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吴益升” 相关资源

總集類
別集類
人也无良。讦之非直。乙兮推孝。善则可嘉。宜表陈遗之感。
用旌 吴顺之
行。

** 对投笺获弟判 (第 08a 页)
于亡室某封某氏。请神主出就灵座故处。用伸情礼云云。祭时祝。当依备要。
亡妻再忌行事之节。依文正先祖答 吴益升
之问。三献辞神之哭皆为之。先祖所答。不及参神之节。而辞神与参神。似无异同。故并为哭之。未知何如矣。且 …… (第 281H 页)
。则此是变常之礼也。私家略设无祝。不害为仿此之意。
国恤成服前。洛中丧家或有废朝夕上食云。文正先祖答 吴益升
之意。似分凡民与大夫士。而若据曾 (第 288H 页)
   答李晦仲(永辉○壬子)
   答黄周卿(世桢○甲午)
   答黄周卿(壬子)
   答潘生(后荣○庚戌)
   答 吴生(益升)
   答李重卿(相吉)
   答李重卿
   答崔善馀(世庆)
   答闵士昂(泰重)
   答李   答李晦仲(永辉○壬子)
   答黄周卿(世桢○甲午)
   答黄周卿(壬子)
   答潘生(后荣○庚戌)
   答吴生 (益升)
   答李重卿(相吉)
   答李重卿
   答崔善馀(世庆)
   答闵士昂(泰重)
   答李
吴生(益升)
 问。大夫士私丧三年内。遭 君丧。则似当入公府成服。而凡民在丧者。亦当成服于公府欤。抑与乡邻相会而 (第 407H 页)
答吴生 (益升)
 问。大夫士私丧三年内。遭 君丧。则似当入公府成服。而凡民在丧者。亦当成服于公府欤。抑与乡邻相会而 (第 407H 页)
   又次兰韵
   闻洪叔范(得禹)诸人被谪有感而作(丙辰春)
   和朴时甫
   示畴孙
   次 吴顺之(益升)
憎卯韵
   赠或人
   次畴孙咏牧丹韵
   次畴孙感怀韵
   次洪元九赠僧韵
   孝庙讳日   又次兰韵
   闻洪叔范(得禹)诸人被谪有感而作(丙辰春)
   和朴时甫
   示畴孙
   次吴顺之 (益升)
憎卯韵
   赠或人
   次畴孙咏牧丹韵
   次畴孙感怀韵
   次洪元九赠僧韵
   孝庙讳日 ……   与韩子刚(丁巳六月二十七日)
   与韩子刚(丁巳十二月二十九日)
   答韩子刚(戊午十月二十日)
   答 吴顺之(益升○庚寅十一月十三日)
   答吴顺之(辛卯九月一日)
   与吴顺之(壬辰踏青日)
   答吴顺之(丁酉二月望日)
     与韩子刚(丁巳六月二十七日)
   与韩子刚(丁巳十二月二十九日)
   答韩子刚(戊午十月二十日)
   答吴顺之 (益升
○庚寅十一月十三日)
   答 吴顺之(辛卯九月一日)
   与 吴顺之(壬辰踏青日)
   答 吴顺之(丁酉二月望日)
   答 吴顺之(丙午阳月四日)
   答 吴顺之(癸丑)
   答 吴顺之
   答 吴顺之(丙辰五月十五日)
   吴顺之(丁巳二月五日)
   吴顺之(丁巳)
   答 吴顺之(丁巳十二月十八日)
   答 吴顺之
   答 吴顺之
   答 吴顺之
   答金圣徵(得洛○甲辰十一月十六日)
   答金鲁源(得洙○甲午八月十八日)
   答金鲁源(丙 ……   与宋明叔(奎炫○乙丑二月初二日)
   答吴义馀(延辉○乙丑五月二十七日)
   答吴景游(言锡○己巳正月二十日)
   答 吴顺之(益升○戊戌三月六日)
   答吴顺之(己亥六月十三日)
   答罗子长(世器○甲辰八月十日)
   答申吉来(应泰○甲子   与宋明叔(奎炫○乙丑二月初二日)
   答吴义馀(延辉○乙丑五月二十七日)
   答吴景游(言锡○己巳正月二十日)
   答吴顺之 (益升
○戊戌三月六日)
   答 吴顺之(己亥六月十三日)
   答罗子长(世器○甲辰八月十日)
   答申吉来(应泰○甲子)
   答李太宾(实之○辛亥九月
  其三
大抵人生皆是客。客中为客过三春。荒村牢落无人到。屋后高山是主人。

