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烈文(当朝/宴)
烈文伯考时惟帝景夷险平乱威而不猛御衡不迷皇

涂焕炳七德咸宣其宁惟永
     猗欤(当盛/德)
猗欤盛欤先皇圣文则天作孚大哉为君 慎徽
五典帝
载是勤文武发挥茂建嘉勋修已济治民用宁殷怀远
烛幽玄教氛氲善世不伐服事三分德博化隆道冒无
(第 21a 页)
 舜典(古文有今文/合于尧典)
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恊于帝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
升闻乃命以位(华光华也恊合也帝谓尧也浚深也/哲智也温和粹也塞实也玄幽潜也)

(升上也言尧既有光华而舜又有光华可合于尧因言/其目则深沉而有智文理而光明和粹而恭敬信实而)
(充塞有此四者幽潜之德上闻于尧尧乃命之以官职/之位也 今按孔疏梅颐奏上古文尚书孔传之时已)
(失舜典一篇又自此以上二十八字世所不传故多用/王范之注补之而以下文 慎徽
五典以下为舜典之初)
(至齐萧鸾建武四年姚方兴于大航头而献之议者以/为孔安国之所注也直方兴有罪事亦随 …… (第 14b 页)
购募遗典乃得其篇焉盖伏生以舜典合于尧典/故其所传无此二十八字梅颐既失孔传故亦不知有)
(此二十八字而 慎徽
五典以下则固其于伏生之书故/传者用王范之注以补之至姚方兴乃得古文本经而)
(并及孔传于是始知有此二十 …… (第 14b 页)
字但未知其馀文字/同异又如何耳或者由此乃谓古文舜典一篇皆尽亡)
(失至是方全得之遂/疑其伪盖过论也) 慎徽
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 (第 14b 页)
范宁为今
文集注俗间或取舜典篇以续孔氏故正义曰舜典亡
失宁为解时已不得焉又曰多用王范之注补之而皆
慎徽
已下为舜典之初其云补以王范之注者盖言 (第 10b 页)
慎徽
已下之注也是时方兴之书未上此二十八字王
范安得有其文而注之矧王范所注本皆今文也乎足
下据释文序录信二 (第 10b 页)
魑魅山林异气
所生为人害者)
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
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故虞书数舜之功曰 慎徽
五典五典 (第 33b 页)
上)曰未得人以前则此忧在于尧舜
既得人以后则此忧在于舜禹皋陶(说得极/是分明)吾观舜之
徽五典(舜典 慎/徽
五典)禹之宅百揆(同上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使宅百揆曰伯禹)
(作司/空)皋陶之明刑(禹谟帝曰皋陶 …… (第 56b 页)
岳之诸侯 羲和羲叔和仲和叔)读书而至于舜
(以下叙/舜事)自徽五典至宾四门皆其治之体统也(舜典 慎徽)

