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總集類
至晋王肃始似窃见而晋书又云郑冲以古文授苏
愉愉授梁柳柳之内兄皇甫谧又从柳得之而柳又
以授臧曹曹始授 梅赜 赜乃于前晋奏上其书而施
行焉(今按汉书所引泰誓云诬神者殃及三世又云/立功立事惟以永年疑即武帝之世所 (第 6b 页)
愉愉授梁柳柳之内兄皇甫谧又从柳得之而柳又
以授臧曹曹始授 梅赜 赜乃于前晋奏上其书而施
行焉(今按汉书所引泰誓云诬神者殃及三世又云/立功立事惟以永年疑即武帝之世所 (第 6b 页)
四望谣
望蓬莱驾苍龙枣如瓜献木公
望昆崙骖白虎觞九霞进王母
读尚书
二十八篇今自汉伏生授二十五篇古至 晋梅赜 奏二
十八宿外二十五宿又仲尼不可作谁复百篇旧
八月十五夜月
今夜中秋月当圆尚未圆人皆瞻白兔我欲问 (第 39b 页)
望蓬莱驾苍龙枣如瓜献木公
望昆崙骖白虎觞九霞进王母
读尚书
二十八篇今自汉伏生授二十五篇古至 晋梅赜 奏二
十八宿外二十五宿又仲尼不可作谁复百篇旧
八月十五夜月
今夜中秋月当圆尚未圆人皆瞻白兔我欲问 (第 39b 页)
十三篇晁错写以汉𨽻是为今文欧阳大小夏侯传之
安国得孔壁古文多伏氏二十五篇皆科斗字传之者
梁柳臧曹而 梅赜 上之今天宝定本则卫衡所合定而
朱子命蔡沈为传者也辕固齐诗亡于魏矣申培鲁诗
亡于晋矣韩婴韩诗仅存外传矣 …… (第 11a 页)
自孔壁然伏生口授女子而其
书反多艰涩孔安国𨽻古定本之蝌蚪而其文反多平
易殆不可晓欧阳大小夏侯传今文 梅赜 姚方兴等传
古文朱子属之九峰蔡氏而古今合辙矣齐诗始于辕
固而翼奉匡衡等传之鲁诗始于申培而韦贤暨子元 …… (第 16a 页)
书易以卜筮独存书礼晚出最为残缺孔惠
藏古文尚书于屋壁至孙临淮太守安国为之传遭巫
蛊事未献东晋豫章内史 梅赜 得而上之齐建武四年
有姚方兴者又得舜典二十八字合之河内李氏所献
泰誓书之古今文备矣礼出淹中刘向父子所 (第 20b 页)
安国得孔壁古文多伏氏二十五篇皆科斗字传之者
梁柳臧曹而 梅赜 上之今天宝定本则卫衡所合定而
朱子命蔡沈为传者也辕固齐诗亡于魏矣申培鲁诗
亡于晋矣韩婴韩诗仅存外传矣 …… (第 11a 页)
自孔壁然伏生口授女子而其
书反多艰涩孔安国𨽻古定本之蝌蚪而其文反多平
易殆不可晓欧阳大小夏侯传今文 梅赜 姚方兴等传
古文朱子属之九峰蔡氏而古今合辙矣齐诗始于辕
固而翼奉匡衡等传之鲁诗始于申培而韦贤暨子元 …… (第 16a 页)
书易以卜筮独存书礼晚出最为残缺孔惠
藏古文尚书于屋壁至孙临淮太守安国为之传遭巫
蛊事未献东晋豫章内史 梅赜 得而上之齐建武四年
有姚方兴者又得舜典二十八字合之河内李氏所献
泰誓书之古今文备矣礼出淹中刘向父子所 (第 20b 页)
李 绂
书传自汉魏以来并遵今文之学无一人见所谓古文
尚书矣故亦无一人见所谓孔氏传者自 梅赜 二十五
篇之书出唐人据以为疏颁之学官而伏氏尚书大传
遂亡不传考汉书艺文志载伏氏胜尚书大传四十一
篇隋 (第 28a 页)
书传自汉魏以来并遵今文之学无一人见所谓古文
尚书矣故亦无一人见所谓孔氏传者自 梅赜 二十五
篇之书出唐人据以为疏颁之学官而伏氏尚书大传
遂亡不传考汉书艺文志载伏氏胜尚书大传四十一
篇隋 (第 28a 页)
书也汉魏数百年间诸儒所治不过此尔当时以应二
