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吴吉祥人命参语
建德县民吴吉祥与义父吴湘堂叔吴镧各居另食吉
祥投吴湘家佣工吴镧到山盗砍柴与吉祥相遇扭掯
吉祥抽柴一根乱打吴镧身死吴湘告府行金推官覆
吴沄
又告分巡道批府行委建德林知县问拟吉祥 (第 45b 页)
雇工人殴小功亲死者斩招解发白推官覆究 吴沄

执吴湘主使吉祥打死等情改拟吴湘威力主使人殴
打律绞招详巡按杨处批允巡按裴改吉详殴死
题奉审决至嘉 …… (第 46a 页)
之人万一因计令脱逃之言悟已必
至抵罪之故远逃不返罪将谁归吴湘必欲以己之罪
移之吉祥不当出此下策也细审 吴沄
词意止是不欲
吉祥贱人抵伊父命故牵扯吴湘不肯休歇不告奴仆
而诬指主人以求抵敌今日人情之常据 (第 47a 页)
吴沄
止告吴
湘遂以为案恐亦未 (第 47a 页)
吴沄
真实之情也计令脱逃吉
祥心穷辞遁对众誓证拱翠假事复雠再三研审参究 (第 47a 页)
鼠。却来江上玩游鱼。公初晚节。观于此亦可见矣。盖公自幼承慈训。奉先事亲。克尽诚孝。既长与崔守愚永庆, 吴竹牖沄
讲论经史。又以子䆃托守愚学焉。夫其有本如是。则其奋忠义持恬退。又安得不如彼哉。公墓在县南介树院负甲原 (第 121L 页)
 胜览云。汉兴。修辽东古塞。至浿水为界。卫满亡命。东渡浿水都王险则以鸭渌江。为浿水也。〇备考云。鸭渌。即马訾也。马訾与浿水。同时分见于乐浪、玄菟二郡。(谓汉志。)鸭渌之非浿주-D006明甚。〇安顺庵云。舆地胜览及 吴沄。
东史纂要。疑卫满之渡浿。而以鸭渌江当之。后人亦多从之。误矣。浿水马訾。若为一水则汉志。何分言之耶。大 …… (第 380L 页)
 备考云。大同江南流。经区地为钱浦。右过蛇川、神识川、经阅波亭。至古江东之城。为西江。右过水晶川。西折而为马滩。东与能成江会。为王城

