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隋城白君思馪。玉峰后裔。世居灵岩。君从兄弟。始寓淳昌之福兴。词翰夙就。不坠祖风。余神交盖久。而君亦慕余虚声。以金君士谦为其外弟而习于余也。每因之致其眷眷焉。顾不得一面。而君遽先逝。余未始不深悼也。今年遇士谦于完城。话及此事。又相与怆涕。既士谦曰吾内兄没后三从叔邦振氏梦与游南海上。山溪树石。恍肰有象外风气。或逢女伴数队。颜色绝靓。或有草屋数间。境界极邃。见赠一绝云海上尼宫杳霭中。碧桃红杏满堂红。鸾驾故人今不远。䌽云璇月第三宫。语甚奇异。觉来历历。记载颇详。疑此或类古小说所传仙化。余于是尤为之愀肰。聊以遥和云。
   漫咏
   谒考岩书院(二律○丙子)
   赠浪倅 李云举(运海○二绝)
   省外姑权殡有感
   过砺山府
   忘忧岘
   戏赠福娥
   诗赆侍御史李侯(运海)
负笈违当代。端合联书与后传。海国乘桴诗孰会。泉台瘗佩世共怜。孱孙未及扬先德。瞻仰高山一怆肰。
赠浪倅 李云举(运海○二绝)
白石风流旧作家。云霄公复擅高华。多情谁似柯亭笛。一遇知音未足嗟。 (第 39H 页)
 裁书后得承黄山人所传书。深慰深慰。刻役已毕。开月旬间。欲聚诸家纸印出云。 祥日。先着白帽衰服入哭。还出次。改服乌帽角带。复入哭。服则闻京中用染色。似近于缁云。未知其然否。缁则大不可大不可。鄙劣无改备之势。欲以白团领入哭而毕耳。若欲依礼。则当用黪色矣。承审胀候又作。惊虑惊虑。
与宋英甫书(癸巳正月十九日)
岁翻几浃二旬。尚未相候。曾因明甫。晚闻带疾还寓。

寝食不安。深用虑虑。二昨 李云举
行。略附一书。并上先碣大字。想已得达矣。鄙人仅保躯壳。而例加又下。虽上年已陈悃愊。而不可不更陈辞疏云 (第 336H 页)
坐跪坐有异否。先生曰跪坐者。只以两膝跪而坐也。危坐者。既跪后以尻着蹠而坐是也。
先生曰顷在 阙下。与 李云举
论心经参禅二字。余曰参禅似是一事。云举曰参禅是两事。佛家有参法禅法。余素昧释氏书。不能辨。干曰尝观佛 (第 276L 页)
径。灵堂草作筵。经过空旧约。奄忽已重泉。兀兀宁嫌陋。凉凉不害狷。如君未可少。吾欲质愚贤。(子度与大愚 李云举。
不相契故云。)
隋城泉川路上感旧
班荆昔日此沙边。屈指如今十九年。世道日陵耆旧尽。不堪秋鬓已萧然。( (第 72H 页)
出于奸谮坑堑。而以全三十年故旧之义。非但炭翁之得免于后世为万幸也。其于盛德。益有光矣。如何如何。昨见 李云举
疏。及草丈登对说话。为之惊惧气塞。又恨炭翁之不能信于朋友如此也。但其心之实。不出于党恶害贤。而枉被阴 (第 214H 页)
者而言之。其所以为说者。与尤公有异。则恐生争端。即以其说。专送僧人于万义。则尤公添入八九十字而还之。 李云举
亦胜写而去矣。其后更考本文一款语。则自此有改处。而已。今之谤者。以立庶子为适子者。为我之罪案云。然鄙 …… (第 520L 页)
  草庐礼说。反复观之。终未见有变说处。只是言适庶者。不翅丁宁。若谓有发明之意。而谓之可笑则可也。今直斥之以变见图免。则非其情也。前日尤翁见谓以为宋尚敏得于草侄。骇而来示。又谓其言适庶处。略如彼辈所言。今以其礼说观之。未知宋生之骇之者何语。而略如彼辈所言者何句耶。实未可晓也。且既已往复而 李云举
亦誊去。则何以谓得于草侄耶。此讼则尤翁似终窒惕矣。初欲以此意。直质其疑。而子敬诸人。以为若尔则为右草 (第 522H 页)
   答崔而栗(宽)(○甲寅三月四日)
   答权说卿(甲辰十二月二十日)
   答尹希仲(庚子七月二日)
   答 李云举(翔)(○甲子十一月二十七日)
   答崔道卿(硕儒)巨卿(硕英)(○丙申)
   答崔汉卿(壬子四月十五日)
   答崔汉卿 ……   答李重赉(启晚)(○乙巳)
   答李彝仲(癸巳)
   答尹叔麟(趾完)(○辛酉六月十四日)
   答 李云举(翔)(○甲子十一月二十七日)
   答申叔弼别纸(壬戌)
   与李士安(熙靖)(○庚午十月十九日)
   答申圣时(启微)(○
慁于门下。以蹈古人之戒而有所悔也。惟执事裁焉。爱惜之言。触冒尊严。交涉烦屑。自顾不肖。无任愧慄。
李云举(翔○甲子十一月二十七日)
因李秀才。获承九月十九日惠书。就审尔时始寒。静履动止万福。无任忻释。示教谨领崇旨。鄙于尼友事。累犯 (第 521L 页)
念矣。如何如何。如闻早晚返驾莲城。可因上陇。谋一从容。而此亦方在席藁缩伏中。未知何时可遂此计也。
