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林真怤” 相关资源

別集類
我东儒贤。寒暄,一蠹,退溪,南冥诸先生是已。古有瞻慕堂林芸。从四先生学。得入学之门路。瞻慕堂传之其孙 林谷真怤。
(第 338L 页)
林谷
传之外孙拙守翁郑时佐。公其胤也。公学于家庭。得其正脉。如轫首路。如矢向的。虽欲毫釐舛差而不可得。其学 (第 338L 页)
   郑弘溟(侄瀁, 从孙普衍), 尹文举(弟舜举, 从弟元举), 申翊隆(子㬅, 从侄炅)
   许厚,  林真怤,
 李琢, 林玮, 权昌业, 李寿仁, 李惇。
   赵涑, 许格, 洪宇定, 洪锡, 
实践。近名耻也。于是去边幅。杜门息交。日事讲讨经史。如卜筮星历无不淹贯。癸巳卒。年四十一。
许厚,  林真怤,
 李琢, 林玮, 权昌业, 李寿仁, 李惇。
许厚字重卿号素庵。又称见雪。孔岩人。力学不倦。光海时避 …… (第 114H 页)
何也。厚笑曰强言要名。吾不为也。累拜淮阳都护府使,安东大都护府使,尚衣院正。并不赴。 显宗辛丑卒。 林真怤
字乐翁。恩津人。光海四年中进士。见政乱不复求举。隐居自守。及 仁祖反正。累召为大君师傅。即辞去。放迹 (第 114L 页)
山泽。以洁其趣。名其室曰 自知轩。
后寓居陜川九曲下。又号曰九曲老夫。恬静自适。 孝宗九年卒。 (第 114L 页)
第阅其遗编。辞博而指明。祖伊建而宗晦退。非近世学者之得于四寸者。考其渊源。则公考拙守翁受业于外祖林谷 林公真怤。
(第 361L 页)
林谷
瞻慕堂芸之孙。瞻慕堂与兄葛川翁。从寒暄一蠹学。而友退溪南冥。其门路甚的。而公之学。得之家庭。是以其所 (第 361L 页)
   除夜(二首)
   即事
   次暮轩精舍韵
   端阳
   尤谷偶吟
   闻杜鹃
   尤谷斋讲会。赠 林乐翁(真怤。○二首)
   元朝自警
   次梧里李相公(元翼)
   游白身岩
   伤时吟(甲寅)
   寓舍有感   即事
   次暮轩精舍韵
   端阳
   尤谷偶吟
   闻杜鹃
   尤谷斋讲会。赠林乐翁 (真怤。
○二首)
   元朝自警
   次梧里李相公(元翼)
   游白身岩
   伤时吟(甲寅)
   ……   挽章[李大期(雪壑)]
   挽章[权 涛(东溪)]
   挽章[成汝信]
   挽章[李重茂(楠溪)]
   挽章 林真怤
   挽章[金 顼]
   挽章[李文龙]
   挽章[金受徽]
   挽章[洪纯悫]
   挽
。离侧无暇。姑未遂是计。只自恨叹而已。伏祝为道自爱。以副瞻慕之私。)
三十六年戊申(先生五十三岁) 林谷真怤
来讲于尤谷斋。先生赠诗二绝。(诗曰千古丹青垂焕炳。只将通变共优游。沉吟尘蠹今何辅。莫向丌头更我求。百 (第 89L 页)
月落河倾夜向分。鹃乎何事叫山云。尔声岂是多情者。来入愁人不欲闻。
尤谷斋讲会。赠 林乐翁(真怤。○二首)
千古丹青垂焕炳。只将通变共优游。沉吟尘蠹今何辅。莫向丌头更我求。
百邪闲去一诚明。然后可期学业成。 (第 103H 页)
月落河倾夜向分。鹃乎何事叫山云。尔声岂是多情者。来入愁人不欲闻。
尤谷斋讲会。赠林乐翁 (真怤。
○二首)
千古丹青垂焕炳。只将通变共优游。沉吟尘蠹今何辅。莫向丌头更我求。
百邪闲去一诚明。然后可期 (第 103H 页)
阳那忍过。孤桐寒竹月明中。