滩。
 水道提纲浿水。今曰大同江。即大通江也。有南北二 大源。
南源有二。一东出文川城西北百六十里大山西麓(案即沸江也)山源。一西流。一西北流而合。又西北合东北来。 (第 385H 页)
未。北界藩胡作乱。陷庆源府。兵马使李济臣闻警驰驿告急。 上初闻边报。引见三公及备边司宰臣。以罢散武臣 吴沄,
朴宣为助防将。领勇士八千驰援。以京畿监司郑彦信为右参赞兼都巡察使。李𢧳为南道兵马使。继援之。中外大 (第 147H 页)
后叙其实。以中国东国传授总图。历代国都分理世系等图。及世年歌。置其首。○一闵齐仁撰三卷。)东史纂要。 (吴沄
撰。三朝鲜四郡二府三韩三国高丽。三国时。小国僭国略记。其国都年代。为一卷。高丽名臣传五卷。叛逆权凶传 (第 491H 页)
而通鉴及舆地胜览多取之。实不足观也。本 朝权近,李詹,河崙等奉 教撰三国史略。李禺作东国史略。本 朝 吴沄
撰东史纂要十二卷。记事之难。金荷潭时让日记。其辨驳古人引事之讹 (第 46H 页)
李君春溥要余记。则南公已不在矣。为之俛仰一涕。
晚对亭重修记
亭在龟城之林皋上。故上舍宋公之所构。而 白岩吴公
之所锡名也。上舍公生讷翁之庭而游啸皋朴先生之门。以文学行谊重于乡。其置斯亭。实在万历壬辰之后。方是时 (第 359H 页)
   赠别成精甫(安义)赴宁海府
   别韩益之(俊谦)之京(时益之为文弘道所陷。寓甘泉晚村。未几还京。)
   夏寒亭。次 吴大源(沄)
韵。
   乡序堂。次 大源
韵。
   灯夕后一日。与 大源
权景仰(斗文)。访琴皞如于道村东台。谨次啸皋先生韵。
   与 吴大源,
权景仰。醉金柏岩希玉(玏)家。归路吟。
   陶山
   寄权景仰病中
   入直赠权景仰
   与 ……   戏赠郑道可(道可以一年长誇之故戏吟)
   题悠然堂
   题晚对亭
   和柳西厓(成龙)(二首)
   与 吴大源。
过退溪先生旧居。有感怀赋清吟石。
   溪上口占(月川赵丈及琴憬,琴恺,李君述来。校正先生文集。) ……   偶吟
   喜晴(二首)
   春日遣怀
   与诸友留鼎山书院
   咏晚春
   黄光远家。次 吴大源
韵。
   赠昌乐察访河大易(时人有荐拔此人之语故及之)
   暮春月夜(四首)
   次金公济韵   咏柳絮
   庚子黄梅月。与金希玉, 吴大源
向陶山。仍游清凉。午憩洪亭子。(先生尝命改松石台)
   陶山和金止叔(圻)(时与诸友。校正先生年 ……   出山城
   出洞门
   宿温溪。次希玉韵。(二首)
   赠别李致远(有道)
   山中忆 吴大源
   次希玉韵讥 大源
   凌云台(主人即李鹤寿)
   赠僧天悟
   逍遥坛
   风月潭
   怀清凉山
   次龟 ……   双清堂。次沈公直韵。
   次柳西厓爱日堂重新韵
   和城主李景明▣韵
   次李景明近体韵(二首)
   吴大源
家。和李景明咏杜鹃韵寓怀。
   次聘外祖柳龟村韵以述怀(三首)
   西行留别诸友
   次李(瑞
甘泉晚村。未几还京。)
东风掺袖渭城途。惜别深情酒满壶。大厦如今梁已圮。不应高枕卧江湖。
夏寒亭。次 吴大源(沄)
韵。
寻向溪南十里村。碧松阴里鸟声闻。烦君莫怕山蹊 …… (第 337H 页)
黑。犹待黄昏月一痕。
乡序堂。次 大源
韵。
节近清和已暮春。陌头杨柳绿初匀。寻花处处多桃杏。谁采汀兰寄远人。
灯夕后一日。与 (第 337L 页)
大源
权景仰(斗文)。访琴皞如于道村东台。谨次啸皋先生韵。
天悭地秘浑然成。白水青山护一亭。缥缈松声岩底韵 (第 337L 页)
。参差人影镜中行。鸥分野色能呈态。台掩层林解隐形。自是幽居甘避俗。高崖何必强题名。
吴大源,
权景仰。醉金柏岩希玉(玏)家。归路吟。
桃李城东百万家。家家春酒正如河。醉来走马斜阳路。风送前山数片 …… (第 337L 页)
溪心响玉飞寒瀑。林外鸣钟隔紫霞。数日能拚耽水石。十年还愧走尘沙。山中仙兴宜悭秘。莫向尘间浪自誇。
吴大源。
过退溪先生旧居。有感怀赋清吟石。
清吟石上坐。石溪水泠泠。日暮风传籁。清吟耳若聆。
溪上口占(月川赵 …… (第 338L 页)
青山谢白云。
咏晚春
花柳千村一㨾春。郊原物色转清新。如何白屋苍生额。长蹙年年不暂伸。
黄光远家。次 吴大源
韵。
小雨春台花事暮。方塘水滴细文生。黄昏刚被顽云祟。孤负三人月下形。
赠昌乐察访河大易(时人有荐拔 …… (第 348H 页)

咏柳絮
庭院无人午睡甜。含泥新燕语茅檐。杨花猜杀幽居静。故逐狂风扑小帘。
庚子黄梅月。与金希玉, 吴大源
向陶山。仍游清凉。午憩洪亭子。(先生尝命改松石台)
旧号洪亭子。今称松石台。亭留人不在。斜日坐荒苔。 …… (第 349H 页)
云关。
赠别李致远(有道)
十二峰峦浑领略。精神非复昔时吾。凭君更结三秋约。红叶霜崖醉共扶。
山中忆 吴大源
满月堂中鹤梦回。朗吟飞下紫霄台。故人远在龟溪上。应向云门首屡抬。
次希玉韵讥大源
深闭闺房昼梦温。閒 …… (第 351H 页)
。尚节元非誇遁世。无才自是任投閒。寸心敢望君臣际。片梦长寻象魏间。可惜岐山人已去。朝阳鸣凤不重还。 吴大源
家。和李景明咏杜鹃韵寓怀。 (第 353L 页)
焉。
安村先生文集卷之三
 杂录
  