十八宿盖不知二十八篇之外犹有书也东晋元帝时
有豫章内史 梅赜 增多伏生书二十五篇称为孔氏壁 …… (第 3a 页)
也故今
特出伏氏二十八篇如旧以为汉儒所传确然可信而
晋世晚出之书别见于后以俟后之君子择焉
书二十五篇 晋梅赜 所奏上者所谓古文书也书有今
文古文之异何哉晁错所受伏生书以𨽻写之𨽻者当 …… (第 3b 页)
古文虽在而辞义芜鄙不足取重于世以售其欺及 梅赜 二十五
篇之书出则凡传记所引书语注家指为逸书者收拾无遗既
有證验而其言率依于理比张霸伪书辽绝矣析伏氏 …… (第 4b 页)
复能辨窃尝读之伏氏书虽难尽通然辞义古奥其为上
古之书无疑 梅赜 所增二十五篇体制如出一手采集补缀
虽无一字无所本而平缓卑弱殊不类先汉以前之文夫千
年古书最晚乃出而字 (第 5a 页)
十八宿盖不知二十八篇之外犹有书也东晋元帝时
有豫章内史 梅赜 增多伏生书二十五篇称为孔氏壁 …… (第 3a 页)
也故今
特出伏氏二十八篇如旧以为汉儒所传确然可信而
晋世晚出之书别见于后以俟后之君子择焉
书二十五篇 晋梅赜 所奏上者所谓古文书也书有今
文古文之异何哉晁错所受伏生书以𨽻写之𨽻者当 …… (第 3b 页)
古文虽在而辞义芜鄙不足取重于世以售其欺及 梅赜 二十五
篇之书出则凡传记所引书语注家指为逸书者收拾无遗既
有證验而其言率依于理比张霸伪书辽绝矣析伏氏 …… (第 4b 页)
复能辨窃尝读之伏氏书虽难尽通然辞义古奥其为上
古之书无疑 梅赜 所增二十五篇体制如出一手采集补缀
虽无一字无所本而平缓卑弱殊不类先汉以前之文夫千
年古书最晚乃出而字 (第 5a 页)
读蔡仲之命篇书后
成王之命蔡仲王若曰胡无若尔考之违王命也见于
春秋左氏传而 梅赜 书增益其文云率乃祖文王之遗
训异哉斯言也盘庚曰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又曰我
先后绥乃祖乃父此诰臣民之辞则 (第 8b 页)
成王之命蔡仲王若曰胡无若尔考之违王命也见于
春秋左氏传而 梅赜 书增益其文云率乃祖文王之遗
训异哉斯言也盘庚曰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又曰我
先后绥乃祖乃父此诰臣民之辞则 (第 8b 页)
书也汉魏数百年间诸儒所治不过此尔当时以应二
十八宿盖不知二十八篇之外犹有书也东晋元帝时
有豫章内史 梅赜 增多伏生书二十五篇称为孔氏壁
中古文郑冲授之苏愉愉 …… (第 3a 页)
柳得之以授臧曹曹授 梅赜 赜遂奉上其书今考传记
所引古书在二十五篇之内者郑玄赵岐韦昭王肃杜
预辈并指为逸书则是汉魏晋初诸儒曾未 …… (第 3b 页)
也故
今特出伏氏二十八篇如旧以为汉儒所传确然可信
而晋世晚出之书别见于后以俟后之君子择焉
书二十五篇 晋梅赜 所奏上者所谓古文书也书有今
文古文之异何哉晁错所受伏生书以𨽻写之𨽻者当
世通行之字也故曰今文鲁恭 …… (第 3b 页)
虽在而辞义芜鄙不足取重于世以售其欺及 梅赜
二
十五篇之书出则凡传记所引书语注家指为逸书者
收拾无遗既有證验而其言率依于理比张霸伪书辽
绝矣析伏 …… (第 4b 页)
书既与 梅赜 所增混淆谁复能辨窃尝读之伏氏书虽
难尽通然辞义古奥其为上古之书无疑梅 (第 5a 页)
十八宿盖不知二十八篇之外犹有书也东晋元帝时
