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力病则遣之归而责
代其家若其夫之长工始于三年五月望日至八月望
而成助材用者凤阳知府章锐经理其事者推官 李渭
知州万本州同知马庆判官王玫主簿傅林指挥陈鉴
陈安梅元巡检刘贞仓副使张惟益皆受役于娄君而
公实总之以要 (第 18b 页)
  于时藩臬郡县舣舟祗候道相望也相卿葛巾荔
  带刺一小舠诣夏夏问曰仆此出何如相卿不荅
  第言可惜 李长源
却受观察判官夏正襟起谢曰
  便当疏辞以奉明教须臾挝鼓回帆顾诸祗候一
  时散去夏愤然遂不果辞卒及于 (第 36a 页)
   送张玄武序          元结
乙未中诏吴兴张公为玄武县大夫公旧友河东柳潜
夫裴季安扶风窦伯明赵郡 李长源
河南元次山将辞
宴言悉以言赠上有勤仁惠恤劳苦之风下有惜离异
戒行役之谕(一作/论)元子闻之中有所指国 (第 7a 页)
玄宗御书额/见有石刻乃唐御史中丞宋)
(阙文已/磨灭)杜光庭醮坛山北帝院记 王师闵西岩龙潭
瀑布诗  李渭
北岩诗 卢拜北岩诗 张公瑾北岩
(在龙/水)重修北岩诗(唐邵/参文)裴晋公自赞(在灵/虚院)灵仙观 (第 15a 页)
   安南日记序
惟其气能胜天下之事然后可以立天下之大节成天
下之大功学士大夫进则建勋名于朝退则齐得丧一
死生睥睨万物浩然天地之内当是时也蹈水火膏鼎
镬而不怵投之以三公之尊万钟之富而弃之若唾涕然
此其故何也惟气有以胜之也张子房诸葛孔明 李长
之流或事大度之主或立于猜嫌忌讳之朝所遇不
同而同归于成功谈笑挥斥之顷而风采誉望著闻于 (第 22b 页)
   督鹾郝大中丞柏台霞颂序
仰惟一代清风千秋正色三钱饮水胸中生自无尘七
夕晒书腹内言皆有本不事小儒之学乃经国之文章
务为当世所难有弥天之气槩名高枫陛方持橐于金
门威振兰台即峨冠于玉垒当门仗节定欲溃之貔貅
对阵扬袍扫方张之豺虎虽邪谋消沮淮南惮汲黯之
忠而
圣度包容海外表子瞻之直徙薪曲突世宁不验乎危

言错节盘根天欲备尝于利器龙荒何处较定远之道
里尤艰马角无期比属国之星霜更久豪情不挫 李长
岂望银宣直节难移刘器之终成铁汉迨乎烽连六
诏鼓震两川讨元济之不臣召贾生而非晚群公推毂
咸共服其豹文 (第 35a 页)
  越中前有萧墙之变王公不闻夫莠尚在我忧未弥都
人共骇远服多虞大唐斯汔可之安率土获将来之祜
诏下哀痛思覃动植更张天地乎范围日月复次于黄
道人既受赐其官爰议其能非其能则我命用隳夺其
赐则彼氓何戴受之二者至于勤斯桂管都防禦经略
观察使范阳卢公道千乘之国齐百蛮之化敬事而信
视人如伤顷者岭外诸宇除书中绝内无合契之符外
阙分忧之寄望吴隐而莫至希士燮以寔难是用举所

知延幕客卢郑二郡有光凡官材定论物格知至今之
所与谁曰不然必能发准的于彀中化陋夷于度内上
以奉知已下以拯黎元力行近仁于斯为美何必秉钧
当轴方及于人哉桂林阳亭南越之胜双旌具路举棹
兹始诸公惜别宿设戒期云岫座中烟花雨后爱时景
之可共怅高枕之不留迁官于邵书其事

  送 李渭
赴京师序      柳宗元

  过洞庭上湘江非有罪左迁者罕至又况踰临源岭下 (第 7a 页)
于弘治庚戌之十一月落成则明年七月也
甫成适邵武宁坚永贞来同知府事章君以永贞尝及
予门属其书介推官广南 李渭长源
求予记予惟建学 (第 20b 页)
  田髴渊游燕诗草序
田子红鹤轩诗清逸幽隽庾子山江文通之流也迨游
燕以后则沈郁伉朗骎骎乎少陵空同之席矣岂学以
年进与抑名山大川有所激动而其才思益宏放不羁
也方今海内作者林立然吴越之间梅村先生外余首
推髴渊髴渊至性过人以忠孝相期许于友谊尤笃故
其诗皆有为而𤼵绝去一切纤弱靡曼之习使人兴起
感动味之不穷岂不卓然大家哉倦游思归将事亲于