清凉山游赏录
万历二十八年庚子端阳后三日庚戌。与金柏岩希玉, 吴白岩大源。
会于伊山书院。闻退陶先生文集刋毕。将行告成祭。欲往观盛事。清凉山在陶山三十里许。吾三人皆愿一往游而不 (第 369L 页)
得者。因此行若为玆山之游。则平生志愿毕矣。相与治行。十三日乙卯。涉东浦到松石台。有老人李景良来见。叩其亭名。则昔李聋岩为此道监司。过此少憩于松下。因名召憩亭。李退溪先生又过此。更名曰松石台。溪石虽不甚奇。而松阴满台。岩壁可观。自宣城至龟城六七十里之间。无一树一石可以坐憩。而独此台可坐。故前后名贤往来者。皆留足迹焉。 吴白岩,
金柏岩,金晚翠公济,李 …… (第 369L 页)
雨势不止。余与柏岩相顾私语曰罗浮江水。若为深阻。则吾辈游山。必至愆期。奈何奈何。罗浮即清凉洞口水也。 吴大源
落后。埙之,止叔相与雀躣曰。君等必为山灵所沮。故有今日雨也。仍吟一绝以嘲之。余与柏岩次以解之。午后共 …… (第 370H 页)
将有大张之渐。南倭北胡夹作。有大举之计。莫此之忧。而徒事攻击同类。国之危亡可虑。痛哉奈何。
五日。为 吴大源
所邀。终日醉话于夏寒亭。语及时事。时事专在李山海之手。山海交通金公亮。公亮乃金昭仪之甥也。昭仪方有宠 …… (第 373L 页)
。柳永庆兄弟皆曰不可。以斥其言。由是与柳兄弟搆隙。嘱其同志。谋陷不已。可叹也。
五月七日。与金希玉, 吴大源
诸君。会于书院。共议开刊啸皋先生文集。
八日。校正文集。与诸君谋发陶山之行。盖退溪先生文集已成。故以 (第 374H 页)
望日行告成祭故也。
七月八日。与金希玉, 吴大源,
权景仰,金公济。会于书院留宿。闻希玉除刑参。与诸友共论时事。金公济语及关东之事。 鲁山被害于宁越客舍 (第 374H 页)
   白云台。次闵肇叔韵。(二首○台在草庵寺前)
   书僧彦浩诗轴
   次李景镇韵
   次金希之韵
   醉次 吴大源
韵赠别
   病呈 吴大源
令案。求药物。
   达川。逢权景宽(弘洛)自京来暂话。
   大井洞。见蔚珍纳粟人军功等六七人上京 ……   裴晦甫家醉成一绝。投全汝沃(溉)
   全汝沃送西菰有诗。因和其韵。
   朴子献家赏菊。次 吴大源。
   唐将胡相公(焕)送橙子。诗以谢之。(癸巳)
   留赠李大仲(介立)
   呈 吴大源
令公
   呈杨川令公(二首)
   再押前韵
   醉送杨川(甲辰)
   次车五山复元(天辂)题僧信行轴中韵
   临泉台。送韩监司益之(浚谦)
   自慰
   次金公济, 吴大源
韵。赠琴皞如。
   愚叟洞弹琴台下。新造板桥。前日所无。故咏之。
   黄光远亭池。 吴大源
韵。
   赠别金希玉
   双清堂。次赵士敬韵。
   送别田景
   闵伯向(应祺)书堂。次地主 ……   挽金训导士洽(二首)
   挽康佥知(希哲○三首)
   挽姜明远
   挽金上舍(允諴)
   挽 吴大源(丁巳)
   挽朴江陵(承侃)
   挽朴子濯(三首○乙酉)
   挽金公济(癸卯)
   挽金公伯
  
