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读诸友游山诗卷和首尾二篇
   戏赠胜私老友
   代胜私下一转语
   和戴主簿韵
   次沈侍郎游楞伽 李氏山房
韵 …… (第 34a 页)
    奉同尤延之㮛举芦山杂咏十四篇
     白鹿洞书院
     折桂院黄云观
     楞伽院 李氏山房
     
栖贤院三峡桥
     西涧清净退庵
     卧龙庵武侯祠
     万杉寺
     开先漱玉亭 …… (第 34b 页)
   与钟户部论亏欠经总制钱
   与李教授
   答陈宰
   与黄枢密
   答陈漕论盐法
   答刘平甫
   与延平 李先生
   与魏元履(二)
   与陈侍郎 (第 57a 页)
   临湘县阅武亭记 刘 挚

 卷第八十二
  记
   墨君堂记 苏 轼
   净因院画记 苏 轼
    李氏山房
藏书记 苏 轼
   眉州远景楼记 苏 轼
   庄子祠堂记 苏 轼
   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 轼 (第 150a 页)

讵非夫子所谓好仁者哉所居之县曰建昌前有兵部
尚书同邑同氏清名姱节望于一乡藏书庐山五老峰
之增舍号 李氏山房
中更乱离书与 (第 10b 页)
山房
俱燬宝庆丙
戌言于邑令曹豳 (第 10b 页)
李氏山房
旧号创书院于县西以
祠尚书述其学问出处大概而为之记文定推好仁之
心而好人之懿德盖若是或曰尚书人品固高 …… (第 10b 页)
敦亦足以裨世教文定之拳拳于尚书之
懿德也其犹孟子之称夷惠也欤文定既没与尚书合
祠皇元新政建昌升县为州 山房
始得专官后以州之
学正兼掌泰定初学正李仲谋欲新书院而牵制于有 (第 11a 页)
  书李公择白石山房
偶寻流水上崔嵬五老苍颜一笑开若见谪仙烦寄语
(一作/康)山头白蚤归来

 白石山房(本集 李氏山房
藏书记李公择少时读书/于五老峰下白石庵之精舍公择既去山)
 (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 (第 11a 页)
李氏山房
淮海集李公择/行状云元祐中进士甲科神宗哲宗两朝累官御史)
 (中丞少时读书于白石庵后虽出仕而书藏山中 (第 11a 页)
 作是诗
乱云欲霾山势与飘风南群隮相应和勇往争骖驔可

怜荟蔚中时出紫翠岚雁没失东岭龙腾见西龛一时
供坐笑百态变立谈暴雨破坱圠清飙扫浑酣廓然归
何处陋矣安足戡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五老数松
雪双溪落天潭虽云默祷应顾有移文惭
 白石庵(庐山纪事楞伽院内有白石庵李公择藏/书处本集有 李氏山房
藏书记即此也)
  壶中九华诗(并引/)
 湖口人李正臣蓄异石九峰玲珑宛转若窗棂然予
 欲以百金买之 (第 1b 页)
    石钟山记

    众妙堂记
    喜雨亭记
    中和胜相院记
     李氏山房
藏书记
   卷之四十五(上书/) (状/)
    上皇帝书
    议学校贡举状
    谏买浙 (第 34a 页)
   约公择饮是日大风
先生生长匡庐山山中读书三十年旧闻饮水师颜渊
不知治剧乃所便偷儿夜探赤白丸奋髯忽逢朱子元
半年群盗诛七百谁信家书藏九千春风无事秋月闲
红妆执乐豪且妍紫衫玉带两部全琵琶一抹四十弦
客来留饮不计钱齐人爱公如子产儿啼卧路呼不还
我惭山郡空留连牙兵部吏笑我寒邀公饮酒公无难
约束官奴买花钿薰衣理鬓夜不眠晓来颠风尘暗天

我思其由岂坐悭作诗愧谢公笑欢归来瑟缩愈不安
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
(公作 李氏山房
记云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指其居为 (第 24b 页)
李)
(氏山房
藏书凡九千馀卷汉尹赏传薛宣举赏能治剧/又长安中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相与探丸为)
(弹得赤丸者斫武 (第 24b 页)
(果树下行王注西蜀有桐花鸟似凤而小人谓之倒挂/子先生梅词所谓倒挂绿毛幺凤是也先生 李氏山房)
(
记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藏/书凡九千馀卷庄子天地篇汉阴丈人方将为圃畦凿)
(隧而入井 (第 13a 页)
者既白于儒台而转闻于宪府俾有司蠲其田之徭役
虑后人昧于所自而堕其成规徵文为记以示永久昔
苏文忠公记 李氏山房
藏书以为物之悦于耳目适于 (第 57a 页)
  右二诗见豫章外集其后如叔父幼子晬日诗
则又别集所载今蜀本止用文集亦恐家藏遗
藁及士大夫之所藏者蜀中或未尽见今但欲
参考岁月则不敢有所决择去取悉附于后
按赵伯山中外旧事云先生少有诗名未入馆
时在叶县大名德州德平诗已卓绝后以史事
待罪陈留偶自编退听堂诗初无意尽去少作
胡直孺少汲建炎初帅洪州首为先生类诗文

