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而自兴异三时之霶霈日之赫焉
犹火之烈火至水中其威乃绝入洪溟以深渍何日光
而不灭潮之往来既云因日日唯一 沈潮
何再出万流 (第 28a 页)
以相从于焦原者董氏较
诸故家独多先生方馆于族兄推官德钦家共参五君
子之密谋尝潜行至海上觇诸幕府已而烟 沈潮
息相
继沦丧通判光远以自缢死推官以兵死农部德称兄
弟父子四人以悒悒死而先生力固首阳之节不妄交
一人其 (第 15a 页)
  当是时,大学士钱忠介公故董氏婿,尚书苍水张公亦董氏婿,故国世臣之感,兼以姻眷所连,倒庋倾筐以相从于焦原者,董氏较诸故家独多。先生方馆于族兄推官德钦家,共参五君子之密谋。尝潜行至海上,觇诸幕府。已而烟 沈潮
息,相继沦丧。通判光远以自溢死,推官以兵死,农部德称兄弟父子四人以悒悒死。而先生力固首阳之节,不妄交 (第 158 页)
有三变说。而第一说。与章句合。第二第三说。与章句不合。(第二第三说。即正庵所谓两条。南塘说。见本集答 沈信夫
书。以李敬子答第二第三说。为朱子已弃之论。)敬子答。正庵虽以为如此看。恐不害理。然愚恐如此看。极害理 (第 444H 页)
门徒者然。复于朋旧之书。又言初晚之不同而證成之。愚未知微言精义之必异于栗,尤所传然后可以为贤耶。○答 沈信夫
书曰。先师晚年精义。多与初年说不同。凡有异同。皆当以记闻录为正。)而混称有功。此诬先生也。且既于栗, (第 310L 页)
  与崔成仲(壬辰)书曰。物之得偏塞之气而不得正通者。朱夫子之论已定矣。今若舍其偏塞之气。单指太极之理而谓之五常。则是无金木而有仁义。无水火而有礼智。其立五常之名也。不亦虚妄而已乎。(按朱子曰。向使元无本然之性。则此气质之性。从何处得来乎。盖无金木而已有金木之理者。即所谓本然也。有此理然后生此气。气以成形。理亦赋焉者。即子思所谓性也。然则金木见成之理。则其本然之已有者。不是金木成后逐旋因缘而生出底物事。故尤庵曰。乘气之理。即本然之理。非有二也。若如南塘之言。因金木之气而始有仁义。则是便是气生理矣。且既以太极谓非五常。则太极乃虚无一物。而不足为本然之妙矣。性虚之诮。未知当谁归乎。)
  
沈信夫(潮○庚申)
书曰。朱子太极图。傍无语类。不得更考其详。略约记得。第一圈直书元亨利贞云云。(按与元亨利贞说略同。故 …… (第 339H 页)
假其语而文之曰。吾说即尤庵说。(元亨利贞说末段。即尤庵说也。)听者莫察。靡然从之。可胜叹哉。
  答 沈信夫
三渊集劄辨书曰。所引尤庵说五行各一其性问答当删。尤翁此说。本未明各一其性。浑然太极各是一义。而不能剖 …… (第 340H 页)
违于辨说。则即勿论其本见之偏不偏备不备之如何。其所以墨守而不变者则有可见矣。而三渊有禀同之诗。则癸丑 沈信夫
之答。创成惟不同之论。万义(宋教官名婺源)主巍岩之说。则庚申宋云坪之书。复引尤庵杂录之说。此其随人变 …… (第 349L 页)
  己酉杂识曰。万物之性皆善。但禀得来。有偏全之不同耳。孔子曰。成之者性。万物各正其性命。子思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这性字皆以善言。物之性若有不善者。则便说率性之道不去。
  癸丑答 沈信夫
三渊集劄辨(渊集诗。五常人物禀来同云云。)曰。自孔孟言性。曰各正性命。曰成之者性。曰犬之性牛之性人之 (第 350H 页)
。乃曰疾患沉困。偶记旧说。则虽其急于援引。未暇他顾。而其所以累先生者。宁有极乎。此而犹然。则果虽有如 沈信夫
者亲承。又何益乎。凡此皆不可以不为先生辨也。
 又答书(辛亥)曰。或问所论鬼神。固皆以气言。其论侯氏 …… (第 365L 页)
 云云。盖良知良能。非天理也。是天理之所发见处也。故以天理人欲对言。则良知良能。固属天理边。而以心性理气之辨言。则良知良能。是心也气也。非性也理也。此处界分。只在毫釐间。精而察之。乃可见矣。记闻录中。添足此意。而初本则似无之矣。