去。霁景尤宜夕照中。
醉次 吴大源
韵赠别
千里三杯情万重。临歧不耐听离歌。却思昔日宜春路。竹下相逢尽醉过。
(第 279H 页)
吴大源
令案。求药物。
病中何物口相当。纵见珍羞不欲尝。唯想南山山外宅。满园葱白属医方。
达川。逢权景宽(弘 …… (第 279H 页)
却疑分自九成丹。
真味新尝病去沉。故人能送此情深。相如已觉瘳消渴。论价应须直百金。
朴子献家赏菊。次 吴大源。
墙南墙北黄花在。无数清香一㨾连。莫道病夫违宿约。霜枝尤贵雪寒天。
唐将胡相公(焕)送橙子。诗以谢之 …… (第 282H 页)
 功名不似孝名香。寸草春晖爱日长。怀橘美人已千古。只令遗爱在高堂。
留赠李大仲(介立)
卷中皆是送君吟。今日还多送我心。若问龟城重会日。黄花白酒未秋深。
吴大源
令公
烟花月色一庭笼。兴发良宵逸太空 (第 282H 页)
竹牖
风情犹未老。坐边年少似花红。
呈杨川令公(二首) …… (第 282H 页)
叟。不畏风翻浪打湖。
次金公济, 吴大源
韵。赠琴皞如。
字是皞如姓是琴。晚生斯世少知音。閒窗日事披经籍。谁识吾君有古心。
愚叟洞弹琴台下。新 …… (第 283H 页)
前日所无。故咏之。
洞里惊看不霁虹。银河无乃此相通。落霞岩下多奇胜。客到还疑入画中。
黄光远亭池。次 吴大源
韵。
原头小雨添新水。池面波纹细细生。莫说亭中诗思活。春华色色又形形。
赠别金希玉
天意迟迟不欲行。 …… (第 283H 页)
早晚期当报。幽明奈遽分。天心难可诘。人事不须云。素幔随山趾。丹旌渡水濆。三呼惊若陨。五内痛如焚。
吴大源(丁巳)
馀庆连绵积善馀。四枝丹桂耀门闾。高年大爵人皆敬。令子贤孙世几誉。方际 圣明忠拟尽。遽骑箕尾事归虚。 (第 287L 页)
  

竹牖先生文集序[李级]
士生斯世。有所以自立者。德业文章功名三者是已。然而德业本乎己。文章系乎才。至于功名之会。实关时世之运。顾其所遭遇何如耳。我 朝人才之盛。最称 明宣之际。名贤硕辅。多出岭南。若 竹牖吴先生。
即其一也。先生当文运彬郁彪炳之世。禀海峤扶舆旁礡之气。盖其生质之美。思过半矣。其志 …… (第 3H 页)
哉。自先生之易箦。家祸不幸。而事多未遑。世鲜公议而堙塞推迁。庙食啜享。讫未克举。则后生无慕德之所也。 栗溪
乱稿。久尘巾衍。则后生无 …… (第 5H 页)
呼惜哉。先生七世孙司重氏为是之惧。皇皇焉如有求而不得。奔走收拾。凡系片言只字关先生者。广披博诗。以附 栗溪
乱稿之后。粗成篇帙。总若干卷。此则子孙之责塞矣。恨无一世持公议者大加阐扬。使其不朽之业。 …… (第 5L 页)
之心。遂书此而归之。非曰序也。愿司重氏其亦更求诸可求之人哉。
上之七年癸卯孟春。后学真城李级谨书。 竹牖先生
文集序[李守定 …… (第 6H 页)
重而已。呜呼盛矣。时则有 竹牖吴先生。
以高文博识。早岁依归。盖先生以三友台公,竹坞公为祖。二公俱杰然君子人也。有葭莩之谊于松斋先生之门。得 (第 7H 页)
   万历甲辰之后重阳。龟翁自京来赴花山之任。郡守卢君,权君景仰,朴君子澄暨与吾。送别于龟鹤亭。酒未半。龟翁起去。吾四人仍大酌剧饮。时溪台两岸。秋色政佳。醉里书此绝。走一童赶呈于行旌之下。饱德山人 竹牖吴大源
拜。
答朴子澄请会(二首)
无马无奴一令公。城东邀饮断追从。遥知开口成谐笑。醉倒黄花第几业。
我爱池 …… (第 28H 页)
际松明替短灯。(后至者皆罚觯)
翌日又会金成泽家。席上口占联句。
有朋自远村。(皞如。)谐笑且开樽。 (大源。
)日入千峰暮。(汝翕。)林深一径昏。(皞如。)诗成聊遣兴。醉别欲忘言。云树明朝隔。秋香独满园。 (第 28H 页)
(大源。
第四句后。乘醉径出。马上足成。)
再叠却寄
水北水南村。君家几对樽。暝烟分翠巘。初月破黄昏。纤唱凝三 …… (第 28H 页)
美。人言七十稀。明朝云散后。魂梦每于斯。
访朴子澄林皋新刹
十月之望林皋下。偶似苏仙步雪堂。东浦南川 栗溪
老。从君醉作四翁狂。(希玉景仰同会。林与临声相似。是日适小雪。请名新舍以雪堂。月日苏仙后赤壁游也。) (第 34H 页)
子孙者。盍各益懋厥修。以不坠家传一脉。以无负刊图本意也哉。是岁之遁月上浣。外裔通政大夫前掌隶院判决事 吴沄
谨书。
东史纂要序
余经龙蛇乱离来。屏迹穷巷。思见东史。揽古證今。邻有友借其家藏三国史节要及东国通鉴 …… (第 46L 页)
分作上中下四卷。追刻而弁之篇首。略叙颠末于后。极知僭踰。观者恕之。万历四十二年甲寅五月癸丑。后学牟阳 吴沄
谨识。
家世志序
余牟阳家世。自翰林学士公。迄于今五百有馀年。学士公以上。应有肇起。而逖矣靡闻。沄少 …… (第 47H 页)
  
