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大法遂以为作春秋本意在此故番阳吴仲迂曰若从 胡传
则是周本行夏时而以子月为冬孔子反不行夏
时而以子月为春矣何氏之失又异于此故子朱子以
谓恐圣人制作不如 (第 5a 页)
  与宋景濂(赵汸/)

初夏已热伏惟讲授优暇尊候动止多福前月中承王
总制处传至所与陶伯仁书捧领忻怿汸今春准拟一
访陶公屡伤风寒腠理不实恐途中又增外證累其本
病一向畏怯竟未曾往谨藏袭尊翰以为后期也春秋
属辞锓梓近毕工敬奉一部求校正前辈文字板行后
刋修者多矣幸勿谓已刻之书而吝于指摭也不肖自
少即患体羸心弱拙于记且不耐劳说是书每举一例
必干涉全经全传而近年以来阨于疾病既倦检阅尤

惮思索是以因循岁月未能脱藁所望于乡先生以校
正之助者有二人汪德辅妙年以此经发解尝著 胡传
纂疏出入五十馀家老于春秋者也朱允升素留意经
学且尝同见黄先生得其著书大意亦尝集诸家为春
秋传近者汪公 (第 9a 页)
多有自
相牴牾者谓尽得圣人笔削之旨不敢信也古今治天
下之理尽于尚书古今御天下之变备于左传今取士
专主 胡传
士子佣耳剽目刺取左氏之字句以充帖括
盖有传业为大师射策为大官而目不睹三传之全文者
矣其陋不巳甚乎六经 (第 18b 页)
  江南乡试策问三道      朱彝尊
问圣人之学莫备乎经汉世专一经者立博士而兼长
经义者莫若郑康成然多以汉法解经又采谶纬之说
为后儒所憎唐孔颖达等撰五经正义仪礼周礼则贾
公彦成之至宋邢炳疏其未备而经义始完欧阳修谓
所载既博所择不精异乎正义之名请悉删谶纬之文
使无驳杂今五经取士一本宋儒之传注可谓醇矣考
之明洪武中科举程式春秋不遗三传书主蔡传而不

遗注疏礼则专主注疏是汉唐诸儒之说仍多兼习今
注疏虽颁学官而士之肄习者鲜矣或如欧阳氏之说
删其驳杂饬经师讲习而兼通之不更愈与馀若易初
主程朱传义其后本义单行而习程传者渐寡春秋初
胡传
及张洽集注其后胡氏传单行而治张注者无
闻亦宜酌其旧俾两家互为发明可与且宋元之说经
者多矣孰同孰异孰繁 (第 10b 页)
也谓邱出甸赋者杜预
是也谓农工各有职以事上甲非人人所能为今鲁使
丘民为之者公羊谷梁及何休也丘甲固当以 胡传

正而张洽以为每甲士统步卒二十四人必无增甲而
不增步之理古者于六十四井之中出长毂一乘甲士
三人步卒 …… (第 23b 页)
良之说
也以为井出丘赋者贾逵也谓田为一井之田赋者敛
取其财物若汉家敛民钱以田为率者何休之说也五
说惟 胡传
以末业幸免之说为得之以周礼九赋考之
益信矣据庐陵李廉以为古之甸出一乘者但出此一
乘七十五人观春秋传所 …… (第 24b 页)
十六井之赋则是视邱赋又增十六倍也
皆必无之事也何休言敛取民财以田为率者近之特
未言此赋之当出于里廛耳 胡传
于三事皆得其解独
于哀公所谓二吾不足者终属游移于初税亩条则云 (第 25b 页)
荒凉直隶州(台东新设直隶州,僻在后山,原驻土勇三营,为抚番所设,归后路副将岱霖节制;岱霖病没,由直牧 胡传
接统。至是不遣自散,而倭人乃至)。昨夜将星潜徙度,郡民浪说尚依刘(刘军门于九月初二日微服内渡,初四日 …… (第 240 页)
  『将材漫数大东沟(谓邓总兵世昌等),忠信堪从十室求(自饷募勇者,有花翎侍卫