按知能固心也气也。良底亦岂心也气也。而孟子之言。程朱之释。果皆只以其心也气也而云云耶。心固气之灵也。然若不待性而能知爱敬。则何贵乎理。又何贵乎复其性也。已自曰天理之所发见。而乃为一气字所迫。反作此论。

何其劳哉。
 又答书(辛亥)曰。中庸鬼神说。尤翁作理字说。君与 信夫
所论。大槩得之。但 (第 366H 页)
信夫
所谓阴阳合散。无非实者。实字亦不以理言云者。又(按又字又甚不恭)不免于错解矣。鬼神固是气也。而若非实 …… (第 366H 页)
之语。则忽作气也之说。以张皇而违尤翁。其与 沈信夫
之书则曰体物则阴阳合散之所为。而如在即其气之发扬在上者。此果以形而上者言耶云云。其于阴阳合散无非实者 (第 366L 页)
。亦不以理言之之意。已若是其昭昭。则 信夫
所言。不害为其说之注脚。而顾以言先出他。既非可喜。全不说理。又非所安。遂乃谓之错解而加一又字。又复猥 (第 366L 页)
示别意。即其所以为说。则泛以为理。恐归尤翁之论。遂以为气。嫌同 信夫
之言。故不得已寻觅妆撰。乃以鬼神之德实理之行。分以析之。反归侯氏之下层。并与其平生冒引师教(见记闻录 …… (第 366L 页)
 尤翁元初说得鬼神之义。却以二气实理分言者。此已是未安。鬼神只是一个鬼神。凡言鬼神。无非二气之屈伸而本于实理者也。安有属气属理之异耶。至于阴阳不测之谓神。神无方而易无体。神妙万物等这神字。本皆以理言。初不干于鬼神之神。
按尤翁元初说得鬼神之义。却以二气实理分言者。此何为未安。尤翁以为观于章句可见。而章句所谓造化二气无妄费隐者。是即尤翁之所主而为说也。尤翁而未安。则章句当先为未安矣。且天地之间。终无可以属气属理之物乎。下段所论三神字。亦堪一笑。此神字即是鬼神之神妙不可知处。宁有离鬼神而别有一物之理。
 答 沈信夫
(辛亥)曰云云。体物如在。正是说鬼神之德。而其所以如此之盛者。乃诚之为也。故经文以诚之不可掩结之。 …… (第 367L 页)
 记闻录论费隐章曰。章句以费之所以然者为隐。读者不察所以然之意。遂以费为器隐为道。程子曰。洒扫应对是其然。必有所以然者。这所以然然字指事物。所以字是说理。此章句所谓所以然三字皆说理。然字指用之费。所以字指体之隐。犹言理之所以如此云尔。与程子所谓所以然然字意不同。不可作一般看。
按费隐兼费隐同一地头。则所以然三字之义。宜无彼此之异。而 信夫
书记闻录所言不同。他固勿言。此已可疑。其他辨之在上。此不复云。
  附寒水斋集问答一条
 
成厚伯( …… (第 368H 页)
统者皆服期。妇服大功。以重其统。庶可为万世通行之道也。愚见如是。故先师适妇大功之说。甚以为是矣。曾与 沈信夫
再书论此。其说甚备。异日取见商量如何。
按献议疏释。虽自谓姑仍本文而解之。然适妇大功之说。甚以为是者 …… (第 377L 页)
礼之不变。而变于不当变之地者。岂礼也哉。至于元成之当斩与否。尤不足辨。此果亦先师微辞之本意耶。
 答 沈信夫
兼示金常夫(癸亥)书曰。示谕为所后子服三年。鄙见亦同于诸贤。所谓为父子则体也。非庶子则正也云者。极是 (第 378H 页)
   答崔成仲(徵厚○甲午)
   答崔成仲
   答韩仁夫(德全○己亥)
   与韩仁夫
   答韩仁夫
   答 沈信夫(潮)
   与郑公理(彦燮○戊申三月二十一日)
   答金维卿(持国)
   答金维卿
   答金常甫(
器。形上之理。自不外是。今若曰形而下处。不合说形上者。则是道器判为二物矣。是何道理。更须细思也。
沈信夫(潮)
别纸所示。备悉盛意。未发时言气质。愚见本无异于南塘。而但因此而言。即此时节。性亦有善恶。则是未发时 …… (第 329L 页)
 晨谒。主人之礼也。主人不行。则支子不敢独行。亦礼也。而春翁之意不然。参之以出入告之仪。且象生时。亦无不可独拜之理云。此意甚好。如何。
来意得之矣。
答黄惠甫(运河○丙午)

所询 山仰
祠事。妄意两家争端。姑舍勿问。此乃士林至重至大之事也。义理事面。如有一分未尽处。则岂非悔吝之甚者乎。 (第 332H 页)
