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艮纳丙而坎月离日朝夕出没之方且谓二卦得乾坤
中爻中者土位而纳戊己戊阳土也纳于坎己阴土也
纳于离虽出 邵说
以明盈虚消长之理亦似有牵合夫
先天乾南也南本午位乾阳生于子中而极于午由月
朔以至望亦一月阳之极也故月 (第 7a 页)
令制词中尽言其事。词云。王胄 邵说。
有文学政事之资。饰
温良恭俭之行。尝应推择。荐属流离。失身淹时。无路自免。
然而深知逆顺。潜竭款诚。 (第 04a 页)
太极初。吾儒到此合襟裾。君今念念追先意。诗慰荒村仰止馀。
万殊都自一原来。何物人间不此槐。愿子亦申周 邵说。
时时令我得褰开。
   昔岁曹倅信邀余设白场于养士斋也。余以退溪送卞壶岩(成温)并怀河西先生所饯诸绝 (第 97H 页)
 传。不亦识乎。(注)谓其能记前言。
  出邵宝说。林云识于礼误也。杜云知其以往言好暇。故致饮。亦比 邵说
稍冗故不取。
 经。秋公会晋侯,齐侯,卫侯,宋华元,邾人于沙随。王 (第 484H 页)
 传。文子曰可慎守也已。(注)木良村庄要路。言将代执国权。盖父子为隐语以相谕。既知其知所从违。戒以慎守其志。
  出邵宝说。杜云庆封时。有此木积于六轨之道。较 邵说。
殊觉不叶。今不从。
 传。为之制度。使无迁也。(注)幅。布帛广也。
  出许慎说文。杜,林无释。故取 …… (第 493H 页)
 传。妃以五成。故曰五年。(注)天一生水至地六。乃成越五数。故曰妃以五成。
  出邵宝说。杜云五行各相配合。得五而成。此文只论水火。未尝泛论五行。 邵说
实叶义故从之。
 传。学人舍业。为疾故也。(注)舍业。谓不习乐。
  出顾炎武说。杜注阙。故取之以补 …… (第 499L 页)
  传本在楚子入于郢上。今移置其下。特详其月。
(定六)传。所不以为中军司马者。有如先君。(注)欲使晋人知阳虎必将出奔。豫图所以待之。
  出邵宝说。杜注简。故取 邵说
以补。 …… (第 510H 页)
  出王沿说。
(定九)传。曩者之难。今又难焉。(注)曩与犁弥既不得先。是难也。今猛又言登之先。是又难也。
  出邵宝说。杜注阙。故取 邵说
以补。
 传。晢帻而衣狸制。(注)帻巾也。
   (第 510L 页)
闽洛。总会有要。惟敬入德。克畏治心。常静应物。最力学庸。就正有录。大易玩理。是为活法。参稽周图。推衍 邵说。
四七有辨。斯文羽翼。进修功至。见理昭晢。绪馀筹律。粗底韬略。大隐惟屏。诗书万轴。曷荣绣剡。我乐布粝。 (第 263H 页)
。未知有何明据也。竹书纪年。自武王己卯。至赧王丁未。为七百四十九岁。律历志。周历年亦不过七百馀年。与 邵说
不同。
滕文公上经界章。 彻者彻也。周法。国中用贡法。野 (第 14L 页)
 邵子曰。无极之前云云。无极岂有前也。
邵子以一动一静之间为太极。故以纯坤为无极之前。盖与濂溪图说所谓无极而太极者。各是一说。读者各因本文所指而玩其意趣可也。今以图说连累 邵说
而疑之可乎。
 邵子曰。太极者一动一静之间。此语未知其意。
一动一静之间。其意与形而上下之说一般。而 (第 265H 页)
 邵朱四象
邵朱之四象虽异。本未有某卦得某数之说。胡玉斋始用位数推排。其说互相矛盾。似涉牵合。尊喻又以己意排列。而目之为邵朱四象。尤恐未安。邵子以乾为太阳兑为太阴者。太阴之上半。交于太阳之下半。而兑之上爻。自坤来也。以离为少阳震为少阴者。少阳之上半。交于少阴之下半。而震之上爻。自坎来也。以巽为少刚坎为少柔者。少阴之下半。交于少阳之上半。而巽之上爻。自离来也。以艮为太刚坤为太柔者。太阳之下半。交于太阴之上半。而艮之上爻。自乾来也。朱子答袁机仲书。盖亦论此。而但谓乾兑艮坤。生于二太。故为天四象。离震巽坎。生于二少。故为地