团栾春暮欢情话。怊怅今朝隔在亡。抱病未伸临竁恸。朔风吹泪度南冈。
挽章 林真怤
小子生何晚。承颜只十春。同襟宁貌敬。连谱更心亲。深悼斯文丧。偏惊鹤发新。讹言不须卞。明證有苍旻。 (第 136L 页)
   行状[许穆]
   墓志铭(并序)[赵絅]
   挽章[赵任道]
   挽章[曹挺立]
   挽章 林真怤
   挽章[郑 吾(竹谷)]
   挽章[门人卞昌后]
   挽章[门人郑时修]
   祭文[赵
必难搂指。而文献无徵。且其仰德慕义往来门墙者。赵龙洲絅,许观雪厚,许眉叟穆,柳修岩袗,赵涧松任道,林 林谷真怤,
权东溪涛,姜寒沙大遂,尹西潭应锡,曹梧溪挺立,陶谷挺生,吕司艺焯,权参奉克经,卢素庵亨运,朴启海以赫 …… (第 327H 页)
道。 大驾播越。郑愚伏经世为号召使。先生管义兵事。未几而敌退焉。)○郑愚伏书至。○秋。赵涧松任道,林 林谷真怤
来拜。
毅宗烈皇帝崇祯元年(仁祖六年)戊辰(先生七十五岁)与乡人议建书院于山际洞。(山际洞在吾道山下 (第 331H 页)
独溯。冈高武曲更堪宗。徵君晚节聊攀桂。霜雪寒年始识松。惆怅九原今不作。暮途牢落欲何从。
挽章 林真怤
早从师友学吾儒。晚淑诸人味道腴。爻象玩心探圣旨。箪瓢安分守颜愚。十年东洛登函丈。数月南州佩竹符。 …… (第 385H 页)
此身抠衣亲炙于函丈间也。西贼日炽。天兵屡败。我国兴师之后。方遭劫和之变。不知毕境税驾于何地。
  林 林谷乐翁(真怤)
(己巳)
一叶梧飘。伏想道体冲迪。瞻溯寸诚。未尝少弛于中。侍生跧伏穷闾。贫病为徒。抚躬自怜。羞向大 (第 407H 页)
亲炙于函丈间也。西贼日炽。天兵屡败。我国兴师之后。方遭劫和之变。不知毕境税驾于何地。
  林林谷乐翁 (真怤)
(己巳)
一叶梧飘。伏想道体冲迪。瞻溯寸诚。未尝少弛于中。侍生跧伏穷闾。贫病为徒。抚躬自怜。羞向大 (第 407H 页)
斋钦,朴篁岩齐仁,郑桐溪蕴,成浮查汝信,文茅溪纬,朴无悯絪诸君子也。门人之得其传者。如赵涧松任道,林 林谷真怤,
许沧洲燉其尤著也。先生以七十一岁之天启丁卯。葬没(没葬)(衍字)于宝藏山向乙之原。时桐溪郑先生以先 …… (第 153L 页)
除翊卫司洗马。适际虏难梗路。职命后葬而至。朝野嗟惜。我 肃庙辛未。乡人士建书院于古岩。以立斋及先生及 林谷
并享焉。先生之配曰延安李氏。佥正求仁之女。生三男二女。长会一进士。次养一并有文行。先先生夭。先生恸惜 (第 153L 页)
四传而至郡守讳珣。徙居于三嘉。是生彭龄参奉。游南冥曹先生门。是生洪器判官。师事卢立斋钦。是生熟。从林 林谷真怤
学。是生铉。公之曾祖也。祖讳渐考讳楏。世有隐行。妣赵氏咸安人省愚女。尹氏坡平人昌福女。公尹出也。 纯 (第 194L 页)
公四亲也。妣清州庆氏世良女。公我 昭敬王时人也。有至性。事亲孝。友四弟甚笃。喜学不倦。如李芦坡屹,林 林谷真怤
皆同闰道义交也。壬辰之乱倡义旅。多所斩获。尝从赵忠毅公宗道登岳坚城。审战守形便。慨然以忠义相许。乱平 (第 241H 页)
然日星乎宇宙。纲纪乎家国矣。何其伟哉。公自少深致力于义理之学。如朴无闷堂絪,赵涧松任道,河台溪溍,林 林谷真怤
皆其所徵逐而切劘者也。眉叟许文正公邻居十馀年。尤有知己之感。其大节之始终炳炳。出处惟一者。盖有所本云 (第 276L 页)
   并海马上吟(窜北塞时)
   长剑吟(牧伯所赠)
   次圣求韵
   闻寒冈先生讣
   次 林乐翁
(真怤)
   夜半独坐
