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而不独爽实之可憾。故余不揆而辨之。以俟博雅者证诸。抑丙申八月。候嘐嘐金公于白岳山下开城一儒生。以其师 金时铎梨湖
遗藁来示。而李参判宜哲序之。首称开城之俗好商贾。若将并举 (第 273L 页)
梨湖
而同之。则金公怵肰曰 (第 273L 页)
梨湖
寒泉徒也。亦李之同门也。言顾当若是耶。夫开城好商贾最于国中。而金公犹且病之。矧本县乎。遂牵连记之。庶 (第 273L 页)
以为未然。则从此不敢与闻于讲事。谅之如何。问目签对以去。轮示诸生后。留置院中为宜。
答松京儒生
贵乡 金梨湖时铎。
起自卑微。菀为泉门高弟。真可谓豪杰之士。观乎渼翁所撰墓铭。令人旷世兴想。而惜其早世也。曾闻赵益山师事 (第 291H 页)
梨湖。
(第 291H 页)
梨湖
身后。虽卒业于渼湖之门。其渊源所自。有不可诬矣。今也重修松京志。而于人物才行考。阙却 (第 291H 页)
梨湖
而只举赵公。果何所据耶。若以人微云尔。则徐孤青亦尝载于东儒之录矣。若深认乎微显阐幽之义。则当只看其人 (第 291H 页)
   俞清甫(直基)大东嘉言善行跋
陶庵先生集卷二十五
 杂著
   男济远冠后戒辞
   书勉从弟维
   书赠金处安
   书赠 金时铎
   书赠 金时铎
   书赠刘汝豪
   书赠金润海
   栗谷先生文集修正凡例
   圃隐先生立宗议
   记洪处
信义。不以穷达存亡而贰者。由是观之。士大夫尤不可不读书也。余孤居病俗久矣。嘉安之志。于是乎书。
书赠 金时铎
(第 530H 页)
金君时铎。
从余游者有年。一日累然忧服而来。为其父请树墓之文。盖闻父死时叹曰吾不及见 (第 530H 页)
时铎
成就一恨也。不得一拜寒泉公二恨也。余感其意。欲为之辞。既而曰姑徐徐云尔。余非有惜乎言。盖有待也。夫尔 …… (第 530H 页)
。必有所试矣。余奚敢苟誉。以骄尔之志招尔之咎。待尔志益固知益明行益力。不愧乎志学之名而后始为之辞曰。 时铎
之成就如此。则岂不慊于吾心。而亦有以塞乃父地下之望耶。呜呼。显亲之心。无间乎贵贱。亲有善而显之。固孝 …… (第 530H 页)
书赠 金时铎
乙丑夏。余病少间。人家墓文之积久逋负者。次第偿过。 (第 530L 页)
金君时铎
时在傍。欲有言而嗫嚅。情迹甚闷蹙。余知其意。即为草成而与之。既而从容谓曰。尔之乞文已七八年所。余之有 (第 530L 页)
   三渊先生永矢庵遗墟碑(代作)
   玉川书院庙庭碑
   黔潭书院庙庭碑
渼湖集卷之十七
 墓碣铭
   金君时铎
墓碣铭(并序)
   修撰柳公墓碣铭(并序)
   平市署令蔡公墓碣追记
   东湘许公墓碣铭(并序
而其可信有过于信史及先辈诸文字者。则恐未免偶失照检于传闻之误耳。恨不及扫门而仰质也。
与俞相国
松京 金时铎
墓碣篆额。其徒欲仰禀于閤下。惧僭不敢。曾见尤翁于姜孝元。为之述其表而仍并书之。此则犹是表章节义之事。 (第 65L 页)
而寒泉则于 金时铎
之父。亦撰其墓文。文既可则书亦无不可否。未知尝以此等为如何也。如以为可则大君子数字之惠。为一方学者之 (第 65L 页)
   金君时铎
墓碣铭(并序)
有松京生某某者几人。来致书与币而请余曰。吾乡故俗陋。士不知学久矣。有 (第 332H 页)
金君时铎
者。奋乎其间。笃志讲道。为吾乡倡。吾乡之士。往往多读书自修者。皆其功也。今其死久而墓无树。诸所与同游 …… (第 332H 页)
松山头三洞亥坐原。君字 子木。
