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曰释氏之学古贤知者多之盖其玄
化自止直寄之以定其情焉尔矣
双节传
闽参议郑子毅一旦过郑子善夫言曰 毅宗 数奇曾大
母祝大母刘以节传以有毅之身线如也述二母之履
命善夫言善夫相世自废久亡有言者也以毅故以二
母 (第 10a 页)
化自止直寄之以定其情焉尔矣
双节传
闽参议郑子毅一旦过郑子善夫言曰 毅宗 数奇曾大
母祝大母刘以节传以有毅之身线如也述二母之履
命善夫言善夫相世自废久亡有言者也以毅故以二
母 (第 10a 页)
庐薄田足供
宾祭归而伍田夫野老颂歌太平志愿毕矣尚书何公
知其不可留也亲为文送之饯于都门之外昆山县尉 王日升公 之乡人也以其清风高节遍告缙绅大夫求
言送之余因叹曰苏郡大邦也推官要职也郡不属藩
臬无廉访监临之臣乐地 (第 5a 页)
宾祭归而伍田夫野老颂歌太平志愿毕矣尚书何公
知其不可留也亲为文送之饯于都门之外昆山县尉 王日升公 之乡人也以其清风高节遍告缙绅大夫求
言送之余因叹曰苏郡大邦也推官要职也郡不属藩
臬无廉访监临之臣乐地 (第 5a 页)
昔周室再遭狄难,楚人尚寝问鼎之谋;唐家三失长安,天子终还乘舆之驾。况于我明,日月在天,八百之历未半;暨于列祖,圣神相继,四方之贺攸同。自羲轩以来,发其轮华,使函盖馀黎,祓其腥秽,诚非汉唐之所得方,尤非晋宋之所敢望者也。 毅宗
烈 (第 195 页)
渡江录(起辛未。止乙酉。自鸭绿江。至辽阳十五日。)
曷为后三庚子。记行程阴晴。将年以系月日也。曷称后。崇祯纪元后也。曷三庚子。崇祯纪元后三周庚子也。曷不称崇祯。将渡江故讳之也。曷讳之。江以外清人也。天下皆奉清正朔。故不敢称崇祯也。曷私称崇祯。皇明中华也。吾初受命之上国也。崇祯十七年。 毅宗 烈皇帝殉社稷明室亡。于今百三十馀年。曷至今称之。清人入主中国。而先王之制度变而为胡。环东土数千里。画 (第 146H 页)
菜杀人。叔齐与熟菜音相近。一堂哄笑。余居白门时。为崇祯纪元后一百三十七年三周甲申也。三月十九日。乃 毅宗
烈皇帝殉社之日。乡先生与同闬冠童数十人。诣城西宋氏之僦屋。拜尤庵宋先生之遗像。出貂裘抚之。慷慨有流涕 (第 193L 页)
主忧岁荒兵起。客入民疫兵起老者忧。流星犯。老人多疾兵起。高丽史仁宗元年二月西京平壤府留守奏老人星见。 毅宗
二十四年十二月狼星见于南极。西海道按察使朴纯嘏以为老人星。驰驿以闻。闰四月忠州牧副使崔光钧奏前月二十 (第 282H 页)
。不得放过雨后耕。如欲践行言自小。才分人我意难平。
存斋集卷之一
诗○七言四韵
甲申三月感怀 (毅宗 殉社日也○以下四韵)
太岁涒滩几度临。百年中土尚膻祲。朝鲜忍负 神宗德。天地明知 孝庙心。大报坛崇仙 (第 19L 页)
存斋集卷之一
诗○七言四韵
甲申三月感怀 (毅宗 殉社日也○以下四韵)
太岁涒滩几度临。百年中土尚膻祲。朝鲜忍负 神宗德。天地明知 孝庙心。大报坛崇仙 (第 19L 页)
于言耶。遂次其世系言行及子孙而为之状曰。公讳梯字可升。乌川之郑。远有代序。鼻祖讳袭明枢密院知奏事。事 高丽毅宗。
以直谏死。其后簪缨继继。九传而有讳仁彦。典工判书。始居永川。子孙仍家焉。是生讳光厚。仕我 朝亦典工判 (第 381H 页)
曰。 先朝有北关贡银。故多以银补赈。今银变为布。虽欲体 先朝遗意。不可得也。十二月。有以焕章庵所藏 毅宗皇帝
御墨献之者。 王感涕曰。皇明再造之恩。没世不可忘也。然岁月寖久。人心易狃。倘非我 圣祖阐明大义。则东 (第 325H 页)
赐祭文[知制 教安廷善制](纯祖丁卯易箦时)
盛际 宁陵。有臣文正。考亭学的。阳秋义炳。诗礼相传。典刑斯存。守道东冈。大贤有孙。渊源既正。造诣亦深。穷格儒宗。矜式士林。虽则含章。朝野想风。 先朝在宥。旌招礼隆。封册之辰。贲然来思。䨓肆初筵。为予宾师。维庚降割。卿造 新陵。疏请 世室。先武是绳。载遂初服。遐心莫回。屡勤侧席。尚冀复来。天胡不慭。大耋之嗟。寿阶才升。珍剂虚赍。高山景行。小子安仰。爰命道臣。侈以庀葬。玆遣近侍。替侑芬苾。书不尽意。深增怆衋。
