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二
某启幸以弱才托于弘造遂舍寒乡之士爰升近署之
班虽与道翱翔似无邪行而随波上下安有直词是以
久列编脩常孤事任一家之言莫就空慕马迁三国之
志未闻实惭陈寿深宜免罢稍获遑宁不谓相公尚贷
简书且敦方册才授改官之宠仍还帖职之荣乍簪笔
于宸轩复和铅于纶阁中书肄入宁同著作之郎相府

依栖乃类司徒之掾分诚已过恩亦太隆既辞让以难
谐但忧兢而罔寘榖梁清婉休校力于短长 王隐
混淆
预甘心于讥诮营职为务投生以酬下情无任感激省
循光忝愧惧之至
   谢宰相启
某启伏以居有熊左右 (第 11b 页)
躁进之辜不敢逃责
   上令狐相公启      温庭筠
某闻丘明作传必受宣尼 王隐
著书先依庾亮或情优
国士或义重门人咸托光阴方成志业抑又闻弃茵微
物尚轸晋君坏刷小姿每干齐相岂系效珍之 (第 6a 页)
   谢大理薛卿启
某启某闻宋济之困名场空馀坦率唐衢之升军宴但
益号咷斯人以当年不偶于良知晚岁遂成其永恨况
某卑将此事以戒前车至愿蹉跎年光老大向秦庭而
屡泣抱楚足以频伤中间辄以所著谗书上干阍吏近
见某官伏知阁下爰哀弱植俯降深仁回日月于壶中

展方书于肘后欲使徐甲之尸必起蔡经之骨重生仰
嘉音而背若负山承厚旨而身知有翼既容托迹窃敢
兴言某动不知机进惟招败忌 王隐
之名者虞预暴苏
秦之过者张仪群居不出一言彼则谓某矜才傲物痛
饮不逾三爵彼则谓某恃酒凌人何争名竞利之场 (第 8b 页)
而前汉事迹灼然传在人口者
以司马迁班固叙述高简之工故学者悦而习焉其读
之详也足下读范晔汉书陈寿三国志 王隐
晋书生熟
何如左丘明司马迁班固书之温习哉故温习者事迹
彰而罕读书者事迹晦读之疏数在词之高下理必然 (第 23a 页)
   答刘秀才书       韩 愈
六月九日韩愈白秀才刘君足下辱闻见爱教勉以所
宜务敢不拜赐愚以为凡史氏褒贬大法春秋已备之
矣后之作者在㨿事迹实录(蜀本有/实录字)则善恶自见(蜀本/有矣)
(字/)然此尚非浅陋偷惰者所能就况褒贬耶孔子圣人
作春秋辱于鲁卫陈宋齐楚卒不遇而死齐太史氏兄
弟几尽左丘明纪春秋时事是以失明司马迁作史记
刑诛班固瘦死陈寿起又废卒亦无所至 王隐
谤退死 (第 10b 页)
灼然传在人口者以司马迁班固叙述高简之工故学
者悦而习焉其读之详也足下读范晔汉书陈寿三国
王隐
晋书生熟何如左丘明司马迁班固书之温习
哉故温习者事迹彰而罕读者事迹晦读之疏数在辞
之高下理必然也唐有 (第 10a 页)
  奏记宰相(唐刘知几/)
仆自策名仕伍待罪朝列三为史臣再入东观竟不能
勒成国典贻彼后来者静言思之其不可有五何者古

之国史皆出一家未闻藉功于众惟汉东观大集群儒
然纂述无主条章靡建由是伯度讶其不实公理以为
可焚今史司取士有倍东京人自为荀袁家自为政骏
每记一事载一言阁笔相视含毫不断头白可期汗青
无日一不可也前汉郡国计书先上太史副上丞相后
汉公卿所撰先集公府乃上兰台故史官载事为广今
史臣编录惟自询采二史不注起居百家罕通行状
即仲尼犹且管窥况中材岂能博物二不可也史局通

籍禁门幽居九重所以杜颜面防请谒也今馆中作者
如林皆愿长喙无闻齰舌一示褒贬曾未绝口而朝野
具知孙盛取嫉权门 王隐
见雠贵族常人之情不能无
畏三不可也古者史氏各有指归故尚书以疏通知远
为主春秋以惩恶劝善为先今史官记注 (第 16a 页)
  郑泉(三国注吴书/)
郑泉字文渊陈郡人博学有奇志而性嗜酒其閒居每
曰愿得美酒满五百斛船以四时甘脆置两头反覆没
饮之惫即住而啖肴膳酒有斗升减随即益之不亦快

乎权以为郎中尝与之言卿好于众中面諌或失礼敬
宁畏龙鳞乎对曰臣闻君明臣直今值朝廷上下无讳
实恃洪恩不畏龙鳞后侍宴权乃怖之使提出付有司
促治罪泉临出屡顾权呼还笑曰卿言不畏龙鳞何临
出而顾乎对曰实恃恩覆知无死忧至当出閤感惟威
灵不能不顾耳泉临卒谓同类曰必葬我陶家之侧庶
百年之后化而成土幸见取为酒壶实获我心矣
  李秉(三国注 王隐
晋书/) …… (第 12a 页)
名历位吏部郎平阳太守
  王裒 (王隐
晋书/)
修一子名仪字朱表高亮雅直司马文王为安东仪为
司马东关之败文王曰近日之事谁任其咎仪曰责在
(第 13b 页)
   让五兵尚书表
臣闻仲尼大圣犹云书不尽言士衡高才常称文不逮