窃以孔朱后可与道统者。不为不多。而独举尤翁者无他。尤翁所遭之时。适与孔朱同。故其所扶植。前后一揆故也。今若移奉于 山仰
祠。一依沧洲故事。认作道统相传。则事体尤极重大。决非幺么后学所敢容议者也。必以春秋为号然后。事理恰当 (第 332H 页)
。可以有辞于天下后世。而但念江上先生既名以 山仰。
而手自题额。则吾侪之到今改易。亦似未安。且闻李子晦独当合奉。故顷对令季秀夫。果有所难慎者矣。今闻祠额 (第 332H 页)
未及悬揭云。此则或无难处之端。而远近士友同声相应。则孰敢有异议于其间哉。第愚意 山仰
之上。别立一庙。以妥孔朱两影然后。事体无所窒碍。异论不得横肆。而闻其财力。无望经纪。奈何。李友徒知尊 (第 332H 页)
   逆狱鸱张。闻有 宫城扈卫之报。不胜惊遑。进诣畿甸。洪幼万从。止宿衿阳地牛陂赵忠翼遗亭。瞻拜遗像。常钦尚末年树立。次板上韵。
   渡甲津。登镇海楼。
   拜牛渚书院(重峰先生所享。在金浦郡西。)
   牛渚留别 沈信夫
   乙未腊吉夜。金景休,成汝厚(镇坤),玄子顺(载健),成善甫,赵稚升(应龙)自讲席归。共次朱子韵 ……   答李敬工(颐正○辛酉)
   答李公直(橿○丁未)
   答李公直(己未)
   答李公直(庚申)
   答 沈信夫(潮○丙辰)
   答 沈信夫(己未)
   答 沈信夫(辛酉)
   答 沈信夫(戊辰)
   答 沈信夫(辛未)
   答赵伯辉(明浚○乙卯)
   答赵伯辉(乙卯)
   答赵伯辉(丁巳)
   答赵伯辉(己未
同死事。旷欷何独旧田横。
先生尊仰自尤翁。东国方知有重峰。节义元因问学邃。是真百世大师宗。
牛渚留别 沈信夫
相离可但搅愁怀。自勉言宜为君裁。虽能明理私犹蔽。性偏难克克将来。
乙未腊吉夜。金景休,成汝厚(镇坤) (第 75H 页)
。而清者为虚灵本体。则其本禀浊底心。无此所谓虚灵耶。上一半固知相契。而于此终始枘凿。幸猛商量也。向者 沈信夫
书。至以为虚灵。即心之本体。而心之本体。人人同得。圣凡一 (第 237L 页)
国既着白笠。则纚似用白布矣。鄙见如此。顷年大祥。用白布纚。至禫黪笠时。始用𩮰网巾矣。未知如何。
沈信夫(潮○丙辰)
三年之内。为人后者。君命礼斜。则天伦已定矣。以斜文到家日。为闻丧日。发丧成服。以发丧日初再期。为练 …… (第 245L 页)
行于今日。于此亦合旁證。鄙意窃以为过三年则几筵虽不辍。而上食则停废似宜。盛见以为如何。毋惮复示。
沈信夫(己未)
 宗子有故。使人摄行。则使尊行为摄主。有所不敢。虽有尊行。必使子弟恐得宜。
曾闻之师门。宗子有故替 …… (第 245L 页)
 妾子母死。则慰状属称云何。冠峰丈当以尊母氏为定。未知如何。
尊慈氏,尊慈堂,或尊母氏。随便称之无妨矣。
沈信夫(辛酉)
 易服。服人无去冠之文。而世俗无论服之轻重。皆去冠。先师非之。而问解曰。岂有祖父母及妻丧。不去吉冠 …… (第 246H 页)
 曲礼。知死而不知生。伤而不吊。家礼则不分生死之知不知。但曰宾主相向哭尽哀。而且无妇人丧不哭之文。据此虽夫人丧。吊时哭而慰之。男丧之无分者亦然。
古人虽小事。必诚实无伪。至于祖先忌祀。不逮事则不哭。况不知死之吊。哭之无义。故不哭矣。盖知死则于生死皆哭之。不知死则于生死。皆不哭矣。曲礼本意如此。揆之情理。如此似当矣。但吊亲友之母丧。若丧人情厚。则恻怛之极。自然相对而哭矣。此亦人情。未知如何也。
沈信夫(戊辰)
 金常夫问宗兄元行甫。谓心与气质。同在方寸。但指其虚灵底心。善恶底气禀。引感兴诗人心妙不测。出入乘 …… (第 246L 页)
。揽作己意之病也。盛书其心与气质贰之之辨则诚好。而以朱子诗人心妙不测。专属气言则恐不然。更商之。
沈信夫(辛未)
 气之有动静作为者。是气有自运而然耶。其动静作为者。是理使之然耶。若曰理使之然。则气有善恶。其所谓 (第 247L 页)
申泰甫(辛丑)
春仲枉宿为慰。迄不可忘也。早炎仕候如何。此孤居木食依旧㨾子。幸耳。向士友间盛传足下与 沈信夫

书。诚莫知其何故。而且然且疑。其后 (第 457H 页)
信夫