年谱
戊申 大明 毅宗皇帝 崇祯纪元后一百一年(我 英宗大王四年)九月己巳。(二十二日子时。)先生生于文义县新池里第。
时祖考 (第 176H 页)
公懒斋蔡先生行状。
先生讳寿字耆之姓蔡氏。仁川人。十二代祖讳慎徵仕高丽。用武功拜大将军。是生讳宝文事 毅宗。 以文章称。位至礼部尚书。历七代至典书讳贵河。丽亡与李朴两典书入杜门洞。号多义。是生军资少监讳泳。是生 (第 223H 页)
先生讳寿字耆之姓蔡氏。仁川人。十二代祖讳慎徵仕高丽。用武功拜大将军。是生讳宝文事 毅宗。 以文章称。位至礼部尚书。历七代至典书讳贵河。丽亡与李朴两典书入杜门洞。号多义。是生军资少监讳泳。是生 (第 223H 页)
。神龙暂困终飞跃。君不闻善竹桥头血渍赭。(叶陟略切。)千年雨洗鲜如昨。
两釜尸
高丽郑仲夫之乱。 毅宗 逊于以济。既而东北面兵马使金甫当。录事张纯锡,柳寅俊等。举兵。奉前王。出居庆州。仲夫等闻之。遣将军李 (第 318L 页)
两釜尸
高丽郑仲夫之乱。 毅宗 逊于以济。既而东北面兵马使金甫当。录事张纯锡,柳寅俊等。举兵。奉前王。出居庆州。仲夫等闻之。遣将军李 (第 318L 页)
。恍然若奉玉帛。肆觐帝庭。岂不奇哉。吴越王受唐铁券。至今尚以为宝。况我先祖策名于高皇锡号之际。成仁于 毅宗
殉社之前。与归命宋氏之贤。其轻重何如哉。斯可以与穹壤同其弊矣。谨装为帖。藏之家庙。以为永世之珍云尔。 (第 277H 页)
文馆校理。 赠承政院都承旨。生讳衡彦。弘文馆校理 赠司宪府大司宪。生讳檠。 赠吏曹判书。生讳以进。 毅宗
甲申后废举业。拜 穆陵参奉不就。遗令以 崇祯进士题主。贞宪公生讳暹。弘文馆校理。以书状官辨 宗系诬。 (第 375L 页)
。(我 仁祖五年。)出陆作乱。攻陷碧潼诸堡。标下参将徐孤臣。作土窟于昌城。屯耕自给。时出兵焚掠江北。 毅宗
崇祯二年。(我 仁祖七年。)经略袁崇焕。诛杀文龙。由此观之。鸭渌之口。即关防之大者也。(椵岛即鸭绿口 (第 348H 页)
之日月砚。李氏之四书三经。徐氏之礼记。并 神宗皇帝所御之物。而零落于东土。谁能敬收之。与金管俱储耶。 毅宗皇帝
赐杨嗣昌诗一卷在庵中。崇祯之季。流寇大乱。李自成跳踉于秦豫。张献忠强梁于楚蜀。 帝临朝太息。嗣昌以辅 …… (第 192H 页)
治而不果。岂不痛哉。
崇祯十年大统历一卷在庵中。 崇祯丁丑。颁于东国者。时潜谷金公奉使。朝正京师。 毅宗皇帝 知南汉围急。 命总兵官陈洪范,副总兵金日观等。率山 …… (第 192H 页)
东诸镇舟师往救之。山东巡按御史颜继祖奏言属国不可救。 毅宗 不听。居月馀南汉围解。洪范,日观至东江。清兵夹攻。洪范遁。日观战死。继祖奏属国不守。 世子被执。 (第 192L 页)
毅宗 以继祖不能往救。自诩言中。切责之。遇使臣有加使兵一千。伴使臣出境。五月兵至长山岛而返。大统历既至。 …… (第 192L 页)
宗显皇帝御书玉藻冰壶四大字印本一。思无邪三字模本一。谕元辅王锡爵印本一。谕内阁申时行二幅。印本一。 毅宗 烈皇帝御书非礼不动四大字印本一。唐人诗七言律二句曰陌上尧尊倾北斗。楼前舜乐动南薰。朱子五言古体诗二句 …… (第 193H 页)
一塔。幽深窈窕。无泉石之观。
瞻星台为第六曲。瞻星之义未闻。刻 神宗显皇帝御书玉藻冰壶四大字于左。 毅宗 烈皇帝御书非礼不动四大字于右。万折必东。 宣祖御笔也。大明天地崇祯日月。文正先生笔也。并刻于石之趾。 …… (第 193H 页)
孝王设坛以祀 神宗显皇帝。 显孝王又追祀 太祖高皇帝 毅宗 烈皇帝。 高皇帝所以劝忠孝节义者。不独收其效于前。亦得以及于后者广也。 宣宗皇帝水墨图一幅。在 大内 …… (第 195H 页)
为 圣德之累。然此作史者过言之。 上既严于自治。岂黩货财而蛊女祸乎。臣以 宸翰而知 上之不出此也。 毅宗 烈皇帝御笔非礼不动四大字。文忠公闵鼎重得之燕市。归传之尤庵宋先生时烈。刻之华阳之厓。此 皇庙之所由设 …… (第 196H 页)