吴顺之(益升)
憎卯韵
阴阳自是相来往。纳甲何须用意深。老父端居丛竹里。微吟天际是轻阴。
赠或人
   窃闻天下事。 (第 124L 页)
  其三
大抵人生皆是客。客中为客过三春。荒村牢落无人到。屋后高山是主人。

次吴顺之 (益升)
憎卯韵
阴阳自是相来往。纳甲何须用意深。老父端居丛竹里。微吟天际是轻阴。
赠或人
   窃闻天下事。 (第 124L 页)
 祭需则取用(止)何说为得。
院享既不可以岁月期。则曾前所储积于无用。或至消磨。有不可知。莫若尽取而付之飞来。俾为长久之本钱可矣。设令异时有院享之日。岂难于事力而不得为耶。
答宋道源(丁巳二月十四日)
数月阻信。岁易春阑。思想之心。有不可言。玆奉(一本奉下有佥字)书。不翅渴者之得泉也。喜惧之谕。安得不然。齿加意退之叹。在愚为甚。然精力已不可强者。须得无极翁然后

庶有李初平之进步。如道源之年力。尚复云云。何也。鄙意则里中棋局诸具。悉投船川。则不惟道源专一于用心。处于诸少。亦未必无益也。伯季韵语。读来怆然也。享议全已。而稍待似好矣。此犹如是。而 吴顺之
乃有黔潭院议。其意可尚。而恐不能自量也。
  别纸
别纸备悉。愚则于渠兄弟。已竭尽底蕴矣。比得其仲书 (第 359L 页)
只是击鼓讼冤。既非孤囚者事。而作诗谤讪。又是逸才之所为。此外则只杜门深坐而已。人间万事真悠悠耳。
吴顺之(益升○庚寅十一月十三日)
寒事日严。恋思弥勤。书到此际。知䌽欢外学况佳胜。慰喜何已。此中病蛰冻寓。主馈乏人。长委枕席。吃尽千 (第 532L 页)
鼓讼冤。既非孤囚者事。而作诗谤讪。又是逸才之所为。此外则只杜门深坐而已。人间万事真悠悠耳。
答吴顺之 (益升
○庚寅十一月十三日)
寒事日严。恋思弥勤。书到此际。知䌽欢外学况佳胜。慰喜何已。此中病蛰冻寓。主馈乏 …… (第 532L 页)
吴顺之(辛卯九月一日)
曾过仁里。再失逢晤。讫玆为恨。意外两书。长弟披慰。第审仙乡见属之意。不胜瞿然之至。仙乡诸君子。容或 (第 533H 页)
有不相知而为此议者。 顺之
非知我者乎。而亦复以此见告乎。今之院长。即古之山长洞主也。其道德行义。足以师表于人。然后可以当此。 (第 533H 页)
顺之
视我有一毫近似者乎。不宁惟是。顷岁立脚不牢。一番妄出。罪戾千生。诋诃万端。姓名方为世所讳。苟非病丧者 …… (第 533H 页)
相告。如以为礼辞饰让而不见听。则足见平生言行不相副。无以取信于人。诚无颜面可以奉对也。且有一事。吾与 顺之
分义不浅。凡有此等事。固宜左右周旋。不使踪迹狼狈。是相爱之道。今乃怂恿游谈。有若泛然者然。岂平日所望 (第 533H 页)
于顺之者耶。仙乡之风。固醇朴浑厚。万一外人以阿好疑 顺之。
则将何辞自解之耶。曾与怀乡诸生说及此否。所关实不为轻。千万亟为改辙也。
(第 533H 页)
吴顺之(壬辰踏青日)
昨奉草草可恨。夜来客况如何。炭书并送。诚意如此。此诚爱我者也。幸以此意。转相告语。使我有解脱之路。 …… (第 533H 页)
。留取閒汉在山里。与人无相交涉。君若见念。岂不欲以此饷我耶。况有不敢之意硬在心下。此则诸人或不知。而 顺之
之所熟知也耶。千万见谅也。 …… (第 533H 页)
吴顺之(丁酉二月望日)
顷日之会。至今不忘于心。即奉来书。甚喜袁安不饥死也。昨者史官所传 别谕。果极恳恻。而贱疾日苦。无计 …… (第 533L 页)
为须如贤院之为。庶无悔吝也。未知如何。春兄得初八日书。止宿阳智县舍矣。德而去后。成败如何。只此。
吴顺之(丙午阳月四日)
恋中承此问书。慰荷无已。此自去夏入处清川。虽甚穷寂。却无外间閒是非。是可幸耳。秋后植木为柱。诛茅为 …… (第 533L 页)
了贱息昏事。则即归过冬耳。分山之谕。岂戏耶。须先学忍饥之术。然后可以办此矣。无由奉晤。初寒加爱。
吴顺之(癸丑)
问书多荷。此才归病甚。闷苦闷苦。今此中丁。不闻他院事乎。玆承膰肉之贶。不敢还送。又不敢受。不知所以 (第 534H 页)
处之。只使来人奉置于外舍。以俟思得其宜耳。
吴顺之
 三年内四时节祀。只行于几筵。而不行于墓欤。
丧礼备要前本。有此仪可考。
 
