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楚辭類
雜家類

定陶之国晋入涉(疑作/沙)随之乡与夷出盟于瓦屋郤缺
来会于承筐聊采缀而为赋叙菁华而未央言其国之 始祖
微子封于斯土先膺宗周之锡命招纳暴殷之馀
户宅陶唐火正之监就彭城铁官之估于是孟诸为泽
芒山为圃日寻干戈 (第 2b 页)
于今汉文帝惜百金之费辍露台之役集上书囊以为
殿帷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至 景帝
以锦绣纂组妨害
女工(一作/红)特诏除之所以百姓安乐(一作/乂乐)后至孝武帝
虽穷奢极侈而承文景遗德 (第 23b 页)
   皇后不合祭南郊议(中宗/)  褚无量(景龙/三年)
议曰夫郊祀者明王之盛事国家之大礼行其礼者不
可以臆断不可以情求皆上顺天心下符人事钦若稽

古率由旧章然后可以交神明可以膺福祐然礼文虽
众莫如周礼周礼者周公致太平之书先圣极由衷之
典法天地而行教化辨方位而叙人伦其义可以幽赞
神明其文可以经纬邦国备物致用其可忽乎至如冬
至圆丘祭中最大皇后内主礼甚尊崇(一作礼/位甚尊)若合郊
天助祭则当具著礼典今遍检礼经(一作/周官)无此仪制盖
由祭天南郊不以地配惟将 始祖
为主不以祖妣配天
故惟皇帝亲行其礼皇后不合预(唐策作助/会要作同)也谨按大 (第 6a 页)
其朔之时(一作/日)明五方上帝之一
帝也春则灵威仰夏则赤熛怒秋则白招拒冬则叶光
纪季月则含枢纽也并以 始祖
而配之焉人帝及神列
在祀典亦于其月而飨祭之鲁自文公始不视朔子贡
见其礼废欲去其羊孔子以羊存犹可议(一 (第 18a 页)
   七庙议         张齐贤
议曰昔孙(会要/作荀)卿子云有天下者事七代有一国者事
五代则天子七庙古今达礼故商(一作/尚)书称七代之庙
可以观德祭法称王立七庙一坛一墠王制云(会要/作曰)
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莫不尊始封之君

谓之太祖太祖之庙百代不迁祫祭之礼毁庙之主陈
于太祖未毁之庙主皆升合食于太祖之室(会要/作庙)太祖
东向昭南向穆北向太祖者商之玄王周之后稷是也
太祖之外更无 始祖
但商自玄王已后十有四代至汤
而有天下周自后稷已后十有七代至武王而有天下
其间代数既远迁庙亲庙皆出太祖 …… (第 4b 页)
再造孝思匪宁奉二月二十九日敕宣光以下(一作七/室以下)
依旧号尊崇续又奉三月一日敕既立七庙须尊崇 始祖
速令详定者伏寻礼经 (第 5b 页)
始祖
(一作/则)是太祖太祖
之外更无 (第 5b 页)
始祖
周庙(会要/作朝)太祖之外以周文王(会要/作皇)(第 5b 页)
始祖
不合礼经或有引白虎(唐/讳)通义云后稷 (第 5b 页)
始祖

王为太祖武王为太宗及郑玄注诗雍序太庙(一作/祖)谓 …… (第 5b 页)
祖有功而
宗有德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故谓文王为太祖耳非
祫祭群主合食之太祖今之议者或有欲立凉武昭王为 始祖
者殊为不可何者昔在商周稷卨始封汤武受命汤
武之兴祚由稷卨故以稷卨为太祖即皇家之景皇帝
是也凉武昭王勋 …… (第 6a 页)
不可立故也今既年代深远方复立之岂是(一作/是非)三祖
(会要/作三)宗之意实恐 景皇
失职而震怒武昭虚位而不
答非社稷之福也宗庙事重禘祫礼崇先王以之观德
或者不知其说既灌而往孔子不欲观之 …… (第 7a 页)
朝命惟新
宜应慎礼祭神如(一作/如神)在理可不(会要/不可)诬请准敕加太
庙为七室享宣皇帝以备七代其 始祖
不合别有尊崇
之议谨议  一作皆旧唐书志
   同前          刘承庆(尹知章/同议) …… (第 7a 页)
   同前          元 稹
谨按礼官以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神主升祔则
中宗太和大圣昭孝皇帝神主为代数当迁之庙议者
云中宗复辟中兴当为百代不迁之庙台省官等又议
云则天为居摄则中宗非中兴之主不得为不迁之庙

