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穆我 睿宗
侑而作主奠献呜咽天子之孝也佥以金匮
归勋于祖祢石䃭藏美子乾坤戒咸秩则司存癸已载
大旂合大乐三陔崛以惟 (第 3b 页)
 王弟生获转根之报神化感应固自照灼不可思议

也故曰纯觉遗身斯为第一旨哉
  纪王孝子世民事 王世民
者金华之武义诸生也父曰某业南亩自给愿
而弱与族子之悍者醉狎而口语相失也族子倚之墙
筑其胁伤困卧且死抚 (第 28a 页)
世民
曰死柰何时 (第 28a 页)
世民
犹在稚
也泣曰直之官不则死之父曰不然直之官必检检则
骨析我是重僇我也且若彼钱神何汝孱有汝母胡以
死哉 (第 28a 页)
父死而诸宗人之长者以好会请捐族子之腴五

十亩偿 世民
曰以为若死生资不则吾曹力能屈若也 (第 28b 页)
世民
饮泣而见母以父之遗命告母曰秘之其姑受田
而葬汝父 (第 28b 页)
世民
既受田复白母曰家幸给饘粥毋食雠
遗也田之入以共赋役外手籍其数市金而封之扄固
之岁以为常 (第 28b 页)
世民
自是口不及父时事而昼夜读书入
试有司补博士弟子以至婚娶举一孺子教弱弟使亦
有成立而其于族子以兄礼礼之 …… (第 28b 页)
醯酱若干为镪几何族子意 世民
且忘之即母亦意且
忘之冀共养没齿而已然 (第 29a 页)
世民
每岁旦即谒家祠之父
主前而以两筳篿卜之不吉则掩泣而退至辛巳卜得
吉乃走冶工所铸一利刃已厌其薄不任弃之 (第 29a 页)
复为刚
斧镌姓名于背而匣焉日伺族子所之一日族子之它
山之姻家饮大醉童子掖而归至无人所 世民
前揖曰
兄何自醉若此族子曰吾饮已氏甚乐也弟何 (第 29a 页)
世民
指其傍山僻凹曰母老矣先陇狭不受归而兹山有当 …… (第 29a 页)
于青乌子书者兄试为我铨之族子盖素挟称其术者
世民
谓童子而迟我山之址而吾掖兄上既上袖斧
而挥之中项踣族子呼謈曰杀我耶 (第 29b 页)
世民
哭曰畴令若
死吾父吾腐心者十年矣而今得反之若姑往吾亦随
若矣族子不能对再斧其胁立死囊其首而下俄童子 (第 29b 页)
寻声至 世民
叱曰吾所以不偕汝上者恐邂逅伤汝报
而家吾身赴狱矣归致首于家祠之父主前曰幸不辱
也拜辞其母曰弟今壮可养 …… (第 29b 页)
牍诵而授之且出其藏金如干曰此雠亩
所出也又出其它镪如干曰此饮雠费也愿并亩悉以
还之令诘曰死者不汝兄耶 世民
恚曰彼雠也杀父安
得兄之且囚所以来偿死耳非蕲脱死也于是 (第 30a 页)
世民

母来请代曰妾所使也其弟亦来代曰某实为之兄不
与也 (第 30a 页)
世民
曰手刃雠者 (第 30a 页)
世民
也能抚 (第 30a 页)
世民
孤者母也代 (第 30a 页)
世民
养母者弟也何代为令义之俾浮系于丽谯之上
饮食之具其事以请监司檄它邑令某与令会勘它邑 …… (第 30a 页)
令谓 世民
所杀族子殴 (第 30b 页)
世民
父死者也法殴从父死者
(第 30b 页)
世民
杀应斩之人当减徒然法必检父尸而后狱可
成检有日矣 (第 30b 页)
世民
闻之自谯投而下败面折肢久之乃
苏叹曰吾为父复雠事已毕偿死法也且吾往者独不
能闻之官惧暴我父骨以牵率至 …… (第 30b 页)
骨也吾杜吾口矣自是绝不食令使其所厚力强之
不应积十日翛然而逝它邑令愧逃去御史闻而嗟赏
久之下邑令为祠 世民
令请 (第 30b 页)
世民
所归田金为材费 …… (第 30b 页)
金也而资之以祠孝子安乎乃议发他赎锾
嗟乎报雠快心事耳即使烈男子能之然未有纯恒不
息因时处中从容之死如 世民
者其在伦常不亦中行
之圣乎哉即尧孔所称奚让焉友人曹昌先自金华归
谈其事时漏下三刻微灯忽明毛骨为悚退而 (第 31a 页)
  咸宁节致语口号
当时瑞色照宫林和气浓浓破积阴香火千家祈国寿
笙歌三部乐宾心兴酣日影移珠箔舞罢花枝倒玉簪
须尽清欢州酉美景从容莫诉酒杯深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王俣
以八月十七日生谓/之咸宁节其日大会公族贵臣近侍干长庆殿) (第 4b 页)
   贺韩魏公启 王 安石
   贺致政赵少保启 王 安石
   贺致政杨侍读启 王 安石
   谢 高丽国王
启 王 安石
   谢知制诰启 王 圭
   谢相府启 苏 洵
   贺欧阳相府启 苏 洵
   通 (第 172b 页)
曾孙也祧曾祖矣再世犹 武宗也再世
则 世宗不迁而 穆宗矣亲尽之义谓何将
世世祧曾祖乎众皆曰善乃罢祧  睿宗 