松斋李先生诗集跋
松斋诗集。乃退陶先生尝就元集中所选。其下拾遗。亦先生手自净写。合为一卷。藏之宗家。久未镂板。沄去年秋。佩符中原。公务之暇。鸠工绣梓。阅月而功讫。荆璞始辉幸也。若其诗之品格。已尽于当时辈流。如申相国用溉之关东录跋语。退陶先生亦尝谓不可不传世。至勤其手抄。则今日之刊行。岂特为吾子孙之私幸。今药圃郑相国子精公送余三绝。颇论此诗。故并刻之于后。使观此集者。知其颠末云。岁万历甲申孟夏下浣。外曾孙奉正大夫。守忠州牧使 吴沄
谨识。
书金鹤峰龙蛇事迹后
右龙蛇事迹。亡友李鲁汝唯所撰。渠从事于公最久。 …… (第 49H 页)
。兴感当不异于今日。玆将购纸誊写。归其本而书于后。以寓夫伤今思古之意云。是岁之冬十二月上浣。高敞后人 吴沄。
谨书于汉城之寓舍。
题金刚行录后
右金刚行录。往在辛巳年间。在桃源日所写。俛仰二十年馀。陈迹杳然。回 …… (第 51H 页)
。因水涌迁葬之由。详载碑阴记。墓在荣川郡东十里许破文丹后洞。志石露置墓前者。不知在何时。外裔孙前府尹 吴沄,
前郡守李光胤,前参奉金庆建等。或流寓。或在他乡。闻之亦晚。乃于万历四十一年癸丑二月丙午。齐诣奉省。则 …… (第 54H 页)
有考焉。且考舆地胜览。长湍陵墓下载公墓。想修撰地志时。只凭阳村志文。失其照管而无改也。是岁三月丁丑。 吴沄
谨识。
书李牧隐罪三帅教书后
尝谓读东史至三元帅传。不陨泪者。无人心也。今见此教书。读末了而愤惋埴胸 (第 54L 页)
所褒。而父之名。人士所诵。余复何赘。思杜请不已。遂抆涕而编之。以俟后之秉笔者。万历庚子十月上浣。高敞 吴沄
状。
 
(立祠本府。号松潭三忠祠。) (第 61H 页)
竹牖先生
文集卷之四
 墓碣铭
  
退溪李先生配贞敬夫人许氏墓碣铭(并序)
判中枢府事 赠领议政文纯公退溪李 …… (第 61H 页)
祖武。岂非种德馀庆有自来也耶。宗孙沉以墓道久无志。谋竖碣。请志于沄者不一再。不敢辞。撮其大槩如右。 竹牖先生
文集卷之四
 墓志
  
