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烈比有事于公源深流长天佑善人于公盖无爽者昔 晁仲约
之款贼完城公不肯加诛文忠富公服其绝识
蔡确诗狱公之子忠宣公谓责之太重元祐诸贤亦以
自悔即其存至公全大 (第 3b 页)
   仁宗皇帝挽歌词二首
   故相国颖公挽歌辞三首
 第十一卷
  律诗六
   读颖公清风集
   寄题兴州 晁都官(仲约)
东沼沼上唐郑都官
    有诗刻石 (第 37b 页)
   仁宗皇帝挽歌词二首
   故相国颖公挽歌辞三首
 第十一卷
  律诗六
   读颖公清风集
   寄题兴州晁都官 (仲约)
东沼沼上唐郑都官
    有诗刻石 (第 37b 页)
事若好异也而下
殿则如未尝争不害其为异仲淹欲宥滕宗谅杜公曰
不可也非异仲淹也恐紊人主之操柄也富公欲罪
仲约
范公曰不可非异富公也恐导人主以嗜杀也韩 (第 22a 页)
  记载
记载之失实虽正史不能免而莫甚于稗野之刺谬彼

以一已之私心设为莫须有之论所恶者虽伯夷之清
而不为扬其善所喜者虽盗蹠之贪而谬为隐其恶所
喜者虽盗蹠之贪而曲为称其善所恶者虽伯夷之清
而刻以求其恶夫不扬而谬隐犹可也至于曲称而刻
求则是非颠倒莫可究诘使后人见之愚者固以为必
然知者且不能不致疑矣知者致疑将谓正史亦未免
如此害天下之公乱圣人之道非稗野之所驯至乎如
闻见录龙川志之纪范仲淹富弼论 晁仲约
之事是已 (第 11a 页)
夫范富二人岂非宋室之名臣哉设如二书所云则是
小人之尤而不可入君子之林矣何则 仲约
之罪或者
当时介于可杀不可杀之间二人争之所为上殿相争
下殿不失和气者是也今乃曰不可教之手滑然此犹
可 …… (第 11b 页)
二书载 仲约
以知军事遇盗不捕乃敛民金帛饵之过
境事迹详略互异罪状则同至龙川志 (第 12a 页)
仲约
姓姚而言
行录引之别作晁又志称知高邮军而闻见录作光化
郭公传讹即此可见今覈之万姓统谱有 (第 12a 页)
晁仲约
时与
官并合是从晁较为有据第其职惟注正奉大夫则其
事其人之果否有之固无确据也夫世之随人是非而
无定见 (第 12a 页)
头者何异。故骄者非乌头之罪也。乃乌头之力微也。
  见识篇
庆历中。劫盗张海横行数路。将过高邮。知军 晁仲约
度不能御。喻军中富民。出金帛具牛酒。迎劳厚遗之。海悦。但去不为暴。事闻。朝廷大怒。时范文正在政府。富 (第 404H 页)
公在枢府。郑公欲诛 仲约
以正法。范公欲宥之。争于上前。仁宗从范公言。 (第 404H 页)
仲约
免死。富公愠曰。今患法不举。方欲举法。而多方沮之。何以整众。范公密告曰。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此盛 (第 404H 页)
案。无敢有为忠宣分疏者。窃以愚见论之。忠宣此言。亦有所受。仁宗时。淮南贼张海等横行数路。过高邮郡。守 晁仲约
度不能御。犒之使去。富郑公在枢府。欲诛 (第 633L 页)
仲约
以正法。范文正公力争之曰。郡无兵财。如何捍拒。守臣能权宜应变。以全一城生灵可矣。岂反以为罪耶。又密告 …… (第 633L 页)
敢自保也。富公终不为然。及后来迹不安。自河北还。不得入国门。有六丈真圣人之叹。忠宣之处确。与文正之处 仲约。
意思一般。盖其忠厚宽平。自是家传心法。故当国论事规模略同。至若吾辈云云。取譬晓人。语势容有然者。非必 (第 634H 页)
经涉多则戒慎生。识虑进则锋颖藏。以范文正之刚正。始为一世之所骇。而中岁以后风采顿泯。其解仇吕公。救死 晁仲约。
若非复昔日希文者。盖辅相之体有然也。况公身处虎狼之中。动遭牵掣。安得径行不顾。无益于国家而徒取偾败而 (第 370H 页)
绝之际。文天祥请置藩镇。呜呼其晚矣。即此而便见太祖谋国之疏。看史者不可不察。
淮南盗王伦破高邮。郡守 晁仲约
以郡无兵财。开门犒之使去。富郑公怒欲诛之。范文正争之曰。州郡无兵财。将何捍拒。守臣能权宜应变。以全一 (第 180L 页)
问下民。敬慎庶狱。犹恐不足以迓景命而承天休。矧可径行疾暴之诛。以致民听之骇惑哉。昔在宋庆历中。高邮守 晁仲约
敛民牛酒以遗劫贼。富弼欲诛之以整众。范仲淹独执不可。弼初以为愠。而后服其言。天下后世。亦莫不以仲淹为 (第 489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