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府也酒食醉饱之馀而
博奕筹算之事也爱其生而生残厚其身而身殃吾安
知挟册者之不犹贤于博塞以游者乎今夫心 王种
(第 15a 页)
王种
无为亦必寄其权于公孤宰执而无为之体安若
其无所寄而宦官宫妾必有乘其间而窃之者矣故 (第 15a 页)

之寄于臣种也臣种 (第 15a 页)
王种
也心官之寄于诗书文
章谈论也诗书文章谈论皆閒心也无劳尔形而不能 (第 15a 页)
唯返于篷舻之间扣舷作异猪记他日华亭侯徵是记
览之哂曰庄书 王种
寓言十九卮哉记也事微而寓洪
张子进言曰君侯之政成矣民安之士颂之矣今而后
惟无倦乎臣愿君侯之牧黎也尝似 (第 3b 页)
阿闪无动也剌那伽罗宝积也提和罗
耶天人王也卢舍那光明遍照也释伽能仁也牟尼寂
默也瞿昙纯熟也姓也刹帝利 王种
也秦言田主须陀
洹入流也斯陀含一往来也阿那含不来也菩萨菩提
萨埵自觉觉众生也文殊师利妙德也邲输跋陀普 (第 2a 页)
   香山           范成大
采香径里木兰舟嚼蕊吹芳烂漫游落日青山都好在
桑閒荞麦满芳洲
 香山与穹窿连属南趾近太湖为胥口吴地记云吴
  王种
香于此遣美人采之故其下有采香径
   光福山游记        吴宽
成化十四年五月光福徐翁用庄邀予 (第 51a 页)
修检不犯道禁臣名月爱叶世 王种
惟愿大王圣体和
善群臣百官悉自安隐今以此国群臣吏民山川珍宝
一切归属五体归诚大王足下山海遐隔无由朝觐 (第 43b 页)
  奉武帝表(天监初遣长史/竺罗达奉表)
伏闻彼国据江傍海山川周固众妙悉备庄严国土犹

如化城宫殿庄饰街巷平垣人民充满欢娱安乐王出
游四兵随从圣明仁爱不害众生国中臣民循行正法
大王仁圣化之以道慈悲群生无所遗弃常修净戒式
导不及无上法船沈溺以济百官氓庶受乐无恐诸天
护持万神侍从天魔降服莫不归仰王身端严如日初
出仁泽普润犹如大云于彼震旦最为殊胜臣之所住
国土首罗天守护令国安乐王王相承未曾断绝国中
皆七宝形像众妙庄严臣自修检如化王法臣名屈多

奕世 王种
惟愿大王圣体和平今以此国群臣民庶山
川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使人竺达多由
来忠信是故今遣大王若 (第 34a 页)
理则不然阴阳五行岂有生金之木故知道
不生佛道人大坐以是道之官府道士小坐以上逼于
官也道人不兵租者以本 王种
故免也道士庶贱兵租
是常道经若此若免兵租便违道教又灵宝大诫云道
士不饮酒不干贵如何故违犯大诫乎后之纭 (第 29a 页)
  善住意天子所问经翻译记(下并翻译/ 后魏)
(阙/)    是依季行于此非贤岂伏三藏法师
(阙/)    乌苌刹利 王种
幼履慈踪长蹑悲迹摄 …… (第 17a 页)
  序回诤论翻译记
回诤论者龙树菩萨之所作也数舒卢迦三十二字此

论正本凡有六百大魏都邺兴和三年岁次大梁建辰
之月朔次癸酉辛卯之日乌苌国人刹利 王种
三藏法
师毗目智仙共天竺国婆罗门人瞿昙流支在邺城内
金华寺译时日所费二十馀功大数凡有一万一千九
十八 …… (第 18a 页)
  宝髻经四法优波提舍翻译记

宝髻经者是大集中之一集也其宗四法玄深奥密天
亲菩萨(阙/) 其门是故名为优波提舍圣自在力行之
(阙/)    会出于此今兴和三年岁次辛酉(阙/)
     乌苌国人刹利 王种
三藏法师毗目智仙
共天竺国婆罗门人瞿昙流支护法大士魏骠骑大将
军开府仪同三司御史中尉勃海高仲密爱法( (第 19b 页)

王种
也释姓最贵族属繁盛中天竺王奕世君临居
四天竺之会其散而之四方者王曰塞王民曰塞种
故大月氏徙西夏大臣乌 (第 10b 页)
   奏武帝表(天监初遣长史/竺罗达奉表)
伏闻彼国据江傍海山川周固众妙悉备庄严国土犹
如化城宫殿庄饰街巷平坦人民充满欢娱安乐王出
游四兵随从圣明仁爱不害众生国中臣民循行正法
大王仁圣化之以道慈悲群生无所遗弃常修净戒式
导不及无上法船沈溺以济百官氓庶受乐无恐诸天
护持万神侍从天魔降服莫不归仰王身端严如日初
出仁泽普润犹如大云于彼震旦最为殊胜臣之所住

国土首罗天守护令国安乐王王相承未曾断绝国中
皆七宝形像众妙庄严臣自修检如化王法臣名屈多
奕世 王种
惟愿大王圣体和平今以此国群臣民庶山
川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使人竺达多由
来忠信是故今遣大王若 (第 57b 页)
告子太叔政则曰火烈民望
而畏之故鲜死水懦弱而民狎玩之则多死焉是殆以
刑刚制其民欲民知畏而苟免之尔则先 王种
德之意
其微耶夫刑之未成也引法以正之及其既成也决狱
以丽之虽咎繇不得不尔也然法求其必正而不能使
民之 (第 25b 页)
山。诸子迷以自焚。凡
夫溺而不出。大圣为之兴世。至人所以降灵。遂开解脱之
门。示以安稳之路。于是天竺 王种。
辞恩爱而出家。东夏贵
游。厌荣华而入道。誓出二种生。志求一妙涅槃。宏善以报
四恩。立德以资三有。此其 (第 21b 页)
   奉文帝表(元嘉/五年)
伏闻彼国据江傍海山川周固众妙悉备庄严清净犹
如化城宫殿庄严街巷平坦人民充满欢娱安乐圣王
出游四海随从圣明仁爱不害众生万邦归仰国富如
海国中众生奉顺正法大王仁圣化之以道慈施群生
无所遗惜帝修净戒轨道不及无上法船济诸沈弱群
寮百官受乐无怨诸天拥护万神侍卫天魔降伏莫不