自旸谷会下数宿而去。问之果然。惊愕骇叹。愈久不能已。高峰于武定一事。不无差错于士论。故栗谷 经筵日记 (第 457L 页)
   乙卯四月。闻前月末。李子三(台重)以持宪陈疏言事。重触 天威。栫棘黑山岛。渡海赋诗五言一绝。辞无怨悔。意甚安和。可见其所存也。遥次其韵。寄呈棘中。
   次 沈信夫(潮)
韵。赠别金常夫(谨行)(丙辰)
   登高赋示沈圣游(观)
   又叠前韵。别圣游。
   丙辰腊 ……   戊午冬。余在坟庵。沈圣游徒步来从。数月而去。其意甚勤。顾此衰病之甚。精神昏瞀。言语无力。未有以副其来意。不胜愧叹。圣游诵传高山赠行之诗。讽咏以还。多见君子爱人之意。而益叹衰朽寡陋之无以益人也。聊步其韵。以见区区愧谢之意。己未元月上旬。
   复用前韵。寄赠 沈信夫。
   广思庵书怀(己未)
   次寒水斋先生韵
   次寒水先生追赓温宫 御制诗韵
   次宋士能 ……   与金相甫(丙午五月)
   与朴心甫(正源)别纸(壬辰七月)
   答朴心甫(丙申正月)
   答 沈信夫(潮○丙午十月)
   答 沈信夫(辛亥正月)
   答 沈信夫(正月)
   答 沈信夫(十月)
   答 沈信夫(壬子五月)
   沈信夫(癸丑三月)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书(同门往复)
   答 沈信夫(癸丑)
   答 沈信夫
三渊集劄辨
   答 沈信夫
   与 沈信夫(九月)
   答 沈信夫(十月)
   与 沈信夫(十二月)
   与 沈信夫(甲寅三月)
   与 沈信夫
   与 沈信夫(四月)
   答 沈信夫(十二月)
   与 沈信夫(乙卯三月)
   与 沈信夫(闰四月)
   与 沈信夫(八月)
   与 沈信夫(乙卯十二月)
   与 沈信夫(丙辰二月)
   与 沈信夫(五月)
   沈信夫(九月)
   与 沈信夫(九月)
   答 沈信夫(十月)
   与 沈信夫(十二月)
   答 沈信夫(丁巳四月)
   沈信夫(七月)
   沈信夫(九月)
   答 沈信夫(戊午七月)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书[一](同门往复)
   答 沈信夫(庚申二月)
   答 沈信夫
别纸(六月)
   沈信夫(闰六月)
   答 沈信夫(七月)
   答 沈信夫(庚申十二月)
   答 沈信夫(壬戌十月)
   答 沈信夫(十月)
   答 沈信夫(癸亥二月)
   答 沈信夫。
兼示金常夫。(癸亥七月)
   答 沈信夫(九月)
   答 沈信夫(甲子二月)
   沈信夫(四月)
   与 沈信夫(九月)
   答 沈信夫(丙寅五月)
   答 沈信夫
   答曹云举(世鹏○壬戌正月)
   答郑公理(彦燮○辛亥三月)
 书[二](知旧往复)
   上 ……   天子诸侯正统旁期服制说(戊申。 孝章世子服制议多不同。与玉溪辨论说。)
   从弟伯震字说
   尹心纬字说
   赠郑天章说
   静坐窝
铭说
   偶书
   漫录
南塘先生文集卷之三十一
 序
   自警诗序
   经义记闻录序
   ……   书玉溪与黎湖寒泉往复书后
   题寒泉诗后
   题寒泉诗后[又书]
 铭
   居由窝铭
   静坐窝
(并说○辛亥)
 赞
   尤庵先生真像赞(己丑)
   寒水斋先生真像赞
   寒水斋先生真像赞 ……   次屏溪尹瑞膺(凤九)槐坛韵
   次茅洲丈广平(投化明人田会一中原故居)事迹诗韵(帖中有记文二篇。亦茅老所作。)
   次 沈信夫(潮)
韵。赠别金常夫(谨行)。○(丙辰)
   自警一首。呈 沈信夫。
   与屏溪会酒泉。敬次清灵楼 肃庙御制韵。
   戊午冬。余在坟庵。沈圣游(观)徒步来从。诵传高 ……   答李公举(柬○癸巳十二月)
   答尹瑞膺(凤九○癸丑十月)
   答尹瑞膺(己未四月)
   答尹瑞膺(甲子九月)
   答 沈信夫(潮○壬子五月)