德水人。曾祖处河。祖清兼。俱阶折冲。考德峻阶御侮。尝自云自儿向学。吾言动。不得不慎。临殁。顾谓君曰。 (第 333H 页)
乡。依司马端明旧例。使之与焉。遇洙亦欲为诸公成此胜会。不敢辞也。乃以七月庚辰。两李公与遇洙同舟。先诣 梨湖金公
之宅。如洛之诸公先设第一会于富公宅者。而凡其杯盘饮食之数。亦略仿前规。翌日回舟以到邑中李公宅亦如之。 (第 433L 页)
   露谷金公遗稿跋
   题孝子赠佐郎玄公请 褒文迹后
   题烈女朴氏传后
 杂著
   丽泽会立规
   观 梨湖金处士
遗藁
   读姤卦
   小谱注辨
   祠堂火。改题仪节。
   寒泉祠营建时。斋中答疏厅通文。
会葬。练祥二祭亦进参。
直月不能举职者。初则讲长私戒之。再则讲会时诸员共责之。三则遽差。
梨湖金处士
遗藁
芝兰不堪栋梁之材而为植物之奇者。以其种之美也。瑚琏不过径寸之璧而为宗庙之宝者。以其器之贵也。余 (第 38L 页)
梨湖金处士
之遗集。盖其著述无多。诗不过数三章。文不过一二策。简牍之酬酢者亦不过数十幅。其馀泉上日记,书堂讲规若 (第 38L 页)
干帖。而兼付诸先生所撰行状墓铭及赠答诗几许板。合而为一卷。噫 梨湖
之可传者。止于斯而已哉。然而今因其书推其所以。则槩其笃志力行。已本于天资之固然。而又得大君子以为之师 (第 38L 页)
史。才甚鲁。文义未易通。公奋发勤读。不与群儿戏。常侍坐函席。究问不已。如是半岁。蒙识即解。年十四。闻 梨湖金处士时铎
以泉门高第。学识精邃。为一乡倡。公即负笈往从之。受经传诸书。著力研究。深知为学之方。退归家塾。课读甚 (第 90H 页)
行数墨较功新。)
己巳(先生十九岁。)三月。文庵李先生历临。(时李先生往海西历临。翌日李先生转访处士 金公时铎
(第 523L 页)
梨湖。
先生从往。踰陵岘临涧少憩。李先生吟二绝曰仰叹千丈冈。俯视一溪水。三杯山口低。身在白云里。杜鹃红满山。 (第 523L 页)
深藓绿沉水。不知归路遥。宴坐千峰里。先生和诗见集中。○李先生归路。行乡饮仪于 梨湖。
先生自城里往参。因陪游天磨诸山。)四月往拜李先生。讲朱书典要。(时林公游同往)留十馀日而归。(李先生 (第 523L 页)
来。咸平郑柏茂承。自京还来。
二十三日。(癸丑)郑柏还乡。○语类性理人物之性。气质之性篇了当。松都人 金时铎
来留。
二十四日。(甲寅)夕。平壤人黄念祖来传仲鸿之王母讣音。
二十五日。(乙卯)仲鸿归乡。卒哭后。 (第 387L 页)
同门尽散。独仲鸿,公履二人。与吾约同居过期。千万意外。忽成此别。世事之不如意。每每如是。虽叹奈何。 金时铎。
亦告归。
二十六日。(丙辰)黄念祖归。附书问仲鸿。金乐泗,李智锡过问。
二十七日。(丁巳)李禾仲实。 …… (第 387L 页)
昏者也。岂不为愧。玆乃书以自警。 金时铎,
白显龟来留。
十七日。(甲戌)习之,士涵检看语类至三十七卷。吾与公履考准语类小学篇及中庸讲说十一章。 (第 411L 页)
金子木梨湖
遗稿序
   金子木
梨湖
遗稿序[李宜哲 梨湖
遗稿卷之一
 诗
   湖舍新成
   漫咏
   醉题
   戊辰闰七月既望后三日夜。与得龟,伯和,智叔,乐之泛舟同游于 梨湖
上流。以朱子诗月色中流满一句分韵赋诗。得月字。
 书
   上陶庵先生(丙辰八月五日)
   上陶庵 ……   与李翰林(宜哲○己巳)
   答吴留相(光运○甲子)
   与许川如(增○丁卯)
   答赵乐之(有善○庚午) 梨湖
遗稿卷之二
 杂著
   槐泉书堂立规
   梨湖
书堂讲规
   告同志诸君子