宗即位台省集议改元馆阁皆唯唯公曰 大 (第 91b 页)
   景云观钟铭跋
景云观在修业坊见宋次道长安志钟铭睿宗景云二
年所撰并书字体与顺陵碑文略似犹有八分遗意间
杂篆法姿态横出妙品也由唐以来历年既久当时古

迹高台已倾曲池已平残碑断碣仅存千百之一而
之书独留至今无恙钟虡不移亦事之希有者也   咸宁县 (第 11b 页)
长乐坊安国寺红楼 睿宗
在藩时舞榭东禅院亦曰木
塔院院门西北廊五壁吴道子弟子释思道画释梵八
部不施彩色尚有典刑
禅师法堂影堂 (第 3b 页)
老成必首姚燧王搆手以酒赐之是岁
尊谥祖宗公撰太祖 睿宗皇
后谥册赐楮币万缗正月
撰皇后册文摄侍中读册至大三年以疾薨公在朝廷
踰四十年凡累朝宪章损益䏸悉举源委翰 (第 12b 页)
  宋兰亭石柱铭
姚江黄子曰古兰亭在崇山下其去今亭二里而遥皆
为农人垦之成田顾流觞之迹隐隐犹存明万历中徐
贞明立石柱以表之余因黄子之言叹曰是亭之迁徙
多矣水经注之所志初在湖口继移水中已而移于天
柱山上山在湖南百年之中三易其地而自刘宋以至
赵宋其兴废不知又几度顾不可考若以天柱山之道
按之其去今亭三十里而唐人兰亭联句诗已明言非
故址然则是石柱者宋兰亭非古兰亭也盖自天水诸
君嗜翰墨始有天章寺以护此亭开庆以后吾家三世

连戚畹(一慈宪夫人一福王/妃终之以仁安皇后)而先太师徐公之薨赐葬
于斯故邀恩命以天章寺旁地尽赐先少师盖尝苞亭
而有之至元甲午东平王俣按越以为是乃永和修禊
之地而反阙然欲于其地筑祠以祀右军其时先少师
托瘖疾杜门已久 王俣
以书来先少师命其子即以亭
址入官乃置书院设山长以招诸生河南狄甲继俣至
其肖右军之像适成于三月之元巳遂 (第 17a 页)
故邱生
荣死哀固无遗憾而礼重易名考德揆行厥有攸司谨
按谥法尊仁安义曰孝宽乐令终曰靖请谥曰孝靖
    王俣
谥宪肃 (第 26a 页)
鹰隼不击则枭鸾不分霜霰不严则萧兰不辨故憸人
之抑损则善类之获伸此所以君子进退之机为正论
消长之候也谨按故大名路总管兼府尹 王俣
比由治
县已著能称其后屡更宪节再峨豸冠以其扶衰济弱
之心形之激浊扬清之政问当道豺狼而狐狸敛迹若
在山 (第 26b 页)
  天地间事事物物未始无定数至于成坏废兴相寻于
冥冥有可知者有不可知者盖在人为与弗为也兰亭
自晋王右军修禊一帖显于今近千载矣至元二十九
年岁在壬辰浙西廉访副史王君俣朋益由山阴拜右

军祠得郡人全氏所舍地创屋数十楹为兰亭书院将
择师之贤选子弟之俊秀者教养焉既落成复获兰亭
旧扁于古屋煤尘中拂拭睹之乃箕山 王俣
书与君殆
非偶然观者无不骇叹噫箕山东平视右军鼻祖耳孙
也其致敬固宜即不知二君相去几何年适姓同名同
(第 10b 页)
  河汾(王通谥文中子常西游长安见隋文帝于太极殿奏太平十二策文帝不能用而讲学河

汾房社王魏咸北面受王佐之道后皆能相太宗平定天下为唐宗臣)


  太平高策匪空言何事隋文不爱贤房杜竟传王佐术
手扶红日上虞渊

  玄武门(唐秦 王世民
与太子建成构隙欲举兵卜之宫僚张公瑾从外来投龟于地云卜以
决疑不疑何卜卜之不吉庸得已乎因诛建成于玄武门 (第 9b 页)
  丙辰笔录
绍兴六年丙辰岁
八月某日下诏巡幸沿江先是诸路探报金与贼合谋
今秋复有南侵之意且以调发大兵屯驻淮上上欲前
期顺动免缓急仓卒之患议以秦桧孟庾充留守寻除
桧万寿观使充留守庾提举醴泉观同留守以知临安