李云举(翔○甲子十一月二十七日)
示教谨领崇旨。鄙于尼友事。累犯多矣。不但藏书不密而已。尝念此始于所撰鲁丈行状。以致展转层激。中间不 (第 325L 页)
蒙询递。已是裁察。朴跃起所谓更无费辞者是也。玆用不以陈乞为意。只请改正升资。而告归而已。如何如何。闻 李云举
决去。而草兄劝之云。未知何说。得见尹希仲抵草书。语益险峻。极怕极怕。似此气象。必将大有作为。不可说不 (第 201H 页)
吏往兵营。见青平尉书。
十五日。晴。与莱伯。行望阙礼。
十六日。晴。见家书及尹养一,洪伯涵,赵公举, 李云举
诸人书。永安尉及洪国卿寄一绝。夕访莱伯。
十七日。晴。清道倅送色纸及濯缨集。周吏来自兵营。
十八日。 (第 548H 页)
 辞赋
   次持叔(弟维重)山中白雪辞
   谨次晦翁空同赋
 诗
   送黄周卿(世桢)游岭东。兼示 李云举(翔)

   过西湖有感(戊子)
   丁献纳(彦璧)(壬辰)
   漫兴
   金仲玉(益振)(癸
  
次持叔(弟维重)山中白雪辞
寒风吹兮洛之城。雪花飘兮明素麻。笼天地而散漫兮。赋物象兮争盘挐。怅时序之已暮兮。思余季兮增咨嗟。作别离兮今几日。隔两地兮共月华。洛之城兮佳可游。山中人兮早归家。

谨次晦翁空同赋
曰有人兮山之中。被云霞兮独自怡。将远逝而遐观兮。又何怀乎潜闺。腾余驾而周流兮。追白日之景光。历山川之幽险兮。穷年岁兮欲何营。叩帝阍以将入兮。饬余服以盛容。列仙降游于瑶丘兮。愿与女兮吾相从。既与余而成言兮。期不至兮心忡忡。俯中区以骋目兮。南北东西兮眇无穷。矫余首兮跂余足。涤烦襟兮御冷风。众皆谓余以浩荡兮。又谁能觉此大梦也。发长啸而舒余怀兮。吾将往倚乎空同。
老峰先生文集卷之一
 诗
  
送黄周卿(世桢)游岭东。兼示 李云举(翔)

之子作远游。意在山水间。山水真可乐。与我思一般。矧今子所向。佳水又名山。水流何时极。山高不可攀。 (第 9H 页)
学以栗,牛两先生从祀陈请也。四学与馆儒携贰将分疏。先生则务为调剂矣。有一儒生于众中大言分疏之宜。以为 李云举
为今日多士之倡。而分疏之议甚峻云。盖其人不识先生。而欲藉先生以伸己见。不知先生之亦在座也。黄奉事鹄立 (第 233L 页)
笑指先生曰。此是 李云举
也。其人惭而退。(门人洪禹传所记下同)
  [遗事]
金相国寿兴尝言少时赴疏。曾有西学掌议口呼疏草。 (第 233L 页)
   答金伯玉(乙巳)
   答金仲玉(益振)
   答李野叟(𡐔○庚子)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书
   与 李云举(翔○壬辰)
   答 李云举(丙申)
   与 李云举(壬子)
   与金元会(澄○己酉)
   与金元会(己酉)
   与金元会(己酉)
   答金元会(庚戌)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书
  
李云举(翔○壬辰)
阻问此久。怅傃何堪。虽因士友。时得起居。未足以解此郁结。即惟阳德将昭。侍欢增福。仆病蛰穷山。万缘灰冷。惟对一枝寒梅。话此心事尔。乐静贤者。频年窜逐。非所望于 圣世。奈何奈何。相奉何时。临书怅惘。只祈进修日新。不宣。

李云举(丙申)
浚吉再拜。丧次悲挠之奉。未展积阻之抱。归来耿耿难忘。便中承拜手札。慰荷之至。无以为喻。此间病日益甚 …… (第 45H 页)
安。常归咎于渠云。果尔则因初所记。恐不至大段未安。如何如何。惟俟佥友更加消详。以指教之耳。不宣。
李云举(壬子)
前上复札。想已登览否。疏本传自黄哀。所论大段严 (第 45H 页)
   答申浩仲(庚子四月)
   答申浩仲(庚子九月)
   答申浩仲(庚子十月)
宋子大全卷四十六
 书
   与 李云举(翔○己卯元月二十四日)
   与 李云举(庚辰元月二十四日)
   与 李云举(丁亥九月)
   答 李云举
   与 李云举(庚子元月三日)
   李云举(庚子七月初十日)
   答 李云举(辛丑冬)
   李云举(癸卯三月五日)
   答 李云举(癸卯六月十日)
   与 李云举(癸卯六月十七日)
   答 李云举(癸卯九月十五日)
   答 李云举(癸卯十一月十一日)
   与 李云举(癸卯至月二十日)
   答 李云举(丙午三月十二日)
   答 李云举(丙午七月二十二日)
   答 李云举(丁未六月十九日)
   答 李云举(戊申六月二十四日)
