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本草纲目序(商辂/)
旧本草三卷药分上中下三品凡三百六十五种盖炎
黄时所著实不刋之书也梁陶弘景增药为七百三十
种书为七卷唐苏恭又增药为八百五十四种书为二
十卷世谓之唐本草宋开宝中诏取医家尝用得效药
凡一百三十三种附益之命李昉扈蒙等重加刋正乃
有详定重定之目蜀孟昶亦尝命其臣韩保升等以唐
本图经参比为书稍或增广世谓之蜀本草他如徐之

才之药对陈藏器之拾遗与夫杨振之杜善方陈士良
日华子 寇宗奭
诸人递相增附互有注释于是删繁性
事食性衍义诸书出焉蜀唐慎微又于本草图经之外
增药六百馀种益以诸家方书 (第 4a 页)
及经子传记佛书道藏
凡该明乎物而效用者各附于本药之左为书三十馀
卷名曰经史證本草至为明备旧有解人庞氏得其善
本中更兵燹所存无几后平阳张存惠因庞氏本附以 宗奭
衍义增多药品为之板行惜传之未广今山东按 (第 4a 页)
   兰畹说
兰有君子之德其名见于易系辞传春秋左氏传礼之
二戴记至屈子赋离骚则其言兰悉矣兰有德有用而
有益于世匪但载于儒家之书在医经为草部上品之
药后之注离骚者援据医经以辨其名物曰兰生水旁
与泽兰相似紫茎赤节高四五尺绿叶光润尖长有岐

阴小紫花红白色而香五六月盛盖有茎有枝之草卲
子所谓草之木者而今世所谓兰则无茎无枝草之草
尔豫章黄太史以一干一花而香有馀者为兰一干数
花而香不足者为蕙俗间同声附和谬以此草当离骚
之兰 寇宗奭
本草衍义亦复溺于俗称反疑本草图经
为非甚矣其惑也夫医经为实用设非虚言也其可误
识哉不知今之所谓兰者医 (第 18a 页)
   本草衍义跋
本草衍义一十七卷冠以序例三卷合二十卷宋承直
郎澧州司户曹事 寇宗奭
撰政和六年太医学博士李
康等看详申尚书省有旨转一官通直郎添差充收买
药材所辨验药石宣和元年其兄子宣教 (第 2b 页)
郎解县丞约
校勘镂版印造颁行本草经撰自神农隋志已列其目
皇甫谧帝王世纪黄帝使岐伯定本草经荀勖中经簿

有子仪本草经一卷郑康成注周礼疾医谓治合之齐
存乎神农子仪之术贾公彦疏云是周末时人而陈骙
中兴馆阁书目引汉书元始五年举天下通知方术本
草者遣诣京师又楼护传称少诵医经本草方谓书名
始见于此误矣陶隐居而后参核加详至 宗奭
考诸家
之说援引辨證文简者證其义讳避者原其名斯六根
五华九实二冬三建之形性毕具矣是书白云子采入
道藏 (第 3a 页)
   跋重修政和證类本草
宋成都唐慎微审元集證类本草三十卷政和中上诸
朝诏中使杨戬总工刊写又命医学提举入内医官曹
孝忠等校正润色之名曰政和新修经史證类备用本
草元初平阳张存惠魏卿因庞氏刊本重加考订以
宗奭
衍义附之原本图像失真者据所见更写焉题为
重修證类本草刊成之时岁在己酉距金亡已十有六
年而存惠自记称泰 (第 3a 页)
大豆有黑白二种。及长。梢牛践之名。又有黑高生豆,燕豆,豍豆,大豆类也。 豆角曰荚。叶曰藿。茎曰秀。  寇宗奭
曰。有绿,褐,黑三种。 杂阴阳书曰。大豆生于槐。九十日秀。秀后七十日熟。)
小豆。广雅曰。小豆荅也 (第 394L 页)
稷米人亦不识。书记多云黍与稷相似。又曰俗犹不能辨證。况芝英乎。自是以来。异说纷然矣。谓稷即穄者。苏恭 寇宗奭
也。谓稷穄一物而稷如黍黑色者。陈藏器也。谓稷为芦穄者。吴瑞也。谓稷与黍一类二种。粘者为黍不粘者为稷者 (第 375L 页)
(本草注)郭璞云煔似松。生江南。可以为船及棺材。作柱埋之不腐。又人家常用作桶板。甚耐水。(尔雅注) 寇宗奭
曰杉干端直。大抵如松冬不凋。但叶阔成枝也。今处处有之。入药须用油杉及臭者良。〇李时珍曰杉木叶硬微扁如 (第 513H 页)
之义。非商量斟酌也。广韵。㕮咀。嚼也。本草纲目注。李杲曰。㕮咀。古制也。古无刀以口咬。细如麻豆煎之。 寇宗奭
曰。㕮咀。有含味之义。如人以口齧咀。古方言㕮咀。此义也。案咀嚼。是正义。后世器用俱备。不必咀嚼。代以 (第 91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