昭德。臣莫敢放于奢。勤以集事。臣莫敢纵于惰。具此三德。何为而亡国哉。非德之不建。非民之不援。哀哉。 毅宗 烈皇帝御笔玉蕴山含辉。珠藏泽自媚十字。陪 …… (第 196H 页)
玉之光气外发于山泽。使之辉映。犹君子被服仁义。怀抱道德之象。此乃 帝之所日夕求之。而发于书者如此。 毅宗 烈皇帝御笔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十四字。亦刻石贮云汉阁。此武侯之训也。观其与昭烈谈天下于草庐 …… (第 196L 页)
武侯者比。得使效力于职事。国之溃裂。岂若是乎。殆亦命矣夫。 毅宗 烈皇帝御笔陌上尧尊倾北斗。楼前舜乐动南薰十四字。亦刻石贮云汉阁。噫。 先帝之初。乱逆既除。朝著清明。 …… (第 197H 页)
民如此。君臣上下。宜同享无疆之禄。 帝既殉社稷。而中国之民罹兵刃而死者。殆以万万数者。是又何理哉。 毅宗 烈皇帝御制赐杨嗣昌七言绝句一卷。在焕章庵中。崇祯十二年九月。大学士臣嗣昌。以原官兼兵部尚书。讨流寇。 …… (第 197H 页)
毅宗 烈皇帝御笔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二句。金文忠公寿恒入燕都。得之大贾胡姓人。是时胡虏新入中国。 …… (第 197L 页)
于胡寇。中原蹙于闯献。独燕中富厚。都人士女。褒衣博带。优游翱翔。 帝之书此适因其一时之境而寓兴欤。 毅宗 烈皇帝御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十字一簇。亦文忠公所得于贾人也。其诗乃王摩诘所写辋川之景。而不过幽闲 …… (第 197L 页)
堂之西夹室。 元孝王尝有诗赋其事。又 命题湖堂之臣曰。披衣忆 皇恩以制之。 显孝王又有文而识其匮。 庄孝 王尝启而示筵臣。其质红缎。而于今过二百馀年色不渝。昔 高皇帝赐冕服九章。玉圭玉佩。 王妃珠翠七翟冠霞 (第 198L 页)
治而不果。岂不痛哉。
崇祯十年大统历一卷在庵中。 崇祯丁丑。颁于东国者。时潜谷金公奉使。朝正京师。 毅宗皇帝 知南汉围急。 命总兵官陈洪范,副总兵金日观等。率山 …… (第 192H 页)
东诸镇舟师往救之。山东巡按御史颜继祖奏言属国不可救。 毅宗 不听。居月馀南汉围解。洪范,日观至东江。清兵夹攻。洪范遁。日观战死。继祖奏属国不守。 世子被执。 (第 192L 页)
毅宗 以继祖不能往救。自诩言中。切责之。遇使臣有加使兵一千。伴使臣出境。五月兵至长山岛而返。大统历既至。 …… (第 192L 页)
宗显皇帝御书玉藻冰壶四大字印本一。思无邪三字模本一。谕元辅王锡爵印本一。谕内阁申时行二幅。印本一。 毅宗 烈皇帝御书非礼不动四大字印本一。唐人诗七言律二句曰陌上尧尊倾北斗。楼前舜乐动南薰。朱子五言古体诗二句 …… (第 193H 页)
一塔。幽深窈窕。无泉石之观。
瞻星台为第六曲。瞻星之义未闻。刻 神宗显皇帝御书玉藻冰壶四大字于左。 毅宗 烈皇帝御书非礼不动四大字于右。万折必东。 宣祖御笔也。大明天地崇祯日月。文正先生笔也。并刻于石之趾。 …… (第 193H 页)
孝王设坛以祀 神宗显皇帝。 显孝王又追祀 太祖高皇帝 毅宗 烈皇帝。 高皇帝所以劝忠孝节义者。不独收其效于前。亦得以及于后者广也。 宣宗皇帝水墨图一幅。在 大内 …… (第 195H 页)
为 圣德之累。然此作史者过言之。 上既严于自治。岂黩货财而蛊女祸乎。臣以 宸翰而知 上之不出此也。 毅宗 烈皇帝御笔非礼不动四大字。文忠公闵鼎重得之燕市。归传之尤庵宋先生时烈。刻之华阳之厓。此 皇庙之所由设 …… (第 196H 页)
昭德。臣莫敢放于奢。勤以集事。臣莫敢纵于惰。具此三德。何为而亡国哉。非德之不建。非民之不援。哀哉。 毅宗 烈皇帝御笔玉蕴山含辉。珠藏泽自媚十字。陪 …… (第 196H 页)