许肇清纠五百人驻鹿港,苗栗附生吴汤兴纠五千人驻中港、后一带,新竹武生徐骧、姜绍祖纠一千人驻大湖口,彰化举人施菼、施仁恩、贡生吴德功、吴景韩于台中府设筹防局)
。末秩竟甘包马革(代理恒春知县欧阳萱遇害于曾文溪,泉州府委坐探巡检黄闽望遇害于彰化城),侯封合让烂羊头(谓义民简精华、简大肚等)。弹飞金铁多摧臂,洞心胸尚怒眸(提督陈得胜在金包里出援基隆,陈尚志在葫芦墩、副将杨再云在头份、杨锡九在北斗溪、参将汤仁贵、吴彭年在八卦山、文生吴汤兴在大肚溪、武生姜绍祖在新竹、徐骧在大莆林俱阵亡。又有总兵刘得杓、游击陈金山、都司毛贵谈、荀德禄并尸骸无著)。为问三貂先伏法(谓 守三
貂岭诸将弁),泉台相见定含羞』。
  『皕十三年载版图,一朝轻弃误庸夫。蚍蜉智小偏摇树,虮虱形微善齧 (第 241 页)
 沈茂荫纂「苗栗县志」:[一五九]
 倪赞元纂「云林县采访册」:[三七]
 卢德嘉纂「凤山县采访册」:[七三]
  胡传
撰「台湾日记与禀启」:[七一]
 易顺鼎撰「魂南集」:[二一二]
 不著撰人撰「哀台湾笺释」:[一0 …… (第 469 页)
胡应奎 [一五六]四八八
胡徵  [七五]二四九~五0 胡传
  [七一]五~六、七0~七二、一二四~二五、二四三
胡培元 [一00]六五
范昌治 [一0五]五九 (第 490 页)
 隐公不即位而自为摄则国人何以称君称臣。史何以书公也。
虽不行即位之礼。然既朝庙告朔改元正位则何可谓摄乎。观于菟裘将老之语则 胡传
所谓让而非摄。 …… (第 150H 页)
 王正月。春秋一书中大疑。
王阳明直据春秋经文为断。其言直截明快。无复馀蕴。不可以其人而废之也。其他證左之明白者。亦非一二。如泰誓十有三年春。明堂位孟春祀帝于郊。杂记正月日至。有事于上帝是也。
 桓十一年经书郑祭仲而名其君于下。字其臣于上。 胡传
说似不其然。(此与桓二年孔父书名亦异。)
祭仲者。祭仲足也。或称祭仲。或称祭足。皆名也非字也。杜注以 (第 150L 页)
仲为名是也。突忽称名则与纠小白一例。忽之不称伯。未踰年不成君故也。 胡传
以为不能君。杜注谓郑人贱之。以名赴。皆未免凿矣。不成君成君。只当以踰年与否为断。观于曹羁不称君。(庄 …… (第 150L 页)
 昭二十年。盗杀卫侯之兄絷。而传引夫子之言归狱于宗鲁。鲁果当为狱本耶。
凡以不义作乱而杀者皆称盗。左氏所谓求名不得。固凿矣。 胡传
之因夫子之言而归狱宗鲁则又推之太过。夫子之使子开无吊。岂归狱之意乎。圣人之旨。本自简易。而诸儒穿凿纷 …… (第 151H 页)
 昭十三年。经曰蔡侯庐归于蔡。陈侯吴归于陈。二子皆世子之子。掳在楚。内无所承。上无所命。亦未入国者。书以爵号。传说不知其然。
陈蔡之国与爵。受之天子。非楚所得以灭。亦非楚所得以封也。其灭之固大恶也。其归之乃所以补前君之恶而还其旧也。非新与之地而专封之也。书曰某侯归于某。有若二君。自有其爵而自归其国也。此是圣人权衡精微之极。合乎天理。宜乎人心。而王法行

乎其中。非精究而深玩之。不能知其味也。左氏礼字甚好。而 胡传
所谓不与楚灭不与楚封者。亦可谓得圣人之意矣。
答李士深(洪载)
 再从三从之妻若是宗子妻。服缌耶。 (第 151L 页)
 谷梁传曰。先亲而后祖也。又曰。逆祀则是无昭穆也。无昭穆则无祖也。(疏曰。亲谓僖公。祖谓闵公。僖继闵而立。犹子之继父。故传以昭穆为喻。按范宁注。以僖公为亲。以庄公为祖。以逆祀为僖在于庄上。疏说斥其非而辨明之。)
  胡传
曰。闵,僖二公。非祖祢而谓之祖祢者何。臣子一例也。 (第 75L 页)
苑洛之失。又作律吕新书解。以尽乐之诸律长短四清五宫之妙。史以春秋为纲。左传为目。 胡传
为断例。而获麟后初命晋大夫之前。弘光后永历之末。皆有统纪。以为史书纲目之大全。而未及誊写。又著沧浪问 (第 189H 页)
夜吟玩。不问外间有甚事。暇则搜览名山。翛然有出尘之想。郡宰戚畹也。覸公举止有度。谒其子而师之。借春秋 胡传
于郡学而读之。凡和戎启衅。用夷变夏。可为后王监戒者。汇类成书。冀以晓当时。实公之苦心也。壬午尽还流配 …… (第 454H 页)
公笑曰辞家之日。吾死已决。复何留恋。为文章。醇澹演迤。浑乎不穷。所著有诗文若干卷。西迁录,图说杂记, 胡传
纂要三册。又尝类辑礼书而未就。呜呼。以公经行 (第 455H 页)
年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谓声子之卒虽非。其下君氏卒一句。仲子声子之丧。已见于元年二年矣。此公谷及 胡传。