   答 沈信夫
别纸(癸丑八月)
   与 沈信夫(甲寅三月)
   答 沈信夫(甲寅十二月)
   与 沈信夫(乙卯正月)
   与 沈信夫(乙卯八月)
   沈信夫(庚申六月)
   答 沈信夫(庚申十二月)
   答宋景徽(㜈源○壬子五月)
   与姜甥(奎焕○辛亥八月)
   与宋士能(能相)别纸(乙丑
闻。不是尽为臣。异日君心格。冀君效大人。
其三
我识君心事。何叹作逐臣。读书且善饭。终活海东人。
沈信夫(潮)
韵。赠别金常夫(谨行)(丙辰)
天寒远访感君情。岁暮穷闾慰老生。至理那从言说得。圣功惟在道心明。江 …… (第 36L 页)
乐。学到忘言是读书。少日工夫惟祝尔。暮年悲叹莫师余。同心千里犹同席。不必临歧掺别裾。
复用前韵。寄赠 沈信夫。
林下日长处士居。道高宜卷亦宜舒。五年隔面常劳梦。千里传心独有书。吾道日孤惟恃子。盛年虚负却惭余。圣 (第 37H 页)
亲尽宗毁。既曰宗毁。则安得犹服宗子之服耶。妻亡无子。谓之义绝而不服妻父母。俗见无据。来示甚当矣。
沈信夫(潮○丙午十月)
前书匆卒。未能详复。后书又至。良荷眷意。而亦以临行。不得即报。深可愧叹。第审初寒。侍奉德履珍重。进 …… (第 332H 页)
爱。以副区区。
 朋友中见解超诣者。未见有如吾兄者。敬服期望。岂有穷已。深冀勉力以寿斯道之传也。
沈信夫(辛亥正月)
中庸鬼神说。章句所引程子说。以鬼神之粗迹而言也。张子说。以鬼神之灵妙处而言也。其言虽有精粗之不同。 …… (第 333L 页)
之寂感者气也。鬼神也。形而下者也。所以寂感者性也。鬼神之实理也。形而上者也。如此言之。或庶几乎。
沈信夫(正月)
某妄言获罪。罪重罚轻。只有感祝。千万不近之职名。系在身边。每被非常之恩礼。惶恐蹙恧。不知所措。今幸 …… (第 335H 页)
始取考。月行半日强所退。初本亦已著之。姜甥所置本。想亦同此矣。前书初本漏之云云。亦是误认言之矣。
沈信夫(十月)
母丧既成服而父亡者。决不可服母三年。期制已定于父在之日。则不可以父亡而有所改也。虽服期而 …… (第 335L 页)
。常持祖母服而不持父斩者。亦所以先父所服而后己所服也。此义至精。识得。便可有见于古人制礼之意矣。
沈信夫(壬子五月)
心与明德之辨。来说大槩得之。犹未尽也。明德注曰。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尽心注曰。心者人之神明 …… (第 336H 页)
。非地道之大过。不能也。遁与明夷之属兑。遁者退也。万物至秋而敛退也。夷者伤也。万物至秋而夷伤也。
沈信夫(癸丑三月)
虚灵说。比旧更进一拍。甚慰。然于毫釐之间异同之辨。犹有未尽察者。此在更思一次。当自得之。且愚前说已 (第 337H 页)
  

沈信夫(癸丑)
高明顷岁有书。言愚以户布战阵之说。作为册子。将以进 御云云。不记其时奉答未答。而答亦未必详也。其说 …… (第 339H 页)
。又不特如前日之忧其难行而已也。天下事真不可做矣。为之慨然。聊以追复。明者览之。想亦为之一喟也。
沈信夫
三渊集劄辨
题辞极知僭踰。无所逃罪。乃朱子任道之语。由我不晦之云。亦涉自功。殊欠逊让。删去为宜。
  …… (第 339L 页)
 劄辨。未发有工夫。是大贤以下之未发云云。
未发前工夫。渊老之言为是。李仲谦无工夫之说。固失之。而高明之断以为大贤以下之事者。又未为得

也。章句曰。君子之心。常存敬畏。虽不见闻。亦不敢忽。圣人之心。亦只如此而已矣。岂自以为圣而漠然无警惧之心耶。诗曰。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圣人之心。纯亦不已。儆戒无怠者。此可见矣。
沈信夫
 改葬虞
改葬虞说。愚见不悖于高见。可幸可幸。葬毕奠于墓。既曰奠则当一献矣。虞祭又不可遂废。当行于反 …… (第 344H 页)
 期服中加冠。祭其几筵时。头戴草笠。身着衰裳。出于南溪礼说云云。
