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孟程” 相关资源

別集類
厚虽孟嘉程仁霸二老者有政绩阴功自
足名世然靖节文忠之文亦足以发之故愈久而弥章
也若我舅氏官不甚显适类 孟程
政绩阴功亦无与让
独不肖闻见寡陋不足以尽长者之行文词猥琐不足
以振长者之名其视靖节文忠可愧也哉
   (第 21b 页)
之。而尚谁与语乎。
 从古异端之为天下乱久矣。杨墨学仁义者。处士归之。老佛弥近理也。故高明者逃焉。然 孟程
朱子必辞而辟之廓如也者。特以本原有 (第 48L 页)
 范氏女曰孟子不识心。心岂有出入。伊川闻之曰虽不识孟子。却能识心。朱子曰此女当是实不劳攘。故云无出入。而不知人有出入。犹无病者不知人之疾痛也。夫心之有出入。犹动静与起灭。其出也何尝离内而之外。其入也亦非自彼而返此。虽

周流变化。神明不测。而本不出自家方寸地。非真有出入也。故程子曰心岂有出入。亦以操舍而言。此诚切至之论。而推明孟子之意也。朱子以为范女自无劳攘。故不知人有出入。是以人心为真有出入。恐非孟子本旨。而其亦异乎程子之说矣。
此段其论人心之实未有出入处。极为明白。足以发 孟程
所言之意。深喜体认之切而辨说之精也。所疑朱子说亦是。然朱子之谓人有出入。亦以操舍言耳。非谓真有出入也 (第 245H 页)
晋之裴頠著崇有论以斥老庄。唐之傅奕上辟佛疏以汰僧尼。当世称之。史氏记之。然未尝与 孟程
朱诸大贤囫囵说出。比其功而并其武。若如尊兄所论。则是所谓不齐其本而齐其末则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者也 (第 166H 页)
之。程子告子之言性。虽有字句之相类。而旨意之所主。则判若天壤矣。又何径庭于孟朱之说耶。 御制条问曰。 孟程
之言性也。或以为异。或以为同。若不相济然。其本旨则同条而异贯焉。告子以人物禀气同者为性。而不知人物禀 …… (第 381L 页)
之体。未有不善。盖人具五常之全德。物赋一窍之明处故耳。未知信然否。此外抑更有别般意义耶。臣滢修对曰。 孟程
之言▦。或言气质。或言本然。所从而言者。虽或不同。然其大旨之所在。则互相发明。初无同异之可言。至于告 …… (第 382H 页)
说折之。其意精矣。然而后儒之不会本旨者。或有以所禀之气不同者。认以为性。而不知其所受之理无异。则又有 程夫子
性即理也之说矣。夫孟子之言如此。程子之论如此。其他宋明诸儒之发明推说。我东名贤之讨论辨释。无复馀蕴。 (第 382L 页)
气清则才清。气浊则才浊。盖谓人身所禀之气清。则其精爽之为心亦清。人身所禀之气浊。则精爽之为心亦浊云。 孟程
之言。如是各异。而朱子又以所谓才。与孟子言才异。而程子尤密。孟子本主性善之义。人皆可为尧舜。故以为人 (第 289L 页)
 奉天时畏天命尊德性云云。(止)性尊而心卑。不其明乎。
按此等只以为性尊之据则可矣。何以为心卑之据乎。性尊二字。自是好品题。而著却心卑二字。便觉意思不平。气象不佳。程子所谓后人虽有好言语。被气象卑。终不近道者。岂非此类之谓耶。天命与性。虽非二物。然天命以在天者言。性以在我者言。今便以天命为性。亦恐未精。
 孔子祖孙。 孟程
朱宋诸圣贤。无不以性为心之所主。以心为性之所乘。其为尊卑上下。昭然别矣。 (第 262L 页)
 
下询陈氏谓自可欲之善。充拓而至于极。虽比性之之圣。生熟不同。岂不能如身之之圣。愚按充拓到极。则大化圣神与之一也。生熟与性之。才有不同。岂得谓到极。岂得谓圣。孟子所谓善信至于大化。分明是说身之。而程子论颜子。亦曰假之以年则不日而化矣。张子亦曰化则在熟之而已。然则身之而能到大化圣神可见。若曰充拓到极。犹有生熟之别。则是 孟程
张子之言为欺我。而勉斋称朱子心不待操而存。义不待索而精者。为阿好之言也。陈说恐可疑。 (第 84L 页)
  

答柳稚程。(戊子三月二日。)
示谕缕缕。不胜瞿然。分裂之说。自再昨年。已有根柢。非昉于心说葛藤之后也。云瑞之责。可发一笑。吾兄资性和平。虽事有可怒。不见忿厉之容。朋友之所共知也。此哀遽信少辈风传便誊书疏之间。率易甚矣。但此哀不但于吾兄如此。客岁再书责弟之辞。不翅如郢书燕说。答纸略为分疏。而不甚见省。谓当于春间曳缞入山。只得面破耳。仍窃惟念。事已至此。兄我閒。何言不罄也。高明近日见疑于物论。而受责于此哀者。固因此汉之狂妄。而高明之疏忽不谨。亦有以召之也。曾 孟程
张数夫子。实继周孔道统之传者也。其地位何如也。今考之礼记。则曾子之言所记。或不无得失。孟子七篇。是自 (第 418H 页)
 

