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城矣。岂若持被于四仙之阁。而令母苦哉。子将何以报国恩也。
送荣川李监察(仁行)还山序
吾友司宪府监察 李君公宅。
忠信瑰杰之士也。隐居竹岭之南。不求绠汲。朝廷再以职召。既而因事罢以归。于是凡其素相结以道义者。莫不为 (第 284H 页)
之咨嗟惋惜。而余窃独为 李公宅
贺之。携酒与殽。就其馆而送之曰。 (第 284H 页)
公宅
行矣。人有竦肩直膂。意扬扬自逸。而其趋日庳。有摧眉屈颈。志郁郁不信。而其蓄日深。使 (第 284H 页)
公宅
翱翔乎郎署之列。容裔乎令长之任。听受词讼。奔奏簿书。曾不足以展其怀抱。而适与录录鄙夫。厚其廪以自封者 (第 284H 页)
。将无同矣。今 公宅
既不官矣。归将何为。芸欤。见其指柔而泽矣。贾欤。力不足以驱车远迈。将颛心壹意。谢纷绝冗。挟晦翁之书而 …… (第 284H 页)
作帷)。讲明春秋之义。著书立言。遗诏后世之人。使庠塾少年。得有所宗仰。而义理蕴奥。得以徵信于万世。则 公宅
之所成就。岂不卓荦照耀人哉。余知公宅之志如此。与之言。遂书以赠。
送郑瀚赴结城序(庚申春) (第 284H 页)
 

先生杂识曰。庚子辛丑年间。志颇真切。轮流读四书。又泛看洛闽诸书。妄欲究见蕴奥。过用心官。几乎失寐而疾作。时以所会疑者。奉质于伯氏。伯氏称其思索路开。且教以涵养之说。间讨家中僻处小栖。峙书左右。入处其中。随意诵读。以度朝曛。又尝爱延平默坐澄心之语。时时阖眼静坐。其时虽无进益之可言。意思则稍别矣。
四月。作清风行。
 取路骊州。哭止庵金公。宿中洲 李公宅。
访掌令闵公彝显。
抵黄江。往哭外姑南夫人墓。
 时留黄江八日。与权公中业(权夫人季弟)讲心经大学。 (第 565L 页)
还发京行。
 历谒楼岩书院。又入骊州留二日。宿中洲 李公宅。
执义金公直淳来访。与闵掌令同行。五月还。是行。中洲勉先生以凝定二字。
名看书之所曰竹楼。
 楼在室之 (第 565L 页)
之。公始欣然迓之。及其屡叩。亦未之奇也。问之即李神仙廷楷也。吾诣大隐庵。看花庵之傍。即京山 李公宅
也。于时都下名士竞集。各携酒榼珍馔。李仙客方与芝溪宋公对棋。便往乞之甚苟。或与或不与。仙客不以为耻。 (第 263H 页)
   弇山玄翁在德。于内局直中。躬自煎茶。日以为常。有时馈我。作此诗以谢之。且要和。
   翰墨清玩帖歌(此帖在滩上 李公宅。
我东知书者虽片纸数行。无不载录。凡二十帖。公命之曰清玩帖。)
   晓起书事(二首)
   题礼乐醉
推陆羽评。万窍灵通眠欲少。千愁劈破气应平。江心水味甘如许。多谢今朝一碗情。
翰墨清玩帖歌(此帖在滩上 李公宅。
我东知书者虽片纸数行。无不载录。凡二十帖。公命之曰清玩帖。)
君不见海东翰墨大一部。上下数千年间无不 (第 42H 页)
炊沙先生文集序
   炊沙先生文集序[郑重元]
   炊沙先生文集序 李仁行
   炊沙先生文集序[柳寻春]
炊沙先生文集卷之一
 赋
   次归去来辞(并序)
   静坐赋 ……   诔文[丹谷郭𡺽]
   道溪见一祠升配时奉安文[汉阳赵德邻撰]
   墓碣铭[金熙周]
   因树亭重修记 李仁行
炊沙先生文集跋
   炊沙先生文集跋[权斗经]
   炊沙先生文集跋[蔡献徵]
   炊沙先生文
炊沙翁之义。略取所感于卷中者以为言。
崇祯甲申后七十八载辛丑孟秋。八溪郑重元谨稿。
炊沙先生文集序 李仁行
…… (第 217L 页)
余。辞以不文。且前人之述备矣。其请愈恳。遂书其所感于中者以归之。
崇祯后四甲申季夏。行翊卫司翊卫真城 李仁行
谨书。 (第 218L 页)
 上之三十年庚寅立春上浣。嘉善大夫行兵曹参判闻韶金熙周撰。

因树亭重修记 李仁行
