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及馀非宗者追尊三代皆奏毁之是 知祖
有功宗有德
存至公之议非其人不居本三代立礼之本也自东汉
已来则此道丧矣魏明帝自称烈祖论者以为逆自称 (第 6b 页)
也使各赋占志焉志以立行则事有名矣名以顺义则
行有程矣执义建程则人不爱情矣景阳曰乃予今始 知祖
之必歌也且希颜之能得情何也李子曰夫名莫
大于展墓义莫隆于追亲程莫要于思本情莫先于颂
义是有其一足以得 (第 13a 页)
   德远帖

前告先以陈事意必是更有家信未知斯说见德远书
所致人耶何可足下今耶(下今施/作卒念)
   祖希帖(张玄字/祖希) 知祖
希佳为慰慰数不得书其云至水门增深款之
   授衣帖
献之死罪授衣诸感悲情伏惟哀慕兼恸痛毒难居见
徐俊 (第 13a 页)
风焕弁冕
以相辉森剑佩之青葱进四臣以就列溥恩宠之大同
隐马援而不与表宅心之至公将俾圣子神孙绍图继
知祖
业之艰难思守保之靡忒司干城者亮选乎多 (第 30b 页)
祖母吾何以有今日也则又悲思曰微吾母之见背蚤
吾何以 知祖
母恩也夭乎夭吾母也自是愈病而又数
年所再举之女五岁而又殇孺人念病无已时势不能
三举子愈邑邑不自得病益 (第 26a 页)
之正月
赐名曰
皇朝文鉴而
命臣为之序臣待罪翰墨才识驽下固无以推
原作者阐绎
隆指抑尝窃读大雅之诗而


宗所以化成天下者矣棫朴官人也旱麓受祖
也辞虽不同而俱以遐不作人为言盖鱼跃于
渊气使之也追琢其章理贯之 (第 3a 页)
 祖宗之甲令也旌之不得也而惧没焉今之
文其善没人也甚于旌高文大篇炤碑板而勒
金石非为生则谀死也虽有孤苦峭独蜇吻酸
鼻者一经其撰述则夷为故语贞女高行千载
如有生气一登其籍未有不黯然而死者也其
轩轾也论官其登降也亦取额其人即不比于
狄与崇侯恶来也亦曾无以异于胥史汪之母
未与被于旌焉用求旌于人以自没也然则为
汪子者宜奈何曰旌之得不得未可 知祖
宗之
甲令具在也吴趋之里乌头二柱双阙一丈圬 (第 12b 页)
宗号(曰威/宗)故初平中左中郎蔡邕以和帝以下
功德无殊而有过差不应为宗及馀非宗者追尊三代
皆奏毁之是 知祖
有功宗有德存至公之义非其人不
居盖三代立礼之本也自东汉以来则此道丧矣魏明
帝自称烈祖论者以为逆自称祖 (第 18b 页)
               (明/)夏原吉
颐庵先生古君子德行文章当世美晨携玉笥白云图
访我金台官署里自言先世多遗德卜居远在金川侧
何处最称奇玉笥岧峣插天极云开几朵芙蓉青雨馀
百道银潢倾阴岩月冷玉龙蛰阳坡春暖金牛耕萧家
峡口尤奇丽状若飞鹅舞空际泥江坚抱伏虎形瓦桥
重展游龙势龙腾虎伏势若何先陇正在山之阿林乌

泣雨下乔木野猿叫月悬春萝时因宦辙方驱涉未暇
栖栖理家牒聊凭缣素寄遐思用诏儿孙 知祖
业愿君
移孝忠吾皇致时熙皞超虞唐白头稽首谢丹阙清风
一棹归湖乡昼看不厌夜复卧玉笥千古长苍苍
  题山 (第 13b 页)
云于戏世家旧室何处无之未一再传不 知祖
讳者有
之矣如硕者岂非贤哉岂非贤哉
   题赵模千文后
左右内率府录事参军赵模集右军行书为千文模在 (第 41b 页)
   赠胡道士序
三代以上姓氏分为二故氏屡易而姓不可易三代以
下姓氏合为一往往以氏为姓而无复有姓外之氏姓
固姓也而氏亦姓也于是但有不可易之姓而已自晋
室不竞中州之族姓混淆爰及唐初每轻以赐姓宠降

