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詩文評類
   修川小集题词

   莺脰山房诗集序
   丛书楼书目序
   愚山施先生谱序
   赠 赵东潜
校水经序
   浮山大禹庙山海经塑像诗序
   赠钱公子二池展墓入闽中序
  卷三十三 议
   冬 (第 17a 页)
  应潜斋先生神道碑
应先生之没六十年遗书湮没门徒凋落且尽同里后
进莫有知其言行之详者予每过杭未尝不为之三叹
息也年来杭堇浦稍为访葺其遗书以授之契家子
一清
岁在戊辰 (第 15a 页)
一清
因以先生墓文为请曰微吾丈莫
悉诸老轶事也其盍敢辞应先生讳撝谦字嗣寅学者
称为潜斋先生杭之仁和县人也其 …… (第 15a 页)
乐书论孟拾遗学庸本义孝经辨定性理大中
幼学蒙养编朱子集要教养全录潜斋集共如干卷其
无闷先生传则自述也 一清
方将次弟抄而传之姚江
黄丈晦木尝曰大好潜斋可谓人中之凤惜所论述未
能博学而详说之其墨守或太过耳其足师 (第 17b 页)
  赠 赵东潜
校水经序
安定之注水经虽其于禹贡之故道不能一一追溯而
汉晋以后原委毕悉尤详于陂塘堤堰之属固有用之
书 …… (第 16a 页)
砾溪有南北二渠(东/樵)或指九江在洞庭而托于许叔重
之说(东樵/宛溪)斯其过皆不少甚矣稽古之难也杭有 赵君
东潜
者吾友谷林徵士之子也藏书数十万卷甲于东
南禀其家庭之密授读书从事于根柢之学一时词章
之士莫能抗手爰有 …… (第 17a 页)
也衣食奔走近者衰病侵寻双韭山房手校之本更是
迭非卒未得毕业眷怀世学不胜惭报而 东潜
夺纛而
登囊括一切犹以予为卑耳之马不弃其鞅绊岂知羽
毛齿革君之馀也其聊举先世之遗闻以益君则庶几
焉 …… (第 17b 页)
  何氏三校本水经跋
义门先生水经三本予皆见之其初校本以甲戌未见
所学犹不免竟陵习气也再校本以丙子及见亭林所
订则进矣三校本以戊戌更进矣以此见前辈精进之
功其述洪文惠公之言曰世无善本雌黄不可妄下则
校书之蓍蔡也然先生所取以校此本者亦不出胡氏

资治通鉴注及隶释二种则尚失之隘近日杭人 赵生
一清
又博求之元和志初学记太平寰宇记太平御览
九域志以及雍录齐乘宋元诸图经斯后来居上矣
  再跋何氏水经 …… (第 3a 页)
  沈氏水经校本跋
国初诸老皆有水经校本如顾亭林宛溪胡东樵黄子
鸿阎百诗刘继庄而俱无传者惟亭林之本见于何氏

所录黄氏之本相传入于新城池北库中独渭水沔水
二篇行于世继庄竟脱落若东樵宛溪百诗之本虽未
见而其所證据之旁出者颇多纰缪东樵其尤也苕中
老友沈君绎旃少与其兄东甫从事于此东甫遂以属
之岁在庚午予贻书求其稿绎旃欣然携之至杭并亡
友董讷夫之本以来讷夫亦义门高弟也绎旃与予讨
论浃旬遂留置予插架中其发摘讹误如 姑水檀台
冈璅侯亭横山并汉功臣表郸侯之误音为多不特有
功于善长而已予于是书所借助老友莫如绎旃通家
子则 赵生一清
不意丛残雠对中逢此二特是则厚幸 …… (第 4a 页)
  水经江水篇跋
江水失去第四篇而青林湖以下水竟无考胡东樵阎
潜邱不知其阙乃谓已见沔水篇者真妄言也沔水乃
北江之流而中江将安所归二老穷毕生之力以治水
经不意其作此呓语也按说文泠水出丹阳宛陵西北

