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以尧之分命典诰高其能然鲁也失官春秋贬其
诚不吾君之所惩劝将永代而遵守顾惟愚懵窃睹嘉
应钩深索隐虽无瞽 史之才
颂德歌功敢借诗人之兴
   前题(以两曜相合候/时不差为韵)    卢士开
圣人在上与天地广玄德彰于 (第 4b 页)
   授吴竞諌议大夫制

黄门朝议大夫前行尚书水部郎中兼脩国史上柱国
长垣县开国男吴竞雅思周密素风清旷著书微婉东
观是称起草闲达南宫所重宜列諌臣之位复膺良
之才
可守谏议大夫兼脩国史散官勋如故主者施行
   授尹愔諌议大夫制    孙 逖
门下右省署掌諌之官立司 (第 8a 页)
   授洪子舆起居舍人制   苏 颋
敕通直郎著作佐郎洪子舆雅淡不群清贞自远学探
微旨词造幽典立心有恒常慕直臣之节书法无隐可

称良 史之才
俾列轩墀亦光铅椠可守起居舍人散官
如故
   授崔铣起居舍人制
敕朝请郎前试(一作/守)通事舍人崔铣 (第 3b 页)
   授吴兢著作郎制     苏 颋
黄门朝议大夫守谏议大夫上柱国兼脩国史吴兢袛
服言行贯穿典籍蕴良 史之才
擅巨儒之义顷专笔削 (第 10a 页)
               前 人
春其暮兮劳志士之幽叹友其行矣结吾徒之远悲岂
不以时物华岁好事者赏而不足名流才子相欢者怀

而不见河南独孤册风仪松竹词赋云泉清义多(一作/许)
史之才
选署半(一作/曹署)北部之慰袁侍御风霜利器金
石宏材执宪称柱下之雄礼士采域中之俊尔乃撰辰
开宴考地疏 (第 8b 页)
侍制)未几又迁秘书郎直中省如故游
凤皇之池观蓬莱之府是天下之荣践也又转(阙/)宗正
寺丞居岁馀帝思南 史之才
将崇东观之美又迁起居
郎骁骑都尉龙朔中天子将观兵于东夷以复先帝之
业凡居中者多出守旁郡是岁授公朝散大 (第 12a 页)
之去取固善矣裴延
龄奸佞之雄者也而不列于奸臣则又非春秋斧钺之
诛矣呜呼自古名士多史才少班范诸子皆有良 史之
而去取犹未尽当潜德之幽馨未必尽发已死之奸 (第 9b 页)
  简文帝答湘东王和受试诗书

吾辈亦无所游赏止事披阅性既好文时复短咏虽是
庸音不能阁笔有惭伎痒更同故态比见京师文体懦
钝殊常竞学浮疏争为阐缓玄冬修夜思所不得既殊
此兴正背风骚若夫六典三礼所施则有地吉凶宾嘉
用之则有所未闻吟咏情性反儗内则之篇操笔写志
更摹酒诰之作迟迟春日翻学归藏湛湛江水遂同大
传吾既拙于为文不敢轻有掎摭但以当世之作历方
古之才人远则扬马曹王近则潘陆颜谢而观其遣辞

用心了不相似若以今文为是则古文为非若昔贤可
称则今体宜弃俱为盍各则未之敢许又时有效谢康
乐裴鸿胪文者亦颇有惑焉何者谢客吐言天拔出于
自然时有不拘是其糟粕裴氏乃是良 史之才
了无篇
什之美是为学谢则不届其精华但得其冗长师裴则
蔑绝其所长惟得其所短谢故巧不可阶裴亦质不宜
慕故 (第 6a 页)
  汉纪序(何仲默/)
昔左氏依经作传而编年纪事之例已立及马迁著史
记叙帝王之事则有本纪录贤臣之行则有列传明制
度则有书系年世则有表自是以来历代史家悉宗其

体然不能微约其词或寡要实而义无指归其极至于
流缀溢简舛杂而不可以观余于是盖嘅然有思命世
作者之意焉往在京师尝观荀氏汉纪其书则准诸左
氏之例而取于史纪之一体者也至其君臣附载事物
咸彰天人并包灾祥毕举治忽参稽成败并陈得失相
明美恶互见即一时一人一事之迹虽前后散著而本
末必备属类比方名义罔紊阐幽摄显论赞悉精可谓
括伦鉴之要探坟索之情者矣岂不足以上班良 史之

乎夫学者谓经以载道史以载事故凡讨论艺文横
分事理而莫知反说讫无条贯安能弗畔也哉易列象
器书陈政治诗采 (第 11b 页)
  丁鸿
孔子曰泰伯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孟子曰闻伯
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若乃泰伯以天下而违
周伯夷率洁情而去国并未始有其让也故泰伯称至
德伯夷称贤人后世闻其让而慕其风徇其名而昧其
致所以激诡行生而取与妄矣至夫邓彪刘恺让其弟
以取义使弟受非服而已厚其名于义不亦薄乎君子

