未)
   领府事金在鲁乞致仕书批
   判敦宁李箕镇乞致仕书批
   户曹判书金尚鲁辞职书批
   右议政 郑羽
良。引亲年乞递劄批。
   广州留守李宗城。引义辞职书批。
   兵曹判书洪启禧。辞金吾次堂议处之 命书批。
   右议政 郑羽
良乞免正使劄批
   持平李晋吉论人书批
   应教洪乐性言事书批
   左议政金若鲁引咎劄批
  左议政金若鲁再劄批
   左议政金若鲁三劄批
   右议政 郑羽
良乞免劄批
   平安监司赵载浩引咎乞递书批
   执义李昌儒论人书批
   吏曹判书李天辅引咎乞递 ……  右承旨黄景源伸救言官书批
   修撰安允行伸救言官书批
   左议政金若鲁引义书批
   右议政 郑羽
良乞免。仍辨左相金若鲁被弹劄批。
   大司谏徐命臣,正言尹学东书批
   左议政金若鲁因台言乞免书 ……   领议政李天辅处手书(丙子)
   左议政金尚鲁处手书
   赞善闵遇洙处手书
 敦谕
   别谕右议政 郑羽
(辛未)
   敦谕领议政金在鲁(壬申)
   别谕左议政李天辅(甲戌)
   别谕领议政李天辅
放卿子。开卿进身之道。以卿为国之心。当 圣候静摄之时。岂忍一向迈迈。其即偕来。备员问候。
前吏曹判书 郑羽
良辞拜相书批
览书具悉卿恳。今者大拜。允叶于时望。代理之初。只有一相。今幸鼎席添一。余心忻甚。 大朝 (第 41L 页)
下教若曰。为汝以备盐梅。顾小子倚恃卿等之心一倍于前。卿其安心勿辞。其即簉朝。共济国事。
前吏曹判书 郑羽
良再书批
览书具悉卿恳。初批既谕矣。小子初政。倚恃者惟辅 …… (第 41L 页)
道幼学卢相坤等。请两先正宋时烈,宋浚吉从享书批。
览书具悉。玆事。 大朝已下教矣。退修学业。
右议政 郑羽
良引亲年乞免劄批
览劄具悉卿恳。日昨手书。已悉余意。复何多谕。但卿 …… (第 42L 页)
。其即视事。用副余如渴之望。
祭酒沈錥辞职书批
览书具悉卿恳。卿勿过辞。幡然上来。用副余意。
右议政 郑羽
良陈勉劄批(辛未)
览劄具悉卿恳。以疾未参。有何所伤。陈勉切至。敢不留念。卿其安心勿辞。善摄。
领府 …… (第 43H 页)
不可轻许。卿勿过辞上来。
户曹判书金尚鲁辞职书批
今者此任。 圣意有在。卿其勿辞。从速行公。
右议政 郑羽
良。引亲年乞递劄批。
览劄具悉卿恳。向者既闻详陈。何必更恳。以今日之国事。卿何徒循私恳。卿须谅焉。 …… (第 43H 页)
曹判书洪启禧。辞金吾次堂议处之 命书批。
览书具悉。春寒犹甚。滞囚可虑。卿何过嫌。即为举行。
右议政 郑羽
良乞免正使劄批
览劄具悉卿恳。 大朝特差。 圣意有在。卿须勿过辞。安心视事。
持平李晋吉论人书批
览 …… (第 43H 页)
即起视事。用副余意。
右议政 郑羽
良乞免劄批
览劄具悉卿恳。卿之所辞。决无轻许。卿须体 大朝慇勤。又念小子至意。安心勿辞。即起视事。 …… (第 44H 页)
丹心。岂忍告退。卿须体 大朝慇勤之意。顾小子区区之望。安心勿复过辞。即日入城。用副如渴之意。
右议政 郑羽
良乞免。仍辨左相金若鲁被弹劄批。
览劄具悉卿恳。前劄已悉余志。更何多谕。且大臣之责。不如小官之奔走。 (第 45H 页)
辞。即日上来。余切望焉。余切望焉。卿谅余微忱。谅余微忱。
凌虚关漫稿卷之五
 敦谕
  
别谕右议政 郑羽
(辛未)
前批。竭谕余意。而不能孚感卿心。自顾诚浅。心甚恧然。且今鼎席俱空。庙务积滞。而北关之状。 (第 103H 页)
辉诸贼追施逆律。 上命停而不止。 特命大司谏俞最基,校理洪益三补外。朝野忧叹。且文秀罪关护逆。而其党 郑羽
良为吏判。以检拟文秀。谏官李垍 …… (第 556H 页)
投畀之 命。配泰仁。居数月放还。秋拜兼司书。违罢。顷之除南平县监。公为养赴官。无何。内移副修撰。吏判 郑羽
良。遽拟内职者。盖有机关也。台谏许汇以向日鞫囚李泰文书之出也。有手笔书札。称心兄心弟者。而伊时禁堂无 (第 558L 页)
不目睹。尚今传说为辞。至请削版。末又以既有此事之后。吏判 郑羽
良之循例检拟。虽出于置怨之意。而其在励 …… (第 558L 页)
旨公。与李公箕重,三山李公台重,汉滨尹公心衡,苕泉金公时粲。彻夜浮白。从容谈论。以为欢娱。庚午。右相 郑羽
良奏曰。俞彦民既 命叙用之后。又为靳点。恐歉优容之德。安有论一吏判而永枳者乎。 上曰。予岂但为卿而然 (第 559H 页)