   儿尸久在浦口。恻然悲之。
   次唐子方韵
   记梦
   东门
   夜 ……   效韩文公忽忽吟
   菊盆。为邻火所破叹。
   次短词韵
   偶吟
桐溪先生文集卷之二
 记
   葛川 林先生
旌门重修记
   大静县东门内围篱记(万历甲寅秋八月日)
   郑赞甫满月堂记
   挹湖亭记
   ……   上李相(元翼)
   与郑仁弘书
   上咸镜监司韩(俊谦)(镜城判官时)
   与李丈(大期)
   答 林乐翁
(壬戌)
   与吴正言翼承书(丙辰仲夏九日)
   答宋明甫书(浚吉戊寅)
   与崔季升(晛) ……   赠吏曹参判曹公神道碑铭(并序)
   唐兴府院君洪公神道碑铭(并序)
   月川赵先生神道碑铭(并序)
 墓碣
   葛川 林先生
碣铭
   洗马李公墓碣铭
   赠左承旨慎公碣铭(并序)
   赠户曹参判郑公墓碣铭(并序)
   ……   灆溪书院奉安文(壬午)
   灆溪书院升 享文(丁巳八月十三日)
 [挽诗]
   挽诗[卞三近]
   挽诗 林真怤
   挽诗[潘荣]
   挽诗[郑必达]
   挽诗[李寿檍]
   挽诗[宋翊]
   挽诗
闻讣曾沾臆。披书更湿巾。年前验颓岳。名下独完人。积谤当时暂。公言百世真。音徽嗟已远。遗佩复谁纫。
林乐翁
(第 156L 页)
(真怤)
生涯邻鬼魅。身世任乾坤。已抚潘郎鬓。难招楚泽魂。归云频洒泪。埋剑未消冤。耳聋不求理。愁闻蛮语喧。 (第 156L 页)
此实耐患之第一条也。朱夫子引陈了翁之说曰。今日。真试一过矣。吾侪今日。政是自试之秋也。如何如何。
林乐翁
(壬戌)
鼓鼓子入海九年。魑魅与为徒。距阎罗界不咫尺。德恩 (第 199H 页)
林乐翁。
以书掷之海。问穷愁。且曰。愿吾兄写出谪中之山川如是也。风俗如是也。起居眠食又如是也。别成一幅。使我挂 …… (第 199H 页)
寄夫故乡亲友。岂 乐翁
偶未之见耶。今不敢更赘陈言。只以栫中所闻见与日用事为者。为 (第 199L 页)
乐翁
陈之。大静之县东门之内。有丛棘高数丈。东西数十尺。南北三四十尺者。乃鼓鼓子所居也。人或称之曰。郑东门 …… (第 199L 页)
之道也。然非人劝我我劝人。则虽有酒。不得饮。此亦其性然也。此则日间起居饮食之节也。噫。篱中事。固可为 乐翁
道。而足迹未尝出尺寸地。自篱以外。虽欲详焉。得乎。人来问曰。观子处困之道。未为不善。而毛发尽白。形容 (第 200L 页)
  
挽诗[卞三近]
南国名山与巨川。扶舆淑气钟英贤。直言冒死纲沦日。大义轻生 主辱年。每惜洛波龙卧久。忽惊

辽海鹤归翩。 圣朝哀赠宁终缺。冠屦如今尚倒悬。(卞三近)
挽诗 林真怤
吾东元气寄先生。天理人伦赖以明。劲舌刚肠金石烈。精忠直节鬼神惊。猿山尚带崇祯号。某里犹存处士名。 (第 394H 页)
俯仰百年无愧怍。想应含笑入佳城。 (林真怤)
挽诗[潘荣]
麟经七十三而卒。凤历崇祯十四年。万古纲常严一笔。百王伦纪炳遗篇。三千三百心中礼。无臭 (第 394H 页)
每月一登汉拿。公何太滞乎。先生笑谢曰。人之所见各不同。且罪有轻重。吾之不学冲庵。乃鲁男学柳惠之道。○ 林真怤乐翁。
以书来问。先生答之。凡千馀言。)
三年( 仁祖大王元年)癸亥(先生五十五岁)二月。季子昌谟来觐。○三 (第 411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