(第 614L 页)
由与闻其曲折。则祇有忧愤痛泣而已。抑又思之。春秋于桓公被弑而书葬。则公谷以为仇在外。不责其踰国而讨。 胡传
因之。然为人臣子。欲报君父之雠。可以内外远近而二其心乎。内贼则人人得而诛之。外仇则虽不得比于弑君之律 (第 154L 页)
以掩饰之。则是大不忠也。只看当人心迹表里。无一毫之杂。然后始可许矣。
庄公之变。贾举州绰等十人死之。 胡传
言。此十人者。独以勇力闻。皆逢君之恶。从于昏乱而死。虽杀身。不偿责。安得以死节许之哉。文定此论。是矣 (第 391L 页)
也耶。
春秋 胡传
言。古者寘卿。必求贤德。不以世官。其后官人以世。而先王之礼亡矣。至于三家专鲁。六卿分晋。诸侯失国。出 …… (第 16L 页)
朱子之论。但据其始而言耳。辄今君临一国。若又无拒父之罪。则卫之臣子。拒蒯聩而辅之。如大全范伯崇书所引 胡传
之说。似可矣。然于愚意。犹有所更商者。蒯聩之来。辄果能悔其不当立。而思所以善其后之道。则但当以父子之 (第 17L 页)
  

上全斋先生(戊辰)
李某所问春秋说。谨依下教。就其纸。略书所见以呈。改其未当者。以答去如何。
 来谕云云。自是 胡传
夏时冠周月之说。非敢曰无据。但以朱子说考之。有不然者。语类。论胡氏此语云。某便不敢信。恁地时二百四十 (第 299H 页)
。此实误矣。故语类以文定此说为错。而此书却用文定说。恐当以语类为正。又按五十六卷十五板答方宾王书。以 胡传
为祖程子意。而不悟其失之毫釐之间。此乃为定论。彼有标补说。可考而知也。○自 (第 429H 页)
有此时节。此皆与中庸或问答徐彦章书同。○胡盖(止)之閒。 劄疑云云。标补云云。 按先生于范伯崇书。引 胡传
拒蒯聩而辅之之说。今此书则以为失之毫釐之閒。正指 (第 448L 页)
胡传
祖程子意。而添辅之二字而云尔。此与语类以 (第 448L 页)
胡传
此段为错者。皆当为定论也。○廿九板此心(止)人心。 按此书在中庸序之后。而以理欲分道心人心。此处欲字 (第 448L 页)
 战于鄢。先书楚子郑伯。后书楚子郑师。以其君亲集矢于目则楚当书子。郑则师败故书师。
谷梁传曰楚何不言师。君重于师也。公羊传曰楚何以不称师。王痍也。 胡传
亦曰身伤为重。
 用郊似非以不时书。以用鄫子之义看之则是用人血荐之欤。
左注书用郊。从史文。用人之云 (第 215L 页)
  