   答 李云举(庚戌十月八日)
   答 李云举(癸丑二月三日)
   答 李云举(癸丑十二月十八日)
   与 李云举(甲寅八月初二日)
   与 李云举
   答 李云举(甲寅十二月十一日)
   答 李云举(甲寅十二月二十日)
   与 李云举(甲寅十二月二十三日)
   李云举(乙卯正月五日)
   李云举(乙卯二月十八日)
   与 李云举(乙卯六月六日)
   与 李云举(乙卯六月九日)
   与 李云举(乙卯六月二十一日)
   李云举(乙卯七月七日)
   李云举(乙卯十月四日)
   答 李云举(丙辰三月十八日)
   答 李云举(丙辰八月七日)
   与 李云举(丙辰八月二十九日)
   答 李云举(丙辰十一月五日)
   与 李云举(丙辰十一月十日)
   答 李云举(丁巳三月十七日)
   答 李云举(丁巳五月十日)
   答 李云举(丁巳五月二十四日)
   答 李云举(丁巳五月晦日)
   答 李云举(丁巳七月二十四日)
   答 李云举(丁巳十月二十五日)
   答 李云举(丁巳十二月二十五日)
   答 李云举(戊午正月十九日)
   与 李云举(戊午四月十一日)
   与 李云举(己未四月二十四日)
   答 李云举
   答 李云举(庚申七月十日)
   与 李云举
   答 李云举
   答 李云举
   答 李云举
   答 李云举
   答 李云举(壬戌正月二十日)
   与 李云举(壬戌四月五日)
   答 李云举(壬戌十二月二十日)
   答 李云举(癸亥六月十六日)
   答 李云举(癸亥七月廿七日)
   答 李云举(甲子九月十九日)
   与 李云举(甲子九月二十七日)
   答 李云举(甲子十一月四日)
   与 李云举(乙丑正月二十五日)
   李云举(乙丑二月九日)
   答 李云举(乙丑二月十九日)
   答 李云举(乙丑四月三日)
   答 李云举(乙丑十二月八日)
   李云举(丙寅二月十三日)
   与 李云举(丁卯四月五日)
   答 李云举(戊辰正月十日)
   答 李云举(戊辰二月二十七日)
   与 李云举(戊辰四月十八日)
   与 李云举(戊辰五月九日)
   与 李云举(戊辰七月二十八日)
   答 李云举(戊辰八月二日)
   与 李云举
   答 李云举(戊辰八月十日)
   答 李云举(戊辰十月十六日)
   李云举(戊辰十月二十五日)
   李云举(己巳二月五日)
宋子大全卷四十七
 书
   答李子三(堥○庚戌六月三日)
   答李子三(癸丑十二月二十六日) ……   答李长卿(殷相)
   答宋君式(国宪○癸亥五月十三日)
   与宋君式(甲子五月十四日)
   答 李云举(翔○庚辰七月一日)
   与 李云举(辛丑除日)
   答 李云举(癸卯六月十日)
   与 李云举(丙午腊月十七日)
   答 李云举(辛亥腊月二十六日)
   答 李云举(丙辰九月十三日)
   与 李云举(丁巳四月二十一日)
   答 李云举(乙丑七月二日)
   答 李云举(丁卯七月十八日)
   答洪元九(锡箕○庚戌七月十一日)
   答李季周(端夏○甲辰二月二十三日)
   答李季周( ……   祭郭云章(文汉)(癸酉)
   再祭姨弟金华叟(光老)
   祭宋文哉(炳文)
 墓志铭
   栗谷 李先生
墓志铭(并序○代慎独斋作)
 墓表
   浦渚赵公(翼)墓表
   凤山郡守 赠领议政李公(郁)
宋子大全卷四十六
 书
  
李云举(翔○己卯元月二十四日)
别后。进学有绪。日见高深耶。区区下怀。未尝不往来于抽关启键之前也。时烈兀然孤居。啖草数墨。若无病挠。庶可穷年用志。以有它日受善之地耳。语录解誊写未半。卒业后谨当纳呈也。馀不具。

李云举(庚辰元月二十四日)
青阳载回。远想汤盘武盂之功。若序新一。攒贺之馀。恋慕一倍。远承回帖。谨悉学履安胜。西向驰爽。不觉心 …… (第 410H 页)
。以备观省也。前日别纸之说。想多未当。乃无斤批何耶。世事如许。今日所勉。只是朝闻道。为三字符耳。
李云举(丁亥九月)
见在何处。见读何书。作如何趣味。不承警益久矣。慕用增深。仆疾病寻侵。懒惰益甚。但老人粗健。菽水如 …… (第 410H 页)
函丈。知吾友曾已往来。甚恨不相值也。函丈教以冬间。会讲门下。倘有意耶。千万远书不能悉。只希神会。
李云举
