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宋河南程子关中张子者出始克实践精讨而圣
贤明德之要帝王经世之规所以垂宪后世者乃大有
所发明其后朱文公 张宣公
吕成公一时并兴而当其
时如永嘉薛氏郑氏陈氏叶氏闽中林氏永康陈氏后
先迭出各以所学自成其家大抵均以先王 (第 14b 页)
   常熟县重建学记      魏了翁
常熟县学之始图乘散失仅有梁书至和纪年馀无
所考庆元三年县令孙应时以言游里人也始祠于学
新安朱子既为证其事宝庆元年祠迁于学之左而孔

子堂阙坏茀不加治今令会稽王爚始至大惧无以崇
化善俗约缩浮蠹踰年更而正之属邑士胡洽胡淳庀
其役以孔庙居左庙之南为大门北为言游之祠又东
北为本朝周子张子二程子朱文公 张宣公
祠以明伦
居右东西为斋庐四以馆士为塾二东以储书凡祭器
祭服藏焉西以居言氏之裔通为屋一百有二十楹而为 (第 45a 页)
    挽徐大卿 寿刘总尹
    挽龙教授 哀商左山
    挽夹谷尚书 挽王丞旨
    哀史左丞 梦与 张宣
慰相会
    谢吴蔓庆宪副 赠陈介甫
    送徐正卿还漳南 谢汤宣慰惠书
    代书寄友旧二首 …… (第 23a 页)
    襄陵县重建飞桥化缘疏

    追荐孤魂化缘疏
    上 张宣
慰疏代进之刘君作
    为宋儒杨从龙赎身酬金疏
    算学善士疏 为刋字醵金疏
    太康县创 (第 70a 页)
乾 淳间大儒辈出朱文公倡于建 张宣
倡于潭吕成公倡于婺皆著书立言自
为一家凡仁义之要道德之奥性理之精
微所以明天理而正人心立人极而扶世 …… (第 3b 页)
   跋牛宝章(大年)记杨少卿事
   题苏叔明(公诚)陶然堂赋后
   题东坡赵德麟字说真迹
   题孟莘事状
   跋 张宣公

   又
   跋朱文公帖
   题蕲州仪曹范(埙)元帅府牒后
   书泸七周(挺)读历代书 (第 72b 页)
  南城
坡头望西山秋意已如许云影渡江来霏霏半空雨
长吟伐木诗停立以望子日暮飞鸟归门前长春水
  采菱舟
散策下松亭水清鱼可数却上采菱舟乘风过南浦
   附金诗纪事案三诗亦载 宋张宣公
栻南轩集
   中城南二十咏内与徽国文公同作者也罗大
   经鹤林玉露称其诗平淡简远德人之言宋元 (第 13b 页)
门归叔
子叹曰吾道南矣既而宋失中原而南渡然道统之传
自杨氏为豫章罗氏延平李氏乃得朱子其传诸胡氏
者得 张宣公
是诸君子之学宛有端绪身不必亲观乎灵
光之遗而亲聆乎金丝之音也其望圣人于千载之上
若亲炙之不可诬也然则 (第 11b 页)
  袁州路儒学新建尊经阁记
宜春之为郡在江右上游山川完固神气休明民生其
间务本而力穑志定而用约商贾利欲之诱少都会繁
夥之习微尊吏畏法奉命受役敛焉自保政用不烦昔

韩文公以文学为治其民不忘至今尸而祝之迨夫故
宋盱江李氏之作学记有以极世变之故而风厉之及 张宣公
记新学朱文公记三贤祠大有以教其人其君
子有以成其德其庶民有以从其化休休乎其无斁也
然而世之相去渐已远 (第 1b 页)
   题进士梁宜致悫亭记后
舍奠墓左解之者以礼神言之然则祭墓非古欤礼生
于情亲之至者弥不可以媮也在昔先正司马文正公
定家祭礼弗忍焉者多矣 张宣公
独卓然罢屏久而深
悔乃卒复之心之不宁是则先王有所不废也礼经残
缺非止祭墓焉耳矣展哭于墓犹秉周礼充类以 (第 6b 页)
古者教出于一
故人兴于行后世学术多岐乱真者众虽大儒先生不
足振起之欤若周程邵张数子及朱文公 张宣公
谓之
道学宜矣东莱吕氏其学似与朱子不异宋史乃不列
之于道学亦有说欤今流俗以道学之名相诟侮鲜有 (第 54a 页)
之而究之矜其遇谅其
心盖章子自是至性孤行之士晚近所不可得虽所行
未必尽合而直不失为孝子如宋儒杨文靖公 张宣公
言则其贬章子有太过者但章子之事未必在威王之
世则诚如贤者所疑威王未尝与秦交兵前此当秦之
献公正所谓六 (第 21a 页)
  跋卫栎斋礼记集说
昆山卫正叔先生荟萃百家之言成礼记集说一百六
十卷采取极博而巳不厕一语焉其言有曰历考诸家