归化王身端严如日初出仁泽普润犹如大云圣贤承
业如日月天于彼真丹最为殊胜臣之所住名迦毗河
东际于海其城四边悉紫绀石首罗天护令国安𨼆国
王相承未尝断绝国中人民率皆修善诸国来集共遵
道法诸寺舍中皆七宝形像众妙供具如先王法臣自
修检不犯道禁臣名月爱弃世 王种
惟愿大王圣体和
善群臣百官悉自安𨼆今以此国群臣吏民山川珍宝
一切归属五体归诚大王足下山海遐隔无由朝 (第 37b 页)
人民,率皆修善,诸国来集,共遵道法,诸寺舍子,皆七宝形像,众妙供具,如先王法。臣自修检,不犯道禁,臣 名月
爱,弃世王种。

  惟愿大王圣体和善,群臣百官,悉自安隐。今以此国群臣吏民,山川珍宝,一切归属,五
罗天守护,令国安乐。王王相承,未曾断绝。国中皆七宝形像,众妙庄严,臣自修检,如化王法。臣名屈多,奕世 王种。
惟愿大王,圣体和平。今以此国群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使人竺达多。由来忠信,
住意天子所问经翻译记

  法法留正像,惟圣是依,季行于此,非贤岂伏。三藏法师毗目智仙出自乌苌,刹 利王
种,幼履慈踪,长蹑悲迹,摄化群迷,诫恶导善,常为众生不请之友,执此法灯,照彼昏暗。魏皇都邺,崇福以资 ……数舒卢迦三十二字,此论正本,凡有六百。在魏都邺,兴和三年岁次大梁建辰之月朔次癸酉辛卯之日,乌苌国人刹 利王
种三藏法师毗目智仙共天竺国婆罗门人瞿昙流支在邺城内金华寺译,时日所费二十余功,大数凡有一万一千九十八 ……是故名为优波提舍。圣自在力,行之彼古,时人处会,出于此今。兴和三年岁次辛酉九月朔旦庚午之日,乌苌国人 刹利
王种三藏法师毗目智仙、中天竺国婆罗门人瞿昙流支、护法大士魏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御史中尉渤海高仲
五行,岂有生金之木?故知道不生佛。道人大坐,以是道之官府,道士小坐,以上逼于官也。道人不兵租者,以本 王种
故免也。道士庶贼,兵租是常。道经若此,若免兵租,便违道教。又《灵宝大诫》云:「道士不饮酒,不干贵。」
 神皇。而继述之道。亦光于 孝庙矣。一举之美而事光 君亲。三尺之崇而义动千古。莫此坛若也。臣有以知为我 王之圣子神孙者。睹此坛而思其义之所存。思其义而念 祖宗之深耻。其能尝胆枕戈。不懈于修攘。以体我 孝庙。惟玆坛始也。其能麾动义旅。北首而争死。以报我 神皇。惟玆坛功也。惟我  王种
播之。故见穫于神孙。惟我 王肇基之。故肯堂于神孙。后之谈玆事者。未必不先河于玆坛也。呜呼。岂不休哉。 (第 403L 页)
  其二
水苗如织麦如油。望里春风翠欲流。闻道旐鱼新入梦。老农何事未纾忧。
南充馆
驿馆流莺坐独听。东风不肯动檐铃。如何地主深淹病。空遣梨花落满庭。
新丰柳
新丰楼下柳成行。总是 先 王种
得香。问尔垂垂今几尺。遗民白发更偏长。
恭瞻 华宁殿志感
云归沛里春暖。日落苍梧夕寒。独有旧臣涕泪。 …… (第 529L 页)
  
洛南轩
尚忆 先王御此轩。山川满目泪空繁。宫花自落春

无迹。庙柏相连月有痕。孤梦前尘陪洛跸。馀生何处奉尧樽。槛前赐对犹如昨。多恨当年未尽言。
和安大汝(光集)
林鸟岩云各有依。怜渠独减带边围。浮荣未足为文绣。清士常多困白衣。鹿院弦歌吾党重。灞桥杨柳故人归。斯翁老乏吹嘘力。叹息百年心事违。
深谷书院。敬次陶庵先生韵。
山开夫子像。水流夫子心。夫子今已殁。弦诵在龟阴。
晓渡铜津
落月苍然晓色空。茫茫天水一鸿濛。眠鸥立鹭应无数。不辨平沙淡霭中。
南充县。奉和 先朝御诗韵。(二首)
邮吏官僮惯送迎。陪銮旧道泪成行。富林轩北千竿竹。尽是 先 王种
得生。
  其二
南充山色笑相迎。何事劳劳又此行。且待渊明秋见月。柳阴归作醉先生。
江口遇雨
沧江急 (第 532H 页)
泪。沾洒闭门中。
谢尹上舍粟瓢之惠(二首)
秋田今缺种。悬磬苦难资。满斛烦相送。黄云见有期。
何须魏 王种。
谁爱鹖冠壶。素是千金直。提携到老夫。
断发岭 (第 276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