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白居易
大师号神照姓张氏蜀州青城人也始出家于智凝法
师受具戒于惠萼律师学心法于惟忠禅师忠一名南
印第六祖之法曾孙也大师祖达摩宗神会而父事印
其教之大旨以如然不动为体以妙然不空为用示真
寂而不记(集作/说)断灭破计著而不坏假名师既得之揭
以行化出蜀入洛与洛人有缘用开六坛仅三十载随
根说法言下多悟由是裂疑网拔惑箭渐离我人相者

日月有焉起正信见 本觉
顿发菩提心者时时有焉其
馀退恶进善随分而增上者不可胜纪夫如是可不谓
烦恼病中师为医王乎生死海中师为船 (第 13a 页)
 自削发于是大兴法雨普洒客尘乃教人以忍曰忍
 者无生方得无我始成于初发心以为教首至于定
 无所入慧无所依大身过于十方 本觉
超于三世根 (第 32a 页)
蔽遮嗟乎游贵及时也哉予
将问途焉有告余者曰雁山循崖而南百里如画自乐
清道白河芳林逾窑㠗过长□原经古塔 本觉
宝冠石
门诸寺出白溪驿谓之右路自黄岩山白若岭入石梁
过灵岩逾马鞍至能仁出长□抵窑㠗谓之左路马鞍
岭盖 (第 16b 页)
百九十言诠自性认 本觉
莫深于寔相法密经凡三千
一百五言空法尘依佛智莫过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凡二百五十八言是八种经具十二部合 (第 2a 页)
  嘉定州南翔寺藏经记    释大䜣
至道无为无言也而所以为以言者将埏埴群生陶铸圣
贤其有为而然乎以 本觉
明妙之性沦于六趣散于万
类形气情欲相禅以生相感以化以荡流无垠故因情
而训之以刳情绝欲澄莹精一求返于初 (第 41a 页)
  窃以不说而说未为究意之谈无门之门尤在离微之
境若非真寔一句何以开示群迷宜得当仁善扬兹土
深公长老烛传少室𣲖出灵岩嗣 本觉
之前音住天宁 (第 21b 页)
大兴法雨普洒客尘乃教人以忍曰忍者无
生方得无我始于成初发心以为教首至于定无所入
惠无所依大身过于十方 本觉
超于三世根尘不灭非
色灭空行愿无成即凡成圣举足下足长在道场是心
是情同归性海商人告倦自息化城穷子无疑 (第 7b 页)
用正见观真相莫出于观音普贤菩萨法行经凡六千
九百九十言诠自性认 本觉
莫深于实相法蜜经凡三
千一百五言空法尘依佛智莫过于般若波罗蜜多心
经凡二百五十八言是八种经具十二部合 (第 17a 页)

独不得一抱孙也祷于先梦紫衣人种栗舍垣下告曰
此萌也为他日兴植汝门之 本觉
旦语巳孙曰汝有子
祥也既而果生男夫人喜曰神不我诬遂以栗名尝得
眩疾既间曰吾度不能久处人间矣命舁柩堂下 (第 16b 页)
   三过堂

题诗三过此坡老昔时曾悟得成弹指来为打睡僧
 (附考堂在郡城西二十七里本觉寺中属秀水旧名报本/禅院宣和中改为神霄玉清万寿宫淳祐间请为 本觉
禅)
 (院苏轼与文长老善守杭之明年有事于润一过题诗后/六年自徐移湖再过则长老退院又十年除龙图学士知 (第 24b 页)
   和苏学士东坡韵二首
万岁山藏不二中九峰峰下善财童敲门问竹机声触
倚槛看花色界空汝坐蒲团曾有梦我来刍牧愧无功
吴天蜀地原来近月照峨嵋日又东
身满华严法界中香厨底事感天童那知 本觉
从何觉
才悟真空自不空若有相时原说梦到无言处却收功
一钩月出星三点汝向西来我面东
 契嵩禅师 …… (第 9a 页)
  本诚一作本成又名文诚字道原号觉隐崇德人

  嗣法于陵虚谷与天隐笑隐友善世号三隐至正
  间住嘉兴兴圣 本觉
二寺姚绶作记称其善诗画
  写竹有掀簸之态有文集行世至正七年嘉禾城
  西有乌数千营巢于地围八尺崇五 (第 25b 页)
 (相得甚欢因和其诗粹老画尽物之变/而秀润简远不能为人特作故世绝少)抽身(白居易/诗宜当)
 (早罢去收/取云泉身)
  夜至永乐文长老院文时卧病退院(石刻云再过 本/觉
文老巳病退)
(石刻/作愁)闻巴叟卧荒村来打三更月下门往事过年如 …… (第 7b 页)
 (正/)
太常斋未解不肯对纤秾只遣三千履来游十二峰林
空答清唱潭净写衰容归去瑶台路还应月下逢
  过永乐文长老巳卒(石刻云夜至 本/觉
文长老巳化)
初惊鹤瘦不可识旋(石刻/作渐)觉云归无处寻三过门间老
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存亡惯见浑无泪 (第 37a 页)
乡井(石刻/作曲)