以愚所裁皆非得礼之中也按礼官为台省官等议但
以为中宗非中兴故不得为不迁之宗皆曾不知虽实
为中兴亦不得为不迁之庙何则祖有功而宗有德盖
为始有功者为祖始有德者为宗非谓后代有功有德
者尽为祖宗也按礼纬云唐虞立二昭二穆与太祖之
庙为五夏不立太祖之庙四庙而已至后代以禹为宗
亦立五庙其馀仲康复厥位少康代寒浞岂非嗣夏中
兴哉并无祖宗之号至殷以契为 始祖
初立五庙后代 …… (第 18b 页)
以汤为宗遂立六庙太戊武丁之徒虽有中宗高宗之
名盖子孙加之懿号而已亦无不祧之说周人以后稷
始祖
后代又祖文王而宗武王遂立七庙唐虞殷周
虽立庙之数不同其实亲亲之庙皆以四为准礼记王
制云天子七庙三昭三 …… (第 19a 页)
哉不经之言孰甚于此又有以七庙之外别立祖宗之
庙为说者以理推之尤为不可借(集作/假)如圣朝以 景皇
为太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为高祖文武大圣大
广孝皇帝为太宗别立昭穆之庙六合不迁之庙为九
尽以为积厚者流 (第 20a 页)
万代不迁请停配祀以符古义伏惟高
祖太武皇帝躬受天命奄有神州创改制物(文粹作创/改旧物)
体元居正为国 始祖
抑有旧章昔者(文粹/作有)炎汉高帝当
涂太祖皆以受命例并配天请遵故实奉祀高祖于圜
丘以配昊天上帝伏惟 (第 8b 页)
   镇军大将军王荣神道碑 戴少年
天列钩陈之象国维环卫之仪苍旻立程图谋斯载心

膂之寄贤良是畴苟非副慎选曷以将军累代而居其
位焉将军姓王氏讳荣字荣与本太原人也肇自轩后
延于周室自灵王丧道黜太子晋于河东时人号为王
家子孙因以命氏子晋生宗敬为司徒至秦始皇大将
军剪子曰贲孙曰离皆以武略著名列于战国策及汉
昌邑中尉吉博通坟典形于书籍生二子长曰霸居太
原次曰骏居琅琊公即霸之后矣自剪至魏凡三十四
代有昶为征南将军后遇西晋陵替子孙有过江者为

江东盛族其不往者代有贤豪史传备彰此无缕载隋
季丧乱龙蛇起陆爰有唐之 始祖
举义师于北京惟公
之先宗向雄风于西土繇是弈叶承绪因家上京曾祖
玄皇越州长王父思献唐元功臣行右龙武军大 (第 8b 页)
   泗州刺史李君神道碑    李 轸
夫崇孝悌者必竭力以事亲厚忠贞者亦尽心以奉上

故圣人广而教之以劝遐裔至若马迁续太史之纪安
国传夫子之书潘氏家风谢公别传内足以贻厥后昆
外足以锡祉尔类小子不敏仰希前哲窃述类本用表
流光君讳孟犨字公悦其先乃太上玄元之系五代祖 景皇帝
始封于唐高祖讳亮至德初追册郑王谥曰孝
曾祖讳神通武德初以佐命元勋封淮安郡王开府仪
同三司尚书左仆射谥 (第 5b 页)
偃师县东姑臧公之茔次盖二夫人祔焉挺
庆等性与纯孝幼承训奖蒸蒸孺慕合葬于防海变山
飞铭石不泯词曰
我之 始祖
自高丘兮继有贤王霸凉州兮冕绂班然(一/作)
(然兖/冕班)乃公侯兮周之姬姓汉之刘兮卓哉济阴广前脩 (第 13a 页)
孝如方舆公(公讳僧习/以孝德闻)脩词
以藻德振文而遵志以为理化之始莫尊乎尧作尧祠
颂以为述德之道不忘 始祖
(第 15b 页)
始祖
碑以为纪广大之
意叙正直之节不嫌于亲作元兄侍御史府君墓志其
馀讽咏比兴皆合于古故宗人咸曰文如吴兴守( (第 15b 页)
   周安昌公夫人郑氏墓志铭  前 人
夫人讳某荥阳阳武人也周宣王之母弟俾侯于郑郑
庄公之重世卿士于周以国为族自兹而 始祖
琼太常
恭侯父穆司空贞公西京赋诗奉常参柏梁之宴东都
言谶司空为武卫(一作玄作武后汉王梁传赤伏符曰王 (第 6a 页)
  景帝击吴楚诏

