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二
某启幸以弱才托于弘造遂舍寒乡之士爰升近署之
班虽与道翱翔似无邪行而随波上下安有直词是以
久列编脩常孤事任一家之言莫就空慕马迁三国之
志未闻实惭 陈寿
深宜免罢稍获遑宁不谓相公尚贷
简书且敦方册才授改官之宠仍还帖职之荣乍簪笔
于宸轩复和铅于纶阁中书肄入 (第 11a 页)
汉明章两帝而前汉事迹灼然传在人口者
以司马迁班固叙述高简之工故学者悦而习焉其读
之详也足下读范晔汉书 陈寿
三国志王隐晋书生熟
何如左丘明司马迁班固书之温习哉故温习者事迹
彰而罕读书者事迹晦读之疏数在词之高下 …… (第 23a 页)
也唐有天下圣明继于周汉而史官叙事曾不如范晔 陈寿
所为况足拟望左丘明司马迁班固之文哉仆所
以为耻当兹得于(集作/于)时者虽负作者之材其道既能
被物则不 (第 23b 页)
   上周太祖书       柳 虬
古者人君立史官非但记事而已盖所以为鉴诫也动
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彰善瘅恶以树风声南史
抗节表崔杼之罪董狐书法明赵盾之愆是知执(周书/作直)
笔于朝其来久矣而汉魏已还密为记注徒闻后世无

益当时非所谓将顺其美匡救其恶者也且著述之人
密书其事纵能直笔人莫之知(北史作/知之)何止物生横议
亦自异端互起故班固致受金之名 陈寿
有求米之论
著汉魏者非一氏造晋史者至数家后代纷纭莫知准
的伏惟陛下则天稽古劳心庶政开诽谤之路纳忠谠 …… (第 10a 页)
   答刘秀才书       韩 愈
六月九日韩愈白秀才刘君足下辱闻见爱教勉以所
宜务敢不拜赐愚以为凡史氏褒贬大法春秋已备之
矣后之作者在㨿事迹实录(蜀本有/实录字)则善恶自见(蜀本/有矣)
(字/)然此尚非浅陋偷惰者所能就况褒贬耶孔子圣人
作春秋辱于鲁卫陈宋齐楚卒不遇而死齐太史氏兄
弟几尽左丘明纪春秋时事是以失明司马迁作史记
刑诛班固瘦死 陈寿
起又废卒亦无所至王隐谤退死 (第 10b 页)
齐梁陈官品第六元魏高齐周隋秩从五品魏则王沉
以侍中兼之卫凯以尚书带之至于有晋若史材之美 陈寿
自佐郎迁元舅之尊庾亮以中书领宋则徐爰何
承天齐则沈约裴子野梁则陆云公姚察陈则顾野王
张正见后魏则崔光 (第 5a 页)
作从)死而无怨德
及于人也虽奕叶而见思此所谓精义入神自诚而明
者矣若其人存其政举则四海可平五服可倾而 陈寿
之评未极其能事崔浩之说又诘其成功此皆以变诈
之略论节制之师以进取之方语化成之道不其谬欤 (第 2a 页)
 韦述
韦述京兆人家有书二千卷儿时记览皆遍缀文操牍
便就举进士时甚少仪形眇小考功郎宋之问曰韦学
士童年有何事业对曰性好著书之问曰本求异才果
得迁固开元中诏马怀素编次图书乃奏用元行冲齐
浣王珣吴兢并述等二十六人同于秘阁详录四部书
五年而成述好谱学又于柳冲姓族系录外撰开元谱

二十卷张说引为集贤院直学士累迁尚书工部侍郎
在书府四十年居史职二十年勒成国史事简记详萧
颖士以为谯周 陈寿
之流后陷贼流渝州卒诗四首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华字)
修文中禁启改字(一作/物 (第 7a 页)
  请保慎表(华峤/)
伏惟圣体渐就和平上下同庆不觉忭舞臣等愚戆窃
有微怀以为收功于所忽事勿无悔虑福于垂成祚乃
日新唯愿陛下深垂圣明远思所忽之慎以成日新之