告子生之谓性云云
论本然之性。则生非性。生之理。乃性也。此孟子所以斥告子之说也。论气质之性。则生与理浑融无閒。不妨说生之谓性。孟子之辨斥。程子之引用。各有攸当。不可以此定 孟程
优劣也。
答柳汝翔(凤锡。○丁丑十二月。)
书至深荷。况山顶腊雪。掩户明烛。寝啖珍宜。劬业不辍。恰恰 (第 595L 页)
。有许某者。恳求数字题扇。严辞却之。余闻其事而敬其贤。遂悉录以授朴君。使其敬守小学。而绍述庭训。无使 孟程
二夫子。专美于古也。窃谓仉侯二母于其子。从幼即教以正事。卒成大贤。上以承前圣之统绪。下以开后学之门庭 (第 557H 页)
 一。孔教者。进步(宗教篇。作化。)主义。非保守主义。二。孔教者兼爱(宗教篇。作善。)主义。非独善主义。三。孔教者。世界主义。非国别主义。四。孔教者。平等主义。非督(宗教篇。作专。)制主义。五。孔教者。强立主义。非巽懦(宗教篇。作文弱。)主义。六。孔教者。重魂主义。非爱身主义。
欲出而行道。固进步之义也。(孔子虽以行道为主。然诸侯无聘。则不先往见。斯义也。 孟程
言之详矣。)而道不行。身不容。则欲浮海而居夷。岂非保守主义乎。欲济世而泽民。固兼善之义也。而舍之则藏 (第 441H 页)
无可道告。多少被押诸公。其心不异于明公。则区区用情。亦同于向明公为者矣。麟锡无计可为。只将奉孔颜曾思 孟程
朱七圣像。同士友守义献天而已矣。见新纸。即令关西人来留者李镇璟走行。奉探行李。有无迟速。麟锡谨白。 (第 184H 页)
曲阜。路中重发脚气。不得已还柯亭故山。犹不耐痛愤。有再告通国书矣。适诸圣像有自中国至。乃拟奉孔颜曾思 孟程
朱像。同志士友为依仗守死计。事甚踰滥。未知知者以其情之戚而恕之耶。麟锡春在海西。闻台执事有书。五月还 (第 250L 页)
。事可为彼。而揆以处地。莫可为矣。适少友徐相默自中国还。奉得诸圣贤影真。欲于所居之地。建庙揭孔颜曾思 孟程
朱七圣像。为守义立命地。略有所拟议。更思之。削祸至时。固将殉义。而殉义之前几日几月间。事事件件。不受 …… (第 178H 页)
尽脱。遂与鬼邻。乃复还卧于春川山中。适一同志方往还中国。遍谒诸圣贤庙墓。奉得其真像。故玆拟奉孔颜曾思 孟程
朱七圣像。为之羹墙凭依。事若踰滥。而时值侮圣灭华罔极之会。妄窃自居圣人之徒。庶亦可异平常作为。盖将依 (第 188H 页)
开为经。讨攘之纬。经之纬之。竣天地事。有此大者。经竖纬横。百千万世。道明治平。汉唐宋明。有因损益。曾 孟程
朱。一统传述。天地气数。有变于常。乱贼犹肆。以败伦纲。蛮夷有炽。华夏之猾。猾夏之极。遂至沉陆。惟我夫 (第 217L 页)
夫孔孟程朱道学之为术。在天地间。为其正者也。既有孔 孟程
朱学术之正。而又有以学术称者。古今多端矣。道一而已。学术亦一而已。多端者其皆正乎哉。相异而为皆正。天 …… (第 372H 页)
学而无异歧。在为天下。莫是大也。
吾观中国古今而常发叹也。中国作羲黄尧舜禹汤文武之许多帝王。孔颜曾思 孟程
朱之许多圣贤。世大治而道大明。何其盛也。间亦有春秋战国五季之世而以及今日。外而服杂多夷化。崇杂多邪教 …… (第 373H 页)
之为君。有若皋夔稷契伊传周召之为臣。有若孔颜曾思 孟程
朱之为圣贤。有若伦常礼乐制度文物之为则。有若六经四子之为文。是皆在于中国。中国可以不慕乎。
东国服事 (第 387H 页)
 答符复仲书。却看旧事。只有见未尽舍未尽者。不解有过当也。舍去近利之事。不容为过当也。
旧事之舍去近利者。自今看。只见其犹有见未尽舍未尽者。不知其有过当者也。盛见似以不解作不害意看。恐是错了。
 答方宾王书。此皆指情而言之。不得为仁之体。方氏说似与 孟程
无异。而先生不许何也。
方氏所谓发生流动之端绪。即孟子所谓恻隐之心。程子所谓阳气发处。而皆指情而言者 (第 375L 页)
尽醇。自孟子后儒者。都无他见识。或有以横渠似孟子。问于朱子。朱子曰。横渠严密。孟子宏阔。又曰。须看孔 孟程
张四家文字。方始讲究得著实。观此两夫子之语。则横渠之为横渠。盖可想得。岂可如是容易看了也。且吾所以以 (第 274H 页)
欲丧斯道。而不生其人也欤。阳虽消剥。而不食之果。必有复生之理。则岂其终为夷焉兽焉而止耶。呜呼。禹周孔 孟程
朱。既不复见于今世。则莫如抱禹,周,孔,孟,程,朱之书。深入穷山。讲明其义理。佩服乎一身。思欲扶持于 (第 304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