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与戴东原书
孙愐唐韵序称前后总加四万二千三百八十三言今
检广韵卷首云凡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言广韵本于
唐韵不应广韵所收之宇转倍于唐韵若然则雍熙之
所修者当云删韵不当云广韵矣意孙愐序所云增加
者兼注中字而言 邵长蘅
遽谓孙愐增字至四万有奇
似可未信惟高明示之 …… (第 1a 页)
   与谢方伯论平水韵书
某向有所疑兹愿闻于典谒者近儒论韵学者皆谓今
韵二百六部并为一百七部始于平水刘渊今案刘渊
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不见于
钦定四库书目惟 邵长蘅
古今韵略卷首历叙所见韵
书曾载之然某五十年来遍访南北藏书家俱无有著
录者独吴门黄孝廉家有平水新刊韵略 (第 1b 页)
  斜谷西临五丈原诸葛孔明所从出师也
南望斜谷口三山如犬牙西观五丈原郁屈如长蛇有
怀诸葛公万骑出汉巴吏士寂如水萧萧闻马檛公才
与曹丕岂止十倍加顾瞻三辅间势若风卷沙一朝长

星坠竟使蜀妇髽山僧岂知此一室老烟霞往事逐云
散故山依渭斜客来空吊古清泪落悲笳
不著议论而郁拔纵横之气自寓语澹味长最是高格
  邵长蘅
曰萧萧闻马檛诗车攻篇萧萧马鸣毛传言
 不欢哗也公诗用此意
 三国志曰建兴十二年诸葛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 (第 29b 页)
 事而梅圣俞为参详官及放榜平时有声如刘煇辈
 皆不预选士论颇汹汹然是榜得苏子瞻为第二人
 子由与曾子固皆在选中不可谓不得人矣
  邵长蘅
曰先生以嘉祐六年辛丑中制科入第三等
 至熙宁五年壬子在杭州监试盖十二年矣今十稔 …… (第 21a 页)
  画鱼歌(自注湖州/道上作)
天寒水落鱼在泥短钩画水如耕犁渚蒲拔折藻荇乱
此意岂复遗鳅鲵偶然信手皆虚击本不辞劳几万一
一鱼中刃百鱼惊虾蟹奔忙误跳掷渔人养鱼如养雏
插竿贯笠惊鹈鹕岂知白挺闹如雨搅水觅鱼嗟己疏
时新法盛行故即短钩画水以为喻所言此意岂复遗
鳅鲵与一鱼中刃百鱼惊者似皆指新法之病民王吕
辈坏法乱制岂异拔渚蒲而乱藻荇哉其请罢条例司

疏有云造端宏大民实惊疑创法新奇吏皆惶惑正与
诗意相同而其绘事如画笔端有神虽寥峭短章读其
词如有千百言在腕下
 赵次公曰鲵有二有鲸鲵之鲵有鱼子之鲵此意岂
 复遗鳅鲵言鱼子也
  邵长蘅
曰画胡麦切音义并同划以钩划鱼今三吴
 水乡往往有之
  游道场山何山 (第 33a 页)
  游灵隐高峰塔
言游高峰塔蓐食治野装火云秋未衰及此初旦凉雾
霏岩谷暗日出草木香嘉我同来人久便云水乡相劝

小举足前路高且长古松攀龙蛇怪石坐牛羊渐闻钟
磬音飞鸟皆下翔入门空有无云海浩茫茫惟见聋道
人老病时绝粮问年笑不荅但指穴藜床心知不复来
欲归更徬徨赠别留匹布今岁天蚤霜
雾霏日出未举足而景象既殊古松怪石及经行而应
接不暇渐闻钟磬音飞鸟皆下翔十字画出古寺清晨
登高览胜之妙入门以后但记一时与道人留连赠荅
语尽便住象外传神正复无际

  邵长蘅
曰三国管宁常坐一木榻积五十馀年未尝
 箕股榻上当膝处皆穿按穴藜床似用其意故王注
 引此存之
 志林曰 …… (第 20b 页)
 使者至析秋毫天下病之至八年十月乃罢故曰尔
 来手实降新书又曰平生学间止流俗者是时安石
 凡议其新政者皆以流俗谓之也
  邵长蘅
曰资斧资字当是质字之讹质与锧通史记
 范睢传臣之胸不足以当椹质而要不足以待斧钺
 又一语无效请伏斧质 (第 34a 页)
 资治通鉴曰元祐二年秋宴近臣于资善堂出所书