福冲静和气啬养精神颐身于清简之宇留心于虚旷
之域无厌世俗常戒以忽群下之言则丰庆日延天下
幸甚
  进诸葛亮集表 (陈寿/
)
臣寿等言臣前在著作郎侍中领中书监济北侯臣荀
勖中书令关内侯臣和峤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诸葛亮
故事亮毗 (第 4b 页)
灼然传在人口者以司马迁班固叙述高简之工故学
者悦而习焉其读之详也足下读范晔汉书 陈寿
三国
志王隐晋书生熟何如左丘明司马迁班固书之温习
哉故温习者事迹彰而罕读者事迹晦读之疏数在辞
之高下 (第 10a 页)
理必然也唐有天下圣明继于周汉而史官叙
事曾不如范晔 陈寿
所为况足拟望左丘明司马迁班
固之文哉仆所以为耻当兹得于时者虽负作者之材
其道既能被物则不肯著书矣仆窃 (第 10a 页)
衄读史不暂置洒血积书遗迹故在每谓三省曰史汉
自服虔应劭至三刘注解多矣章怀注范史裴松之注 陈寿
史虽间有音释其实广异闻补未尽以示博洽晋
书之杨正衡唐书之窦平董冲吾无取焉徐无党注五
代史粗言欧公书法 …… (第 23a 页)
不得不与者也昭烈进魏其存乎曰莽操之恶均却莽
而纳操诚何心哉党魏媚 晋陈寿
不足责也而曰不取
于汉取于群盗之手其奖篡乎魏晋而下讫于梁陈狃
于篡弑若有成约今日为公为相国明日进爵而 (第 29a 页)

 文章辨体汇选卷三百八十七
            明 贺复徵 编
史论六
  董卓袁绍袁术刘表 (晋陈寿/
本卷同)
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以来殆未之有也袁
术奢淫放肆荣不终已自取之也袁绍刘表咸有威容
(第 1a 页)
  辨通鉴纲目书汉亡(明何乔新/)
炎兴元年十一月魏邓艾至成都帝出降北地王皇子
谌死之汉亡尹起华曰书汉亡者以见汉之自亡非艾
辈所能灭之也君子曰尹氏之说非也子朱子之作纲
目上下千馀年其纪亡国多矣未有书某国亡者独于
此书汉亡乃纲目之特笔也昭烈帝室之胄也忿奸臣

窃命汉鼎将移志欲芟刈群凶以复高光之大业不幸
天命巳去力挽不回及曹丕篡位乃即位武担之南嘘
炎烬于巳熄宣烈祖之重光其名甚正而其义至弘也
陈寿
谄晋其作三国志尊曹而抑刘于昭烈父子不
称汉而称蜀盖绝之于汉也司马氏因之遂以黄初之
年接建安之纪盖谓汉 …… (第 12a 页)
子桱之续
通鉴纲目其知此旨乎故崖山之破特书宋亡盖以伯
颜入临安宋犹未亡也及帝炳蹈海宋始亡矣由是观
陈寿
书丞相亮讨贼之师为入寇姚燧诋陆秀夫之
属为逋播臣者真名教之罪人哉 (第 12b 页)
四库全书
 文章辨体汇选卷五百二十三
            明 贺复徵 编
史传四十一
  臧洪传 (晋陈寿/
)
臧洪字子源广陵射阳人也父旻历匈奴中郎将中山
太原太守所在有名洪体貌魁梧有异于人举孝廉为
郎时选三 …… (第 1a 页)
可屈乃拜为议郎年四十六卒子又早死文帝践祚高
畴德义赐畴从孙续爵关内侯以奉其嗣
  典韦传 (陈寿/
)
典韦陈留已吾人也形貌魁梧膂力过人有志节任侠
襄邑刘氏与睢阳李永为雠韦为报之永故富春长备
卫甚谨韦 (第 13a 页)
库全书
 文章辨体汇选卷五百二十四
            明 贺复徵 编
史传四十二
  诸葛亮传 (晋陈寿/
)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汉司𨽻校尉诸葛丰后
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
术所署 …… (第 1a 页)
省无
所道而但贮当归孙权统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
事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子亨官至越骑校尉
  鲁肃传 (陈寿/
)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
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发财货 (第 13a 页)