三年内正朝秋夕。则当朔 …… (第 534H 页)
 妾人铭旌神主。书以氏字。似涉僭猥。娘字恐不无娼女之嫌。世人或书以召史。未知何如。
妾用氏字。未见其僭。娘字亦未有娼女之嫌。朱韦斋称朱子母夫人为娘矣。召史之称。果不典雅矣。
吴顺之(丙辰五月十五日)
来书衮衮。读之忘倦。今日事只有杜门自守。不为利疚。不为威惕。是为要法。如叔范诸人。卓卓乎非馀人之所 …… (第 535L 页)
吴顺之(丁巳二月五日)
前月褫中。得奉初四日书。古诗三篇亦在封中。讽咏屡回。真如夏日之濯清风也。此膈间一息。尚未断绝。不知 …… (第 536H 页)
身诣势途。求哀乞怜。亦不须出气倡言。招拳惹踢。只有闭门却扫。温习书史。省察身心。为今日之当务尔。未知 顺之
以为如何。且有一说。同春当初甚爱黔潭。将以为游居之所。未久谓余曰不料彼中人心乃如是不淑也。未知见何爻 (第 536H 页)
象。而颇悔始谋之不审也。 顺之
亦必闻之矣。夫如是则今以后生绵力。增益其规模。欲为久远之图者。尤不待智者而知其不可矣。同春之言。在耳 (第 536H 页)
如昨。故终以为言。
吴顺之(丁巳)
慰书曾已答送矣。未知入览否。此仅仅支遣。而近报甚急。能得几时子。金翁传成送。须令贤胤求墓表志文赞状 …… (第 536H 页)
正路之伸。不必待君子与治世也。不宣。
吴顺之(丁巳十二月十八日)
子尹远来。且见两度书。慰泻深矣。只多少示谕。间有使彼辈掩口者。况吾侪今日。只当尽其在我者。而自馀祸 …… (第 536L 页)
  别纸
朱子于坟墓所托之乡人。必加礼。敌以上即拜之。况沙岘坟墓。本是禹家养山之内。禹之先世。受学于吾曾祖兄弟。及曾祖就世。圭庵先生渴求葬地而不得。禹之先感其诚意。遂分其山。故两家坟相去未百步许矣。先谊如是。又禹方居墓下。揆以朱子之礼。安得不相与亲厚哉。以故去年果以一扇依旧例赠之矣。不料其人。逐时换面至于此也。然自今改图则可矣。而前事则不以为悔也。
吴顺之
匪意见书。慰贺无已。此病伏待尽。此外何言。朴姓人 (第 536L 页)
事。方伯虽云相亲。甚苦私嘱。故已于一二事。有所取困。今不可冒耻再试矣。且念今世之弊。不顾难易。以犯禁折简。广市私恩。或以侠气互相救拔。谓之信义。皆非吾家拙法也。朱子尝曰平生怕人来夺文字。此实今日后生所当知也。亦使黄生知之可也。惟冀 顺之
