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太祖高皇帝封诸王诏(王祎/)
朕荷天地百神之灵祖宗之福起自布衣艰难创业惟
时将帅用命遂致十有六年混一四海功成治定以应
正统考诸古昔帝王既有天下子居嫡长者必正位储
贰若其众子则皆分茅胙土封以王爵盖明长幼之分
固内外之势也朕今有子十人前岁已立长子标为皇
太子爰以今岁四月初七日封第二子樉为秦王第三
子棡为晋王第四子棣为燕王第五子橚为吴王第六
子桢为楚王第七子槫为齐王第八子梓为潭王第九
子杞为赵王第十子檀为 鲁王 侄孙守谦为靖江王皆 (第 3b 页)
朕荷天地百神之灵祖宗之福起自布衣艰难创业惟
时将帅用命遂致十有六年混一四海功成治定以应
正统考诸古昔帝王既有天下子居嫡长者必正位储
贰若其众子则皆分茅胙土封以王爵盖明长幼之分
固内外之势也朕今有子十人前岁已立长子标为皇
太子爰以今岁四月初七日封第二子樉为秦王第三
子棡为晋王第四子棣为燕王第五子橚为吴王第六
子桢为楚王第七子槫为齐王第八子梓为潭王第九
子杞为赵王第十子檀为 鲁王 侄孙守谦为靖江王皆 (第 3b 页)
封诸王诏
朕荷天地百神之灵祖宗之福起自布衣艰难创业惟
时将帅用命遂致十有六年混壹四海功成治定以应
正统考诸古昔帝王既有天下子居嫡长者必正位储
贰若其众子则皆分茅胙土封以王爵盖明长幼之分
固内外之势者朕今有子十人前岁已立长子标为皇
太子爰以今岁四月初七日封第二子樉为秦王第三
子棡为晋王第四子棣为燕王第五子橚为吴王第六
子桢为楚王第七子榑为齐王第八子梓为潭王第九
子杞为赵王第十子檀为 鲁王 侄孙守谦为靖江王皆
授以册宝设置相傅官属凡诸礼典已有定制于戏众
建藩辅所以广磐石之安大封土疆所以眷亲 (第 1b 页)
时将帅用命遂致十有六年混壹四海功成治定以应
正统考诸古昔帝王既有天下子居嫡长者必正位储
贰若其众子则皆分茅胙土封以王爵盖明长幼之分
固内外之势者朕今有子十人前岁已立长子标为皇
太子爰以今岁四月初七日封第二子樉为秦王第三
子棡为晋王第四子棣为燕王第五子橚为吴王第六
子桢为楚王第七子榑为齐王第八子梓为潭王第九
子杞为赵王第十子檀为 鲁王 侄孙守谦为靖江王皆
授以册宝设置相傅官属凡诸礼典已有定制于戏众
建藩辅所以广磐石之安大封土疆所以眷亲 (第 1b 页)
也又复督府书执事新朝佐
命仆明室孤臣区区之诚言尽于此闽南消息既杳郑
经偷安海外公悒悒日甚壬寅冬十一月 鲁王 薨于台
公哭曰孤臣之栖栖有待徒苦部下相依不去者以吾
主上也今更何所待乎癸卯遣使祭告于王甲辰六月
遂散 (第 9b 页)
命仆明室孤臣区区之诚言尽于此闽南消息既杳郑
经偷安海外公悒悒日甚壬寅冬十一月 鲁王 薨于台
公哭曰孤臣之栖栖有待徒苦部下相依不去者以吾
主上也今更何所待乎癸卯遣使祭告于王甲辰六月
遂散 (第 9b 页)
跋黄粱梦图虞城裴主簿家藏画手颇佳
迷人厚利复高名一梦终天唤不应我亦邯郸道中客
醉魂虽醒尚懵腾
秩崇禄厚几全身万古黄粱梦里人不向急流求勇退
只言黄屋忌功臣
百端幻化总非真珍重人间现在身蜂蚁市朝皆画笔
梦中说梦更痴人
每过 邯郸王 化店崇岗西上吕公祠到今三十年来事
回首真成黍一炊 (第 17a 页)
迷人厚利复高名一梦终天唤不应我亦邯郸道中客
醉魂虽醒尚懵腾
秩崇禄厚几全身万古黄粱梦里人不向急流求勇退
只言黄屋忌功臣
百端幻化总非真珍重人间现在身蜂蚁市朝皆画笔
梦中说梦更痴人
每过 邯郸王 化店崇岗西上吕公祠到今三十年来事
回首真成黍一炊 (第 17a 页)
封诸王诏
朕荷天地百神之灵祖宗之福起自布衣艰难创业惟
时将帅用命遂致十有六年混一四海功成治定以应
