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李弘祚” 相关资源

別集類
二十八年庚子七月十日生府君。宇量宽弘。操守坚确。早废举业。教养子孙。一时称为厚德长者。与金瓢隐是榅。 李睡隐弘祚。
李石溪时明。分契 (第 473L 页)
后 赠直提学。祖讳思勉 赠吏议。考讳恒度号蠹隐。有文行 赠吏参。三世追恩。以公贵也。妣韩山李氏堉女。 睡隐弘祚
后也。以 健陵戊戌生公。骨格秀异。眉眼有精采。甫有识。步履不涉危。见长者至。必拱手下阶。性仁爱。虽微 (第 380L 页)
   通训大夫弘文馆校理,知制 教兼 经筵侍读官,春秋馆记注官迂轩金公墓碣铭。(并序)
   通训大夫行怀仁县监 睡隐李公
墓碣铭(并序)
   顺天府使赵公墓碣铭(并序)
   承议郎司谏院正言晴沙权公墓碣铭(并序)
  
九重震悼。搢绅痛衋。爵位岂多。年寿又促。半道而税。储丰享啬。公私之痛。刻之斯石。
通训大夫行怀仁县监 睡隐李公
墓碣铭(并序)
崇祯九年丙子冬。北戎入寇。抢掠我邦畿。 主上蒙尘。越在汉南山城。城朝暮且下。列郡风靡 …… (第 326L 页)
。疾作㬥卒。三月十三日也。距其生 万历乙未。享年六十六。葬于义城县北长洞丙向之原。以淑人南氏祔。葛庵 李先生
志其墓。既而其承曾孙泰和氏。手李处士栽之状。以 …… (第 326L 页)
美。外氏之忠贤。于是焉胚胎。而又及教于修岩公。则其所树立。其可知已。铭如是。可以示于今与后也欤。公讳 弘祚。
字汝廓。号睡隐。韩山人。上世有讳谷。号稼亭。讳穑。号牧隐。因父子中制科。贵显 (第 327H 页)
   宣务郎义盈库主簿克斋申公行状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二十
 行状
   承仕郎内侍教官榆岩裴公行状
   通训大夫行怀仁县监 睡隐李公
行状
   箕山金公行状
   承议郎工曹正郎朴公行状
   通训大夫行礼曹佐郎虚直李公行状
  
行。虽不一一陈列可也。谨就其家牒。撮其大而略其小如右。庶立言君子有所考焉。谨状。
通训大夫行怀仁县监 睡隐李公
行状
     公讳 (第 411L 页)
弘祚
字汝廓。忠清道韩山郡人。
     