与子尹相守。课农读书之外。扫除馀事。则不为无益于心身也。古人诗曰除却借书沽酒外。也无一事扰公私。斯言 (第 537H 页)
真有味也。馀倩草不一。
吴顺之
前书猥进妄说。方虞僭踰之大矣。玆奉委书。过奉印可之意。足见虚受谦光之盛心。歆叹之馀。又甚慰贺。盖见今 …… (第 537H 页)
矣。今承来谕。不以为不可。则亦当以自省自警。而不徒责人而已。从此有不善。切望相规而不怠也。不宣。
吴顺之
 杖义
来示然矣。童子不能病。病字非谓疾病也。
 杖何时执
成服正杖。考备要成服之具。亦可见。
  (第 537H 页)
。特与佐贰相议。减除悰及斗英役。二公举措之美。实后世所罕。而翁之为善之报。斯亦可见矣。汝泰有一婿。曰 吴益升
也。余惧其事迹遂泯而无传也。书此以贻吴君之子翰国兄弟云。
 牛溪先生。使眼前奴持书问赵先生。先生起问 (第 172L 页)
。祇缘病苦。兼有进 御文字。欲移山閒静便处。卒卒就道。未暇于笔砚之役。徐俟日后耳。馀病倩。不宣。
吴顺之(益升○戊戌三月六日)
李兄之疾。已不可为。奔走扶将。前月廿五。竟至不起。恸割之怀。不能自抑。用是哀书之屈已久。而未暇修复 (第 217H 页)
病苦。兼有进 御文字。欲移山閒静便处。卒卒就道。未暇于笔砚之役。徐俟日后耳。馀病倩。不宣。
答吴顺之 (益升
○戊戌三月六日)
李兄之疾。已不可为。奔走扶将。前月廿五。竟至不起。恸割之怀。不能自抑。用是哀书之屈 …… (第 217H 页)
检看礼书。以塞下询之一二也。悲苦之中。赞善兄下来。甚慰此心。而第承其传谕 圣旨。则益增惶恐无涯。
吴顺之(己亥六月十三日)
省式。臣民无禄。 圣上宾天。未死孤臣。日夜陨痛而已。玆者。远奉哀书。仍知此时哀况支安。慰喜无已。所 (第 217H 页)
寂寞之意。)憎卯(恶圆之意。○恐是憎乙卯之意。盖朱子以庆元乙卯。被伪学之禁。而先生之谪。又在是年。故 吴顺之
之诗云。○旧集。卯。误作卵。故潭谷劄如此而非是。)○纳甲(朱书劄疑谓。以八卦配十干。如乾纳甲。兑纳丁 (第 274L 页)
甲寅九月。李公美叔以持平。疏卞世楗之诬。被严旨。似指此事。当更考。)二十五板○别庙(止)主之(上卷答 吴顺之