先考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府君墓志
先考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府 …… (第 62L 页)
丑正月丁丑。男沄谨识。 竹牖先生
文集卷之四
 墓表
  
高丽国及第 赠密直提学安公墓表
顺兴安氏三泒。公居其一也。力学登第。既起家 …… (第 64H 页)
惧遂沉泯。叙大略如右。遗汝橃相时刻表。而年至神惛。辞不逮意。临书悲痛。万历癸丑正月癸未。弟沄谨识。 竹牖先生
文集卷之四
 杂著
  
呈巡察使沉公(惇)(乙卯○代山泉书堂儒生作) …… (第 65H 页)
麓。溪山静秀。出泉玉洁。去先生终老之宅才数百步。佥意立先生祠庙于堂后。为后学尊瞻师范之地。禀诸龟亭, 竹牖
两丈意以克合。但此系关斯文。举措非轻。非一洞所私。宜与一乡诸士友博议以定。而当此农暑之极。势不能齐会 (第 66H 页)
 是岁除旌善郡守。(啸皋朴公承任。以书惜之曰以利器试于十室之邑。此何等说也云。)○三月游金刚山。(有关东录)○秋进参 鲁陵 致祭。(按 鲁陵志。万历九年辛巳。 遣承旨李海寿致祭旌善郡守 吴沄
以大祝来参。○有唱酬诗。)
十年(我 宣祖十五年)壬午(先生四十三岁。)
 夏游锦江亭。(亭在宁越) …… (第 77H 页)
 是岁还咸安故里。○七月子汝柍生。○冬寒冈郑公为邑宰。相与议修社稷坛事。(时郑公以旧坛制度迫隘。封壝倾倒。属伯氏副正公干其事。先生与之营度料理。无不详备。)
十五年(我 宣祖二十年)丁亥(先生四十八岁。)
 是岁与寒冈公。撰成咸州志。(按郑公本志序。略曰 吴大源
沄以邑中先进。方提督郡学。公私相聚。屡与之从容。意见既符。辑录斯共云。○按是时先生为咸安提督官。)○ …… (第 77L 页)
 是岁在荣川草谷。○五月退溪先生文集刊讫。与诸公祭告陶山院祠。(先生与金柏岩玏,裴安村应褧。校正退溪先生年谱。望日参文集告成祭。因与诸友出天渊台。讲论终日。)○六月校正啸皋朴公文集于伊山书院。○ 懿仁王后薨。 国恤文书久不到。与西厓柳公。书论礼式成服事。(五礼仪 国恤成服。以文书之到日为言。而时方伯远在海边。文书之至。未知在于何日。成服之议。多有异同。故先生为书商论。)○七月以 国恤赴 阙付忠佐卫副司果兼五卫将。○冬书抵李苍石埈求 白岩
十胜诗。 (第 79H 页)
(白岩
即先生旧居。兵燹后久不得归尝取十胜景。遍求诗于知旧之间。以为宴坐卧游之资。)○十二月。与寒冈郑公共话 …… (第 79H 页)
 正月除大丘都护府使。呈辞不赴。○二月乞暇南还。卜筑龟川上。为终老计。因号栗溪。(自寓居荣川。松楸一念。未尝少弛。取周濂溪乡山在目中之义。自号栗溪。 栗溪
乃先生先世旧居也。○归田之后。耽书自娱。手不释卷。老愈不倦。尤好读周易朱子大全。)
三十年(我 宣祖 …… (第 79L 页)
 三月。手书朱子感兴诗一帙藏于家。(篇下有退陶先生序与跋。)○四月与金柏岩,权南川游愚叟洞自远堂。(权公后臣所构。)○五月哭西厓柳公。(有挽章)○六月为郑寒冈书安东府莲亭所揭松斋,退溪两先生诗板。(按郑公诗板跋。略曰退陶李先生以其叔父松斋公为本府日。有诗于亭。二十年而来过则亭既移而为堂。遂叙事和韵。以记其实。今七十载矣。堂构屡变。又经乱离。两诗俱无见。岂不为斯堂一欠哉。 吴大源
沄。松斋外裔也。倩笔揭壁以存旧赏云。○时郑公为府伯。)○秋往省咸安先茔。(乡士友六十馀人。盛张慰宴于 (第 80H 页)
俭岩之川边。)还到宜宁。游 白岩
旧基。(宜乡人亦盛张慰宴于 (第 80H 页)
白岩
台下。)归路历访朴居昌廷琬兄弟。
三十六年(我 宣祖四十一年)戊申(先生六十九岁)
 二月 宣祖大王 …… (第 80H 页)
 二月撰退溪先生夫人许氏墓碣铭。○五月改撰东史纂要成。(有序文略曰始之编录。详于传而略于记。未为完书。今既刊行。则有所未尽。窜改增修不获已也云。○庆州有改撰板。而与永川旧板不同。)○与韩久庵百