附之徒至于唐末又多以养子继军伍之籍而姓愈不
可辨矣呜呼有生之类或知母而不知父或知父而不 知祖
能知其祖者唯学士大夫傥知其祖则孰不欲世
守其姓以传之子子孙孙而不易哉大中祥符观道士
系本豫章进贤之胡 (第 15a 页)
   题朱巨观道宫薄媚曲后
李杜文章在光燄万丈长惟子瞻赞太白真介甫赞子
美像能得其似盖苏学李王学杜知其诗是以知其人

也金儒朱澜巨观效黎园十曲赞杜有为予言朱之为
人及出处者予读之悲其志云
   题羊舌氏家传后
礼不忘其本君子谓之仁何也以其心之厚也凡物知
母而不知父众民知父而不 知祖
人之本乎祖也非心
之厚者其孰能推本而不忘羊舌受氏垂二千年武义
将军繇东平徙固安恐坠其氏谆谆然命其孙孙 (第 15a 页)
是则莫 知祖
所自出禘不可行矣今国家既追尊四庙
而始祖所自出未有所考则禘难举行遂止未几擢翰
林院修撰寻降典籍九年迁 (第 19b 页)
  晏子语

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此晏子语也今例
知为宋人语不 知祖
于晏子
  管子韵语
管子之文多用韵语如云当冬三月天地闭藏昼日恒
短而夜日益长利以作室不利作堂(作室 (第 10b 页)
相争讼者比比能悉让之而使父母之心安焉非知有
其弟者乎 知祖
者孝知弟者友孝友具而人道已得他
尚何为哉景周自为东村记其意已备其将赴南京国
学之擢也念无以 (第 11a 页)
州径梁山陟采石
旬日走四千里昼览形胜夜命画史防禦机宜分五
疏进至绘图列屏师古人聚米画地之意使人主周 知祖
宗兴王旧地山川阨塞其用意远矣详察水陆
形势备远阨要谓守江东不如守江北请于滁和全
椒垦田数千亩聚众数千 (第 16b 页)
   书赵监酒墓记后
唐世宗室其初皆有封爵世远亲尽遂与异姓之臣杂
而仕宦至或流落民间故作史者深为之叹惜然而石
堤谷之惨则又有甚可叹惜焉者也宋太祖惩前代之
失诸降王子孙皆得登仕版而柴氏钱氏复与为婚姻
号为最盛至于靖康大变流离南来皆得奉国牒以见
于宗庙绝猜疑之嫌于此可见余尝自绍兴以来考其
世系彬彬秀出亡虑数十人至若魏王诸孙虽其族属号

为疏远卓然可传者词华则德庄仲白清谨则德老父
子抑有以 知祖
宗垂裕之盛乙未秋赵君开叔出其皇
祖监酒君之铭谓余曰此相国程公之所作也监酒君
于魏王为九世孙而文昌公之 (第 22a 页)
所自而已正欲其 知祖
宗之德业而趾美承休焉曾氏
之先郕国公以道德鸣于周而莱芜实启之文定公以
文章鸣于宋而文昭实和之其立德立 (第 11a 页)
   跋书传辑录纂注

右鄱阳董氏辑录纂注二帙先冢宰旧读之书也国初
用翰林学士刘三吾等言蔡氏释书有与朱子不合者
乃作会选于蔡传多所更定颁之学校用之科目先公
生当丧乱之后经籍非书坊刋行者不易得当是时学
者所习惟辑录纂注而已乃假会选官本采其说之异
于蔡传者录于辑录纂注之上下阑已见于纂注者则
但云取某氏说其圈点批抹皆先公之手笔先公既以
是经登进士第而书藏于家无少损也及四书五经大

全既颁而会选又废矣乔新少读是经弆藏惟谨比者
旴水泛溢颇有损坏乃命从孙丰重加装褫间有残缺
者不复补存古之意也既完韬以绫帕而藏之呜呼此
书先公手泽所存也凡我后人 知祖
宗得书之艰嗜学
之勤尚思所以宝之哉
   书进士登科录后
国朝故事进士释褐之后礼部录读卷执事之臣氏名 (第 27a 页)
饯宣子于郊
也使各赋占志焉志以立行则事有名矣名以顺义则
行有程矣执义建程则人不爱情矣景阳曰乃予今始 知祖
之必歌也且希颜之能得情何也李子曰夫名莫
大于展墓义莫隆于追亲程莫要于思本情莫先于颂 (第 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