有豫章内史 梅赜 增多伏生书二十五篇称为
中古文郑冲授之苏愉愉 …… (第 3a 页)
柳得之以授臧曹曹授 梅赜 赜遂奉上其书今考传记
所引古书在二十五篇之内者郑玄赵岐韦昭王肃杜
预辈并指为逸书则是汉魏晋初诸儒曾未 …… (第 3b 页)
也故
今特出伏氏二十八篇如旧以为汉儒所传确然可信
而晋世晚出之书别见于后以俟后之君子择焉
书二十五篇 晋梅赜 所奏上者所谓古文书也书有今
文古文之异何哉晁错所受伏生书以𨽻写之𨽻者当
世通行之字也故曰今文鲁恭 …… (第 3b 页)
虽在而辞义芜鄙不足取重于世以售其
十五篇之书出则凡传记所引书语注家指为逸书者
收拾无遗既有證验而其言率依于理比张霸伪书辽
绝矣析伏 …… (第 4b 页)
书既与 梅赜 所增混淆谁复能辨窃尝读之伏氏书虽
难尽通然辞义古奥其为上古之书无疑梅 (第 5a 页)
阎先生(若璩)传
先生讳若璩字百诗先世居太原县西塞村五世祖始
居淮安祖世科万历甲辰进士布政司参议父修龄郡
学生先生少口吃入小学读书千遍犹未熟同辈咸□
其钝年十五冬夜读书有所碍愤悱不肯寐漏四下寒
甚坚卧沈思心忽开朗自是颖悟异常是岁补学官弟
子一时名士如李太虚方尔止王于一杜于皇辈皆折
辈行与交研究经史深造自得尝集陶贞白皇前士安
语题其注云一物不知以为深耻遭人而问少有宁日
其立志如此年二十读尚书至古文二十五篇即疑其
伪沈潜三十馀年乃尽得其症结所在作尚书古文疏
證八卷其最精者谓汉艺文志言鲁共王坏孔子宅得
古文尚书孔安国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楚元王
传亦云逸书十六篇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古文篇数
之见于西汉者如此而 梅赜 所上乃增多二十五篇此
篇数之不合也杜林马郑皆传古文者据郑氏说则增
多者舜典汨作九共大禹谟益稷五子之歌 (第 6a 页)
先生讳若璩字百诗先世居太原县西塞村五世祖始
居淮安祖世科万历甲辰进士布政司参议父修龄郡
学生先生少口吃入小学读书千遍犹未熟同辈咸□
其钝年十五冬夜读书有所碍愤悱不肯寐漏四下寒
甚坚卧沈思心忽开朗自是颖悟异常是岁补学官弟
子一时名士如李太虚方尔止王于一杜于皇辈皆折
辈行与交研究经史深造自得尝集陶贞白皇前士安
语题其注云一物不知以为深耻遭人而问少有宁日
其立志如此年二十读尚书至古文二十五篇即疑其
伪沈潜三十馀年乃尽得其症结所在作尚书古文疏
證八卷其最精者谓汉艺文志言鲁共王坏孔子宅得
古文尚书孔安国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楚元王
传亦云逸书十六篇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古文篇数
之见于西汉者如此而 梅赜 所上乃增多二十五篇此
篇数之不合也杜林马郑皆传古文者据郑氏说则增
多者舜典汨作九共大禹谟益稷五子之歌 (第 6a 页)
胜及胜子建为大小夏
侯之学三家并行至东京而欧阳特盛古文得之孔壁
中经孔安国编定以巫蛊事起不得列学宫至 晋梅赜
上之唐卫包合古今文为一而书始全然蔡九峰谓今
文多艰涩古文反平易疑安国之序不类西京文字朱
子亦疑之欧阳 (第 3b 页)
侯之学三家并行至东京而欧阳特盛古文得之孔壁