谦书。论东史去取。(按韩公答书曰尝见史略。丽季闺闼隐暗丑恶之事。狼籍载录。君子弃妇绝友恶言。犹不敢出口。阳村乃丽之世臣。亦尝逮事昏朝。死生虽不敢易言。其何忍至此。寻常为阳村恨之。今纂要此等丑秽之说。皆删去不录。真得作史之体云。)○是岁议移建伊山书院。(院址垫隘庳下。易致倾圮。先生与一二同志。定议移建。)
四十三年(光海七年)乙卯(先生七十六岁)
 燕居之室。窍作小牖。命曰 竹牖
精舍。因以自号。(先生喜其暗去而明来。取朱子 (第 81H 页)
竹牖
向阳开之语以名之。时李苍石守丰基。赵玄洲缵韩宰本邑。相与从游唱酬。○苍石诗曰岁岁吾何幸。叨忝左席荣。 (第 81H 页)
氏裔孙者。其可不自力无忝之道。以俟夫流长枝茂之理也哉。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宣城金若鍊撰。
记闻录 吴沄
(第 99H 页)
大源
号竹牖。生于嘉靖庚子。居咸安。后居荣川。登先生门。力学能文。早阐科名。历试中外。壬辰之乱。倡起义旅以 …… (第 99H 页)
不释卷。所著东史纂要。刊行于世。(溪门诸子录○权苍雪斗经所录。)
余于郡。求单父之所友。武城之直经。 吴大源沄
以邑中先进。方提督郡学。公私相聚。屡与之从容。意 …… (第 99H 页)
见既符。辑录斯共。(郑寒冈所撰咸州志序)
公以前牧使 吴沄
为宜宁召募官。(时郑演为督后将。权鸾为突击将。李云长为收兵将。沉大承,裴孟伸为先锋将。许彦深典军饷。 …… (第 99L 页)
校沄为召募官。俾与郭再祐协心召聚。沄自再祐起义之初。捐财饷军。至是益尽心焉。(上同)
吴牧使沄收兵于 白岩。
郭大将再祐留军于世干。左洛江右鼎湖。沿溯上下六十里之间。或击或逐。贼不能肆其冲突。馀民赖而作农。(上 …… (第 99L 页)
酒相从。为一乡之所慕羡。李炊沙汝馥(一作馪)师友录。
权陶隐虎臣尝诫其子弟曰。有长者风。无世俗态。有 竹牖吴公沄。
吾常倚重之如宾师。尔曹其体念哉。(权东岩省吾录) (第 99L 页)
竹牖
诚于作人造士。必因其材而笃焉。拙薄早蒙劝奖之恩。晚纡眷顾之勤。此岂非无弃才于大人之门也。拙薄之进侯者 …… (第 99L 页)
有声画八咏。盖以其江亭在南乡旧基也。诵其诗得其趣。可见江湖性情。深得卧游之高兴也。先君尝曰 竹牖
平生。未尝与下吏附耳语。此人所难及处。又不曲奉贵人。不谄不渎。不亦君子乎。(上同) (第 100H 页)
竹牖
尝留宿弊庐。先君语及啸皋集。 (第 100H 页)
竹牖
曰如碑铭尤好。足传后世。仍自叹美不已。是其心好不啻口出。是时 (第 100H 页)
竹牖
与柏岩。同议纂出啸皋遗稿故也。先君又问东史纂要。是乃 (第 100H 页)
竹牖
所著。答曰吾只据管见。分类丽朝历代人物出处。而其尾必有语以结之。窃取义于史断。以俟后之直笔者。盖谦也 (第 100H 页)
(上同)
投赠诗章简牍
  赠 吴大源(退溪先生)
忆我题诗和昔英。当时身不绾朝缨。浪游踪迹追堪笑。佳处轩楹记尚明。庭际官梅柰 绝。池中明月几亏盈。今 …… (第 100H 页)
  忆沄侄(春塘)
井底平生愧謏闻。飘飘未得赋凌云。修身欲学曾三省。判事还同陆五斤。北岳雪埋春色杳。东溟烟散曙光分。从前卤莽年来甚。爱尔才华自不群。
   白岩
八景(并序○李苍石埈)
   庚子冬。余薄游秦中。吴判决先生在禁直。书抵余曰 (第 100L 页)
白岩
吾旧居也。家临清洛。有山水之胜。兵后不得归。馀十年矣。回首狐丘。不知隔云岭几重耶。想五柳荒凉。无复陶 (第 100L 页)
令之宅。百花芜没。亦非杜陵之庄。即今转客都下。岁且向晏。永夜孤梦。空绕烟江白鸥之畔。敢以 白岩
十胜书上。愿得君有声 …… (第 100L 页)
 右十景中。既有晴岚,晚雨。则其下暮烟,黄云。意似重叠。故删去之。僭踰极矣。适官冗丛沓。未得