意臣比衰痾日积思绪茫然频托朋游为裁章表虽复
陈琳健笔未尽愚怀孙惠辞人颇加烦饰所以高天缅
邈弗降昭回瞻拜丝纶更增忧惫臣虽不敏弱冠登朝
伊昔承华豫游多士晚逢兴运爰滥宠私尔时四郊多
垒七雄分争国家制度日不暇给赵宫论受命之宜随
邑奏升坛之礼而参闻秘计弗解单于之兵飞箭驰书
未动聊城之将不期枚乘老叟忽降时恩冯唐暮年见
申明主擢宰京邑朝坐棘林遂致洛阳无雨非比长安

多盗其宜屏锢用寘严科犹处名僚久为叨窃但著书
天禄虽如刘向朔望登朝转同 王隐
于其朽劣尚可从
容司会文昌邈然非据
   让散骑常侍表
臣闻五十知命宗师之格言六百辞满通贤之高槩昔 (第 31a 页)
   从而为之辞
愈白秀才辱问见爱教勉以所宜务敢不拜赐愚以为
凡史氏褒贬大法春秋已备之矣后之作者在据事迹

实录则善恶自见然此尚非浅陋偷惰者所能就况褒
贬邪孔子圣人作春秋辱于鲁卫陈宋齐楚卒不遇而
死齐太史氏兄弟几尽左丘明纪春秋时事以失明司
马迁作史记刑诛班固瘐死陈寿起又废卒亦无所至 王隐
谤退死家习凿齿无一足崔浩范晔赤诛魏收夭
绝宋孝王诛死足下所称吴兢亦不闻身贵而令其后
有闻也夫为史者不 (第 4a 页)
 秦康王志𡐤(一首/)

    王隐
王尚炳第三子悯王樉之孙高皇帝曾孙
   也宣德三年以富平王进封景泰六年薨有默
   庵集
  送医士 (第 8a 页)
袁宏荀悦晋之孙盛习凿齿及 王隐
臧荣绪逮后刘知
几辈皆有述作蔚然可观亦曷可少焉虽然千古之史
才司马子长其首也其文宕逸善叙事有牢笼万有 (第 19a 页)
之徐广郭
季产皆撰晋纪王绍之撰安帝阳秋讫义熙九年之事
习凿齿孙盛檀道鸾皆撰阳秋杜延业撰春秋略司马
王隐
谢沈虞预朱凤谢灵运臧荣绪萧子云沈约郑 …… (第 4a 页)
论)其书简略直而能婉(语本晋/书本传)犹时战浮讹罔尽
机要(语本/史通)虞预生长东南不知中朝事多窃写 王隐

书谢沈才学在虞预之右习凿齿裁正桓玄之觊觎非
望以晋继汉明天心不可以势力强其词甚正(皆晋书/本传) …… (第 4b 页)
冠便留心传著(梁书/本传)臧荣绪虽
无逸才亦足弥纶一代(南齐书本传褚/渊启太祖云)法盛中兴荒拙
少气 王隐
徐广沦溺罕华(刘祥撰宋书序录/历说诸晋史云云)沈约故造
奇说谢灵运虚张高论道鸾不揆浅才好出奇语大凡 …… (第 5a 页)
改作之由也晋自陆机作三帝纪而后有干宝何承天
何法盛 王隐
臧荣绪等一十八家而檀王为劣贞观之
际君臣有事纂修于是言晋书者皆废旧本竞从新撰
然而远弃史班近宗徐庾亦 …… (第 15b 页)
华称善夏侯辍笔范頵
赞其词多劝戒固亦不诬而纪魏传蜀终乖大统后儒
讥之然足与三史颉颃此书而已晋史自陆机 王隐

宝何法盛臧荣绪而下作者十八家唐太宗谓其才非
良史书亏实录乃诏房元龄褚遂良许敬宗来济陆元
仕刘翼李 (第 28a 页)
灼然传在人口者以司马迁班固叙述高简之工故学
者悦而习焉其读之详也足下读范晔汉书陈寿三国
王隐
晋书生熟何如左邱明司马迁班固书之温习
哉故温习者事迹彰而罕读者事迹晦读之疏数在辞
之高下理必然也唐有 (第 20a 页)
字安国作晋阳秋直书桓温败枋/头事温大怒谓盛子曰若此史遂行自是)
(关卿门户计盛子请/改不从因私改之) 王隐
直书见雠贵族 (第 11a 页)
(王隐
(第 11a 页)
处叔/
撰晋史时杜)
(预嫉之预既豪族交结/权贵共为朋党以斥隐)人之情也能无畏乎其不可三 (第 11a 页)
  于武陵

   夜寻僧不遇
   赠 王隐

  李群玉
   湖阔
   送秦鍊师
   游玉芝观
  李郢
   游天柱观 (第 56a 页)
     之乃题阁道为谣
阁道东有大牛王济鞅裴楷鞧和峤刺促不得休

    南土谣
      王隐
晋书曰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
     州诸军事南土美而谣之
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勇功
     (第 9b 页)
膏唇)
(拭舌注自恣也实任昉哭范仆射诗生平礼数绝事嵇/康书匪降自天 由疏顽 饥卧暗用袁安卧雪) (王隐
晋书董威辇拾残缯结为衣号曰百结又张协诗/青苔依空墙 蔡琰胡笳哭无声兮气将咽 曰十拍)
(悲湥兮 (第 23b 页)
(夏衣若悬鹑百结 王隐
晋书董威辇拾残缯辄结为衣/号曰百结 阮籍车驾所穷恸哭而返 宋玉高唐赋)
(虚闻松声陶陶潜诗骤骥感 (第 42b 页)
朝醉里为君欢今按首二乃对起若依龚说语近/于俗 陈后主诗羞将别后面 汉乐府长歌行发短)
(耳何长时 王隐
晋书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参/僚毕集 风至吹嘉帽堕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 魏)
(志曹植善属文太祖 (第 4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