立言非苟显其理将以启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独善
其身将以训天下之方动者言行之所开塞可无慎哉
原丁鸿之心主于忠爱乎何其终悟而从义也异夫数
子类乎徇名者焉
  班固
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
议者咸称二子有良 史之才
迁文直而事覈固文赡而
事详若固之叙事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 (第 17b 页)
羞贫穷道游侠则贱
守节而贵俗功此其大敝伤道所以遇极刑之咎也然
善述叙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 史之
也诚令迁依五经之法言同圣人之是非意亦庶几
矣夫百家之书犹可法也若左氏国语世本战国策楚
汉春秋太史公书 (第 2a 页)
略尽录其长务令不朽若于
今可详之时遂忍致其落落则年移世改文献凋零固
将尽一世英雄之善而扫荡之矣虽有良 史之才
又乌
得凿空影响而书之哉或曰造俑之人以善恶难知而
性情无定不若平平书之为无愆也殊不知善恶难知
者天下 (第 14b 页)
生曰文之难者莫难于史故良 史之才
古今或无皇道
帝德王略霸图运祚兴衰治道隆污将相卿士武烈文
谟贤智忠孝凶慝奸䛕天文五行地理河渠礼乐兵刑 …… (第 16a 页)
而无足观矣故史所以明乎治天下之道而为之者亦
必天下 之才
然后胜其任兹其所为难乎太史曰噫史
之为文诚难乎其尽美矣文而为史诚极天下之任矣
抑吾闻之文有二有纪事之 (第 17a 页)
  与魏古渠学博论史书(许孚远/)
去冬腊月忽枉长者之车出思默定宇二丈书见示属为
足下商订史书谬承重托不敢遽为逊避仆谓儒者著作
当以孔子为法孔子删书断自唐虞存其大经大法以垂
训万世其他事固不能详已独春秋一书因鲁史而修之
衰周二百四十二年之间王政不行刑赏失当人欲肆而
天理灭故孔子特为著其是非得失以正人心左氏一传
则春秋之事实存焉孔子没而史法亡矣汉司马迁有良 史之才
无孔子春秋之志独以其博览多闻兼之幽囚发
愤作为史记其文词奇迈脍炙古今然是非颇谬于圣人
至其析为帝纪年 (第 15b 页)
志者将
谅彭生非侈言哉而犹然菰菼中见解也
  史记初览序(彭辂/)
太史公生于西京盛时承庭授之学挟良 史之才
其作
记也当得意处点缀模写跌宕挥霍如秋隼乘风鶱薄 (第 23b 页)
   答湘东王和受试诗书
吾辈亦无所游赏止事披阅性既好文时复短咏虽是

庸音不能阁笔有惭伎痒更同故态此见京师文体懦
钝殊常竞学浮疏争为阐缓玄冬修夜思所不得既殊
比兴正背风骚若夫六典三礼所施则有地吉凶嘉宾
用之则有所未闻吟咏情性反拟内则之篇操笔写志
更摹酒诰之作迟迟春日翻学归藏湛湛江水遂同大
传吾既拙于为文不敢轻有掎摭但以当世之作历方
古之才人远则扬马曹王近则潘陆颜谢而观其遣辞
用心了不相似若以今文为是则古文为非若昔贤可

称则今体宜弃俱为盍各则未之敢许又时有效谢康
乐裴鸿胪文者亦颇有惑焉何者谢客吐言天拔出于
自然时有不拘是其糟粕裴氏乃是良 史之才
了无篇
什之美是为学谢则不届其精华但得其冗长师裴则
蔑绝其所长惟得其所短谢故巧不可阶裴亦质不宜
慕故 (第 64a 页)
应钩深索隐虽无瞽 史之才
颂德歌功敢借诗人之兴
  日月如合璧赋(以两曜相合候/时不差为韵) (唐/)卢士开
圣人在上与天地广 (第 8a 页)
    夫
制曰朕运抚大来助求小毖眷惟旧德式念先
猷其有 高帝丰芭之遗两朝侍从之选表仪
卿贰体望具瞻者朕方梦卜求之而恩命岂有
爱焉具官某才挺天人学知今古射策名成于
寡二临轩象近于魁三蔚有良 史之才
置之禁
近岿然师儒之教贰我成均久列桂坊载临璧 (第 1a 页)
    授承德郎
敕曰南都诸子部皆优游奉职而仪曹尤为清
峻以士之有道而文者回翔其閒斯亦国家之
羽仪也与具官某少负修能长为民誉江汉之
閒炳然有声及其飞华夷路栖迟寒毡投閒置

散颉颃岁年可谓有道矣仪曹之简聿在旧京
以尔谙于故实可以居礼乐之司淡然无求足
以当清庙之器譬如眉目之在面而人无不识
又如珠玉之在握而动必有声用为羽仪诚无
愧焉乃以覃恩授具阶朕方欲览 两朝之旧
章考二京之故事尔有楚 史之才
为小仪之选
勉事笔札以待访求母姑以登高能赋为事则
余汝嘉
    妻罗氏封安人
敕曰妇人之德不出于阃 (第 7b 页)
    政大夫
制曰朕初抚职贡循览地求丹银齿革来自荆
州未尝不念楚才也为吾典学之臣职思誉髦
宜有以称朕意具官尹嘉宾器本特达学得精
华遂以文字冠于南服及其飞华中舍回翔职
方随牒平进澹然无求可谓有志矣荆以南阙
视学使者朕遂以命尔尔所部非全楚也然江

汉朝宗于海而衡独为宗于岳扶舆郁积人才
所萃有良 史之才
有骚人之志而又有魁奇忠
信材德之民生其閒澄汰之以涣其文檃括之
以底其质实惟尔能乃以覃恩授具阶继自今 (第 1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