时烈顿首再拜言。哀疚以来。礼阙趋吊。且以呰窳偷活。未能伻人以候兴寝之状。平日自谓兄弟视者。皆是强说。 …… (第 410L 页)
  别纸
昔年。以阴阳家说奉议。未蒙印可。愚请见朱先生答孙敬甫书矣。及见俯答。则以为考见答孙书。未有说及阴阳家事矣。其后因循不复禀订。厥后所见。未知如何。朱先生答孙书。大中至正。使人易晓。其说见于大全六十三卷。更须订教也。恐彼中无大全。谨此录呈。
寇莱公以真宗后刘氏干预政事。欲废之。夫后妃干政。固为可忧。然正后是母仪天下之人。为臣子而废之。未知于义。如何。以武氏易唐为周。朱先生犹以诛戮为难。况其馀乎。莱公事极要商量。幸望财教也。
李云举(庚子元月三日)
自 先王崩殂。心糜胆溃。一身无主。忽忽乎不知此身之在世。果无在朝从宦之心也。既而诋诃四起。衅 …… (第 411H 页)
。自馀病痢颇重。不能一一。幸赐财照也。只此。○朱子书节要第十九卷。幸细玩也。便有令人树立之意矣。
李云举(庚子七月初十日)
承审来归。为时慨叹。后山嫩蕨。想已老矣。何所眷恋而若是哉。伏念 圣上依依之怀。涕几陨之也。即日静中 …… (第 411L 页)
李云举(辛丑冬)
褫中拜云举书。慰荷无已。见在侍下。何日归全。忧溯忧溯。季羽侍外。仕况珍未。窃闻以粜事。将有陈疏之举 …… (第 412H 页)
未当。幸以回教。则理到之言。不敢不从也。身在閒地。义当结舌。而不胜公私之忧。敢此缕缕。并望恕谅。
李云举(癸卯三月五日)
时烈白。私门不幸。从子基亿。遽尔夭折。昨才掩葬。兄弟今朝握恸皆归。此间哀苦。无由诉天。顷日问书。至 …… (第 412L 页)
。则欲同一棹西下南塘。尽阅闵尚书墨藏而归。则亦平生快事也。前后惠贶。感领至意。馀悲咽倩草。不宣。
李云举(癸卯六月十日)
才上谢札。来翰又至。谨悉缕缕示谕。慰荷无任。来诲之意皆善。然其中一款。有未然者。其曰一退之后。更不 …… (第 413H 页)
不可知。从此只合结舌缄口。虽对渠。只问安否说閒事。以不失故旧之义而已。如何如何。二鸡珍谢。不宣。
李云举(癸卯六月十七日)
前复登彻否。所论黄说如何。有所害义者。幸乞垂教也。今日白门诸公及草庐之门。疑我之不绝。而我则终不忍 …… (第 413L 页)
窃念先辈风谊笃厚行事。类如此。今不以此望于云举。而谁望哉。幸加商度。渠母病略已。故方挟书来此矣。
李云举(癸卯九月十五日)
…… (第 413L 页)
稔。未知检田放灾节目。能一仿浙东规画耶。顷岁猥蒙 清问。只以此为献。而庙堂不见采施。至今为恨也。
李云举(癸卯十一月十一日)
风雪漫天。闭门孤坐。忽拜盛蹄。恭审多少示谕。且闻许生之言。真所谓万事无不有者也。然方伯自是士类中人 …… (第 414H 页)
可付之一笑。然对伯夷者。不敢论贿赂。岂非如此一死等。为媒谤之端耶。切欲还纳。而皇悚不敢也。只此。
李云举(癸卯至月二十日)
前蒙惠覆。教谕缕缕。良荷德义。不容名喻。鄙性狷狭。凡于腻污之谤。若不可耐。故敢有前书之禀矣。从此鄙 …… (第 414H 页)
之深。其乐善爱士。世岂复有斯人耶。今欲操笔纂行。不觉怆然增涕也。巡相与之遇面。朋友之幸也。只此。
李云举(丙午三月十二日)
席藁山间。自是稀有事。此时故人书问。亦岂寻常之遇耶。前书至自炳哀所。以前亦有季羽书。并不敢仰报者。 …… (第 414L 页)
 恩。因进汤盘之戒。不亦善乎。此心意飘然。已在泉声山色中。不自知截头穴胸之祸。迫在朝夕耳。只此。
李云举(丙午七月二十二日)
昔者。温宫之奉。可谓从容。然所怀则不尽矣。昨于春褫。获拜辱书。承溽暑动履清休。甚慰瞻企。至若缕缕 …… (第 414L 页)
作笑会时。则有间矣。方议结数椽草屋于石罅。为枯死计。早晚云举一来。奚翅跫然之喜。非敢望耳。只此。
李云举(丁未六月十九日)
曾蒙俯赐慰问。只缘无便。迄稽修谢。常自悚仄。即又荐承抚存。兼有秋露之惠。仰认至意。益无所喻。时烈不 …… (第 415H 页)
不胜钦叹。何由奉对。一吐所蕴耶。厚侄诚可念。然非久当税矣。来价晓起催归。力疾胡草只此。恕谅幸甚。
李云举(戊申六月二十四日)
正尔瞻溯。承此惠书。其见教之意。勤且切矣。虽甚冥迷。宁不知感。第今日事。正是 圣主弃瑁择珉之举耳。 …… (第 415H 页)
。方有劄疑云。早晚见示。其有益于老昏者多矣。闻令季季羽。以特旨入铨云。此非好官。奉忧之意妄在也。
李云举(庚戌十月八日)
坏蛰深山。全不闻尊遭同气之惨。忽于问书蒙示及。不胜惊怛。不审第几而有子孙否。德门。胡亦有此耶。时烈 …… (第 415H 页)