 曾祖希伯。通训大夫延安府使。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妣 赠贞夫 (第 411L 页)
家多事。乱靡有定。公私物力荡然。遗稿之藏在巾衍。凡五十七年于兹。而无能谋所以寿其传者。上年春。前县监 李公弘祚,
前直长南公礏。尤慨然于此。遂与前参奉柳公义男,朴公烶,郑公侙,生员李公渫,柳公㮨及先生之从孙金处士是 (第 105L 页)
榅合议。始役于庐江。盖 李公弘祚
为山长故也。于是。道内列邑守宰及远近士林。咸助其费。阅月而工讫。余幸而获睹斯文盛事之颠末。乃作而叹曰 (第 105L 页)
   次徐侯讲太极图韵(辛卯)
   季真夜话
   涧水
   伏次大山先生高山精舍韵(壬辰)
   次诸公赋 李睡隐(弘祚)
兴丘遗墟韵
   野城归路。吟寄李使君(龟应)
   挽柳洲翁(二首)
   红蓼篇
   赵姊兄   次徐侯讲太极图韵(辛卯)
   季真夜话
   涧水
   伏次大山先生高山精舍韵(壬辰)
   次诸公赋李睡隐 (弘祚)
兴丘遗墟韵
   野城归路。吟寄李使君(龟应)
   挽柳洲翁(二首)
   红蓼篇
   赵姊兄
门缘水国。中为亭子接村家。林泉喜办图书室。诗礼思从杖屦歌。早晚孤舟岩下泛。数声渔唱绕晴沙。
次诸公赋 李睡隐(弘祚)
兴丘遗墟韵
名区前世隐。遗躅后人知。日月幽楼意。烟霞利遁时。红尘山以外。高兴水之湄。怊怅贤孙思。遗墟 (第 145H 页)
国。中为亭子接村家。林泉喜办图书室。诗礼思从杖屦歌。早晚孤舟岩下泛。数声渔唱绕晴沙。
次诸公赋李睡隐 (弘祚)
兴丘遗墟韵
名区前世隐。遗躅后人知。日月幽楼意。烟霞利遁时。红尘山以外。高兴水之湄。怊怅贤孙思。遗墟 (第 145H 页)
   闰二月。会虎溪书院。讲大学心经。清明在既望。与诸益汎舟沿洄。用朱子此日中流自在行韵。各赋绝句。
   挽权掌令(相龙)
   挽权连山(正宅)
   睡隐李公
墓道立石。在十月初吉。不佞猥以通家后生。随多士后。窃不胜高山景行之感。道上吟得二首。
   次安叔 ……   次族侄惠叔(敏迪)新亭韵
   挽权进士(正始)
   挽李进士(见龙)
   挽李戚丈(元美)
   耕隐 李先生
书院在永阳龙溪。(号西山)日。梧亭子自龙溪回。为余诵院中题咏。且传其子孙之言。使余续和。不佞不能诗。然亦 李先生
外裔也。高山景行之感。自倍于他人。有不可以终辞。遂不揆僭而和之。
   鲁林归路。吟成一首诗。追呈当 ……   次季凝一枝庵幽居八事韵
   莲寺偶吟
   挽金仲协
   挽族侄上舍惠叔
   挽仙溪权公
   挽懒拙斋 李先生
下枝遗集卷之三
 书
   答清台权先生
   上讷 李先生
   与朴孝有
   与洪稚龙
   答权道一
   答权道一
   与李景文(象靖)
   答李景
。阔袖未施尊主策。鸣琴犹洽牧疲恩。因心友睦堪型俗。信手文章不露痕。风度秪今那处得。凄凉白月照溪轩。 睡隐李公
墓道立石。在十月初吉。不佞猥以通家后生。随多士后。窃不胜高山景行之感。道上吟得二首。
牧老闻孙厓老出 …… (第 24H 页)
做经纶花竹里。更无踪迹市城间。真心古貌元相适。乡议时评了不关。怊怅名园千岁塔。解教客泪满江干。
耕隐 李先生
书院在永阳龙溪。(号西山)日。梧亭子自龙溪回。为余诵院中题咏。且传其子孙之言。使余续和。不佞不能诗。 (第 24L 页)
然亦 李先生
外裔也。高山景行之感。自倍于他人。有不可以终辞。遂不揆僭而和之。
成仁远害两兼之。用晦肯教妇孺知。寒 (第 24L 页)
   挽李会伯(骏锡○庚辰)
   新月
   杏村坟庵二绝
   花蜂
   山田独耕
   心
   盆梅(甲申)
   李睡隐
墓立石韵(丙戌)
   夜坐待客联句
   四皓
   春帖(丁亥)
   挽金芝谷(正汉○二首)