训解发明经旨者固为不少其祖述先儒之意者实多
欧阳公云学者迹前世之所传而校其得失或有之矣
若不见先儒中閒之说欲特立一家之学吾未之信可
谓至论又曰近日朱文公著诗传多刋削前言 张宣公
谓诸先生之见虽不同但各自有意在学者理会如何
耳又曰他人著书惟恐不出于已予之此编惟恐不出
于人至哉言乎 (第 14b 页)
惟生知自庆幸而期无愧于詹与蕃则予所望
也辄抒鄙怀以为临别赠言之首云
  送王云卿教授诗序
昔朱文公与 张宣公
吕成公生同时且同以圣人之道为已任
而传洛学者独推朱氏为大宗文宪王公则朱学之世嫡也吕
氏王氏皆以故宰相 (第 8b 页)
   朱文公与大愚帖
淳熙丙申公用执政荐除秘书郎而群小间之寻降御批曰引

虚名之士恐坏朝廷公亦辞不拜且有与东莱书时公新作草
堂于云谷以待来学故帖中云诸况已具恭兄书中腐儒之效
如此岂敢复有传道授业之意但欲杜门念咎以毕馀生也公
以六月辞除命七月不允再辞十月乃奉祠崇道故帖中云一
请往来动踰两月也大愚任四明仓曹在壬寅冬距公之得祠
首尾七年帖中称之曰监仓者必作于其需次之时也
    张宣公
与东莱帖
乾道辛卯春诏以知閤门事张说签书枢密院事公时以左司
兼侍讲手疏极言其不可命中寝而宰相阴主之乃 (第 16a 页)
奔第言其形之运未判是非涉乎气
天绍绝学周二程张邵言性始精而陈了翁胡康侯胡
五峰郭白云诸人又小差朱文公 张宣公
继作其言性
一毫无遗憾矣勉斋黄氏释之详矣所以答李贯之李 (第 20b 页)
言王弼引以注易之
复谓天地虽大寂然至无是其本矣周元公之说不如
此朱文公所谓无方所无形状又谓无形而有理 张宣
所谓莫之为而为老子何尝识此周元公始曰无极 …… (第 21b 页)
  送柯德阳如新城序(戊戌以后/)
杭故多四方士而予久寓于是祖道赠言常有之曰如

某县为教谕也曰如某书院为山长也曰如某州某府
某路为学录为学正为教授也今送柯君德阳独不然
德阳之行新城何氏以家塾聘之也天下郡国设学乃
公家之师家塾乃私家之师师一也而所以为师不同
公家之师有司所选势夺贿予未必皆实学之士故公
家之师或出私意私家之师岂有父兄不爱其子弟而
不选实学之士为之师者故私家之师必合公论况公
家之师志在仕进私家之师志在藏修德阳以藏修为

务而不以仕进为心过人远矣抑士之所学果何事耶
八圣四贤暨濂洛关西学之祖也 张宣公
吕成公早世
而书传朱文公独后死而书大备学之宗也黄直卿通
释陈安卿字义之外各有文集羽翼文公真希元之读 …… (第 25a 页)
天道至一之中忽
起通复之说穿凿为甚愚则谓周子论通复贯之以诚
程子论体用贯之以敬魏文靖公真文忠公吕成公
宣公
朱文公皆从之显微无间本末具举吾道之正宗 (第 28a 页)
蠹也可革若夫万万世
之人心天理不可革也孔孟而后有濂洛横渠之学不
幸中为熙丰新学之所掩周程而后有朱文公 张宣公

吕成公之学幸而不为江西浙左之所胜君其明以此
意示学者而以身率之仰观俯化则夫由学校为教谕
长录学正教授 (第 32a 页)
  徽州路修学记
尽其力以兴学易尽其心以讲学难土木宫室之学学
之地在人力性命道德之学学之天在人心尽其力于
学之地者犹幸而有其人而尽其心于学之天者常患

于无其人也今庠序遍天下至圣文宣王冕十二旒服
十二章大成殿纳陛十二门戟二十四侑食从祀爵公
侯伯近世加以治鉴史经世数二贤又加以周二程张
朱文公 张宣公
吕成公七大儒师有寝生有馆书有阁
膳有庖此土木宫室之学天下之所同也独徽学先圣
殿之左又专为吾徽国太师文 (第 6a 页)

有自来矣宋人显者莫如忠定公然史止载其子寿迈
而不及寿隽寿隽仕理宗朝官至尚书其知婺州时尝
援朱文公 张宣公
例请吕成公谥盖亦崇尚道学者也
是则周坊之丘本于丘村丘村之丘原于江阴江阴之
丘其前也有忠定公之建功业有 (第 9b 页)
   主一书院记
今之书院三代之家塾也粤自曹戚肇端延及于今日
进不衰岂非斯道之亨吾党之幸哉往年豫章揭君某
客武昌怀省檄诣主一书院为长过予辞行予问主一
何在曰湘潭何为而有也曰自钟氏又问而未能知也
今年自主一来予盱上手一录目请予文予读之曰钟
君如愚师颜广汉 张宣公
之弟子也年十六以书问仁
因留受业弱冠中进士科刻意学而不仕晚官岭海引 (第 14a 页)
   送王云卿教授诗序
昔朱文公与 张宣公
吕成公生同时且同以圣人之道
为己任而传洛学者独推朱氏为大宗文宪王公则朱
学之世嫡也吕氏王氏皆以故宰相 (第 2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