忘尚有心欲向钱塘访(石刻/作吊)圆泽葛洪川畔待秋深
 永乐文长老(注见/前)三过门(宋僧居简北涧集中有 本/觉
禅院三过堂记其略云)
 (或谓东坡因乡里故旧故为文长老游 (第 37b 页)
本觉公
以熙/宁五年倅杭明年有事于润道过槜里寻访焉后六)
 (年自徐移湖再过焉文病且老又十年自翰林学士/知杭 (第 37b 页)
  龙眠华藏变相赞
龙眠居士宿慧通亲睹华严法界观毗卢妙相好灵智
所现非幻作诸大勇识以次来衣冠缨络严饰其乃至
诸天诸大天福德鬼神八部等威慈并承佛恩力各随
因地见形势我思法云顶中宝紫金光聚超众地一毛
孔中一切见半月满月诸宝王香云鬘云宫殿云重重

单复互含摄悲悯众生故在世令我愚蒙得瞻仰愿如
童真法王子弹指开门入宝阁普现普赞尽未来与佛
常住金刚定
  瑞光塔院赞
大修行人 本觉
明了脚跟之下十日并照信功德母众
圣伴绕大寂定光恒住佛表
  达摩象赞
万里东来言不契九年壁底影为双等 (第 7a 页)
蔽遮嗟乎游贵及时也哉予将问
途焉有告余者曰雁山循崖而南百里如画自乐清道
白河芳林逾窑㠗过长□原经古塔 本觉
宝冠石门诸
寺出白溪驿谓之右路自黄岩由白若岭入石梁过灵
岩逾马鞍至能仁出长□抵窑㠗谓之左路马鞍岭盖 (第 7a 页)
金刚承事空王说多淫猛火教以遍观诸佛呼召名
为火头此于闻中入火光三昧也琉璃光菩萨遇无
量声佛开示 本觉
妙明大千众生如一器中贮百蚊
蚋啾啾乱鸣此于闻中證性空真风也虚空藏菩萨
于定光如来得无边身纯现虚空相以 (第 4b 页)
精舍之号曰化城院于是 帝师为降法旨
加护焉重纪至元之五年夏五月也至正改元之二年秋九月
空复与其徒道元 本觉
撤旧屋一新之自大殿至斋堂寝室两
庑三门悉同巨刹之制佛僧之奉无不备具兹山之面目亦轩
豁呈露先生向所睹怪 (第 2a 页)
   异端论中
夫子尝曰道之不明不行也我知之矣智愚贤不肖之
过不及者为之也夫愚不肖者之不及谓其不明不行
可也比其等于贤智之过不已甚乎已而曰夫妇之愚
不肖可以与知能行而不及贤智又何与卑近而恶高
明也岂所谓百姓日用者即所谓道而索隐行怪固其
所必弗为者乎夫子之道何道也行乎子臣弟友之间
而常若未能固未尝远人为之也夫惟尝若未能也是

故言不敢尽其有馀行不敢不勉其不足盖其视已果
无以甚异于愚与不肖其相异者特学与不学焉耳释
氏则不然彼其下陋尘世名为五浊而赞自性 本觉

融净妙至为希有故其言曰上天下地惟吾独尊夫独
尊其身而浊视尘世又何有于愚不肖哉愚不肖者无
论矣彼视 (第 3b 页)

痛痒流行而仁理在其中矣岂觉之外而别有痛痒别
有仁理哉是故觉即道心亦非觉之外而别有道心也
人惟蔽其 本觉
而后为多欲为人心当其为多欲为人 (第 27a 页)
以心性分佛儒吾恐心与性儒与佛皆不得其服矣
故曰固也夫觉即理也然至于无准与权者则所谓感
物而动失其本知 本觉
者也失其本知 (第 102a 页)
本觉
而本知 (第 102a 页)

之体固未亡也故精者此精也准与权者此为之也
若夫释氏主于逃伦弃物者曩吾析之明矣要其学止
于明心而未逮尽 (第 102a 页)
生方得无我始于成初发心以为教首至于定无所入
惠无所依大身过于十方 本觉
超于三世根尘不灭非
色灭空行愿无成即凡成圣举足下足长在道场是心
是情同归性海商人告倦自息化城穷子无疑 (第 6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