答宋羽若(春秋疑义○己亥)
 隐公元年春王正月。 胡传
曰以夏时冠周月何哉。语颜回以为邦则曰行夏之时。作春秋以经世则曰春王正月。此见诸行事之验也。盖答颜之问 …… (第 379H 页)
 二年十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胡氏按谷梁说而为隐之妻。左氏以为桓公之母仲子。
公羊又以为隐公之母声子。然谷梁说终似得正。盖桓尚未君则其母不可遽成夫人。隐自以不君则必不以其母成夫人矣。但隐方在位而一国君之则臣民之于隐之妻。其不以夫人称之乎。
 三年夏四月辛卯。尹氏卒。 胡传
以为天子大夫。左氏以为隐之母声子。不书姓为公。故曰君氏。此说何如。 (第 379H 页)
胡氏说本于公谷。然以世卿而谓尹氏卒。终是文意不顺。恐当以左氏为正。况非内大夫则不书卒者乎。
 桓公三年之不书王。四年七年之阙秋冬二时。十八年之复书王。庄公元年之王不书天。 胡传
以为桓公之无王。天王之失政失刑与夫弑君之贼。虽身已没。而王法不得赦也。果得夫子当日罪我之义否。
正不 …… (第 379L 页)
 十八年十二月己丑。葬我君桓公。春秋之法。贼不讨则不书葬。而此书之者。三传皆以雠在外为言。夫君夫(一作父)之雠。不与共戴天。礼经所载。而反低二级若交游之雠不同国可乎。
雠在内则可讨而不讨。忘亲甚矣。故不书葬。雠在外则志虽在讨而力或不暇则不可以旷岁不葬。故书其葬。非许其诿之以不同国而便自休罢也。
 庄公元年三月。夫人孙于齐。 胡传
曰孙者顺让之辞。顺让何以看。
若夫人之自逊位而去也。左氏注曰鲁人责之。故出奔。内讳奔故谓之孙。犹孙让 …… (第 379L 页)
 夏单伯逆王姬。单伯。左氏以为天子之卿。胡氏以为吾之命大夫。左氏以逆作送。何者为是。
胡氏说本于公谷。然内大夫无称伯之例。且婚国之迎。谓之逆女。岂容自鲁而称逆乎。恐当以左氏为正。
 十三年冬。公会齐侯。盟于柯。 胡传
曰今易世矣。桓公合诸侯安中国。攘夷狄尊天王。释怨而平可也。与朱子戊午谠议序。不甚径庭乎。
以王事则当 …… (第 379L 页)
 十年春王正月。晋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君弑而大夫死其难。书之者。所取也。如孔父之处命不渝。仇牧之不畏彊御。固有所取。荀息既从君于昏。奚齐见杀而不能救。无一节可取。虽从卓子而死。与匹夫匹妇之自经于沟渎何异。不从太宰督之削而不书之例何。
胡氏说已详。太宰督之身有罪。非荀息之比也。
 二十八年五月癸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于践土。 胡传
曰与其名存实亡。犹愈于名实俱亡。是故天王下劳晋侯于践土。则削而不书。去其实以全名。君道也父道也。晋侯 (第 380H 页)
以臣召君则书天王狩于河阳。正其名以统实。臣道也子道也。犹愈云云。统实之义。俱未详。
君臣之分则名也。实则其行事之实也。若书以天王下劳诸侯于践土。晋侯召王于河阳。则名不正而君臣之实亡矣。是名实俱亡也。故下劳则削而不书。去其所行之实。而仍书曰诸侯朝于王。以全君臣之名也。召王则书以天王狩于河阳。正其君臣之名。而以见臣不敢召君之义。统该其召王之实。为可罪也。如是则实虽亡而名存。犹愈于名实之俱亡。
 三十三年十二月。陨霜不杀草李梅实。 胡传
曰宰我战栗之对。与夫子 (第 380H 页)
可杀之言同。而夫子深责宰我何。在圣人则能处变而不失其常。在贤者则必有小正吉大正凶之戒。
胡氏说恐近傅会。哀公之问社。何尝是欲去三桓之意耶。况宰我之使民战栗。亦岂欲自做者耶。
 文公二年二月丁丑。作僖公主。 胡传
曰既葬而虞。虞主用桑。期年而练。练主用栗。其义何居。
谷梁疏曰虞主用桑者。桑犹丧也。取其名与其粗觕。 …… (第 380L 页)
 
八年冬。从祀先公。三传皆以从祀为顺祀闵僖二公。独胡氏以为阳虎将杀季孙斯而乱鲁国。托于正以售其不正。始以昭公之主从祀太庙。欲著季氏之罪。按若僖闵之跻则无关于季氏。若是昭公则昭公之葬已久。当称昭公。如禘于庄公之例。
定公时事。固左氏之及见者。其说必非捏造。但非必为阳虎事也。胡氏则从冯山之臆度。未敢遽信。
 十三年冬。薛弑其君比。 胡传
以为称国以弑者。当国大臣之罪也。与他例不同何。
恐当依他例看。
 哀公六年秋。齐阳生入于齐。齐陈乞弑 (第 383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