四象者。微与 邵说
异。盖不取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少刚少柔太刚太柔之序也。窃尝推之。乾一为太阳。兑二为少阴。离三为少阳。震四 (第 282H 页)
自幸其免为千古罪人者。为是故也。伊川不非或人嫂叔之云。固已可疑。而伯温不此之辨。仍称嫂叔何耶。伊川闻 邵说。
悟或说 (第 122H 页)
 问才说性云云。曰它这是合理气一滚说。孟子说性。是从中斡出好底说。故谓之善。(夔孙。丁巳以后所闻。)
按合理气滚说云者。是言性在其中。斡出好底说云者。是言气中拈性。此段。与林学履己未所闻周, 邵说
太极和阴阳滚说。易中便抬起说一条。正相类。(见易门系辞十一章。)此等子细咀嚼来。极有馀味。
 问才说 …… (第 73H 页)
也。曰。然则周 邵说
太极和阴阳滚说。(语类七十五卷学履录。)道须是合理与气看。无那气质理无安顿处。(语类七十四卷端蒙录。 (第 84H 页)
  易与周,邵太极。

朱子曰。周子康节说太极和阴阳滚说。易中便抬起说。(语类学蒙录。)周子曰。太极动而生阳云云。动时是阳之太极。静时是阴之太极。太极即在阴阳里。(亦学蒙录中语。)邵子曰。一动一静之閒。乃天下之至妙者欤。此亦就阴阳交易之閒。指点贞元閒太极。(辥文清语。)太极即在阴阳里。故曰周 邵说
太极和阴阳滚说。(虽曰和阴阳滚说。而太极依旧祇是理。如程子说生之谓性。才说性。朱子说性之在气质者。亦 (第 310H 页)
 伏羲易自是伏羲说话。文王易自是文王说话。
此于前书已竭论。今不必更赘。但胶丈以十二辟卦为先天纬气。抑有所据耶。以鄙见求之。从方位言则八纯卦为经而其馀五十六卦为纬。从月气言则十二辟卦为经而其馀五十二卦为纬。从阴阳言则左三十二卦为阳。右三十二卦为阴者经也。而诸爻之阴阳交错者纬也。从卦体言则乾坤为经而六十二卦之阴阳相杂者为纬。不可局定说。但以辟卦为纬则恐颠矣。辟者君也。君而不能为经哉。
 天地四象之说云云。
天地四象之说。盖自邵子发得。恐当以 邵说
为准。不必以此为非易之正义也。盖才画两仪。便分阴阳。而以阴阳配气质则阳气而阴质。故阴阳气也而阳之属也 …… (第 526L 页)
阴盛。不可以方二少。窃观朱子答袁机仲书。初非自说己意。乃是将邵子说逐节解释者。而其于天地四象。却不与 邵说
合。此恐一时偶尔差失尔。非可据以为定见也。苟以 (第 527H 页)
邵说
为未妥则何不直辨其非。而却以己见解 (第 527H 页)
邵说
乎。
 坤复之间为无极云云。
朱先生既以此谓自据他意思说。不曾契勘濂溪底。则此不可与周子之无极。作一 …… (第 527H 页)
 

先天与辟卦合为一说而欲经之纬之。则未知全体者为经乎。主管者为经乎。此其所以各有攸主而不能合也。正如日月五星二十八宿众星同列一天。而曰某为经星某为纬星其可乎。无宁以先天与辟卦。别为两说。而曰此为经时彼为纬。彼为经时此为纬。
先天之六十四卦全体也。而十二卦之阴阳进退迭次不杂者经也。馀卦之阴阳交错疏密成章者纬也。正犹周天之列星全体也。而二十八宿之躔度有定者经也。馀众星之进退迟疾不常者纬也。若以全图与辟卦。分做两段说。则亦可曰全图之成列者为经。而辟卦之迭次消长者为纬。但不可谓先天与辟卦。别为两事。
 天地四象说。诸先生皆如此。固将以 邵说
为定。然朱子答袁书生于二太为天四。生于二少为地四。似非偶差。此节解 (第 532H 页)
邵说
处曰阳为太阳。阴为太阴。刚为少阳。柔为少阴。而其下更不举刚柔字。只以卦名言之。而仍曰乾兑艮坤。生于二 (第 532H 页)