中经孔安国编定以巫蛊事起不得列学宫至 晋梅赜
上之唐卫包合古今文为一而书始全然蔡九峰谓今
文多艰涩古文反平易疑安国之序不类西京文字朱
子亦疑之欧阳 (第 3b 页)
第一问(癸酉乡试/)
古无经名也六经之说见于庄子自后戴圣记礼遂有
经解之篇汉当秦灭经之后诸儒掇拾于煨烬之馀各
相传说使圣人之道不泯于后世而有宋诸大儒因得
以寻流而溯源厥功伟矣郑氏夹漈至谓汉穷经而经
亡不亦过欤易家有施雠孟喜京房其后费直以彖象
文言杂入卦中至王弼又分爻之象辞各附当爻胡翼
之刘原父之徒谓古文淆乱自二人始然程传本义皆
从费学其意本欲使人易读耳故至今遵之而施孟京
三家之说不传矣尚书伏生口授二十九篇孔安国复
增多二十五篇或者谓伏生背文暗诵乃偏得其难而
安国考定于蝌蚪古文错乱磨灭之馀反专得其所易
至所为之序亦不类西京文字则 梅赜 所奏上之书亦
未必为壁中之真本然而要言格论亦出于其间故学
者不能废也诗齐鲁韩三家皆立博士鲁人大毛公为 (第 83a 页)
古无经名也六经之说见于庄子自后戴圣记礼遂有
经解之篇汉当秦灭经之后诸儒掇拾于煨烬之馀各
相传说使圣人之道不泯于后世而有宋诸大儒因得
以寻流而溯源厥功伟矣郑氏夹漈至谓汉穷经而经
亡不亦过欤易家有施雠孟喜京房其后费直以彖象
文言杂入卦中至王弼又分爻之象辞各附当爻胡翼
之刘原父之徒谓古文淆乱自二人始然程传本义皆
从费学其意本欲使人易读耳故至今遵之而施孟京
三家之说不传矣尚书伏生口授二十九篇孔安国复
增多二十五篇或者谓伏生背文暗诵乃偏得其难而
安国考定于蝌蚪古文错乱磨灭之馀反专得其所易
至所为之序亦不类西京文字则 梅赜 所奏上之书亦
未必为壁中之真本然而要言格论亦出于其间故学
者不能废也诗齐鲁韩三家皆立博士鲁人大毛公为 (第 83a 页)
书古文尚书考后
右据陆德明之经典释文孔颖达之书正义其言虽小
异要之则汉儒如刘歆班固马融郑康成之徒以至晋
杜元凯皆不曾见古文尚书之全又杂以伪泰誓直至
东晋此书方出是以朱子亦尝疑之谓不应伏生记得
者皆难读凡易读者皆古文然命蔡沈作书传卒主古
文尚书又尝谓门人辅广曰书有易晓者恐是当时做
底文字或是曾经修饰润色来其难晓者恐只是当时
说话当时人自晓得后人乃以为难晓耳则是朱子于
古文尚书固终信之而不敢疑也惟书小序则断以为
非孔子笔只是周秦间低手人作又云书序不可信伏
生时无之而于安国所增二十五篇 梅赜 姚方兴所传
则固与伏生之书并尊不敢以张霸之徒例之也学者
无以其晚出而疑之哉至若近世有为石经大学者有 (第 17b 页)
右据陆德明之经典释文孔颖达之书正义其言虽小
异要之则汉儒如刘歆班固马融郑康成之徒以至晋
杜元凯皆不曾见古文尚书之全又杂以伪泰誓直至
东晋此书方出是以朱子亦尝疑之谓不应伏生记得
者皆难读凡易读者皆古文然命蔡沈作书传卒主古
文尚书又尝谓门人辅广曰书有易晓者恐是当时做
底文字或是曾经修饰润色来其难晓者恐只是当时
说话当时人自晓得后人乃以为难晓耳则是朱子于
古文尚书固终信之而不敢疑也惟书小序则断以为
非孔子笔只是周秦间低手人作又云书序不可信伏
生时无之而于安国所增二十五篇 梅赜 姚方兴所传
则固与伏生之书并尊不敢以张霸之徒例之也学者
无以其晚出而疑之哉至若近世有为石经大学者有 (第 1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