正统考诸古昔帝王既有天下子居嫡长者必正位储
贰若其众子则皆分茅胙土封以王爵盖明长幼之分
固内外之势者朕今有子十人前岁已立长子标为皇
太子爰以今岁四月初七日封第二子樉为秦王第三
子棡为晋王第四子棣为燕王第五子橚为吴王第六
子桢为楚王第七子榑为齐王第八子梓为潭王第九
子杞为赵王第十子檀为 鲁王 侄孙守谦为靖江王皆
授以册宝设置相傅官属凡诸礼典已有定制于戏众
建藩辅所以广磐石之安大封土疆所以眷亲 (第 1b 页)
朕荷天地百神之灵祖宗之福起自布衣艰难创业惟
时将帅用命遂致十有六年混一四海功成治定以应
正统考诸古昔帝王既有天下子居嫡长者必正位储
贰若其众子则皆分茅胙土封以王爵盖明长幼之分
固内外之势者朕今有子十人前岁已立长子标为皇
太子爰以今岁四月初七日封第二子樉为秦王第三
子棡为晋王第四子棣为燕王第五子橚为吴王第六
子桢为楚王第七子榑为齐王第八子梓为潭王第九
子杞为赵王第十子檀为 鲁王 侄孙守谦为靖江王皆
授以册宝设置相傅官属凡诸礼典已有定制于戏众
建藩辅所以广磐石之安大封土疆所以眷亲 (第 1b 页)
禦使上柱国欧阳使君神道碑铭
使君讳琟字(阙/)渤海人其先出自帝颛顼高阳氏汉有
欧阳伯和伯和孙高高孙地馀并列儒林晋有坚石著
名文苑贤达继轨其来邈乎六代祖僧宝始自渤海徒
居长沙五代祖頠陈山阳郡公高祖纥陈开府仪同三
司左屯卫大将军交广等十九州诸军事广州刺史袭
山阳郡公功业并著于前史曾伯祖询皇朝银青光禄
大夫给事中率更令崇贤馆学士以词学德行见重前
朝笔法孤标垂名不朽曾祖胤年十七以门子入侍见
赏太宗十八加正议大夫 鲁王 传奉使和突厥不拜虏
庭朝廷嘉之回封南海郡公施光二州刺史祖谌洛州
巩县令父机汉州什邡令以休懿传世著闻于 (第 11a 页)
使君讳琟字(阙/)渤海人其先出自帝颛顼高阳氏汉有
欧阳伯和伯和孙高高孙地馀并列儒林晋有坚
名文苑贤达继轨其来邈乎六代祖僧宝始自渤海徒
居长沙五代祖頠陈山阳郡公高祖纥陈开府仪同三
司左屯卫大将军交广等十九州诸军事广州刺史袭
山阳郡公功业并著于前史曾伯祖询皇朝银青光禄
大夫给事中率更令崇贤馆学士以词学德行见重前
朝笔法孤标垂名不朽曾祖胤年十七以门子入侍见
赏太宗十八加正议大夫 鲁王 传奉使和突厥不拜虏
庭朝廷嘉之回封南海郡公施光二州刺史祖谌洛州
巩县令父机汉州什邡令以休懿传世著闻于 (第 11a 页)
今则敷天魋结、率土髡钳,独山阿海湄,犹然栉风沐雨,与鳞介争此冠裳。乃赤城冯生,则谓『与其被发而祭野,毋宁披发而入山』;含华隐曜,殆将十九年。一日,渡
海来谒余,衣冠甚伟,鬓发如漆,俨然桃源中人也。且出旧制数篇相示;其采芝之曲欤?其采薇之歌欤?盖不待卒读而发已上指矣。余因以冯生之发、较苏卿之节,则十九年画粥断齑,固无愧于吞毡啮雪也。异日明天子出而询兹黄发,冯生虽颠毛种种乎,而对镜弹冠,即一发千钧矣。
祭监国 鲁王 表文(癸卯)
伏以龙逝桥陵,璁珩结攀髯之痛;麟游阙里,桐圭含解绂之悲。况欲执羁靮而无从,祗觉纳 (第 60 页)
海来谒余,衣冠甚伟,鬓发如漆,俨然桃源中人也。且出旧制数篇相示;其采芝之曲欤?其采薇之歌欤?盖不待卒读而发已上指矣。余因以冯生之发、较苏卿之节,则十九年画粥断齑,固无愧于吞毡啮雪也。异日明天子出而询兹黄发,冯生虽颠毛种种乎,而对镜弹冠,即一发千钧矣。
祭监国 鲁王 表文(癸卯)
伏以龙逝桥陵,璁珩结攀髯之痛;麟游阙里,桐圭含解绂之悲。况欲执羁靮而无从,祗觉纳 (第 60 页)
张鲵渊(「南疆绎史」、「小腆纪年」鲵均作鲲):名肯堂,字载宁;华亭人。天启乙丑进士。崇祯末,以佥都御史巡抚福建。乙酉南都亡,郑氏拥唐王入闽;以劝进功,擢兵部尚书,改掌都察院事。寻复加少师、少保兼户、工、吏三部尚书。丙戌八月闽陷,飘泊海外,尝出私财募兵。己丑十月,至舟山, 鲁王