太。故为天之四象。离震巽坎。生于二少。故为地之四象。岂无意哉。 邵说
毕竟是格外。若是正义则易卦其不劈为两涂乎。
天四象生于二太则天无少阴少阳乎。地四象生于二少则地无太刚 (第 532H 页)
太柔乎。且坤之属天四象。果何义也。更不举刚柔字。只以卦名。有何深意欤。若如 邵说
则易卦之劈为两途。亦何意。无乃谓不当立刚柔之象乎。然而朱子既载此说于启蒙而不辨订之。其于答袁书却以己 (第 532H 页)
 盖必体立而后用有以行。人若无体。何自而有手足之运动乎。邵子用先体后之说似有欠。
太极之体。固在用先。而天地之体则立于用后。盖太极理也。理必有本体而可以流行。天地物也。必有为物之材具运行于有物之先。然后始乃凝聚成物而体以之立矣。人之手足。亦先有为手为足之具运行于有手有足之前。然后手足乃成体矣。 邵说
的确可无议。
 为物之具运行于有物之前。是天命之流行而生万物者。抑物既生而后要起行底。是为用也。
(第 214H 页)
刚坎为少柔。太阴之上加一奇一耦则艮为少刚坤仍为太柔。此少阳太阴二象之分为地四象也。如此则颇觉齐整。而 邵说
乃如彼。意者直以日月星辰火水石土。分配象类而言欤。朱子答袁机仲书。又以乾兑艮坤为天四象。离震巽坎为地 …… (第 257H 页)
可晓。且后天之为文王所定。见于何书。而邵子之言若是丁宁也。抑贤者有所考耶。
乾坤四十八兑离以下云云。 邵说
见于何条。卒卒未考可恨。世之学者云云一条。其义本无难晓。何为而举示之。略无所论也。亦可讶。
答全圣 (第 257L 页)
若如周程说得活云云。两说虽不可偏废。抑有轻重于其间。固未可专以南说为非而斥之。必先知周程之本意。而以 邵说
参互。然后其说周遍圆活。无少渗漏处。而义仲诸公。专以 (第 64H 页)
邵说
为是。不知周说之有。此弘所以不得不详辨者也。何者。 (第 64H 页)
邵说
只言子半午中。而不及于朝夕。周说只举一夜一昼为言。而不知子午之半在其中矣。以周程本意论之。高明所举之 (第 64H 页)
则日入于地。而目无所见。此三数不行者。所以比于三时也。故生物之数亦然。非数之不行也。有数而不见也。此 邵先生说
也。盖声阳也。阳数十而三数不行也。)元城刘 (第 541L 页)
是理邪。孔子顺犹知不出二十年。天下尽为秦。其谓以夫子之圣神。不识天下大势于数十百年之前乎。前辈颇不以 邵说
为然。独鹤林罗景纶之言曰。圣人若取其悔过则作誓之后。彭衙令狐之师。贪愤愈甚。乌在其真悔过也。况二百馀 (第 212H 页)
之类。)变。变而后成易。易其后天乎。
一曰生。横图之序也。二曰配。圆图之冲也。三曰流。流行之位也。朱 邵说
已详矣。四曰倒。何谓也。系辞曰参伍以变。遂成天地之文。朱子谓揲蓍之法。夫蓍之用。亦卦之变也。凡卦之互 (第 670H 页)
 

东翼曰朱子云心比性则微有迹。心之于性。所差者些子。又安谓东西相对。彼此角立之。截然而异乎。愚有所笃信者。邵子曰心为太极。而朱子书之于启蒙。若不是太极。则朱子奚取于此。
邵子所谓心为太极者。前已言之。而邵子诗曰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于心上起经纶。一者太极也。天之造化。人之经纶。皆从太极心上发挥出来云也。其意有可以默会。岂真以心与太极为无别乎。邵子曰心者性之郛郭也。心与太极。其将为性之郛郭乎。大抵邵子之学。恍惚高妙。论理处异于程朱之说。若不得其意。亦难骤语。舍程朱许多明白论心说。而必取 邵说
者何也。
 李敏哲曰三代之时。已有小学书否。
今其全书云者。恐自三代已有其书。然小学大学。俱是教人之 (第 451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