刚州北四十里。有鉴谷里。里东有亭名因树。故炊沙先生李公幽栖也。公胄于拱北轩。策名于 穆陵季年。其 …… (第 308L 页)
亡矣。悼念遗托。有不忍终孤。谨叙其梗槩。因以谂其后人云。
 上之二十四年甲申阳复节。行翊卫司翊卫真城 李仁行
谨识。 (第 309H 页)
   上金方伯(兴根○辛丑)
   上金方伯
   答李方伯(纪渊)
   与金判书(洙根○癸丑)
   答任绣衣
   答 李新野(仁行○癸未)
   答南诚斋(汉皓○戊辰)
   答南诚斋别纸(辛未)
   答南诚斋别纸
   答李参判丈(泰   上金方伯
   答李方伯(纪渊)
   与金判书(洙根○癸丑)
   答任绣衣
   答李新野 (仁行
○癸未)
   答南诚斋(汉皓○戊辰)
   答南诚斋别纸(辛未)
   答南诚斋别纸
   答李参 …… 谥状
   真一斋柳先生谥状
   大山先生谥状
 行状
   内舅通德郎韩山李公行状
   翊卫司翊卫 新野李公
行状
   晚谷先生赵公行状
定斋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二
 行状
   壶谷先生行状
   大野柳公行状
无心也。按廉之下。必有一二人入听者。此是公论攸归。至于院斋讲诵之示。搜罗入彀之教。尤不敢当如何。
李新野(仁行○癸未)
即日春和。伏惟静养德履对序康谧。致明放废成习。自甘㬥弃。门下不知此实状。辱先以书。引义高远。托意甚 (第 63L 页)
。按廉之下。必有一二人入听者。此是公论攸归。至于院斋讲诵之示。搜罗入彀之教。尤不敢当如何。
答李新野 (仁行
○癸未)
即日春和。伏惟静养德履对序康谧。致明放废成习。自甘㬥弃。门下不知此实状。辱先以书。引义高远 (第 63L 页)
第而归之。公讳命胤。字景缵。商山人。世承簪组。卒官济州牧使。享道峰书院。
书平庵权公行录后
行录成于 新野李公仁行。
正言金公熙洛。俛斋李公秉运若吾先君子。盖在 正庙戊午。 上命编修岭南诸贤事行。以备秘阁文献。公时未有 (第 481L 页)
自念无可追矣。所以自效者。顾不在斯役耶。遂抆涕而为之第录如右。以冀立言君子之有所采择云。
翊卫司翊卫 新野李公
行状
公讳 (第 122L 页)
仁行。
字公宅。姓李氏。始祖讳硕起。真宝县吏。中司马。 赠密直使。有子讳子脩。官至判典仪寺事。讨红巾贼。以功 …… (第 122L 页)
甚晢。又颇指陈 君德得失。语益剀切。 上点批传曰。今番发策。欲知经学所存。而诸生所作。率多孤陋。若非 李仁行。
当阙榜矣。仍 命除是职。引见嘉奖。谕以明于经义。又勉以入直 陵所。著实读书。盖异数也。翼年端午清斋。 …… (第 123H 页)
藏于家。尝爱东坡下士晚闻道之语。以晚闻。名其斋。晚卜水西一区。因坊名。以日省自命。而印章所刻。则曰。 新野
云。公既与世寡合。心期志契。仅可一二数。而独与吾先人莫逆焉。致明盖尝获睹而心识之。区区宗仰。自有不能 (第 127H 页)
轨范。应举亦易为力也。表率后辈。以讲学为先务。郡有伊山书院。院规即退溪先生所定也。讲学中废不行。公与 新野李公仁行。
经纪学廪。每于秋冬。通读朱子书,近思,心经。以复古规。虽功令文字。亦使之 (第 165H 页)
权东岩省吾简亢少可。而以梅喻秀峰。以菊喻公。盖深许之也。公殁后数百年。士林诵慕公不衰。追奉于昌溪社。 新野李公仁行
妥侑之文曰。性赋刚毅。学主严整。毫分义理。体验遗经。晚遇盛际。薄施蕴抱。三城弦诵。一鹗风裁。归卧林泉 …… (第 437H 页)
问学。不为贫穷忧戚所移。自是沈潜经籍。专用力于进修之地。丁丑贽书求教于壶谷柳公范休。又从柳江皋寻春, 李新野仁行,
柳好古徽文诸公游。书质面禀。不绝于先生长者之门。戊寅会讲龟溪书院。公年尚少。而举止安详。讲解精明。一 (第 438H 页)