入江今不知泠水为何水也又云𥱼水在丹阳今不知
簿水为何水也其可考者惟溧水见说文亦见汉志应
邵以为南湖盖今之丹阳高淳石臼诸湖也庐江之北
湖见汉志则枞阳湖也而陵阳之淮水即秦淮则已见
沔水篇矣考汉志宛陵县下云彭泽聚在西南清水西
北至芜湖入江汉志之清水疑即说文之泠水也其地
俱合应劭误以此泠水为泠道之泠水故臣瓒非之曰
宛陵去豫章北界三千里又隔诸水不得从下逆至泠
道而后入江师古以瓒为是不知此乃丹阳之泠水于
豫章以北何与乎杭人 赵生一清
曰清水盖今清弋江 (第 10a 页)
  答 赵诚夫
论褚塘小志帖
(第 18b 页)
诚夫
所纂褚塘小志其辨河南公世系甚善褚塘在
杭城中里社之小者耳 (第 18b 页)
诚夫
表章桑梓使得与益都锦
里并传后代可喜也已不揣弇陋请得牵连书所闻以
(第 18b 页)
诚夫
疏證之一助 (第 18b 页)
诚夫
据赵德甫金石录言元和姓
纂钱唐别有褚氏本与河南族系不同以愚核之钱塘
固别有褚氏然亦出自阳翟特南迁有先 …… (第 18b 页)
以平徐肆赦始赐其孙八品官扶护以归而传中不载
此事表亦不载所赐八品官之孙为谁则唐书之挂漏
固有不仅如 诚夫
所举者况仁和志又安足据欤
  答万九沙编修问史参政遗事帖子
承问南宋史参政轶事吾乡自南渡绍兴而后方有 (第 20a 页)
 乙酉入都即以示纪文达钱晓徵姚姬传及(玉裁)
 过四五人钱姚皆录于读本(玉裁)亦以明人黄省曾
 刊本依仿以朱分勒自此传于四方矣杭州 赵东潜

(一清)
精于地理之学研摩水经注者数十年但其校
 本从未至京师先生与赵虽或相闻未尝相识其所
 业未尝相观也四库 (第 25b 页)
 刊本依仿以朱分勒自此传于四方矣杭州赵东潜 (一清)
精于地理之学研摩水经注者数十年但其校
 本从未至京师先生与赵虽或相闻未尝相识其所
 业未尝相观也四库 …… (第 26a 页)
 盖所属草稿尚不止此荭谷取其可读者为一卷刻
 之其丛残则姑置之 国朝之言地理者于古为盛
 有顾景范顾宁人胡朏明阎百诗黄子鸿 赵东潜

 晓徵而先生乃皆出乎其上盖从来以郡国为主而 (第 37b 页)
  元案班志于石城注分江水首受江至馀姚入
  海于吴注南江在南本是两条郦氏知分江水
  即是南江故合而言之智足以知班氏矣 赵氏
  一清
谓其改窜班书不知古人训解之体如此
  贯而通之非改而窜之也
 江水自石城东入为贵口东径石城县北 …… (第 5a 页)
 口分流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入海为东江与松
 江而三此非禹贡之三江也
  元案庾氏三江之说郦氏已駮破之 赵氏一清
  
曰明此可以辨正蔡九峰书传之谬
 吴记曰一江东南行七十里入小湖为次溪自湖
 东南出谓之谷水吴记曰谷水出 (第 11b 页)
 由浙江以入海海宁地独高境内诸水皆北流故
 宋元嘉及梁大通中以沪渎不通尝欲穿渠引吴
 兴之水以泻浙江而功卒不立盖水性就下地势
 有所阻也
  赵氏一清
水经注释曰东樵之言非也南江与浙
 江合由太湖长渎口上通临平湖以合浙江自有
 缠络何必载之高地乎通鉴唐 …… (第 2b 页)
  赵宋诸儒之所莫及全氏以为仍沔水篇以立

  女其駮非也
  赵氏一清
水经注释曰胡东樵云北江为经流中
 江由吴松入海南江合浙江入海今据班志而言
 实则班志蜀郡湔氐道下云禹 (第 15a 页)
燕子。几度思量,去来𢬵不是。”当是金陵陷时有慨而作。其他诗词,吾郡多好事君子,谅有为之收辑者。又余 友赵一
清茂才[母音],平时事亲诚谨,无他异。庚申邑陷,奉父[俊]匿乡之谭村。贼至,已舍之去,见父被掳,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