   告同志诸君子
   记往谂来说
   参前旨诀
   参前旨诀 ……   祭崔景仲(应星)
   曾祖考佥中枢府君墓文
   祖考副护军府君墓文
   先考副司果府君墓表追记 梨湖
遗稿卷之三
 附录
   言行录
   行状[朴圣源]
   墓碣铭[金赞善(元行)撰]
   赠咏
金子木梨湖
遗稿序
   金子木梨湖
遗稿序[李宜哲 (第 3H 页)
子木
松京人也。松京俗好利而不事文学。 (第 3H 页)
子木
自幼时。能有志于学。少长从李先生于寒泉。得闻义理之说。笃志刀(一作力)学。归而教授乡里子弟。斌斌有兴 (第 3H 页)
学之效。盖李先生之教。衣被远近。而能守而行之。久而不失。惟松京为然。则子木之功也。 子木
退居梨浦之上。倡率诸生。读书讲学。其学者进退容止。雍容多可观。余亦间造其庐。为之宿留而不能去。不幸 (第 3H 页)
子木
中途而死。诸生相与刻石而表其墓。又集其遗文而请余序之。余以松京文献故国。有仁贤之化。名人魁士。往往而 (第 3H 页)
有。而近则衰矣。 子木
得以师傅之旨。自为而推诸人。其效如此。可谓贤矣。然学之不明。人欲害之也。人欲之害。莫甚于科举之学。故 (第 3H 页)
古人谓科举之弊甚于异端。然而滔滔而不知反。士无成材而心术日坏。治教不张。 子木
之学。能知所先务而用志不分。其言曰。人能先绝科举之累。然后可以语天德王道之正。其不为利诱而真心向学可 …… (第 3H 页)
然于为己为人之分者或鲜矣。余所以兢惧而不敢易其言者。 子木
于斯。殆其庶乎。然而不克假其年而究其业。噫。其可哀也已。 (第 3L 页)
子木
名时铎。死时年三十九云。辛卯重九日。陶湖侨客书。(作序书当。) (第 3L 页)
维岁次乙丑十一月戊辰朔。十六日癸未。友人 金时铎。
谨具薄奠。哭告于崔君景仲几筵。呜呼。是岁九月二十二日。景仲病卒剧。走人告余于 (第 23L 页)
梨湖。
余颠倒以来。景仲呼余近坐。执余手语余曰。吾病子知也否。余答曰。执丧日久。气虚神弱。以致心疾也。景仲高 …… (第 23L 页)
。婿同知金芳益。男亨遇,亨演。通德郎方善规。男震荚,震蓂,震蘅。佥使金灿景。男昌九武科。先考男时銶, 时铎,
时锵,时錝。德晃男时钦。德信男时鍊。德九男时键。鼎三男时潝。鼎基男时湛。鼎九男时济。诸孙男女三十馀人 …… (第 24L 页)
武科折冲时宝,是锡。次通德郎具义亨。男涵万同知。韩汝信。男相五奋武功臣。曹世润。男维翰。先公男时銶, 时铎,
时锵,时錝。德晃男时钦。德信男时鍊。德九男时铤。时銶男瑱,瑜。内外孙二十馀人。
先考副司果府君墓表追 …… (第 25H 页)
讳处河。是生讳清兼副护军。娶清州韩氏。士人得渭女。是我先公考妣也。先公初配星州尹氏。仲元女。育时銶, 时铎。
婿具圣奎,金启运。后配丹阳张氏。武科重硕女。生时锵,时錝。婿孙万郁,金粹,黄河 (第 25H 页)
其初终及葬。士友相聚哀恸。以礼治丧。又为制服三月。而其门生加麻者。亦数十人云。
  跋[许增]
 右 梨湖金公
言行六十条。皆增与诸士友相议纂定者。窃念公起于寒门。发愤读书。笃志力行。以圣贤为己任。既又就正于先生 (第 33L 页)
长者。其为学规模。益精以密。及其讲道于 梨湖
之阳。奖励后进。蔚然为一乡师表。如公者。今世岂易得邪。凡我士友平日志业。惟公是仗。而失之中途。伥然墑 (第 33L 页)
埴。不得卒究观善辅仁之益。盖亦斯文之不幸也。公殁既久。或恐其嘉言善行。堙没不传。相与协力。录出梗槩。以俟当世立言君子之采择。又不敢为过情溢美之辞。以伤公平日为己务实之意。惜乎。天假以年。则其所成就。奚持止于斯哉。呜呼。北望湖山。云月荒凉。向来弦诵。宛犹盈耳。而俯仰之间。奄成陈迹。临