 唐人诗分赐
  邵长蘅
曰按年谱先生以元祐元年自中书舍人为
 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年兼侍读通典唐置中书舍人
 六人其内一人知制诰 …… (第 28b 页)
 卿二驸马好文喜士世传孙巨源三通鼓眉山公金
 钗坠之词想见一时风流酝藉未几乌台鞫诗案宾
 主俱谪
  邵长蘅
曰唐书令狐绹为学士承旨夜对禁中撤金
 莲花炬送还院按先生时为学士尝召对便殿宣仁
 撤御前金莲烛送归院 (第 33a 页)
  不由科目而淹通典籍练习掌故诗文亦为
    当代所推名亚于新城王士祯其官苏州巡
    抚时长洲 邵长蘅
选士祯及荦诗为王宋二
    家集一时颇以献媚大吏为疑赵执信尤持
    异论并士祯而掎轧之平心而论 …… (第 2a 页)
   霜侵鬓开府江南雪满头当日朱颜两年少
    王扬州与宋黄州言二人少为卑官即已齐
    名不自 长蘅
合刻始所以释赵执信之疑也
    然则士祯亦未尝不引为同调矣乾隆四十
    六年十二月恭校上
   (第 3a 页)
升岩廊者亦有翙
羽于将来者予咸望其载赓明良矢音卷阿作为雅
歌而追虞周之作者讵不伟与予尝举是集与老友 邵子湘
氏共精选而存之得三之一授之梓诗无甲
乙以齿次第十五子者曰王方若曰吴山抡曰宫友 (第 9a 页)
不爽今岁江南补行计典大有才难之
叹安得如此公者为之推毂哉来岁乡试儿筠与孙韦
金颇知奋勉未审能副期望否 邵子湘
以病归毗陵数
月未晤俟其来当致台意幕友钱塘冯山公景文章之
士筠辈业师吴门吴荆山士玉江左名士之冠与数晨 …… (第 11a 页)
  答王山史
层冰飞雪中仙舟北首阙于言面念至黯然奉手札欣
然慰也敬审足下道履清佳范文贞公扇领到甚喜仆
藏弆便面百馀多旧人名迹得此定推第一盖物以人
重不第区区翰墨也敬谢敬谢辱諈诿拙序仆于经学
未窥籓篱不敢作自欺语若诗文大集当僶俛如教然
终是佛头罪过似不如竟已之也客岁与许时庵学使

共有本朝名家文钞之役刻成寄似一部恐选未必当
足下幸有以教我 邵子湘
适来金阊并嘱致青门一集
内旅稿六卷未有序意欲丐足下一言值簿领纷拿口
占侍书率复不尽
  寄李梅崖中丞 (第 19a 页)
  亡儿陆行略
余诸子皆有隽才能读书而三子陆四子著独不幸短
命死著之死也余亲为文志其墓又有高侍郎念东先
生哀辞载家乘陆死时余方客京师又当诸子女俱无恙

而突闻陆之变悲不自胜余素善病家人辈恐忧能伤
人劝余痛自抑久之遂不敢忆及今甲戌夏距陆死盖
十有七年矣陆之子吉金省余平江官舍出陆所书诗
一卷求毗陵 邵君子湘
跋而藏之余嘉其意因追录陆
一二遗事授吉金俾更乞 (第 16a 页)
子湘
志陆墓垂不朽焉陆字
海叔商丘县诸生居恒遵先庄敏福山文康诸公累世
家法循循自好数岁时值母叶淑人病昼夜省 (第 16a 页)
所交悉当代第一流
晚而倦游诗文益恣肆瑰玮令人𥈭眙震掉余方以此
卜其松乔之寿而山人遽不幸死矣岂不惜哉 山人姓
邵氏讳长蘅
一曰衡 (第 11b 页)
子湘
字也享年六十有八殁于康
熙甲申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配钱氏前卒侧室高氏刘
氏子男子二长士豫郡庠生高出次士京 …… (第 11b 页)
太学试于吏部当得佐贰官絓名选人然非其所好称 青门山人
从素志也噫世之称山人者众矣率弸其外
而枵其中若青门者实乃不愧今新城王阮亭先生雅
知山人称其文为荆川后 …… (第 12a 页)
  祭叶淑人文
呜呼忆余与淑人结樆阅五十载而宦途之暌隔者盖
及二十年岁之甲戌相见吴门笑言晏晏握手冁然谓
余发之种种而君亦衰颜自今以往庶相庄于白首乐
骨肉之团圞而何意星霜三易忽焉弃捐余洒泣而述

君懿行将托之文章以永其传呜呼余口茹檗余肠转
轮抚棺一恸有泪如泉呜呼哀哉尚飨
  祭 青门山人

呜呼长啸宇宙叹高才之陵替而歔欷况乎平昔交游
之素一旦音容潜翳而不可追惟君以布衣之雄操数
寸管与钜 (第 20b 页)
   题宋板施注苏诗(庚子)
宋刻不必皆佳而此则楷法端谨为尤难得向在商邱
宋公牧仲所公抚三吴时先外祖冯山公先生与毗陵 邵子湘
吴趋吴荆山诸老咸在幕府宋公得此书遂梓
以行世先外祖与校雠焉又别为补遗三卷附其后今
元本归于同年友大兴 (第 18b 页)
  御制诗雨猎篇有儒冠著制候和门之句知制为雨衣