期丧而冠。大违礼制。既失大体。求尽小节。真是缌小功之察也。况本领既失。则亦无善后之道矣。虽使不得已而犯礼从事。亦当因仍苟且而行之。不必问人。人亦不可曲为之说矣。曲为之说。则人将以曲说为据。而尤易于犯礼矣。从来鄙见如此。故如此等之问。例不敢答矣。
沈信夫(九月)
前月谢疏登览否。秋深霜降。伏惟侍学增胜。孤哀哀苦不死。复有何言。朱子丧中与人书曰。时来坟山。幸与一 …… (第 345L 页)
耶。然无冠着服。终涉苟简。不成模㨾。追制冠绖。似无可疑矣。冬令已近。有意命驾否。深企。荒迷不次。
沈信夫(十月)
…… (第 346H 页)
吉礼行之也。期服加冠。亦以丧冠冠之。则人岂非之哉。世俗以吉冠吉礼行之。故以为不可引成王事为證也。
沈信夫(十二月)
或谓虚灵之心纯善。或谓心之虚灵有分数。虚灵之心纯善。释氏本心之学也。心之虚灵有分数。明德有分数之说 …… (第 348H 页)
 即其未发虚明无所掩蔽。而单指其理曰大本之性。因其气禀本色不齐自在。而兼指其气曰气禀之性。此又大本气禀。非有二性。而只在一处矣。

沈信夫(甲寅三月)
圣人未发工夫。近得朱子说。其答万正淳书曰。以乾乾夕惕。为圣人之事。以戒谨恐惧。为学者之事。亦恐未然 …… (第 349H 页)
其为尤翁。若使尤翁而见尊于此人。即与媚虏之轩。背师之尹。护逆之南,柳。为一类人矣。何以为尤翁也。
沈信夫
圣人未发工夫之说。近更思之如何。此不须多言。诗称文王。不显亦临。无射亦保。只此一言。可见圣人之心无时 (第 349L 页)
不戒惧。而天理所以常纯。人心所以不死也。
沈信夫(四月)
胡子知言。子思子曰章。盖释率性之道。而以性道为有人物之不同。实与章句之旨无异。胡,徐二书。深斥其非 …… (第 349L 页)
则大义所关。如庙中所称者外。常时所称言语书尺之间。随俗称本生考妣。于义无甚害。鄙见姑无异于前矣。
沈信夫(十二月)
吾辈明德说。与三渊说不同者。吾辈以心统性情。为明德之训。三渊只以虚灵不昧。为明德之训。而以性情为明 …… (第 350H 页)
以为己援。未可晓也。沧溪说不甚明白。抑其言虽曰统性情。而其意则实专指虚灵之气为明德。如三渊说耶。
沈信夫(乙卯三月)
示谕读书课程。足见用心之勤笃。近来朋友少见其有如此。甚慰甚幸。但谓以立说为事者。此必是劄记也。偶误 …… (第 350H 页)
可以不察也。别纸所示。略以陋见签在纸端。而窃观来说。往往有粗率之失。似亦是前所谓为字者为之祟耶。
沈信夫(闰四月)
前书所论巍黔心性之说。切中其病。剖判甚明。甚慰甚慰。所引姜君之言义理至贵。故人多不知。若皆晓解。乌 …… (第 350L 页)
至于今。遂不复开卷。欲待今冬。复续前功。而亦安可必也。岁月易迈。工夫难继。甚可忧惧。想同此怀矣。
沈信夫(八月)
自欺说终未明了。久费思索。恐益纷乱。敢毕其说。未知中否。所谓自欺者。乃是意上事。非情上事也。此须先 …… (第 351L 页)
旨。而与前说不同矣。渊老于此。盖未之察耳。(三渊所引语类说。即文蔚录如人射箭期于中红心条是也。)
沈信夫(乙卯十二月)
来谕自欺说。大体相契。可幸。其以不奈他何为自欺事。终觉未安。自欺是由自家底。不奈他何者。是不由自家 …… (第 353L 页)
考妣。亦无害义者。此可见矣。金石文字犹如此。况寻常书牍间乎。(尤庵语。见文集赠参赞柳诚吾墓碣。)
沈信夫(丙辰二月)
鬼神说。兼言鬼字者。全以气言。单言神字者。或以理言。或以气言。所在不同。惟观其所指之如何。来谕所引 …… (第 354H 页)
常少。固亦理数之应然者耶。吾辈于此。但当默而识之。以俟来者。不可呶呶与辨。无益于道而徒损心气矣。
沈信夫(五月)
…… (第 354H 页)
如此。似皆出于一时领略之见。殊无深潜玩绎之意。故其有所得者。亦少滋味。愚见偶如此。未知以为何如。
沈信夫(九月)
大学因其所发一句。因来谕提醒。亟取章句或问观之。方觉其前说之非。已于记闻录改定之矣。大抵朱先生之说 …… (第 355H 页)
其说云也。似是指圣贤行道济时等事而言。盖邵子知其不可而止者。故其言如此。然无他考證。何敢质言也。
沈信夫(九月)