书。有妾次子主丧之语。尝见慎翁说亦然。恐以答吴书为定论。末知如何。)○水帘(谷帘。即瀑布。)
卷之一 (第 436L 页)
 
(名文浣。文溶之兄。先生称以内兄。有祭文。子橹。)
  韩子刚
 
(名如玉。号苍愚。晦轩如海之从弟。有至孝。又善于诗。而弃之不传云。)
   吴顺之
 
(名益升。居文义。)
   (第 516L 页)
 不彻几筵而废上食。似如何耶。
古礼卒哭后。废上食矣。岂以上食之废。而并彻几筵耶。三年上食。既出从厚之意。而三年后又上食。太无

限节。孝子丧期未尽。而若彻几筵。则亦无以伸情理。未知如何。
答或人
 今奉几筵。居庐墓下。而四时节祀。先行于几筵。又欲行于山所矣。或者以为此礼。 吴顺之
问于尤庵。则答曰。似当于几筵。盖以家礼。始祖亲尽后。墓祭例之。则恐当如是云。考文集则果有之。尤庵之论 (第 269L 页)
日文思去益不成。笔不能从心。奈何柰何。伊间偶阅大全。见庶母丧嫡子为主之语。此果曾前所讲者也。大全中与 吴顺之
书与慎翁说。当为定论。须看示之也。陶庵状中增愆愧管幼安之语。向有说及矣。果思之否。日前始闻出处。幼安 (第 177H 页)
作。并称于世。公之后孙泰璪赍其状与铭。谒余以表阡道。谨撮其槩。以谂于后。
处士吴公(润国)墓表
文义 吴公益升。
受业于尤春两先生。以孝友行屡登乡剡。后因丹岩闵公绣 启。赠别检。有子曰润国字麟举。自早岁亦尝出入于尤 (第 373H 页)
 按栎泉集房汝良问。亲朋之练祥等。入参似无妨。而或曰非礼。未知如何。栎泉曰。礼所谓亲宾者。指异姓女婿或通家子弟耳。非疏远宾客也。
国恤成服前。不废私家上食。此是同春所论。而见载于家礼增解矣。第考同春原集。朝官与士庶人。恐有差殊。且考厚斋集书牍。前辈所行。各自不同。故玆录之。
  吴益升
问。君丧未成服前。私家上食及殷奠。皆当并废欤。凡民似与大夫士有异。只废殷奠。而上食则可行欤。同春答曰 (第 272L 页)
  

松峰遗稿序[宋炳俊]
栾共子有言民生于三。事之如一。惟其所在。则致死焉。若 松峰吴公。
其可谓庶几无愧于斯。而不负其所学者欤。盖公止善公之肖子。两宋先生之门人。 大明东海之一处士也。公既内 (第 465H 页)
圣明留神焉。
松峰遗稿卷之三
 祭文
  
祭宋正郎(光栻)
维 崇祯岁次甲辰十月十五日癸酉。山阳 吴益升
谨以酒果之奠。告于亡友宋希张之灵曰。呜呼痛哉。 …… (第 511H 页)
孰否。今当永诀。略布胸臆。兄其知耶不知耶。呜呼哀哉。尚飨。
祭河天与(锡图)(己酉)
年月日。山阳 吴益升
谨以酒果之奠。告于亡友河天与之灵曰。呜呼哀哉。吾兄之殁。已踰年矣。思兄之泪。 …… (第 511L 页)
字千涕。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呜呼痛哉。庶几来飨。
祭李君瑞(硕龟)
年月日。 吴益升
谨以酒果之奠。酹于亡友李君瑞之灵而告之曰。呜呼。惟公淳质。暨公美行。求古鲜双。谓获休庆。玄首未华。一 …… (第 513L 页)
能自抑。舆病攀柩。一声痛哭。九原有知。庶照我臆。
祭同春堂先生文
维 崇祯癸丑二月二十八日戊辰。门人 吴益升
谨以酒果之奠。敬祭于同春堂宋先生之灵曰。呜呼哀哉。惟先生。栗沙宗传。伊闽正脉。日星当世。户牖斯学。辞 …… (第 515L 页)