可以报塞万一耶。来书郑重。恻然相恤之意。溢于辞表。倍万感戢。不知所谕。未涯相见。岁寒增重。不宣。
李云举(癸丑二月三日)
…… (第 415H 页)
耶。可发一大笑也。此等说话。似不敢发于严敬之地。而执事托聋以玩世。故时以此供粲。不恭甚矣。恕之。
李云举(癸丑十二月十八日)
猥登仙舟。饫叨胜游。遂仍福过之灾。三月婴疾。吃尽诸般痛楚。不谓一息尚延。得见吾人问札。其为慰豁。不 …… (第 416H 页)
心也。冻雪封山。人烟迥隔。全家道气。尚未学许掾之浓。则果不免顑颔之色。而袁安之深卧。亦已多日矣。
李云举(甲寅八月初二日)
老年光华。何至于斯。此时云举高卧田园。染疠亦不厌早者。真实语也。此来在万义寿藏。以俟命下。若以为此 …… (第 416L 页)
拜求寿兆下。缅想平日謦咳。不胜怆涕也。秋夕如或来荐。则相去不远。仍可见访否。略因侄儿行凭候只此。
李云举
被逐过江时。有来见者。有戏语于仲令。愚与之一笑。而仍传于户判矣。今闻仲令。闻而颇不安云。以戏为实也。 …… (第 416L 页)
国本未定之疏。实李芑,元衡辈。指士类为动摇大君。而斩伐之馀谋也。而今见推奖。岂不怕哉。岂不怕哉。
李云举(甲寅十二月十一日)
闭户深谷。一似逃空者。忽有呼门声。使僮应之。则乃故人问书也。开缄疾读。顿觉沈痾之去体也。第所谕。皆 …… (第 417H 页)
晦翁尝曰。无杀死圣人。草庐殆庶几焉。然一转则为胡伯始之中庸矣。是可怕也。安得对渠而一笑耶。不宣。
李云举(甲寅十二月二十日)
朝夕过岭。常虑遽成生死之别。忽拜耑书。如奉颜范。慰不可言。曾答和叔书。以为羡公已得了当。执事之了当 …… (第 417H 页)
深矣。今日则喜能奉袂同归。不须费度辽公之心力。此则李睦两台之赐。可谓厚矣。何当奉对一笑也。只此。
李云举(甲寅十二月二十三日)
前复登彻否。磨云岭雪相待已久。而至今安坐僧房。与人言笑。可谓福之过矣。然不过数日。当闻指挥。不知何 (第 417H 页)
处落落相望也。惟冀加爱。以慰道学朋友之望。
李云举(乙卯正月五日)
亟蒙伻问。虽荷悯恤之义。然吾侪今日。如不能壁立。则真读书而不得力矣。削出之律。一启即 允。而极边之 …… (第 417H 页)
李云举(乙卯二月十八日)
春回溪上。想有风雩之趣。海岸孤村。静对陈编。亦忘死生之在前也。尝谓西山之不挫。极是难事。今日当着。 …… (第 417L 页)
里。相守于此。今玆告归。仍欲历拜德仪。其义可尚。亦笑渠之愚甚于吾也。渠当能言此间事矣。玆不缕悉。
李云举(乙卯六月六日)
书谕三幸。已恰四日。所忧。想已好出场。已成四个幸矣。此亦有所幸者三。左右见推以邪党之魁。此晦翁所谓 …… (第 417L 页)
李云举(乙卯六月九日)
昨日逢别。倍觉怅然。且见容色憔悴。岂以忧疾而然耶。且不说人以无罪。古者人臣之道也。此实今日所当知也 (第 418H 页)
。自馀只祝朝夕观书。以自浇灌而已。不宣。
李云举(乙卯六月二十一日)
近况如何。恋溯不可言。比来看得何书。日有意趣否。须见圣人不我欺。然后始是真读书人耳。如自仲季示近报 (第 418H 页)
。不妨转寄也。只此。
李云举(乙卯七月七日)
前书未报。复此荐承。欣荷之私。实难胜喻。此汉悬弧仅十一年。而刺日者已生。此人胚胎之日。即此汉祸福已 …… (第 418H 页)
刺日云者。出周礼。周礼十晕。三曰鑴。谓日傍云气刺日。然则其人命名之实。自然符合。异哉异哉。只此。
李云举(乙卯十月四日)
节序屡警。怀人益切。忽此承书。如奉颜彩。慰荷可量。此所患渐进。柳子厚有言百越蓁蓁。羁鬼相望。岂将 …… (第 418L 页)
书者耶。答书付去如何。宗令所留谨领矣。畴孙略归怀乡。非久当还矣。所寄韵语。令人意思悠然也。只此。
李云举(丙辰三月十八日)
三春已暮。恋德日深。忽拜耑书。恍承清诲。此喜何可量也。季令闻已往来。远想去留之际。不堪孔怀之情矣。 …… (第 419H 页)
。时辈之蹻蹻。固其势宜然。废 母馀孽。并起而穷凶。此实不可晓者。岂寿庆之徒得志之故耶。可痛可痛。
李云举(丙辰八月七日)
恋思方深。忽拜前月廿二日下书。谨悉示谕。慰释无已。彼中之宽纵。固非荆棘之比。而以此荆棘。比之牢狱。 …… (第 420H 页)
。不觉发一大笑也。此事须待骡年或火中生莲之日耳。尹生书当答者甚多。而来便告忙。姑待日后矣。不宣。
李云举(丙辰八月二十九日)
前日谢帖。其蒙登彻否。即日秋高。起居珍重。日有新趣。引领瞻仰。惟日益勤。此泄症又苦闷。不知所为。昨 …… (第 420H 页)