拜为东阁大学士,加太傅。张定西奉 (第 66 页)
鲁王 捣吴淞,以为留守。舟山破,衣蟒玉南向坐,从容赋诗自缢死。国朝赐谥「忠穆」(「明史」有传)。 …… (第 66 页)
朱闻玄:名永祐,字爰启;南直隶上海人。崇祯甲戌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文选司;罢归。南都亡,豫于松江陈、夏之事。唐王立,以郎中召,改户、兵二科都给事中,迁太常寺卿兼原官;张公肯堂荐为北征监军。闽中破, 鲁王 擢拜刑部侍郎,监军如故;寻转吏部左侍郎。舟山建国,晋工部尚书,仍兼吏部事。辛卯城破,执之;令跪,挺立 (第 67 页)
鲁王 捣吴淞,以为留守。舟山破,衣蟒玉南向坐,从容赋诗自缢死。国朝赐谥「忠穆」(「明史」有传)。 …… (第 66 页)
朱闻玄:名永祐,字爰启;南直隶上海人。崇祯甲戌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文选司;罢归。南都亡,豫于松江陈、夏之事。唐王立,以郎中召,改户、兵二科都给事中,迁太常寺卿兼原官;张公肯堂荐为北征监军。闽中破, 鲁王 擢拜刑部侍郎,监军如故;寻转吏部左侍郎。舟山建国,晋工部尚书,仍兼吏部事。辛卯城破,执之;令跪,挺立 (第 67 页)
乡诸公者,曰温无备也。夫备而使人知其备,此岂为真能备者乎?所用马启河辈入温作说客,逢人辄云「若等归戴 鲁王,
则赋税岁得减十之三」;独不思台、绍赋税五年并徵,温距台、绍不数舍,其民岂尽聋聩!其归也,又与木叔相继 (第 59 页)
鲁王迁澎辩
明季续闻载 鲁王 栖金门七年。讯后来诸人云,至己亥秋受永历手敕仍命监国。成功迁之澎湖岛,窘逼日甚。辛丑,成功因兵败后陡 (第 28 页)
然悔悟,复迎归金门。连横曰:此诚莫须有事也。澎湖为台湾之附庸。天启二年,荷人据澎湖。四年,复据台湾,筑垒驻兵,以张海权。己亥为永历十三年,二岛尚为荷人所有。延平何能迁 鲁王 于其地?则迁之,而荷人岂肯受之?受之,又岂肯归之?此势之所必无也。方是时,延平大举北伐,长围南京,光 (第 28 页)
复之军,云合雾起,又何暇迁 鲁王 于澎湖哉?则迁 (第 28 页)
鲁王, 而 (第 28 页)
鲁王 之旧臣如张尚书煌言、徐中丞孚远,俱在延平军中,宁无一言?此又理之所必无也。
夫以延平忠贞之节,眷 (第 28 页)
明季续闻载 鲁王 栖金门七年。讯后来诸人云,至己亥秋受永历手敕仍命监国。成功迁之澎湖岛,窘逼日甚。辛丑,成功因兵败后陡 (第 28 页)
然悔悟,复迎归金门。连横曰:此诚莫须有事也。澎湖为台湾之附庸。天启二年,荷人据澎湖。四年,复据台湾,筑垒驻兵,以张海权。己亥为永历十三年,二岛尚为荷人所有。延平何能迁 鲁王 于其地?则迁之,而荷人岂肯受之?受之,又岂肯归之?此势之所必无也。方是时,延平大举北伐,长围南京,光 (第 28 页)
复之军,云合雾起,又何暇迁 鲁王 于澎湖哉?则迁 (第 28 页)
鲁王, 而 (第 28 页)
鲁王 之旧臣如张尚书煌言、徐中丞孚远,俱在延平军中,宁无一言?此又理之所必无也。
夫以延平忠贞之节,眷 (第 28 页)
是樗轩李公石亨之祖也。访花山社有府夫人姜氏墓。是象山府院君允成之配也。上道社有高丽相臣 曹温
之墓。风流山有 神懿王后祖考 赠安川府院君韩圭仁之墓。鹤城山顶有城隍坛。龛安神像。俗称宣威大王之神。 (第 57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