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總集類
道生姓魏 慧观
姓崔慧义姓梁道渊姓寇慧琳姓刘玄
畅姓赵僧远姓皇僧慧姓皇甫宝亮姓徐法通姓褚单
道开姓孟白足和尚名昙始玄 (第 10a 页)
达悟有理中不以臣言为
非今之令望信道未笃意无前定以两顺为美不断为
大俟此而制河可清矣慧严道生本自不企 慧观
似悔
始位伏度圣心已当有在今不当明诏孤发但令圣旨
粗达宰相则下观而化孰曰不允皇风方当远畼文轨
将就大 …… (第 16a 页)
  又表
臣言奉被明诏悚惧屏营管穴偏见不足陈闻直以事
已上达不宁寝默今敕又令更求其中是用猖狂复申
本怀臣谓理之所在幸可不以文害意五帝不相袭礼

三王不沿其乐革命随时其义并大庄周以古今譬舟
车孟轲以专信书不如无书是故證羊非直闻斯两用
大道之行天下为家臣之区区一堂之同而况异俗偏
制本非中庸之教生义观得蒙弘接圣旨脱有下问望
其依理上酬不敢以多自助取长于人 慧观
答臣都无
理据唯褒臣以过言贬臣以干非推此疑其必悔未便
有反善怗辞臣弘亦谓为然慧义坚阵已崩走伏路绝
(第 18a 页)
此为救难乎自免况复司契在上遁辞知穷臣近难 慧观
辄复上呈如左臣以愚鄙将智而耄岂惟言之不
中深惧不觉其悯侍卫之臣实时之望既不能矜臣此
意又不能诲臣不逮 (第 18b 页)
常迷之境
令庶览者舍河伯秋水之自多远游于海若之渊门不
束情于近教而骇神于广长之说也(并弘/明集)
  释慧观(姓崔清河人初咨慧远北访罗什时/称精难宋元嘉中终京师道场寺)
  法华宗要序(观以序咨什什曰所论甚快君当/南游江汉善务弘通乃适荆州)
夫本际冥湛则神根凝一涉动离 …… (第 27a 页)
终公乃广写云布以泽未洽将兴后世同往高会道
场故略叙法要以染同慕之怀云尔
 释僧馥(道场寺沙门醴泉人与 慧观/
同寺专精义学注胜鬘经)
  菩提经注序
夫万法无相而有二谛圣人无知而有二名二谛者俗
也道也二名者权也 (第 34a 页)
教之流汉地创发此焉迄今五百馀年矣自后康僧
会竺法护佛图澄鸠摩什继踵来仪盛宣方等遂使道
生道安之侣慧严 慧观
之徒并能销声挂冠翕然归向
缁门繁炽焉可胜道吾少长山东尚素王之雅业晚游
关右慕黄老之玄言俱是未越苦河犹 (第 15b 页)
烬之末
果有利舍十馀粒炯尔耀目莹然在掌识者惊视闻者
骇听咸曰苟可以诱迷利世安往而非菩萨之化欤时
有高 僧慧观
常诣三学山巡礼圣迹闻说此鸟涕泪悲 (第 11b 页)
   慧观
(第 15a 页)
慧观
者东越妇也家世业儒未笄时大父异其警悟授
以五行书长而益深其学推人贵贱祸福往往奇中中年
家祚落从其夫游 (第 15a 页)
江海间夫亦儒家子得妻之术相与
帘市肆售其术问者则皆之 慧观
(第 15a 页)
慧观
清而弱日推
言数人得钱给薪米即谢客过其门者莫不目 (第 15a 页)
而骇之
余尝与之语而异其人盖非妇人也 慧观
之言曰吾不
幸形妇人以生生而不能以妇人自处又其不幸也重 (第 15a 页)
忘四会大和又告予
以其民有不忘于予者故为书此俾记其轩其民秀而
文者多读予记庶几又知予情者耶
   洞 慧观

庐陵城四面山之踊跃而出者如虎豹麟凤之壮丽虽
数百里外皆可见也独附城隐然如偃月之状者曰月
山山之小 (第 10a 页)
者最近而其地实胜附山而为之居者洞
也先是元大德中郡人刘宜中为营此观既成又尽 (第 10a 页)
临川内史。公以昙无谶所翻大涅槃经。
语少朴质。不甚流靡。品数疏简。初学者难以措怀。乃与沙
门范惠严顾 慧观
依旧泥洹经共为润色。勒成三十六卷。
义理昭畅。质文相宣。历代宝之。盛行于天下。其馀感神徵
应。具如高 (第 02a 页)
之化欤。时有高 僧慧观。
常诣三学山巡礼圣迹。闻说此鸟。
涕泪悲泣。请以舍利于灵山用陶甓建塔。旌其异也。余谓
此禽。存而由道。 (第 13a 页)
   题东里诗集序
族孙挺来京师录余新旧诗为三卷且求引诸其首噫
余何足以言诗也古之善诗者粹然一出于正故用之
乡闾邦国皆有裨于世道夫诗志之所发也三代公卿
大夫下至闺门女子皆有作以言其志而其言皆有可