。则尤大不便。恐不如亟赴任所之为得也。利害既如斯。而况义理所安。实如前书所告者乎。千万不能一一。
李云举(丙辰十一月五日)
前月十日书承拜。慰甚。只缘无便。稽谢至此。每切悚仄。即者竹西便。又致初二所赐。益增感愧。工夫不得接 …… (第 420L 页)
后已。岂有匍匐而归之理哉。果如所谕。则须有明道之祥云。然后可化其苍白。不然则反受其晦蒙矣。好笑。
李云举(丙辰十一月十日)
竹西便。传到谢蹄否。今逢季令。剪取一更灯。足成海上一故事也。比读何书。朱先生说自家不觉长进。是乃真 …… (第 421H 页)
两日鸰急之怀可想。而荆违之事。亦不能不作恶也。此颇苦寒疾。甚妨看书。此日真足惜耳。馀祝阳复加重。
李云举(丁巳三月十七日)
惠翰欣泻。此间残花嫩绿。有闻不见。罪有轻重。势亦宜然。青草云海之谕。益觉怅然。所闻愈新。将不胜其日 …… (第 421H 页)
胜惊陨。追思乙亥事。尤觉凛凛。闵台将不免过海之行。实关时运。奈何。此吐血之症。比剧。自知难久耳。
李云举(丁巳五月十日)
不有盈德使君。两处终成弱水矣。前月廿六书。谕意 …… (第 421H 页)
。岂非深可惧哉。此间事实。如运判之临到梅州。治命以待。其所谓死无难者。即玆真境也。馀倩草。不宣。
李云举(丁巳五月二十四日)
竹西便来传惠书。慰感无已。竹西书别无所言。盖今日禁方故然尔。第闻告 庙之议方张。而末减则海外云。与 …… (第 421L 页)
谬。便在目前。此最可戒者也。某疏爱之者爱之。而不爱者甚不爱。亦将添却岭海间一人而已。奈何奈何。
李云举(丁巳五月晦日)
猥蒙借人垂问。见念之意至矣。感戢之馀。不知所以为谢也。此中姑未有新闻。终不但已也。拱手以俟而已。执 …… (第 422H 页)
毕其说焉。野城正以此时无所慑惮。音问不阻。此实今世之所未有。然深窃危之也。馀疾病甚苦倩草。不宣。
李云举(丁巳七月二十四日)
闻问久阻。日有慕往之诚。玆于盈褫。承拜今月廿一日惠书。辞意激切。令人感动。只此冥顽之意。则自尔悠悠 …… (第 422H 页)
之失。然世变无穷。人心易差。不知今后复有何事耳。闻宋炳文所患甚重。至于其慈自京急归云。极可念也。
李云举(丁巳十月二十五日)
阻音愈久。恋德愈切。倘微盈便。当终岁阙然矣。玆承缕缕示谕。慰荷何可言。今岁俭甚。生理例㞃。况如尊家 …… (第 422L 页)
李云举(丁巳十二月二十五日)
孟冬以后。一向不闻动静。寻常慕用。未尝少弛。忽于褫中。承拜十六日下书。其日用涵养省察之功。真切缜密 …… (第 423H 页)
死者。不独渠一身。极可悯怜。然渠则自是不挫者矣。威明得郑墉赂物。竟归一朝之尘。此可为贪饕者戒矣。
李云举(戊午正月十九日)
倾溯倍剧。忽于盈德便。承拜十四日惠书。联纸缕缕。极令人慰豁。且审敩学相长。可见日新之功。益富以有矣 …… (第 423H 页)
几。理势然矣。不足怪也。侧闻仲令得仁同。何日上官。相去尚远。安能以时相闻耶。所欲言者。不敢一一。
李云举(戊午四月十一日)
仲氏来访。仍拜下状。缕缕示谕。实慰下情。记疑不料其分裂。敢有前书之恳矣。道内之疏。即是张威于死奴。 …… (第 423L 页)
之迟。费了人鬼之心意也。仲氏从容话语。海上好事。无以易此也。临瀛来物。谨悉示谕。馀祝加重。不宣。
李云举(己未四月二十四日)
蓬山时。犹月一相闻。今则真马牛之不相及。虽谓之不并世可也。即日日有新功。卓然有久大事业。万雷傍震。 …… (第 423L 页)
言出于有道者之口也。吾侪于此等处。不得力。读书何用。幸乞摆脱而速毕也。馀祝益保重。以慰斯文之望。
李云举
曲江传到惠札。喜聆动止安泰。曾自家弟所传示小札。谨悉示谕。古礼。有加卜筮纳吉一款。自是不敢专之意。何 …… (第 424H 页)
只见仲令所示一通。全未有闻矣。虽有所闻。岂宜腾诸口角。以从偷俗哉。只以其生还为喜耳。馀不复一一。
李云举(庚申七月十日)
午因阳川许君。付呈一书。即拜下状。示意缕缕。甚荷 …… (第 424H 页)
似有调柔之渐矣。仍致白驹食苗。絷维逍遥。则朝廷生民。倘庶几乎。自馀槩在前书。不复覼缕。总惟默会。
李云举
窃闻从者行到驹城。意谓因遂应 命矣。竟效衢信故事。分水岭一步。可谓铁门关也。此猥受校书之 命。而精神 …… (第 424L 页)
此究问谁受。古亦有之。然观其头势。似不但已。何忍使传言者。取困也。无宁愚执其咎矣。馀倩草。不宣。
李云举