府梁汝嘉充巡幸随军都转运使百司并留临安常程
行遣听留司与决所不可决者申行在所先差兵部尚
书刘大中翰林学士朱震翰林侍读学士范冲工部侍
郎赵霈中书舍人陈与义董弅权户部侍郎 王俣
起居
郎张焘侍御史周秘左司谏陈公辅右司谏王缙左司
郎中耿自求右司员外郎徐林检详王迪太常少卿林
季仲吏 (第 1b 页)
卿等思致君尧舜。欲加号圣文。朕内省虚怀。安敢当此。又
太宗 睿宗。
皆有圣谟。纂承祖号。安敢同称。幸体朕怀。宜断
来表。

** 答再请上尊号表批 (第 14a 页)
万岁闻。自下达上徯吾君。君之
来兮望如云。端兮晬。圣之门。至尊辛卯有事于社首。以泰
折如泰坛。于穆我 睿宗。
侑而作主。奠献呜咽。天子之孝也。
佥以金匮归勋于祖祢。石䃭藏美于乾坤。戒咸秩则司存。
癸巳。载大旂。 (第 03b 页)
是诸部大骇。率众复归。责以不义之
尤。舍其不臣之罪。既服即序。有威且怀。载籍以来。固未之
见也。昔我 睿宗
取句骊于拾遗。今兹圣谋易林胡于反掌。
献功有续。后嗣无忘。百王所废之勋。四夷来宾之俗。自我 (第 11a 页)
后。尤邃
于文。长安中。则天首命有司考试调集之士。而第其词之
高下。公以甲科授秘书省正字。异其对也。 睿宗
之在藩邸。
精选寮属。公为典签。兼掌文翰。爱其才也。其文艺有如此
者。顷之。迁国子主簿。试詹事府丞。 (第 14a 页)
从平壤十七驿。则此城亦在北朝境内。但不知何所云云。今舆览据郑河东高丽史兵志所载国内城界之说。录此城于 义州
古迹。然恐金文烈所考为正。
我国有三浿水。一今鸭绿江。一今大同江。一今平山之猪滩。详在舆览。而又有三 …… (第 581H 页)
高勾丽。
 愚按高勾丽始都卒本(在鸭绿北。未详所在。)扶馀沸流水上。四十年。徙都国内城。(舆览。称在 义州。
)二百九年。又徙都丸都城。(唐史注。称为安市城。在今盖州卫东北六十里。唐志曰。自鸭江口乘小舟。沂流七 (第 583H 页)
百里。至丸都城。)三十八年。又徙都平壤。其后又暂徙丸都。即还平壤。其后至亡。都平壤。如东黄长安。俱平壤近处。盖其国都在鸭江西北者。凡二百八十六年。至东川王忧位居二十年丙寅。为魏毌丘俭所败。遂

东南徙平壤。后六十六年壬寅。更徙丸都。复为慕容氏所破。丸都宫阙毁。遂居平壤之东黄城。而自是不敢复西北徙。以至于亡。大抵高氏之平壤。即晋宋之临安秣陵。而丸都国内。可视以中州之汴洛矣。以此观之。卒本之为成川。丸都之为龙冈者。东俗之俚甚矣。
青石岭。在 义州
四日程。距古辽阳七十里。自古称高丽旧界。岭脊西南走。而金,复,海,盖南四围之地。皆重冈复嶂。高勾丽盛 …… (第 583L 页)
三省科道疏。言朝鲜大国。地方六千里。东人皆以为华人未谙外国地界。然东人自不知而华人乃知之。何者。盖自 义州
杨下口。至江界府一千八十里。自江界至古茂昌四百五十里。至咸镜道三水府二百二十五里。至甲山府六十里。自 (第 584H 页)
精灵绝异。海东名臣行迹云。王设八关会。慨念公与金乐。结草为像列班。上赐以酒食。酒辄自乾。草像起舞。后 睿宗
省西都设会。有二假像。簪笏服紫。骑马踊跃。王怪问之。左右告之。故王为之感慨。官金乐孙及公玄孙劲。又舆 (第 247L 页)
海之说。但云。咸州久为女真所据。(见郑志。)不亦疏乎。女真据。此不过百馀年。(自宋太宗时至徽宗时。) 高丽睿宗
使尹瓘攻取之。乃筑九城。旋复失之耳。(详见沃沮考。)
高王既卒。(大祚荣。)武王继立。(名武艺。)寔 …… (第 265L 页)
 通考云。辽天庆五年。高永昌以渤海叛。契丹阿骨打(金太祖。)初援之。已而复相攻斩。(一统志云。夏行美渤海人。辽太平中。大延琳叛时。行美总渤海军于保州延琳。使人来诱。行美执之。婴城自守。)〇镛案此时沈州。久为契丹之物。故骨打援永昌而夺之。长岭以西之不为渤海久矣。此时保州。(今我邦 义州。
)久为契丹之物。故行美拒延琳而守之。鸭水以北之不为渤海久矣。(渤海亡年。考诸辽金史。始可得之。今无书 (第 272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