水西草堂以歌咏自娱烟云供养扬亭载酒户外之屦
且满田子中之所得亦恐未易告人则与读田子游燕
之诗可也
  严方贻诗序
古来文章之妙每多发于少年终童贾傅张曲江 李长
及解大绅李东阳诸公皆以龆龄抒其雄藻卒登华
膴建功业为时名臣识者盖卜之于早巳夫豫章初生
而具合抱之质干 (第 32b 页)
二十一世孙于予为族父行素清羸在相法宜不为
寿犹历正德庚午年六十七以终潜既治藏知县之右
以舅氏大理寺丞 李公长源
之状请表固有道碑也文
曰戢采敛曜含虚若无器车山隐名劭迹孤复命于完
世机消息伊梓伊桥玄堂对寂繄仁者寿粤 (第 17b 页)
乙未中。诏吴兴张公为元武县大夫。公旧友河东柳潜夫
裴季安扶风窦伯明赵郡 李长源
河南元次山。将辞宴言。
悉以言赠。上有劝仁惠恤劳苦之风。下有惜离异戒行役 (第 16b 页)
显欤。君子学以植其志。信以笃其道。有异于恒
者。充而大之。苟推是以往。虽欲辞显。难矣。

** 送 李渭
赴京师序 (第 03b 页)
  或者又曰:先生温恭端悫,恂恂一儒者也;而子谓之豪迈,不亦过乎?曰:觉门人之下列而又在童稚之时,岂能望见其门墙而敢为之标榜乎!然当时惟见先生终年呕血,寥寥寡和;夏坐纱厨、冬拥脚炉,踰七之老,卷不释手。去乡万里而竟不言及私亲,惟以恢复为念,未尝一刻少弛也。虽曰笃学力行之所致,非天资之豪迈,其孰能如此!先生未易以世之所谓儒者方之也。故其言曰:『处之危疑而弗能决、投之艰危而弗能胜,岂儒者哉』?又曰曰:『武夫悍将诋讥文人无用者,彼祗见迂儒小生、三村学究胶柱鼓瑟,引喻失义者耳。若陆宣公、 李长源
、王文成、高文襄辈,图度虏情如指诸掌;虽健将累百,有能出其范围者哉?又安在悉索刀瘢箭痕哉!是欲为大将 (第 112 页)
。 上嘉纳。正言任命周坐讼人枉命亲鞫。公争得止。戊辰受 先朝御容摹写都监之 命。已事。 赐鞍马。司谏 李渭
辅。疏劾公从兄子。而谓家门势盛。人不敢言。公待命于禁府。 上连遣侍臣慰谕趣入对。公乞退甚恳。 上曰予 (第 530L 页)
陆相逐参哉。窃怪李长源临殁。不荐贽而荐参与董晋。晋固重厚者也。譬陆相之才德。即霄壤也。参之好贿必败。 长源
岂不能豫知哉。且 (第 276H 页)
长源
之在朝。陆相无一言论及朝事者。时在内职而宠任隆重。当时又多阙政。彼岂寥寥闭舌者乎。窃意 (第 276H 页)
长源
素恶陆相。荐参晋而枳其入。斥言议而阏其行。长源长于智。当牢笼颠倒之际。如神鬼莫测。至若诚意导主。必欲 (第 276H 页)
以三代之治为治者。恐无以及于陆相。此所以不相得者欤。 长源
之论太子舒王事。陆相必能之。而忠恳恻怛。似逾于 (第 276H 页)
长源。
陆相之论李晟移军事。 (第 276H 页)
长源
亦能之。捭阖操纵。必加于陆相。惜乎两人寅协而赞其国政。虽不能上侔郅隆。抑岂在贞观之下哉。
书赠菱濠罗 (第 276H 页)
指掌。然肃宗从其计。则河北岂能倔疆乎。最其善处人骨肉之间。使代宗安其位。而德宗保其嗣者。伊谁之力耶。 长源
当长安始定之初。即归衡山者。避张后之祸也。然知广平有收复之大勋。为华夷之所归。虽以肃宗之庸。张后之凶 …… (第 204H 页)
故以黄台瓜诗讽之而已。不然。必不去以图其危矣。又以德宗之猜忍。有易树之志。当时在位者。孰能息其祸乎。 长源
至诚开发。反覆屡回。能以理明之。使唐室再安。可谓大臣矣。格君之非心。夫岂他道哉。其忠恳如此。人之疵谈 (第 204H 页)
闻。(检校直阁臣南公辙癸丑录)
历代人物。出处之正大。事业之磊落。西汉有张子房。蜀汉有诸葛武侯。唐有 李长源。
皇明有王阳明。此四人。不止挺拔一时。竟可掩覆千古。
自古称名相。魏,丙亦入于指屈中。然丙则持重知大体 (第 384H 页)
思至艰会。忠智亦徊徨。险阻固不让。撄拂亦非臧。惟公秉至諴。挺身造 御床。悲鸣马踯躅。零泪应声滂。婉辞 李长源。
深忠桂彦良。 圣哲笃天叙。淑气回严霜。先驱发崆峒。剋日 (第 308L 页)
以星倅来。苍石公又到。与之作数日游。先生曰举觞命侣。风流娴雅。亦不跌宕于绳墨之外。甚是胜事也。)褒列 李长源
孝行。申于监司。(县有 (第 368H 页)
李长源
者。事父母孝。先生召见厚遇之。又叙其行以申之。)
六年丙寅(先生六十九岁)闰六月。赴郑桐溪(蕴)母夫 (第 368H 页)
悲哉。
具光源。字德容。为人醇谨。笃志向学。受业于习静先生之门。后入上庠。除文昭殿参奉。未久早没。 李渭
宾。字大老。为人倜傥不凡。刻意向学。受业于习静先生之门。生于绮纨之中。而好善恶恶。出于天性。人多奇之 (第 148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