学如啖乾栗。急嚼则损齿。必轻嚼而细吮之。然后可以知其味。然饮食则不过一时之饱。学问则为终身之饱。宾客 郑羽
良曰。桂坊是先正臣尹拯之外孙。学有渊源。所陈皆笃实。愿留念焉。公谓 世子春秋方富。讲学日浅。虽开书筵 (第 574L 页)
贵国人物之盛可知。以如此好官员在下邑也。壬申。移拜司宪府持平。寻递。前此公入瀛选。时未经台职。而相臣 郑羽
良。 (第 483H 页)
死。固有异于人也。墓在松都之某里某原。 肃宗丙寅。留守李塾竟以先生行治闻。旌先生闾。今 上己未。留守 郑羽
良又以先生行治闻。又赠先生司宪府持平。先生娶金山白石斤之女。生三男。应忠,应廉,应勋。孙曾多不能悉记 (第 295H 页)
说颇长。不能猝乍更仆。当俟春晚厉熄。负笈请教时耳。盖先生心说始尝未契于塘翁所论。是书乃改前见也。右相 郑羽
良 筵对历陈我朝道统。而乃没沙溪先生于渊源。敢举尹拯于其中。先生因辞疏论斥之曰。窃伏惟念昔我 肃考之 (第 118L 页)
。升待教兼侍讲院说书。癸亥。大射于頖宫。连获三矢。受表里之赐。秋。升兵曹佐郎正郎。移拜司宪府持平。时 郑羽
良当铨。举洪宇远,李元桢之孙。拟寝郎。公启斥其罪。又论贼臣申致云之罪请削职。 上并从之。仍谕大臣曰。 (第 318H 页)
万世。 圣心庶几开悟。而朴文秀投进悖书。使弼周不得安于朝。宁不痛哉。谏臣之论斥文秀。持议甚正。而冢宰 郑羽
良。检用文秀如故。不有执法之论。专肆党私之习。羽良性本倾邪。又无地望。而 殿下过加拂拭。畀以铨衡之任 (第 286H 页)
(文科。丙寅。拜右议政。○镇远从侄。) 金若鲁。(文科。己巳。拜右议政。至左议政。○在鲁从弟。)  郑羽
良。(文科。己巳。拜右议政。) 李宗城。(文科。壬申。拜左议政。至领议政。○台佐子。) 李天辅。(文 (第 464H 页)
旋改司谏院正言。又拜 世孙侍讲院司书。选入弘文馆为修撰。带知制教兼任春坊学教授。时有崔益男者。以相臣 郑羽
良家人。滥厕经幄。人皆忧之。畏有奥援。亦莫敢言。公为谏官。陈疏既勉戒 君德。仍发益男妖慝。请改正其职 (第 4H 页)
时辞气与前无少异。稚绳兄弟俱决是科。其后屡语人曰。善仲为学之力。益可见也。癸亥秋。除 思陵参奉。吏判 郑羽
良以文章学问超出流辈。上达。盖其意不但在于 陵官之除而已。以尚瑞直长。 亲政时入侍。自 上以慈详称之 (第 371L 页)
望有概于 圣心乎。臣不胜惶蹙。 上曰。所对善矣。后日召对。更为入侍可矣。
初七日。 召对。参赞官承旨 郑羽
良,儒臣应教金尚星,修撰任珽,别兼春秋赵荣国金汉哲,注书李耇龄。臣圣铎承 命同入。是日进讲。名臣奏议 …… (第 279H 页)
礼乐文学未备。而人才蔚然可称者多。唐宋以后。文章学术可谓盛矣。而以人才论之。则似不及于西汉者。何也。 郑羽
良曰。西汉之人。虽不足于文学。率多朴茂质实。虽不该通于经学。而亦多有专门之实效。后世则以士为名者。皆 …… (第 279H 页)
人。乘间抵巇。流害无穷。甚可惜也。 上曰。蜀党。以苏轼为魁。苏轼排攻程子。不遗馀力。可不谓之邪党乎。 郑羽
良曰。朱子云。使苏轼得志。则其祸有甚于王安石。以此言之。苏轼岂可谓 (第 279L 页)
寝。春秋五十四。讣闻。 上震悼。命给棺材。给禄三年。彻视朝三日。遣官。致吊致祭。有司庀丧具。又因校理 郑羽
良疏。特命太常。不待状 赠谥。哀荣之典备矣。以其年十二月。葬于杨州北七峰黄麻洞子坐之原。明年九月。移 (第 556L 页)
 时。奉朝贺崔公奎瑞。退居龙仁。十二日夜。因邻人安鑮。闻同里人张钦从贼。起兵阳城。将以十三日聚军。十五日举事。崔公大惊。翌日。疾驰百馀里。夜至都门外。先以书通于诸大臣。是日晓。会诸宰于备局。崔公送鑮兄镐及镐奴莫实。取招。(时。鑮兄镐。以地理学教授在京。鑮既言于崔公。又送莫实。报贼情于镐。镐闻崔公上来。率莫实迎于城外。故崔公捉送两人于备局。)公遂与领议政李光佐,左议政赵泰亿,吏曹判书李台佐,兵曹判书吴命恒,左参赞金始焕,礼曹判书李㙫,判尹金东弼,刑曹判书徐命均,户曹判书权以镇,揔戎使金重器,吏曹参判赵文命,户曹参判尹淳,右捕将南泰徵,(戊申伏诛。)户曹参议宋寅明,都承旨李廷济,校理赵显命,朴文秀,副校理吴光运,洪景辅,李显谟, 郑羽
良,曹命教,正字李宗城,同副承旨郑锡五,假注书李裕身,记事官李宗白,李周镇入对。进奉朝贺书及两人招辞 (第 141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