李睡隐
墓立石韵(丙戌)
晨兴盥手上秋原。庄读碑文至子孙。从古地无容志士。至今天有报名门。冰清古院明遗义。日 (第 212H 页)
童失怙。执丧不怠。早通举业。又从金苟全先生中清得闻治心行己之要。自此专力穷格。笃于践履。所与交皆一时 名流。睡隐李
公弘祚,拙斋柳公元之最其分厚。拙斋尝语人曰吾友学可天资岂弟。笃行好古。真君子人也。公尝辑冠昏丧祭四礼 (第 669H 页)
问目。
郑昌朝字大汝号野山。东莱人。南斋彦衡后。生庚戌居彦阳。○公制先生叙述。
李万求字福汝韩山人。 睡隐弘祚
后。生庚戌居安东。○先生作三所庵记与之。
李贞和字元一号晚斋。顺天人。文烈公阳昭后。居 …… (第 250L 页)
贤思。蜀吠文如日。晋徵士有时。表云受任葛。歌曰过墟箕。吾道先生去。从今世事悲。
李嘉稙字降初韩山人。 睡隐弘祚
后。生壬戌居安东。○挽先生诗曰。龟岩秀色复苍然。一线遗风百世传。文章载道馀光厚。出处关时晚节全。青云 …… (第 255L 页)
(见附录)
崔海润字会源全州人。生癸酉中司马居大邱。○有祭先生文。(见附录)
李政求字淑汝韩山人。 睡隐弘祚
后。生癸酉居安东。○先生孙婿。
柳哲佑字用愚号晚湖礼山人。谦庵▣▣后。生癸酉居义城。○先生孙婿。○有 (第 260L 页)
艰。方疾衣不解带。既复口不近水浆。叩头流血。庐墓终制。甲戌乙亥连 除学录学正皆不就。丙子乱。与伯氏及 李睡隐弘祚
倡义。未踰岭闻 大驾出城。痛哭而还。丁丑升博士不赴。戊寅移典籍。公已无仕进意。伯氏以亲老强起之。黾勉 (第 372L 页)
   祭金伯起(希振)(此友襟抱不俗。不幸早死。病里有春江相对之语。岂知便作永诀耶。悲夫。)
   祭外舅风雷轩金公文
   祭季父修岩先生文
   祭外从兄 睡隐李公(弘祚)

   祭亡子重河文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墓碣
   祖考文忠公府君墓碣
   通德郎平陵道察   祭金伯起(希振)(此友襟抱不俗。不幸早死。病里有春江相对之语。岂知便作永诀耶。悲夫。)
   祭外舅风雷轩金公文
   祭季父修岩先生文
   祭外从兄睡隐李公 (弘祚)

   祭亡子重河文
拙斋先生文集卷之十四
 墓碣
   祖考文忠公府君墓碣
   通德郎平陵道察
言有穷而情不可穷。泪有尽而悲不可尽。公若有知。亦必悲痛于斯言。呜呼其知耶不知耶。呜呼痛哉。
祭外从兄 睡隐李公(弘祚)

呜呼哀哉。吾兄乎。兄今舍我而去耶。昔在丁未之秋。兄自京师随姑氏南来。兄年始十三。余方十岁。同受学 (第 208L 页)
情不可穷。泪有尽而悲不可尽。公若有知。亦必悲痛于斯言。呜呼其知耶不知耶。呜呼痛哉。
祭外从兄睡隐李公 (弘祚)

呜呼哀哉。吾兄乎。兄今舍我而去耶。昔在丁未之秋。兄自京师随姑氏南来。兄年始十三。余方十岁。同受学 (第 208L 页)
   挽柳参奉(义男)
瓢隐先生文集卷之二
 书
   与金鹤沙(癸未)
   答金鹤沙(壬寅)
   答金鹤沙(癸卯)
   答 李汝廓(弘祚○庚寅)
   答玉景和(之清)
   答李翼之(朝英○己亥)
   答李翼之
   答吴性源
   答吴性   挽柳参奉(义男)
瓢隐先生文集卷之二
 书
   与金鹤沙(癸未)
   答金鹤沙(壬寅)
   答金鹤沙(癸卯)
   答李汝廓 (弘祚
○庚寅)
   答玉景和(之清)
   答李翼之(朝英○己亥)
   答李翼之
   答吴性源
  
而路不迩矣。鱼难继焉。徒恨此川之挂。不得鹤山之绝顶也。有盐则可使乾以送而其无也。不啻三月。柰何。
李汝廓(弘祚○庚寅)
今奉令胤。又承心画。苏豁之甚。头风自痊。泛常书尺。犹感之不能不深。况其所警于昏惰多邪。书出后已过数 (第 476H 页)
迩矣。鱼难继焉。徒恨此川之挂。不得鹤山之绝顶也。有盐则可使乾以送而其无也。不啻三月。柰何。
答李汝廓 (弘祚
○庚寅)
今奉令胤。又承心画。苏豁之甚。头风自痊。泛常书尺。犹感之不能不深。况其所警于昏惰多邪。书出 (第 476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