玉之光气外发于山泽。使之辉映。犹君子被服仁义。怀抱道德之象。此乃 帝之所日夕求之。而发于书者如此。 毅宗 烈皇帝御笔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十四字。亦刻石贮云汉阁。此武侯之训也。观其与昭烈谈天下于草庐 …… (第 196L 页)
武侯者比。得使效力于职事。国之溃裂。岂若是乎。殆亦命矣夫。 毅宗 烈皇帝御笔陌上尧尊倾北斗。楼前舜乐动南薰十四字。亦刻石贮云汉阁。噫。 先帝之初。乱逆既除。朝著清明。 …… (第 197H 页)
民如此。君臣上下。宜同享无疆之禄。 帝既殉社稷。而中国之民罹兵刃而死者。殆以万万数者。是又何理哉。 毅宗 烈皇帝御制赐杨嗣昌七言绝句一卷。在焕章庵中。崇祯十二年九月。大学士臣嗣昌。以原官兼兵部尚书。讨流寇。 …… (第 197H 页)
毅宗 烈皇帝御笔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二句。金文忠公寿恒入燕都。得之大贾胡姓人。是时胡虏新入中国。 …… (第 197L 页)
于胡寇。中原蹙于闯献。独燕中富厚。都人士女。褒衣博带。优游翱翔。 帝之书此适因其一时之境而寓兴欤。 毅宗 烈皇帝御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十字一簇。亦文忠公所得于贾人也。其诗乃王摩诘所写辋川之景。而不过幽闲 …… (第 197L 页)
堂之西夹室。 元孝王尝有诗赋其事。又 命题湖堂之臣曰。披衣忆 皇恩以制之。 显孝王又有文而识其匮。 庄孝 王尝启而示筵臣。其质红缎。而于今过二百馀年色不渝。昔 高皇帝赐冕服九章。玉圭玉佩。 王妃珠翠七翟冠霞 (第 198L 页)
先帝三子。皇太子定王慈烱,永王慈炤。当闯贼之乱。不知所终。弘光末王之明。自称太子。非也。清人执 弘光皇帝以归而弑之。天潢之裔。岂复见存。幸而长公主乃女子也。因而德之。如其男子也则岂得全乎。
帝葬昌平之日。 弘光皇帝即位江南。遥上谥曰绍天绎道刚明恪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 后谥曰孝节贞淑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寻改 帝庙号曰毅宗 隆武皇帝。复改威宗。清人谥 帝曰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怀宗端皇帝。既而改称庄烈悯皇帝。 后谥曰孝敬贞烈慈惠庄敏承天配圣端皇后。 帝号凡五易。
先帝谥以思宗。为士民之思也。忻诚伯赵之龙言思非美谥。改以 毅宗。 先帝当危急时。右庶子李明睿,左都御史李邦华请南迁。卒不从。固守京都而崩。可不谓毅乎。此张慎言吕大器 (第 265L 页)
帝葬昌平之日。 弘光皇帝即位江南。遥上谥曰绍天绎道刚明恪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 后谥曰孝节贞淑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寻改 帝庙号曰毅宗 隆武皇帝。复改威宗。清人谥 帝曰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怀宗端皇帝。既而改称庄烈悯皇帝。 后谥曰孝敬贞烈慈惠庄敏承天配圣端皇后。 帝号凡五易。
先帝谥以思宗。为士民之思也。忻诚伯赵之龙言思非美谥。改以 毅宗。 先帝当危急时。右庶子李明睿,左都御史李邦华请南迁。卒不从。固守京都而崩。可不谓毅乎。此张慎言吕大器 (第 265L 页)
斗弼 英宗乙巳上书。请守护华阳洞万东祠。初尤庵宋先生时烈托门人黄江权尚夏建草舍于华阳洞。以祭 神宗 毅宗
两皇帝。又取我 宣祖万折必东之教。扁以万东祠。斗弼之言以此也。 王仍给斗弼禄。录其族有才者。亲书克己 (第 432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