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集部
无史家叙述之法然不敢效宋学士编潘舍人年谱
取其理通者为之特稍订其甚者而后缀三学祭文
及哭公诗人吴公芾及一诗并序兹将黄文 献公 潜
读遗事诗附后而祭文摘附文献诗后其芾长篇巳
载原刻不宜独入其名一诗深恨汪黄沮公然未能
杀公也 (第 63a 页)
取其理通者为之特稍订其甚者而后缀三学祭文
及哭公诗人吴公芾及一诗并序兹将黄文 献公 潜
读遗事诗附后而祭文摘附文献诗后其芾长篇巳
载原刻不宜独入其名一诗深恨汪黄沮公然未能
杀公也 (第 63a 页)
。乌呼。追计岁月。今为四十年馀矣。中间荣悴存没。云变万状。夭寿何足道也。始余委禽于朴氏之庙。追而见忠 献公。
时公弟绫州和顺二丈人。合堂谈对。淑人之从父昆弟四人。振振如也。亲弟童蒙教官次沁都留后。并总发而紒。导 (第 540H 页)
传。先君之力可济也。(注)先君。谓周之先王。
出顾炎武说。书云昔我先君文王武王是也。杜云鼢之父 献公。 于义未合故不取。
传。吴大子诸樊入郥(一作郹)。(注)陆德明曰。诸樊。吴王僚大子。与伯祖吴子遏同名 (第 505H 页)
出顾炎武说。书云昔我先君文王武王是也。杜云鼢之父 献公。 于义未合故不取。
传。吴大子诸樊入郥(一作郹)。(注)陆德明曰。诸樊。吴王僚大子。与伯祖吴子遏同名 (第 505H 页)
赵盾之弑。据左传则冤矣。经何不原其情而直加恶名耶。观其曰君之獒不如臣之獒。显有无君之迹。恐未可以良大夫论。穿之作乱。盾必与知。董史之书。据其所见以归之耳。其云孔子曰云云。恐出于一般傅会之谈。未可信也。
赵穿只是司马昭之成济耳。越竟乃免之云。都不成理。所论极是。
宁喜之复 献公。 成父命也。而经书曰弑其君剽。剽之为卫君。又已明矣。然则 国朝张嫔之出也。药泉南公欲以己巳所争争之亦当 (第 347L 页)
矣。但未知宁喜之所事者。在剽而不在玄(一作献)也。使 献公 之旧臣而为此则其案必有别耶。
逐而复之。立而弑之。专由于宁氏之父子。则其君之臣之。皆自为之地尔。恶得 (第 347L 页)
赵穿只是司马昭之成济耳。越竟乃免之云。都不成理。所论极是。
宁喜之复 献公。 成父命也。而经书曰弑其君剽。剽之为卫君。又已明矣。然则 国朝张嫔之出也。药泉南公欲以己巳所争争之亦当 (第 347L 页)
矣。但未知宁喜之所事者。在剽而不在玄(一作献)也。使 献公 之旧臣而为此则其案必有别耶。
逐而复之。立而弑之。专由于宁氏之父子。则其君之臣之。皆自为之地尔。恶得 (第 347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