前示栗翁理气说。更详其语。何处两句。只是一意。而 …… (第 355L 页)
之。偶未觉察而率尔奉对。故未免忘失旧意耳。来谕于理气实体。亦非有所差。但于栗翁之旨。有未照管矣。
沈信夫(十月)
…… (第 356H 页)
又支蔓。未必皆中。况鬼神理微。蒙昧难及。适固言之矣。如有未当。更赐反覆。以决久蓄之疑。幸甚幸甚。
沈信夫(十二月)
示谕纲目抄录之功。以是为一时自辅聪明之计则可矣。若欲考类例定规模。以为成书之比。则恐非其所急也。盖 …… (第 358H 页)
心。皆在紧要。恐不如是也。望须亟罢是计。专用心于紧要处。如何如何。虽仰知照。实涉狂率。知罪知罪。
沈信夫(丁巳四月)
示谕中和二字。中固专指理言。和亦难兼气看。情是统言气发而理乘。和是专指所乘之理。道亦是就阴阳中专指 …… (第 358L 页)
。不可以其在一阴者为专言理。而在一阳者为兼理气也。理气虽本无间。分别言之。亦不害其为各是一物也。
沈信夫(七月)
示谕虚灵之问。当答曰原于性谓之性。则仁义礼智。 …… (第 358L 页)
非故相戾也。且虚灵知觉。只是一物。知觉之原于性。即虚灵之原于性。不可将虚灵知觉。分作两截事看也。
沈信夫(九月)
蒙示虚灵知觉后说分合条。释意极明备。更无可间矣。所引朱子三书。尤见善读圣贤之书。其所喜何但止此一义 …… (第 359H 页)
文耶。衰病目盲者。庶几无恨于昏废归尽矣。士能昨冬乍面。有多少相勉后。不复相闻。而其进想亦不已矣。
沈信夫(戊午七月)

(第 359L 页)
  

沈信夫(庚申二月)
静与至静。来说大槩得之。但所谓至静二字。惟圣人当之者。为未免小差矣。至静然后方中。而中则虽众人亦有 …… (第 363H 页)
之。如此。在圃隐分上。诚无一疵之可议。然其事之废之。非一朝一夕之事。则当时事情。恐未必如来谕矣。
沈信夫
别纸(六月)
朱子言纲目。系荀彧死于曹操。击孙权至濡须下。此所以著彧之罪也。系之于此。著其死之晚也。 …… (第 363L 页)
武侯不用魏延计。不谏东征事。及壬辰请兵之得失。其意深远难见。有难质言。然推事考迹则亦有可知者矣。
沈信夫(闰六月)
…… (第 364H 页)
静而谓之无一息之不中者。盖亦言其圣人至静之无时不然也。非谓至此而后方谓至静也。此句恐亦无可疑矣。
沈信夫(七月)
示谕灵字说。周子太极图说。先以灵字单言之。后以形神对言之。又于通书。先以彰微对言之。后以灵字单言之 …… (第 365H 页)
之说者。直是不辨一与二与五之名数矣。名数粗粕。且不能辨。则义理精微。非所可与论。寘之不复道可矣。
沈信夫(庚申十二月)
曲端事。其心不在王室。而意在专制一方。跋扈难制之状。见于续纲目所记。更考之如何。来谕以杀端。比之于 …… (第 366H 页)
 王庶受节制陕西诸军之命。则是为一方之大帅也。端为其统制。则是庶之部将也。而不受其节度。又欲杀之。此与项籍之杀卿子冠军。其心何以异哉。王庶虽为统帅而无兵。泾原精兵。尽为端所统。延安危急。王庶檄端使救。而端不行。王庶自收散亡赴之。则延安已陷矣。然则延安之陷。端之罪也。反欲归罪于王庶而欲杀之。此其心何所不至也。张公未来。端甚肆。张公既来。端不敢肆。盖知其力

之不足以制张公也。及其张公不用端言。轻举败事。西人方咎张公而思端之复用。张公既去而端复得兵柄。则其肆必有甚于前日矣。岂不为全蜀之患也。前有可诛之罪。后有必肆之形。则虽使圣贤当之。必有所处矣。
沈信夫(壬戌十月)
 易服条。服人无去冠之文。而世俗无论服之轻重。皆去冠。先师于此甚加非斥。而谨按问解。则曰岂有祖父母 …… (第 367H 页)
不知死。则其吊亦不哭。而生者情重则亦哭之。生死俱知。则分虽不厚。皆哭之。此其曲折之变不同者也。)
沈信夫(十月)
所论性命诸说。大槩皆得之。无偏无全。不若言无偏全。认理为性。不若言以理为性。此则语病也。循物无违。 …… (第 368H 页)
若曰既无偏者。又无全者也。故曰语病也。以孟子之言性。与告子之认气言性对言。认字亦不免为语病也。)
沈信夫(癸亥二月)