陈寿
之略于史也即寿铨叙或略而裴松之旁摭阙遗于
此独遗之何也大都孙氏死事莫详意必有近似者是以
国人义之俎豆 (第 24a 页)
  辨通鉴纲目书汉亡(何乔新/)
炎兴元年十一月魏邓艾至成都帝出降皇子北地王
谌死之汉亡尹起莘曰书汉亡者以见汉之自亡非艾
辈所能灭之也君子曰尹氏之说非也子朱子之作纲
目上下千馀年其纪亡国多矣未有书某国亡者独于

此书汉亡乃纲目之特笔也昭烈帝室之胄也忿奸臣
窃命汉鼎将移志欲芟刈群凶以复高光之大业不幸
天命已去力挽不回及曹丕篡位乃即位武担之南嘘
炎烬于已熄宣烈祖之重光其名甚正而其义至宏也
陈寿
谄晋其作三国志尊曹而抑刘于昭烈父子不
称汉而称蜀盖绝之于汉也司马氏因之遂以黄初之
年接建安之纪盖谓汉 …… (第 1b 页)
陈子桱之续通鉴纲目其知
此旨乎故崖山之破特书宋亡盖以巴延入临安宋犹
未亡也及帝炳蹈海宋始亡矣由是观之 陈寿
书丞相
亮讨贼之师为入寇姚燧诋陆秀夫之属为逋播者真 (第 2a 页)
也此书顾谓抑扬太过乃用无统之类例以汉与魏吴
并从分注不从朱子而取 陈寿
裴松之之说可乎不可
乎纲目黜武后之号纪中宗之年每岁书帝之所在盖
春秋书公在乾侯之例也此书乃以武后纪年 (第 3b 页)
安知后来者不有取于此志而倖其仅存如夏
时坤乾者乎常璩撰华阳国志乡䣊赖之然不达史体
而多所参附人以为病 陈著作寿
郡人也有良史才尝 (第 13b 页)
元字一之与元无异义矣春秋不言一
年一月者欲使人君体元以居正盖史之婉辞非一与
元别也汉献帝死刘备自尊崇 陈寿
蜀人以魏为汉贼
宁肯蜀主未立已云魏武受命乎士衡自尊本国诚如
高议欲使三方鼎峙同为霸名习氏汉晋春秋意在 (第 22a 页)
  蜀都赋(有序/)        (明/)阙 名
按蜀居帝议政之方王气或流又帝会昌衍祥故山川
甲天下而风谣表八都先是作者扬声布美扬子云左

太冲率擅芳韵顾镂金刻玉不无遗辉王右军每有馀
嘅洎 陈承祚
常道将志纪诬琐且物换星移沧变桑更
规昨律今乌能具据岁在戊戌小子侍家大夫参知是
土历胜揽奇颇有兴抱缪拟 (第 20a 页)
  又
钟太傅荐季直表向者草草题数语而未尽春日閒居
数展阅之愈见其妙李太仆贞伯眼底无千古为文待
诏言虽积笔成冢不能得其一波拂也待诏又辨关内

焦季直为关内侯季直今表内侯字甚明盖装潢之际
少加墨润故耳此书即令怀琳辈作赝必当仿宣示墓
田不解别创此结法也以淳化帖中萧子云列子一段
较之中间尚可容数人何况怀琳辈哉其辞极典实是
东京语于繇他文笔更胜第表尾称黄初二年司徒东
武亭侯考 陈寿
志繇本传为魏相国封东武亭侯坐法
以侯免文帝即王位为大理即帝位为廷尉进封崇高
乡侯迁太尉而不言作司徒若 (第 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