别修候札。仰恨而已。只祝梅霖燕居。令体千万。
   白岩
十胜(赵玄洲缵韩)
自明窗外无真像。故借山光作定姿。浅抹斜阳摇缟带。捲帘长在晚晴时。(阇掘晴岚)
生 …… (第 102H 页)
金飙一夜霜华重。叠紫千峰万壑同。莫向世间轻富贵。自身长在锦屏中(秋山锦绣)
   白岩
十景(春塘)
千丈高峰一剑孤。晴岚如絮远还无。若非当日龙眠手。定是营丘水墨图。(阇掘晴岚)
鼎水秋清 …… (第 102L 页)
  补遗二绝
悽凉霜露晓光虚。寥落星河亦有无。十里江城调画角。轻风吹送小单于。(山城晓角)
逶迤长路接城闉。日日奔忙有几人。谁识主翁高枕处。晴窗不到马蹄尘。(官路行人)
  题 竹牖
精舍(李苍石)
   先生于燕居之室。窍作小牖。喜其暗去而明生。取朱夫子 (第 103H 页)
竹牖
向阳开之语。命之曰 (第 103H 页)
竹牖。
徵余语以识之。纸薄笔钝。尤觉没彩。若加删润。更得二郎笔藻饰良幸。
暗室初看竹作棂。不嫌淇岸削青青。阳 (第 103H 页)
辉忽晒新书架。缥气初来古玉屏。瞥瞥眼尘浑拂拭。惺惺心地本虚灵。何缘一就焚蕤里。妙诀丁宁听唤醒。
  奉呈 竹牖
令公(赵玄洲)
今夕知何夕。乾文聚福精。执经高讲幄。便养迩专城。二子皆时哲。诸孙总世英。八旬双鹤发。 …… (第 103H 页)
   竹牖
席上次玄夫韵。(苍石)
仙人临绛县。瑶草掇黄精。清夜飞琼斝。华筵拥火城。芳辰怜晼晚。盛会续耆英。岁岁 (第 103L 页)
吾何幸。叨忝左席荣。
  答 吴大源
(朴啸皋)
在骊病中。闻君出宰山水郡。一贺唁唁。八方盘错之地。不为不多。而必以利器试之于十室之邑。 (第 103L 页)
此何等说也。然蓄而发之。必有其日。此贺在唁中者也。
  答 吴大源
(柳西厓)
天降大割。 国变至此。普深哀恸。即日谨承辱问。仰慰实多。礼式成服事。此间之议。亦多异同 (第 103L 页)

吴竹牖先生
著东史纂要。吾先祖久庵叙其后。其书固已行于世。至今炳人耳目。盖可以知公之为公也。公少游退陶之门。其所 (第 106H 页)
   东郊别金仁伯(孝元)
   烈山县。次沈一松(喜寿)韵。
   三日浦。次李稼亭韵。
   次山映楼韵
   次 吴大源
韵赠允师
   洪川途中
   洛山逢郭元静(赶○时元静自枫岳到此)
   岭西有石潭。潭上有栈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