(
五典五典克从又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自嗣位至辑五瑞皆时事之不宜
缓者也(同上三载汝陟帝位又辑五瑞/注舜 (第 61a 页)
旧功。况夫 慎徽
四德。四德咸举。经纶二义。二义克从。匿武
收继赵之勋。产姚承配夏之庆。吹凯风于椒掖。外王母于
梧宫。 (第 12b 页)
  同日,柴大纪奏言:自本年正月二十二日克复诸罗,贼匪四散窜匿,当将城内安抚,随劄营北门外田洋,就附近村庄遍处搜捕。至二月初八日,有奸匪张慎徽假充义民,先将与逆首林爽文不和之伪先锋吴聪擒交武举黄奠邦解献,以为凭信,是日带匪夥三十八名前来,求在军前效力,希图内应。臣见其形迹可疑,令张 慎徽
一人进见,馀人俱在营外。询其言语枝梧,随密饬将备将匪夥尽行擒获。臣将张 (第 309 页)
慎徽
擒拿研讯,据供实系谋为内应,随将该犯等尽押教场枭首示众。当差把总李春魁带兵并县役林秀等,往该犯家中拿 (第 309 页)
  李安人,生男二、生女二。男行三,名翰,小名六壬,府学廪生加军功,赏给六品衔;早卒。娶妇蔡氏,名娥娘,早卒。纳婢名石榴女只,生孙一,名甫仪。娶妇张氏,生孙二:名大成、(大)贤;女二:附大、大智;侧室二人。继嗣名浚哲,娶妇郑氏。男行五,名炳,小名时篆,字景焕;邑庠生,捐布政司经历。娶妇王氏,侧室一,纳婢一;继嗣一名快。女行二,名尹娘;适文举人陈印玉珂,字佩远。女行四,名永娘;适武举人王印得宽,字宇常。
  (男行) 慎徽,
娶妇杨氏,生女三:长、便、三玩。纳婢名新来,生女名茂。七皆盛,娶妇叶氏,生女一,名香乳。八丽水,娶妇 (第 219 页)
东寔。女适朴东䎘,安允謇。翼徽娶都正洪禹锡女。俱早殁无后。取东泰为子。允徽娶都正成义锡女。有男东迪。 慎徽
娶佐郎柳凤采女。有男东显,东龟。女适林泰远。馀幼。俊徽娶县监徐命运女。有男东馨,东养。女幼。沈哲有男 (第 447H 页)
  舜典
第一节玄德。按程子谓潜德之中。又其德深远。盖以玄兼两义也。
第二节慎徽五典。孔传曰舜慎美笃行斯道。举八元使布五教。孔疏曰文十八年。左传举八元布教。愚按 慎徽
之云。与纳于宾于之义异者。盖有躬先以率之之意。孔传本之笃行者得矣。○纳于百揆(止)弗迷。愚按程子谓尧 (第 115L 页)
也。上下相照。节节生色。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夫子所以系易也。典礼之称。自于 慎徽
五典及叙秩惇庸而伦叙品秩。即所谓会通也。
天叙,天秩,天命,天讨。即理之赋于人者也。圣人为君为师。而 (第 10H 页)
 〔考證〕左传(文十八)鲁太史克曰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天下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谓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世济其美。不陨其名。尧不能举。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案此不知百揆为何物。舍舜而论禹功。)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案此以一禹当八恺。又以一契当八元。)又曰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是以尧崩。而天下同心戴舜。(案宾于四门与流四凶。全不相当。)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故虞书数舜之功曰 慎徽
五典。五典克从。无违教也。(案此以命契为舜功也。徵庸之初。预言命契之功何义。)曰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 (第 39L 页)
 〔考订〕毛云此注出于安国。则所据者是真正虞礼。以安国不曾见周礼也。周礼出于武帝末。至成帝校书始颁于世。(或曰五瑞五礼。玉帛生死之注。皆出周礼。安国不见周礼。何以如是伪也。毛曰云云。)〇订曰周礼虞礼姑舍是。梅赜献书。自称舜典本缺。故尧典自 慎徽
五典以下。当时诸生。杂取王范之注补之。(上丙三)毛亦知之。今也盛气努力。欲以王范辈引用周礼者。并作孔 (第 46L 页)
宠言唐尧著典。眚灾肆赦。晋幽州秀才张髦上疏。引尧典云肆类于上帝。禋于大宗。(毛氏所辑)凡称尧典。皆在 慎徽
五典之下。何无一人剽闻其绪论耶。
{上戊五}书有弃稷。本无益稷。(上丁三)虽弃名稷官。不宜连称。(见 …… (第 197L 页)
皆作夏史所作。)顾炎武云尧典亦夏书。
{上巳十}左传引尧典则曰虞书。引皋陶谟则曰夏书。据史克之言。举 慎徽
五典。纳于百揆之节而谓之虞书。(文十八)则古之尧典文也。赵衰之言。举赋纳以言。明试以功之节而谓之夏书 …… (第 199L 页)
集传十(舜典云今文古文皆有。今文合于尧典。无篇首二十八字。梅赜既失孔传舜典。故亦不知有此二十八字。而 慎徽
五典以下。固具于伏生之书。〇 取王范注补之。)
{上壬二}先儒唯见孔疏。故孔安国、都尉朝。以传于王璜 …… (第 203L 页)
宁不得舜典者。孔疏之文。)
范宁晋末人。生于梅赜之后。其所谓不得舜典。即梅所言。不足为梅书之实證。况 慎徽
五典以下。本用王范之注补之。(上丙三)范宁不得舜典。何以有注。为人之所取用也。毛说多荒唐如此。(范所 …… (第 207H 页)
仍合为一。)
尧典之误合为一者。孟子也。非伏生也。(上戊四)梅氏奏上之时。谓阙舜典一篇。(丙三四) 慎徽
以下。补以王范之注。则帝曰钦哉之为鸿沟以东。 (第 207L 页)
慎徽
五典之为鸿沟以西。瞭然明白。而毛氏忽欲漫其经界。公然掉头曰但不知其分在何处。何其诈也。盖知孟子未易摧 …… (第 207L 页)
。直欲复合为一。亦唯大序难灭。(大序非毁伏生。病其合一。)进退维谷。将若之何。于是合其所分。(毛复以 慎徽
五典。合于上文。)分其所合。(毛欲以月正元日以下。为舜典。)欲以匡救梅恶。不已劳乎。
冤词十七(此二 …… (第 207L 页)
阙舜典者。谓孔传缺也。其云二十八字世所不传者。谓姚氏之前。无攸闻也。其云多用王范之注补之者。谓补孔传 慎徽
以下之缺也。(晋元帝太兴四年。立学之时所补。上丙三。)毛氏据此欲以王范之注。證此二十八字。岂不诈哉 …… (第 207L 页)
说此事。即云范宁舜典注。)舞文弄法。一至是乎。朱子日(一作曰)梅赜既失舜典。故亦不知有此二十八字。而 慎徽
五典以下。固具于伏生之书。故传者用王范之注补之。 王范本注。旧本尧典而已。 …… (第 207L 页)
以旧别有舜典。而其时已亡。姚方兴始分尧典为二。(梅之大序自云分尧典。今乃归罪于姚方兴。亦不可矣。) 慎徽
五典至末。谓之舜典。而加二十八字于其中。伪 (第 208L 页)
 馥对。舜之于尧。如日之继日。不容差殊看。而钦明文思与浚哲文明。一而二。二而一。程子之论则盖言举其一端。皆可以知圣人。夫圣人之德。表里滢澈。譬之于玉。质之坚正者其声必清越。声之清越者其色必温润。则于尧而但称钦明文思。非尧之不足于浚哲文明也。于舜而但称浚哲文明。非舜之不足于钦明文思也。至若仁山所谓姿质气象功力不同者。恐未必然。颜子春生。孟子秋杀。明道