皇祖立制。使立嗣而尊卑失序者。许其子归宗改正。其遗弃小儿年三岁以下。虽异姓。仍听收养。即从其姓云云。 …… (第 424L 页)
疏者也。今具氏之蕃。冠于他姓。其昭穆相当之行。岂无可以立后者乎。鄙意此外更无正当道理。未知如何。
李云举
 朱子大全答范伯崇书。又云。遽然兴师。又云者。是朱子之说邪。
是伯崇说也。伯崇之意。盖以为当请命于天 …… (第 425H 页)
 与李端甫书。小豸零陵。
小豸。零陵小豸。既逐当句。盖吴公既见逐。则祸将次及于赵公矣。其下又却中辍云云。其时奸党。欲论朱子而中止。故云云耳。
李云举
前日奉答李端甫一条差误。其所谓又却中辍。指小人欲论零陵以叛逆之科。而中止也。不免命也。其如予何。皆指 (第 426L 页)
零陵而言也。
李云举
 出涕沱若云云。必有事实。愿闻其说。
似是当时史学之人之所作也。
 父祖年甲。退溪以为以其父祖年甲。 …… (第 426L 页)
 
皓天不复忧无疆也。皓天出于何书。皓是浩浩之意耶。不复之复。作去声看。则似云皓天不复忧其无疆也。若作入声看。则似云皓天之所以不复者。此忧之所以无疆也。当作何义看耶。
皓天之皓。与昊颢皞。相说互用。韵会颢字注。引楚辞天白颢颢之文而曰。或作皓。不复之复。当作入声读。盖天运循环。无往不复之意。盖天运不复。故我心之忧无疆也。
李云举(壬戌正月二十日)
初四书。登时承拜。甚慰慕用之私。前日所入文字。自 …… (第 427H 页)
助。已经再校。然每校每有馀憾。所谓扫尘诚善喻也。倾湫到海之谕。未晓引用之意。后便幸见教也。不宣。
李云举(壬戌四月五日)
音问稍阔恋想可知。即玆霖潦。起居珍卫。贱疾自知终不可为。匍匐西归。瞻依丘墓。朝夕待尽。更无可言。比 …… (第 427L 页)
。似乎专在一家。未知将如何出场。念不能忘耳。逖闻尊嫂招见贱家宅相。可见敦睦之义。感戢难喻。不宣。
李云举(壬戌十二月二十日)
岁暮恋德。一倍前时。忽于褫中。承此问书。披云睹天。未足喻此也。此始入 筵中。未遂休致之请。则径出脩 …… (第 427L 页)
大抵吾辈。馀日无多。未死之前。须以看理省身。为究竟法。不亦宜乎。自馀病冗倩草不宣。只冀迓新增茂。
李云举(癸亥六月十六日)
归卧坟庵。时忧实切。继闻执事与和叔相继退归。莫知其故。而咄叹不自胜。今于褫中。承拜惠书。慰泻何极。 …… (第 428H 页)
主知耶。今日事。正如沧海漏船。无人操柁。可谓寒心。此岂仁人恝视之日耶。此则合填沟壑。实无馀念也。
李云举(癸亥七月廿七日)
昨于全宰行。承拜垂翰。欣泻无已。第不无说及时事者。吾侪既作閒汉。则只合杜门看书。勿与干涉可也。朱夫 …… (第 428H 页)
。招致若干朋友。则执事亦或时赐临教否。深企深企。李台正以此时。适当重任。知旧之心。不能不相念也。
李云举(甲子九月十九日)
掖庭人夜来传书。未及付答。非惟未暇。亦不敢也。 上之礼贤。出于睿眷。不干于馀人。而今来示如此。不胜 …… (第 428L 页)
留念。使之谕止。如何如何。千万千万。同春临没曰。我则死矣。后我者必羡我也。今果再验矣。奈何奈何。
李云举(甲子九月二十七日)
…… (第 428L 页)
执事如此。真所谓孽自己作。空污良善者。自咎何及。今日之祸。将甚于鑴,积时。奈何奈何。然勿泄幸甚。
李云举(甲子十一月四日)
昨拜褫中书。其所谆复。有警于老顿者多矣。盖中年以后。非读书时节。此晦翁语也。然晦翁则中年以前。无书 …… (第 429H 页)
闻先大丈。尝官岭外。与其曾王考尚书公。交契甚厚云。若蒙不鄙而议取。则道理甚好。惟在商量之如何耳。
李云举(乙丑正月二十五日)
春寒忒甚。伏惟静里起居如何。瞻溯区区。不能少弛。 …… (第 429H 页)
其将推诿于馀人乎。第见或人书。执事其亦殆矣。其无携手同归之意乎。无由面罄。徒增閟郁。馀倩草不宣。
李云举(乙丑二月九日)
前复登彻否。春变为冬。天数亦然。一理相感。人事可知。吾侪只合塞窦看书。以送馀年而已。观此气势。亦 …… (第 429L 页)
将吓走晦翁。鑴也。可谓先知有今日矣。可怕可怕。
李云举(乙丑二月十九日)
闵家便回。承拜复书。欣慰无量。近事毋论是非。至以丑说相加。不忍闻不忍言。尚可谓士夫哉。惟遁世灭迹为 …… (第 430H 页)
耶。可呵。馀不宣。○此间疏议或止或起。未知终何如。老夫之言。亦不见信。必罹刑祸而后已。可怕可怕。
李云举(乙丑四月三日)
慕用中。承拜下书。窃瞯日用工程。警省之切如此。而不有日新之益乎。窃不胜钦仰也。此中自畴孙西上。益无 …… (第 430H 页)