示谕浩气夜气。推其本原。则固皆是天地之气。而孟子所言。则皆只就人身上说。今当先就人身上。究见得孟子 …… (第 368H 页)
 书成后更考通书小注。问性者独得于天。如何言独得。朱子曰。此言圣人合下清明完具。无所亏欠。此是人所独得者。此对了复字说。复者已失而反其初。便与圣人独得处不同。安字对了执字说。执是执持。安是自然。又曰。性此理而安焉者圣也。复

此理而执焉者贤也。据此则可见鄙说之不至甚谬。而高明之将此性字。不与身字假字反字复字对说。而直作理字说。恐不得为的论矣。
沈信夫。
兼示金常夫。(癸亥七月)
示谕为所后子服三年。鄙见亦同于诸贤。所谓为父子则体也。非庶子则正也云者。极 …… (第 370H 页)
。冠日。主人与宾同行吉礼。主人于期服中。不得行吉礼。则宾亦安可以重服。莅吉礼乎。此与国服有异矣。
沈信夫(九月)
前书承问星溪事。忘未奉对。玆敢追复。星溪姓。名汪佑。字启我。康熙时人也。其学专以编书为事。而内无实 …… (第 371L 页)
辈之流。深可尚也。
沈信夫(甲子二月)
精粗本末四字。就气上言之。则气自有精粗本末。以理与气对言。则理为精而气为粗。理为本而气为末。言各有 …… (第 372H 页)
当以记闻录为正。朱子自赞仁义之府。举仁义二字。理无不尽矣。且与礼法字对下。故不曰义理而曰仁义也。
沈信夫(四月)
 三年内立后者。再期虽过。几筵不可撤。而上食则似无仍行之义。以此问于玉溪。则答云几筵虽不撤。上食则 (第 372H 页)
当停废云。近闻寒泉以上食亦不废为当。二论得失何居。
几筵亦不可不撤。只于旧日几筵所设处。设虚位。朝夕哭临。变除之节。亦只哭而除之。神主既入庙则服丧而已。祭则无谓也。士能以为几筵撤后。庐墓以终

三年。其言尤是矣。神主久不入庙。固非神道之所宜。而神主在位。不上食。亦岂人情之所安耶。三年入庙。神道之常也。服丧三年。子道之常也。而皆礼之大闲。不可踰越者。各尽其常。无违大闲。不亦可乎。愚见如此。未知是否。
沈信夫(九月)
前书所论三年内立后者。有未尽其曲折者。玆复论之。三年内立后者。母在则母自行其练祥禫祭。子不可复行。 …… (第 372L 页)
子服变除。又不行祭。则是终不行练祥禫也。恐于人情礼意。俱有不安者。如上处之。未知如何。幸详教之。
沈信夫(丙寅五月)
 本生父母为出继子不杖期。经文则未有见焉。无乃因为人后者为本生父母报之文而推之耶。报字何其无来历耶 (第 372L 页)
。家礼则只曰为人后者。为私亲降一等。私亲之为之也。亦然。似与仪礼不同。未知如何。○未庙见之女。古礼不迁于祖。尤庵答金延之书。后世妇或有生子而尚在其室者。岂有生子

而未成妇之理云云。虽未庙见。生子则成妇。而未生子则虽年久。不可以妇论耶。
礼说二条。当从朱子尤庵说。报字不必泥看。无论降不降。相为之服。则谓之报矣。妇入门三月而庙见者。未三月则未定其善恶。可以不得罪于祖先也。过三月则善恶已定。限以三月。意有在也。过此则当为成妇。何可以世俗拘于形势。不能如礼者为经耶。
沈信夫
所询出继子服前所对。未明矣。子降其父母。则父母安得不降其子也。此家礼之意也。然出继子为其本生父母。以 (第 373H 页)
  别纸
献议疏释。姑仍先师本文而解之。天子诸侯为长子斩。于愚意终有所未安。今因此疏释而又思之。益见其难行也。以汉言之。则惠帝,景帝以未满世数而不斩。(以朱子兄弟各为一世之说为断。则景帝已满世数。今姑以父子相传者为言耳。)文帝,武帝以非正而不斩。宣帝以非体而不斩。惟元,成当斩。而哀,平则又不得斩矣。汉自高帝以下十帝当斩者。只有元成二帝。此其可行乎。且帝王家传重。以太祖为大。则承太祖之重者皆可斩。何可复计世数。而太祖之重。反为轻乎。此王朝之礼。与士庶家绝不同。而不可相准也。愚意以君不可为臣斩为大纲。而无论嫡庶长少。承统者皆服期。妇服大功。以重其统。庶可为万世通行之道也。愚见如是。故先师嫡妇大功之说。甚以为是矣。曾与 沈信夫
再书论此。其说甚备。异 (第 449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