盖闻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非者天降之以殃高皇帝
亲表功德建立诸侯幽王悼惠王绝无后孝文皇帝哀
怜加惠王幽王子遂悼惠王子卬等令奉其先王宗庙
为汉藩国德配天地明并日月吴王濞倍德反义诱受
天下亡命罪人乱天下币称病不朝二十馀年有司数
请濞罪孝文皇帝宽之欲其改行为善今乃与楚王戊
赵王遂胶西王卬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
约从反为逆无道起兵以危宗庙贼杀大臣及汉使者

迫劫万民夭杀无罪烧残民家掘其丘冢甚为暴虐今
卬等又重逆无道烧宗庙卤御物朕甚痛之朕素服避
正殿将军其劝士大夫击反虏击反虏者深入多杀为
功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杀之无有所置敢有
议诏及不如诏者皆要斩
   景帝
谳狱诏
法令度量所以禁暴止邪也狱人之大命死者不可复
生吏或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比周以苛为察以 (第 17a 页)
禹恶衣菲食如此之事臣知不可复行于今汉文帝惜
百金之费辍露台之役集上书囊以为殿帷所幸慎夫
人衣不曳地至 景帝
以锦绣纂组妨害女工特诏除之
所以百姓乂安后至孝武帝穷奢极侈而承父景遗德
故人心不动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 (第 15a 页)
  论郊祭合设皇地祗表(贾曾/)

臣详据典礼谓宜天地合祭谨按礼记祭法曰有虞氏
禘黄帝而郊喾夏后氏禘黄帝而郊鲧传曰大合禘然
则郊之与庙俱有禘祭禘庙则祖宗之主俱合于太祖
之庙禘郊则地祗群望俱合于圆丘以 始祖
配享皆有
事而大祭异于常祀之义礼大传曰不王不禘故知王
者受命必行禘礼虞书曰正月元日舜格于文祖肆类
(第 14b 页)
  封殷后议(匡衡/)
王者存二王后所以尊其先王而通三统也其犯诛绝
之罪者绝而更封它亲为始封君上承其王者之 始祖
春秋之义诸侯不能守其社稷者绝今宋国已不守其
统而失国矣则宜更立殷后为始封君而上承汤统非
当继宋之绝侯 (第 17b 页)
始封必为祖南宫适孟轲
卜子夏左丘明谷梁赤生于周代其所言皆亲闻而见
之者其学问又俱出于孔子宜若可信则尊 始祖
以其 (第 12a 页)
全而桑间濮上之淫
音未能黜也褒贬实录之淆乱而氏族名字日月地名
之未能明也郊丘混而五天帝昆仑神州之一而 始祖
之祭不及群庙也洪范以后金縢召洛二诰之疏脱非
朱子之遗命也开庆师门之传非郑氏之奥义也绍兴 (第 29a 页)
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馀万言扬雄少时从游
学已而仕京师显名数为朝廷在位贤者称君平德杜
陵李彊素善雄久之为 益州牧
喜谓雄曰吾真得严君
平矣雄曰君备礼以待之彼人可见而不可得诎也彊
心以为不然及至蜀致礼与相见卒不敢言以 (第 16b 页)
  豫州牧箴
郁郁荆河伊洛是经荣播枲漆惟用攸成田田相拿庐
庐相距夏殷不都成周攸处豫野所居爰在鹑墟四隩
咸宅宇内莫如陪臣执命不虑不图王室陵迟丧其爪
牙靡哲靡圣捐失其正方伯不维韩卒擅命文武孔纯
至厉作昏成康孔宁至幽祚倾故有天下者毋曰我大
莫或余败毋曰我强靡克余亡夏宅九州至于季世放

于南巢成康太平降及周微带蔽屏营屏营不起施于
孙子王赧为极实绝周祀牧臣司豫敢告柱史
   益州牧

岩岩岷山古曰梁州华阳西极黑水南流茫茫洪波鲧
堙降陆于时八都厥民不隩禹导江沱岷嶓启乾远近
㡳贡磬错 (第 6b 页)
  谢氏世睦记(明徐桢卿/)
昔仲尼论次圣贤之德称泰伯之德至矣余生吴中去
泰伯二千馀年登仲雍之丘望泰伯之乡忾然犹见其
人又降观于俗其人美而逊说而文巽而不毅泱泱与
其有泰伯之遗风乎又尚考诸记传得季礼伯通之徒
曰非泰伯其何以及此又退访于忠信仁让之士得世
睦之族二曰范氏谢氏范氏希文之后也显于志余故

不表表其微焉谢氏者其先阳夏人也唐末徙吴越
崇礼为吴中节度推官子涛嗣入宋为太子宾客涛
子绛嗣为知制诰绛子景初嗣为大理评事景温宝文
阁直学士景平秘 (第 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