归。吏民号泣送之。竖碑纪惠。庚申 正庙升遐。号哭几绝。不近酒肉。壬戌朴长卨,李安默,姜世纶疏劾前县监 李仁行
及公。以为谄护有防。遂定配于三水。谪命初下。家人皆惶惧。而公怡然就道。甲子因 邦庆解归。数载边荒。髭 (第 352H 页)
   答金孟厚(癸未)
   答李景瞻(周桢○丙子)
   答赵好古(相述○丁卯)
   答金穆之(熙命)
   与 李公宅(仁行○乙丑)
   答李公宅(丙寅)
   答李公宅(戊辰)
   答李公宅(癸未)
   与甥侄李养元(颐延)   答金孟厚(癸未)
   答李景瞻(周桢○丙子)
   答赵好古(相述○丁卯)
   答金穆之(熙命)
   与李公宅 (仁行
○乙丑)
   答 李公宅(丙寅)
   答 李公宅(戊辰)
   答 李公宅(癸未)
   与甥侄李养元(颐延),厖叟(眉延),翼如(辅延,武延。○丙寅)
   答李养元别纸(丁卯) ……   先祖桧轩先生遗事
   处士柳公遗事
壶谷集卷之十三
 附录
   年谱
壶谷集卷之十四
 附录
   挽词 李仁行
   挽词[金是瓒]
   挽词[李颐淳]
   挽词[姜世纶]
   挽词[姜必孝]
   挽
为三年之制。当以不行练为定。(以上季父说)据此三说。令子妇练祀。不行似宜。更询于礼家而审处如何。
李公宅(仁行○乙丑)
日月孔昭。 恩宥霈降。瞻天感颂。远近相贺。未知何日登道。何日到家。第念入门之日。人事沧桑之感。有不 (第 64L 页)
之制。当以不行练为定。(以上季父说)据此三说。令子妇练祀。不行似宜。更询于礼家而审处如何。
与李公宅 (仁行
○乙丑)
日月孔昭。 恩宥霈降。瞻天感颂。远近相贺。未知何日登道。何日到家。第念入门之日。人事沧桑之 …… (第 64L 页)
仰叹仰。初拟兄弟并辔。叩西来所得一二。以自警发。病未遂意。先以一书替之。恭俟异闻。愿有以教之也。
李公宅(丙寅)
王氏人道心图后说。区区何足以与此。感贤者不弃之意。略贡愚见。幸终教之。盖王氏所谓本有故曰微。本无故 …… (第 64L 页)
皆不能无疑。妄依退陶先生与月川往复说。排图如左。深恐重得僭妄之罪。幸赐斤教如何。
삽화 새창열기
李公宅(戊辰)
前年至月廿八日所赐长笺。文章浩汗。义理渊永。辄有望洋之叹。范也老且病。废弃已久。而高明每欲引而置之 …… (第 65H 页)
喙于其间耶。大抵语仁体之大则湖训不可易。以本书宗旨则思训亦至当。今日更无禀质处。只有怆悢之思耳。
李公宅(癸未)
礼疑来谕属称叔祖从孙。与未还宗时无异。恐未然。盖间一世还承。虽其恩义无间而终不成为后。不过如侍养之 (第 65L 页)
  

挽词 李仁行
涧流泠泠响玉琴。湖山今古有遗音。欲知昼夜无停妙。看取源泉静以深。
潜德曾蒙 圣主知。哭弓中道柰关 (第 246H 页)
 二十三日入城。安东幼学李㙖,金熙泽,李汝干,柳台祚,金宗镐,进士金熙周,柳晦文,权义度。礼安幼学金是瓒,进士李泰淳。荣川前持平成彦楫,幼学金宗华,李俭行。醴泉幼学朴汉师。顺兴幼学成宗鲁。善山进士崔凤羽。龙宫进士郑必奎。尚州前持平姜世鹰,南必锡,姜世纶,幼学姜世鲁,李敬儒,金宗范。英阳幼学赵居信。永川幼学李东谦。合二十五员。岭人在泮者李世胤,柳𪶙,李宪儒,权访,李基祯, 李仁行,
权就度,李景运,姜世揆,孙锡祉合十员。
 二十四日。设道会于四贤祠公厅。公事员权 (第 443L 页)
   赠别郭念祖(宗传)之一善新居(并序)
蠹窝先生文集卷之二
 诗
   谨次愚伏郑先生愚谷二十咏韵
   次家儿韵。题松谷书堂。
   挽 李大宪公宅(鼎揆)
   挽李进汝
   挽郑辉祖
   挽李翰甫(阳彦)
   挽吴道而(显忠)
   挽吴象奎(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