吴益升
闻亡友宋诚伯甫入地之日在明。而家有祀故。遣子翰国。谨以渍絮之奠。酹而告之曰。呜乎。于兄之没也。孰不为 …… (第 517H 页)
也耶。呜呼。言有尽而意不可极。不昧精灵。庶鉴此心。呜呼哀哉。尚飨。
祭宋扶馀(奎祯)
年月日。山阳 吴益升
方抱阴阳之患。谨遣酒肴。酹于亡友宋伯兴之灵而告之曰。惟灵天赋之淳。学力之造。宜福而祸。宜寿而夭。彼苍 …… (第 517L 页)
祭金安阴(震粹)(乙卯)
年月日。山阳 吴益升
谨以酒果之奠。祭告于亡友金晦叔之灵曰。呜呼。大凡吾人之命。有修短穷显祸福之不齐者。均是天也。然而吾尝 …… (第 518H 页)
哀哉。尚飨。
祭同春先生迁厝文
维 崇祯丙辰十一月十八日。乃同春堂宋先生迁厝之辰也。前一日乙未。门人 吴益升
谨以菲薄之奠。敬祭而告之曰。呜呼痛哉。先生易箦。于今五周年矣。追思警咳。景慕仪范。安仰之恸。弥久弥深 …… (第 518L 页)
。惟灵降歆于玆。呜呼哀哉。尚飨。
祭伯氏文
维岁次戊午二月朔壬寅。乃伯氏缅礼之日也。前一日辛丑。舍弟 益升
谨以酒果之奠。昭告于灵筵而哭之曰。呜呼痛哉。命道之薄。莫如吾兄弟矣。环顾平生。无一好事。而只是吾兄弟 …… (第 519L 页)
。酹亦不可无言。玆缀数行书。用申无限情事。一字千涕。语不能尽。伏惟尊灵。降监于玆。呜呼痛哉。尚飨。 松峰
遗稿卷之三
 墓碣
  
五者翁金公墓碣草 …… (第 520H 页)
毒药。岂欲同入冥府耶。金相公著海东名臣录。述公言行。并称于赵先生传中。盖相公为方伯时。深知公行义也。 益升
赘入公之家时。公年七十馀矣。每与 (第 521L 页)
益升
语及赵先生。必流涕不自禁曰古之人吾未见。窃以为先生是古之大贤人也。盖其好学尊贤。心悦而诚服也。公生于 …… (第 521L 页)
。生一男一女。男汝泰即扈 驾客死者。女适士人柳守倜。无后。庶子汝硕。汝泰娶士人李宗哲之女。生一女。即 益升
之妻也 (第 521L 页)
益升
生一女三男。女柳伸。男翰国,润国,彦国。汝硕生三女。一适郑 …… (第 521L 页)
▣▣。二适张谦。三适金声振。 益升
以外人未详公平生。略举大槩。盖向年先生(尤庵)(第 522H 页)
益升
曰。金公行义。不可泯灭。盍亦起草示我。 (第 522H 页)
益升
自此收录所闻。敢此奉进。倘得一言之重。庶为不朽之资耳。
老诚斋金公墓碣草
士人金公汝泰。即 (第 522H 页)
益升
妇翁也。当 (第 522H 页)
益升
赘入之时。公没已十有馀年矣。公之大人泣谓 (第 522H 页)
益升
曰。吾儿天畀纯粹。卓越凡辈。早通义理。有执家庭。年才十六七。欲受中庸于庾公轼。庾公云此书旨意深微。非 …… (第 522H 页)
儿。荷戈 扈从。及乱平。吾儿得疾。客死中路。人皆嗟惜之。吾亦以此丧心魄。然吾儿死于 王事。复何恨焉。 益升
以外人闻公平生者。惟此数语耳。公字士昂。系松都。大提学金之宣之后也。其曾大父讳虑朝散大夫。王大父讳大 …… (第 522L 页)
。公生于 万历戊戌。没于 天启甲子。葬于沃川安邑县北老诚山下背酉之原。公娶士人李宗哲之女。生一女。即 益升
之妻也。 (第 522L 页)
益升
有一女三男。女柳伸。男翰国,润国,彦国。公以美质之人。未及成就而早卒无后。诚甚怜惜。愿得不朽之资。以 (第 522L 页)
侈冥途焉。 松峰
遗稿卷之三
 杂著
  