传三百十一篇吾夫子所录是已余蚤不闻道既溺于
俗好又往往不得已而应人之求即其志之所存者无
几也观水者必于溟渤观山者必于泰华央渎附娄奚
取哉国风雅颂诗之源也下此为楚辞为汉魏晋为盛
唐如李杜及高岑孟韦诸家皆诗正派可以溯流而探
源焉亦余有志而未能者也挺勉之哉
   息庵禅师语录序
息庵禅师吾庐陵胡忠简公铨之后名 慧观
息庵其别 (第 24b 页)
心之缘起皆谓之境此境妄想不实故名为
空又不同目前十方之空彼是顽空此空是心法动作
有用之空故名真空欲令 慧观
之人照见诸相体空已
知妄认苦蕴悔其留碍滑我胸中(滑音骨/乱也)即当任运乘
缘勿复悠悠分别尽摄诸境同归 …… (第 4a 页)
此境又不同目前万象之有彼是粗有此有是心法微
妙无相之有故名妙有欲令 慧观
之人入佛之境得佛
之智行佛之行誓法能仁善救示现种种方便也故云
从心现境妙有观其三曰心境秘密圆融观盖言 …… (第 4b 页)
形器
有所限量哉理不如此所以入微尘不足以为小包太
虚不足以为大此心此境深秘微密混成一体不可得
分欲令 慧观
之人协用二观夫志之所至则分而为二
退藏于密则合而为一故云心境秘密圆融观详悉如
此若举要而言初一观会相 (第 5a 页)
也越七日奉师全身藏于乌
石慈云塔院师处菩提埸中历五十夏住人间世阅七十春
秋四方参学莫知其数能其法者则 慧观
慧进德随等一十
五人也所度弟子尤多其存者则慧实道达等二十又三人
也二会语四卷巳刋行丛林中云师道价倾四 (第 11b 页)
匹练自天际下烛交相通贯未几
散布五峰之顶复合于塔中弥三夕乃止巢之居民凡
数十里聚观骇异之弟子德弘慧月 慧观
等以是月二
十六日奉前身瘗焉世寿七十有三僧腊五十有三闻
师之殁缁素无不哀恸而两淮之人尤切不啻丧其父 (第 35a 页)
?当为依傍大宗,试叙所怀。推夫四大之性,以明受形之本,则假于异物,托为同体,生若遗尘,起灭一化,此则 慧观
之所入,智忍之所游也。于是乘去来之自运,虽聚散而非我,寓群形于大梦,实处有而同无,岂复有封于所受,有
言为非,今之令望,信道未笃,意无前定,以两顺为美,不断为大,俟此而制,河可清矣。慧严道生,本自不企, 慧观
似悔始位,伏度圣心,已当有在。今不望明诏孤发,但令圣旨粗达宰相,则不观而化,孰曰不允。皇风方当远畅, ……同,而况异俗偏制,本非中庸之教。生义观得蒙弘接,圣旨脱有下问,望其依理上酬,不敢以多自助,取长于人, 慧观
答臣,都无理据。唯褒臣以过言,贬臣以千非。推此疑其必悔,未便有反善怙辞。臣弘亦谓为然,慧义弘阵已崩,走伏路绝,恃此为救,难乎自免。况复司契在上,遁辞知穷。臣近难 慧观,
辄复上呈如左,臣以愚鄙,将智而耄,岂惟言之不中,深惧不觉其惛,侍卫之臣,实时之望。既不能矜臣此意,又
奉书父母

  若专守外道,则虽还无益;若归依三宝,则长得相见。(《释藏》辇六,又百四。) 释慧观

   慧观
俗姓崔,清河人,初咨慧远,北访罗什。元嘉中,终京师道场寺。

法华宗要序

  夫本际冥湛,则神
发此焉,迄今五百馀年矣。自后康僧会、竺法护、佛图澄、鸠摩什继踵来仪,盛宣方等,遂使道生、道安之侣,慧 严、
慧观之徒,并能销声挂冠,翕然归向缁门,繁炽焉可胜道。吾少长山东,尚素王之雅业;晚游关右,慕黄老之玄言
数十步。始得窟。中安沙大士像。上覆以二层屋。如燕巢。前楹下临虚空。承以数十尺铜柱。复用铁锁维络之。居 僧慧观
去厅板。引余俯瞰。眩慄不能久视。从西北迤下。复到潭上。坐玩久之。又前百馀步。至碧霞潭。比诸潭益伟丽。 (第 461L 页)
二十六]
迩来有书而无答。非以慢也。有书心耳。无答亦心耳。心岂有二哉。真空妙有之义。于是乎彰露。师之 慧观。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卢行者未应独专其妙也。赤轮碾顶。行往坐卧。无热恼障欤。此衰相日增。师之驴年。与此无 (第 106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