被大愚之刑祸。又谁咎也。盖闻其激于尹承旨刑讯之说而然。天下事宁有小不忍而不乱大谋者也。诚可悯然。
李云举(乙丑十二月八日)
匪意拜书。谨悉示谕矣。彼人过岭后。固知有来示之 …… (第 430H 页)
于金学士历宿时。略言所怀。然渠是小官。想不敢以此进言矣。重台是重臣。其义或可一言耶。馀倩草不宣。
李云举(丙寅二月十三日)
春雪又下。寒气不归。未委静履起处如何。今日事莫如看书。未知见阅何等文字。此病蛰依旧。苦无意趣。时读 …… (第 430L 页)
。请重卿买新墓阶下田。重卿只受平价。而不责其重。士大夫尚义忘利如此。为左右贺得贤太守也。馀不宣。
李云举(丁卯四月五日)
…… (第 430L 页)
少。则攻斥剖碎。不遗馀力。至以为甚于王安石。恶在其所尝称美。而不治其罪哉。馀病甚仅。此不能一一。
李云举(戊辰正月十日)
每想进学进德。与岁俱新。恨不得会合承诲。以祛尤悔。玆承下状。知有不适之候。清修静养之地。宁有外 …… (第 431H 页)
。谨当承副。俾不至损败也。葬地。方迎术人商量。当俟并日子择定。奉邀贤胤来相也。馀病深。不能究宣。
李云举(戊辰二月二十七日)
下状感荷。此间悲念之怀。去去愈甚。甚矣。老人之心弱也。填补自是朱门人厚人伦之说。今蒙垂示。敬服敬服 …… (第 431L 页)
反。无一毫歉然。然后可安于心也。适来外孙家。送赵复亨孀女。今又送此行。此间心事。如何如何。不宣。
李云举(戊辰四月十八日)
即惟清和。静履胜常。区区瞻仰。靡日不勤。此曾与一二友。略作文会。玆者。各以事归。此日足可惜耳。遁院 …… (第 431L 页)
迫头。势甚狼狈。故指送章甫于床下。幸即副送如何。新命如或已递。幸忘劳临会。指挥凡百。则士林幸甚。
李云举(戊辰五月九日)
邦国不幸。尊仲相国。遽尔捐馆。姑勿论知旧私情。而窃闻渠尝谓时事至此。吾兄弟亦去。则谁复有扶持者。将 …… (第 432H 页)
。伏惟友爱加隆。悲恸沈痛。何可胜任。伏乞深自宽抑。以慰远诚。病伏深谷。末由躬慰。徒增哽咽。不宣。
李云举(戊辰七月二十八日)
秋暑转甚。缅惟尊候珍卫。区区瞻溯。不能自已。窃惟今之事势。已在百尺竿头。虽临深履薄。犹惧不免。况兜 …… (第 432H 页)
跃。欲为甘心云。可不惧哉。前书略贡其忱。而不蒙清察。愧死愧死。然犹不忍遽止。复此烦浼。恕谅幸甚。
李云举(戊辰八月二日)
外议纷然。不胜忧虑。妄意执事所处。或有所未尽而然。冒裁一书。托文义使之传彻矣。今拜来书。知其未达矣 …… (第 432L 页)
狱事。至毁李桢家舍。退溪甚以为非。两门之相失。自此甚矣。若见文元老先生刊藁则可知矣。馀倩草不宣。
李云举
今日事至于此极。盖源于斥鑴之侮辱朱子。辗转到底。虽曰弑君之贼。人得而诛之。然孔子不能讨陈恒。时势然也 …… (第 433H 页)
乃贼鑴规模而承用之。推究厥由。则实有传授者而然矣。诐淫之祸。甚于洪水猛兽者。岂欺我哉。可怕可怕。
李云举(戊辰八月十日)
比因往复。续承安候。何幸何幸。此以小孙疾剧。心神煼煎。只自怜叹而已。温溪书承示考见。不翅分明矣。惟 …… (第 433H 页)
执事之静养。亦复如此何也。刚而书曲折。亦见于老先生遗稿。故其两板呈纳。览后还投如何。馀倩草不宣。
李云举(戊辰十月十六日)
蔽爱昧理。任情悲哀。疾病大作。还以悲不几时为幸矣。此时蒙此慰书。缕缕诚恳。特出寻常。下情悲感。尤不 …… (第 433L 页)
语此也。吾辈穷格不力。将以无关外事。不得自保。奈何奈何。所欲言者。不止于此。心神悲挠。倩草不宣。
李云举(戊辰十月二十五日)
一病支离。日趋不可为之域。将与孙儿相随而亡矣。真所谓悲不几时者矣。还可幸也。俯问之书及于此 …… (第 433L 页)
慰。此以诬诋退,牛两贤。疏议方沸。将不遑忧人。而只得相看狼狈矣。运气如此。奈何奈何。馀倩草不宣。
李云举(己巳二月五日)
耑书有问矣。盖于前疏。伸辨牛溪事及先人受诬事也。亦略及时事。以明诸臣之无他也。继而史官。传谕圣旨。 (第 434H 页)
也。幸乞商教。如何如何。
与金起之(甲寅三月八日)
前书呈彻否。贱疾未苏。事体亦碍。故始难于赴临矣。 李云举,
金正平诸人。力劝以当行成服即发。猝遇风雨于旷野。行具龃龉。浑身沾湿。寒疾大作。前冬诸症。一切并发。不 (第 549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