宗仪八条
  尊祖
人之异于物者。以其知本也。人而不知本。与物奚异哉。是故 (第 522L 页)
   右谨采诸贤之所以为公奖诩者。摭实辑录。编为遗事一通。以备日后考德之万一云。
行状[黄世桢]
姓吴。讳益升
字顺之。姓贯宝城。生于 万历庚申。卒于 崇祯己未。享年六十。始祖瞻武惠公。九代祖天福宝城府院君。是生 …… (第 546L 页)
于当世之立言君子。以为采择之地云。
崇祯后丁丑正月日。怀川黄世桢谨状。
行状后跋[宋元锡]
宝城吴侯 顺之
氏。余同门先进也。天性孝友。自髫髧。好读书。稍长奋发志学。游尤春两先生门。无何学大进。不屑举子业。惟 …… (第 550H 页)
。至今过者指点说其事。处士公其季胤也。行谊之笃。屡登于先生长者之称诩。其连世高洁之操。何其猗欤。公讳 益升
字顺之。宝城人。府院君天福为九代。而仲衡不仕。璟参奉。两世俱不事科业生产。有疏雅风致。是公之祖与曾祖 …… (第 550L 页)
酌。呜呼哀哉。尚飨。
祭文[吴宪国]
维岁次己未三月十一日丙午。堂侄进士宪国谨以酒果之奠。祭于堂季父 百松居士
之灵曰。呜呼。惟我家世袭武弁。至于从祖父。始以文业为任。捷司马科。晚得叔父。叔父幼日。英锐拔俗。才十 …… (第 552L 页)
荐叠。靡室靡家。转寓东西。壬子秋。先君言于公曰。嗟我兄弟。白首同居。疾病相依。此亦一乐也。仍为移住于 松峰
之下。联宅分忧。更相为命。犹子等罪逆深重。祸延先考。叩叫无及。尚保顽喘。才经期月。又遭此痛。天祸吾家 …… (第 554H 页)
言亦无穷。一字千涕。肠摧膈裂。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祭文[吴尚国]
维岁次己未三月十二日丁未。乃季父 松峰处士
即远之日也。前一日丙午。犹子尚国谨以酒果之奠。昭告于灵筵而哭之曰。呜呼痛哉。人生斯世。孰无今日之哭。 …… (第 554L 页)
云云。本县西面德地里居故士人 吴益升。
孝友之笃至。学行之纯备。非特为乡党之所共称。实是一世之所共钦。若言其槩。则年才十四。奄失所怙。哀毁过 …… (第 556L 页)
于 朝家。则 朝家无以谙其行。而或不免泯没而无称焉。惟其闻于 朝家之道。其不在于我閤下乎。本县故学生 吴益升。
孝友之笃至。学行之纯备。非特为乡党之所共称。宲是一世之所共钦。(自此以下与呈本县状文同。)伏乞閤下特 …… (第 557H 页)
监司状 启[黄钦]
守忠清道观察使兼巡察使臣黄钦谨 启为相考事。续接文义县令成硕荩所报牒呈内。故学生 吴益升
孝友之笃至。学行之纯备(此下与呈巡营状文同。)事呈文及题送是乎等用良。故学生 (第 557H 页)
吴益升
孝友学行。果如呈文辞意。乡党老少。莫不称道。宜有褒赠㫌闾之典是乎等以。采取公论。枚举查报为卧乎事牒呈 …… (第 557H 页)
通文(戊寅)[郑世翼]
右文为 松峰处士
吴先生孝友学行曾已 上达事。下政府而久滞不举。以先生至行。恐未免泯灭。凡在士流。尚且慨惜。况吾侪乎。 …… (第 557L 页)
各其名下。着署送之。以为齐声呼吁之地。不胜幸甚。
呈闵御史(镇远)儒状[霁谷撰]
伏以生等师事故处士 吴益升。
服其孝友学行者累年。故甲戌年间。与一乡诸人。齐声奉吁于黄监司钦按到之日。则黄监司见其状辞。不胜敬叹。 …… (第 557L 页)
 题。 此丈事迹。不待呈书而吾已备悉。然既已自本道 启闻。下政府。今不必更为入 启。而多士之请如此。此状则吾当持去。政府举行。敢不尽心周旋。