为豫章集命洛阳朱敦儒 山房李彤
编集而洪
炎玉父专其事遂以退听为断以前好诗皆不
收而不用吕汲公老杜编年为法前后参错殊
抵迕也

   (第 3b 页)
  诗中有北门相见后十年之句 已上二十篇
并元载外集

  演雅

  按蜀本诗集注云末句云江南野水碧于天中
有白鸥閒似我当是在太和所作 山房李彤季
云此篇山谷晚年删去

  戏和答禽语 (第 4b 页)
  自巴陵略平江临湘入通城无日不雨至黄龙奉谒

清禅师继而晚晴邂逅禅客戴道纯款语作长
句呈道纯

  按蜀本诗集注云巴陵平江临湘皆属岳州通
城属鄂州黄龙山在分宁 李彤季敌
书豫章集
后云先生自巴陵取道通城入黄龙山为清禅
师遍阅南昌集自有去取即此诗也

  观化诗十五首(并 (第 8b 页)
   题李伯时桃源图后
右桃源图宋李伯时画故少师杨公所藏公病时予往
候之坐榻前公命为作传俾后之人有可述者予谢不
能公曰吾托子以不朽何可辞明日公命二子叔简季
柔持其所书事至吏部属予贶以阎立本所画萧翼赚
兰亭东坡先生所书 李氏山房
藏书记真迹是日晚予 (第 40b 页)
  和子瞻内翰题公择舅中丞山房
幽人八座复中台
东坡迁端明翰林侍读二学士守礼部尚书时公择为
御史中丞
想见书堂山杏开四十馀年僧屈指时因秋雁寄声来
东坡集有 李氏山房
藏书记其略云余友李公择少时
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
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 (第 17a 页)
李氏山房
藏书其后元丰七
年东坡自黄移汝因往筠自筠游庐山书李公择白石
山房云偶寻流水上崔嵬五老苍颜一笑开若见谪 (第 17a 页)
    史事待罪陈留偶自编退听堂诗初无意尽
    去少作胡直孺少汲建炎初帅洪并类山谷
    诗文为豫章集命汝阳朱敦儒 山房李彤

    集而洪炎玉甫专其事遂以退听为断史容 …… (第 1b 页)
  (邑极南幸执事在旁郡又云有高安行李/必问动静高安即筠州黄门名辙字子由)

  赠别李次翁(以张方回/家本编次)
  演雅(本句云江南野水碧于天中有白鸥閒似我/尝是在太和所作 山房李彤季敌
云此篇山)
  (谷晚年删去彤盖/山谷伯舅之子)
  戏和答禽语(附前/篇)
  赠郑交(山谷在荆州 …… (第 10b 页)
  谒清禅师继而晚晴邂逅禅客戴道纯款语作长

  句呈道纯(巴陵平江临湘皆属岳州通城属鄂州/黄龙山在洪州武宁 李彤季敌
书豫章)
  (集后云先生自巴陵取道通城入黄龙山为/清禅师遍阅南昌集自有去取即此时也)
  题徐氏书 (第 44b 页)
水上崔嵬五老苍颜一笑开若见谪仙烦寄语匡山头
白早归来用杜诗不见李白云匡山读书处头白早归
来东坡尝作 李氏山房
藏书记云余友李公择少时读
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 …… (第 9a 页)
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 李氏山房
藏书凡九千卷此诗
虽言谪仙实指公择以事与姓皆同故也又济南和公
择诗云敝裘羸马古河滨野阔天低糁玉尘自笑 (第 9b 页)
出后循贯道溪
历钓台石眠鹿场右转达后山松杉千万为一桁横五老
峰之麓焉辛已由三峡涧陟欢喜亭亭废道险甚求 李氏
山房
遗址不可得登含鄱岭大风啸于岭背由隧来风止 …… (第 27b 页)
颓陋甚先生
所书永嘉觉證道歌共四碑面阴皆刻之一碑在塔之左
馀三碑不知没何所可叹也敬前与石农廉访饮六榕
语及先生此书后数日过光孝寺天雨新霁望舍利塔 …… (第 32b 页)
 文质无所底于先生何能为役而石农廉访拥传来年五
 十八方以风节经济文章自厉求所以不愧古人者若是
 则六榕 山房
之必传于后如六榕寺无疑特未知世人所
 以易之者又何如耳盖天下是非成毁之数君子所不能
 争亦必不争而其 (第 33a 页)
 四月作玉盘盂诗 六月作山堂铭 中秋欢

 饮达旦作水调歌头 十一月朔作 李氏山房
 
藏书记祭山神有文十二月移知徐州别徐
州东武雪中送章传道东武道中皆作江神子
除夜留潍州
熙宁十年丁巳( (第 13a 页)
   
(右折桂院黄云观 本注。在书院东北五里。院后作亭。取李白黄云万里动风色之句名之。)
西行复十里。往复径川冈。涧穷岩壑开。面面穹厓苍。禅宫更窈窕。云是李君房。板上藏书记。文字多慨慷。二公真名流。山川留耿光。丈室赖不朽。芳名压千霜。朅来寻旧迹。草树已榛荒。斯文今日后。何人蹑遗芳。
   
(右楞伽院 李氏山房
本注。在折桂西十里。李公择读书处。有东坡记文诗刻枯树墨跋。)
西瞻两壁开。悬流复雄绝。峡束湍逾急。岩 (第 160L 页)
而特秀者曰普贤。望之俨然若人立。乡人谓之厚德山。山下有千年旧庵。松窝公幼时。与乡士友读书其间。至今称 李氏山房
者是也。堂依庵而起。间架仅容膝。方壶泉石在其西。周主古刹护其北。嘉木繁而淑气凝。清流冽而尘埃远。使登 (第 470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