而忘所出因捡康熙字典则注引六书正讹乃覆捡六
书正讹方知出自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成子衣制杖戈
立于阪上杜预注制雨衣也韵会小补亦详载左传于
制字韵下不知字典何以据正讹而不明徵正讹所引
之左氏至 邵长蘅
韵略并不载杜注一解但云衣也北
山移文焚蕙制而裂荷衣弥增陋略矣刘司寇延清典
丙子京兆试朱卷中有变本加厉 (第 23a 页)
有谋必为之尽遇故人子意尤厚所与游多当
代名公钜人在毗陵时若许侍御青屿周侍郎蓉湖陈
舍人椒峰胡山人芋庄 邵上舍子湘
及方外湘雨禅师
辈数往还倡和后与王吏部蒻林秦孝廉龙光尤莫逆
晚岁家居则从族父老徜徉巷陌间临溪眺山瀹茗 (第 13b 页)
  其二

洞庭湖煖鹧鸪飞报道平蛮大合围共藉九霄三相国助
成千载一戎衣金鞭送喜穿花到玉殿承恩带雪归何幸
草茅逢盛事愿从彩笔播 天威
  两髯行赠 邵子湘
我髯冗似缘坡竹汝髯捲若猬毛磔两髯意外一握手熟
视无端笑哑哑家乡流浪不见面见面乃在长安陌感激
聊为肝胆 …… (第 16a 页)
  送邑侯张荆山之任

吾邑介宣歙边幅实狭窘墟烟杂旊甀津筏编茶笋叠嶂
党青天秀色郁嶾嶙回环罨画溪百摺结蛇蚓南山坐上
头下见红泉引谁将孔翠奁鉴此云鬓鬒田氓胼手足儒
雅鉥肝肾人蒙官长怜俗并雎于蠢开门放鹅鸭初旭照
畦畛含哺数十年寒暑免灾疢自从军兴后民气大駮舛
树树啼猩鼯村村沸蛙黾昨年解战船拽绝千牛靷前年
送军粮十室九室尽今年旱暴尪赤地足悲闵两氿亦焦
枯厄运到蛟蜃里正乱咬人捽头类秋隼明知骨髓乾苦
说租庸紧谽谺善卷洞破碎仙人囷南箕不簸扬虚名只
堪哂我公今召杜闻言定纡轸激为危苦辞敢告神明尹
  送 邵子湘
之登州并寄谭舟石太守
我生大言好志怪耻逐众口争呕哑壮游恨不东到海蜷 (第 22a 页)
宋为国博终于元季书虽元刋内有补列数家当即
须溪所为其去宋刋固不远也
国朝康熙间宋牧仲得施顾残本 邵子湘
取肆本分
类补缀因以编年为施注而目肆本分类为王注沿
说至今肆本省七十八类为三十类在前明已有之
而不详 (第 34b 页)
耶抑敬之所知者不足以越乎是邪
甚非敬之所望也文者小道也而人喜为之为之而复喜
言之
本朝如魏叔子姜西溟 邵子湘
诸人皆累累言之矣尽矣
敬复何所言邪等而上之元明之人言之矣宋之人言之 (第 1a 页)
于中国。十馀年前。得古韵疏一卷。嘉兴陈荩模所编也。考之古人韵法。多相合用通叶韵。可以为据也。近日得见 邵长蘅
古今韵略。清初所刊之书。其通叶之法。尤简便。似胜于韵疏。 (第 567H 页)
有醒时觉异乡。(宋李觏。)
人正忙时我正闲。(宋杨万里。)老怀多感自无欢。(宋陆游。)柴门尽日支颐坐 (清邵长蘅。
)作意西风打面寒。(清钱谦益。)
干戈不见老蓑衣。(唐杜甫。)醉梦还家醒未归。(明张以宁。)毕竟林塘 (第 394H 页)
和兰即红毛。铳长二丈馀。发之可洞石城。震数十里。今中国传其法。号大将军。今所谓木大将军。意其遗制也。 邵长蘅
哀思陵乐府注。贼攻滁州。掠妇女数百。裸而淫之已尽。断其头环。向堞植跗倒埋。露下私以厌炮。城上燃炮。炮 (第 616L 页)
   与内弟朴圣用书
   与从父弟道可书
枫石鼓箧集卷第四(洌上 徐有矩准平)
 传
   权应铢传
   魏禧, 邵长蘅
传。
   金朴二烈妇传
   和靖夫人传
枫石鼓箧集卷第五(洌上 徐有矩准平)
 墓志铭
   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