己卯十一月 日。吏曹入 启赠职。
 吏曹康熙三十八年十一月 日奉 教。学生 吴益升 
赠宣务郎掌苑署别检者。
追 赠告辞(庚辰正月二十七日)[苍岩撰 …… (第 558H 页)
神皆再拜。○奉主入椟。○执事者以洗水洒祠堂之四壁。
请追加 赠职疏(辛巳)[霁谷撰]
伏以臣等亡师臣 吴益升。
即湖西有道之士也。其孝友之天至。实无愧于古人心行。况其学力之造。教诲之功。可以矜式于乡邦。标准于来世 (第 559L 页)
。臣等服其义薰其德而师事之者久矣。顷于甲戌年间。臣等与同门多士。以 益升
孝友之行追褒之意。齐吁道臣。仍即 启闻。后六年己卯。始蒙掌苑署别检之 赠职。 天恩及此。不觉感泪之交 …… (第 559L 页)
等窃不胜慨然。裹足上来。敢以 益升
孝友之行教诲之功。可以永世不泯者而罄陈焉。伏乞 圣明俯赐 睿览焉。噫。 (第 560H 页)
益升
之孝于亲。友于兄弟。信于师友。勤于诲人。凡诸志行之笃实。实有得于天性而然也。况有其先德之有所从来。严 (第 560H 页)
师之有所诱掖。而资以学问存养之功哉。 益升
以先正臣宋时烈,宋浚吉之门人。得闻渊源之学。其于义理之微奥。靡不研穷。则其德行之成就。实有自矣。若言 …… (第 560H 页)
先德之从来。则其父生员臣名立。当光海朝。隐居行义。立乡学以讲诗书。学者推为山长。人皆曰是父有是子。如 益升
宜矣。 (第 560H 页)
益升
年十四。执父丧如成人。家本贫窭。而养偏母。能继滋味。寒厨养具。极其优备。见者动色。屡设寿宴。声乐兼举 …… (第 560H 页)
复出。此则 益升
孝行之出天也。有兄益泰疏于生理。无以为家。遂即率归合产。同鼎共饭。待之如父母。仍筑祠堂于室傍。祭需则 …… (第 560L 页)
。易得者财物。兄弟之间。奚用物我。夜则联衾。昼则同床。饥饱寒燠。无或异同。此正如司马光之养其兄。此则 益升
友爱之笃至也。手书家训。以敕内外。家众惟训是从。不敢违越。家庭之间。雍睦肃敬。通议远近诸族。依 皇明 …… (第 560L 页)
。丙丁以后。一心尊周。记事之券。必书 崇祯。历日之题。必书 大明日月四字。语及中原。必呜咽良久。此则 益升
居家处世乐善好义之实录也。何莫非孝友中推来。而其一心尊周之义。由其彝性者然也。盖自得贤师。立脚有定。 …… (第 560L 页)
生之沐其薰陶之化。以成其学业者。不知其几人矣。其馀力及人。乐于教育之功。固不让于文仲子河汾之教。此则 益升
学力之造。教诲之功。可以标准于来世者。而不但孝友一节之行而已也。呜呼。 (第 561H 页)
益升
学力之造。教诲之功。如彼其卓卓。师友推之。乡党敬之。行可以模楷士林。德可以辅世长民。是以前后多士。屡 …… (第 561H 页)
德行。荐闻于 朝。而惟其隐遁山谷。无意闻达。竟不蒙㫌招宠异之数。一时之慕德而服义者。孰不嗟惜于斯也。 益升
顷以孝友之行。已蒙一命之 恩。而顾以其行义之著。训诲之功。则 朝家所施。犹有所未塞舆情者。臣等玆敢不 …… (第 561H 页)
也。伏乞閤下特垂裁察焉。文义县西。有吴氏三世祖子孙四人。高世之义。卓绝之行。即故生员吴名立, 赠别检 吴益升,
士人吴尚国,处士吴润国是已。生等请略举其实迹而条列焉。故生员公吴某。长于文词。早中司马。光海政乱。遂 (第 561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