纸怆感。不觉涕泗之横集。因并附识于此云。甲戌孟秋下浣。花城许增。谨跋。
行状[朴圣源]
君讳 时铎。
字子木。姓金氏。系德水。远祖寿胤。 中庙朝教授 赠兵曹参判。世居松都。曾祖处河。祖清兼。俱阶折冲。考 (第 34H 页)
德峻。阶御侮。临没顾谓 时铎
曰。不及见汝学业之成。且未及拜陶庵李先生。是吾恨也。其志尚如此。陶庵先生为记其墓。妣星州尹氏。通政仲 …… (第 34H 页)
然有去利向善之意。自是尤不屑治产。作义利辨示志。尝从张参奉昌复受学。君问曰。吾闻读书。所以学为人事。 时铎
从前读通史诸书。不过记历代兴亡。奈何。张公嘉其志。劝读小学。君甚喜之。危坐一室。终日诵读。兼讲礼 …… (第 34H 页)
庄许之。君与一二同志。往相其宅而归。伯氏力止之。乃取府西梨浦江山之深僻。尽室搬移。为终身计。先生又书 梨湖
草堂四大字以赠之。及皋比永閟。承学无地。惟日与讲伴。益自课勉。君早丧母。事继母张氏。孝敬备至。张氏爱 …… (第 35H 页)

墓碣铭[金赞善(元行)撰]
有松京生某某者几人来。致书与币而请余曰。吾乡故俗陋。士不知学久矣。有 金君时铎
者奋乎其间。笃志讲道。为吾乡倡。吾乡之士。往往多读书自修者。皆其功也。今其死久而墓无树。诸所与同游者 …… (第 37L 页)
动之。其风流豪爽。又可观也。君生于 肃庙癸巳。没于今 上辛未。年三十九。葬于石崇山头三洞亥坐原。君字 子木。
德水人。曾祖处河。祖清兼。俱阶折冲。考德峻。阶御侮。尝自云自儿向学。吾言动不得不慎。临没顾谓君曰。不 …… (第 38L 页)
君亦壮。岁月一何深。既往都虚礼。从今共赤心。一岁有工夫。及今犹足立。我亦不知老。抑诗在九十。
    金时铎
有书。报以方与林,李二子。历访吾麟洲旧居。仍入枫岳。穷内外山。观海而归。闻而喜之作诗。
麟翁归后无遗 …… (第 39H 页)
情。邂逅开心素。睽离度岁年。雅怀空怅望。哀讣忽来传。朋友存高义。诗书断宿缘。于今眇人物。如子更伤怜。 (子木
之丧。朋友周旋终事。其不偕死之义。有足听闻。故下诗及之。)
挽词[朴谕善(圣源)]
豪杰从来不待文。 (第 39L 页)
而争光。民彝物则。赖以不泯。即地想像。足以激昂立廉。能知此意思。则亦不为无得。必无以流连耽乐为足也。 金君时铎。
出于市井。能知北学。 (第 452L 页)
李极寿(锡老)
闻孙儿言。君欲谒树墓之文。而为恤人言。藏心不吐者近二十年云。果否。无伤也。吾书之。昔 金时铎
出入寒泉之门。请其亲墓表于陶庵先生。门人难之。先生贤 (第 427H 页)
时铎
之为人也。许之。君之孝亲之诚。吾每感叹而不及者也。且礼。墓表士庶人共之矣。昔岁先师于君之先世碑帖文字 (第 427H 页)
   代府人士拟呈留相请修内城书(癸未○旧稿)
   为士林请 褒萝山先生书(续稿)
   为士林请 褒四裁堂张公书
   为士林呈绣衣。请 褒 梨湖金公
书。(癸巳)
   为府人士请 褒烈女安氏书
 状
   辞免分教官状
初庵先生全集卷之六
 杂著 …… 传
   金济羽传(续稿)
初庵先生全集附录
 附录
   赠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尧泉 金先生
墓志铭(并序)[李建昌]
初庵先生全集刊记
   [刊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