和粹。伊川严厉。此皆下圣人一等。故有此刚柔之少偏耳。如孔子之太和元气。只是浑然无迹。则尧舜分上。亦何可以姿质气象功力言耶。允塞之允。集传亦以诚信释之。恐无别义矣。
慎徽五典。司徒之职也。舜之命契为司徒也。曰敬敷五教在宽。五典五教一也。未知 慎徽
二字。亦有敬敷在宽之义耶。先儒谓慎有敬敷之意。徽有在宽之义。慎字之于敬字。诚或近之。徽之与宽。果无异 (第 499H 页)
同欤。
 勉兢对。 慎徽
五典。赞舜之辞。故曰克从。克从者。 (第 499H 页)
慎徽
之效也。敬敷五教。戒契之命。故曰在宽。在宽者。敬敷之要也。立言既殊。下字亦异。然 (第 499H 页)
慎徽
而至于克从则舜之在宽。不言可知。 (第 499H 页)
慎徽
与敬敷。谓相表里则可也。而至谓徽有在宽之义。则恐失经文本旨。
让于德弗嗣之下。以承受终文祖之文。语意 …… (第 499H 页)
 馥对。舜之孝。尧典篇末已详言之矣。史氏著舜典。直接帝曰钦哉之下者。以明舜之有天下。以其孝也。且本典虽不言一孝字。而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皆自孝字上流出。 慎徽
五典。孝之馀也。摄行帝事。孝之移也。命契敷教。孝之理也。然则舜典虽不拈出孝字。而未为不言孝也。至于大 (第 503L 页)
人。法虽同。无取焉耳。比之治体。不可不同者。道也。不能无异者。法也。文之必以意为主。则犹精一之心法。 慎徽
之五典。其法之不必同。则忠质文之异尚也。又譬于物。崇庳曲直。室之不同。而取材于木。则无不同焉。方圆阔 (第 191H 页)
赴安东会所。(时贼臣尔曕渎乱国经。江左儒生方叫 阍请斩之举。而设会所于安东。先生定蔡先见,崔东岦,都 慎徽,
闵谭诸人赴疏会。)○十二月道内儒生会研经。禀定寒冈先生配享之举。
二年壬戌(先生七十岁)二月见旅轩张 …… (第 99L 页)
○四月。哭郑司果安藩。○五月。撰檀岩李善膺墓碣。○与诸生讲学于动鹤庵。(李和雨,杨景㾾,全弘业,都 慎徽,
崔东𡸜,全有翼,郑承明,罗 (第 102H 页)
   西楼和礼卿(金富贤)
   塞下曲
   宿西轩悼子春(李得元)
   雨中登永嘉台(壬戌)
   渡海示伯伦(安 慎徽)
   一歧放舟
   向浦
   牛窗
   舟中早起
   河口
   倭京
   琵琶湖
  
在。已觉迎人百怪来。使节且留须尽醉。棹歌将发忽生哀。扶桑郁岛无穷路。此去经年可得回。
渡海示伯伦(安 慎徽)
满眼沧溟水。乘槎兴不孤。路通三岛近。舟许百神扶。上下天相接。东南地欲无。俯窥旸谷日。樯影落金乌。 (第 506L 页)
圣重,景重。女为柳星纬妾。郑应妻。李重蕃五男二女。男泰柱,泰相,泰桢,泰栻,泰楷。女郑度均,南道揆。 慎徽
典一男一女。男处重。女幼。李㷞二男一女。幼。正重娶校理李寅焕女。生一男三女。幼。李泰柱一男一女。幼。 (第 366H 页)
。命重,圣重,景重。女二人。正重娶修撰李寅焕女。生二女。幼。李重蕃五男二女。泰柱,泰相,泰桢。馀幼。 慎徽
典。一男。处重。一女。幼。李㷞一子。幼。得溟娶柳稶女。生二男一女。长龙翮。奉事。次龙嗣。业儒。女闵圣 (第 406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