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范阳王虓(字武会宣帝弟馗之孙/袭父绥爵历位司徒)
上惠帝表(虓镇许昌河间王颙表立成都王颖/为太弟为王浚所破挟天子还洛虓)
(与 东平王楙 镇东将军周馥等上言于是虓/先率众自许屯于荥阳及惠帝西迁浚表虓) …… (第 32b 页)
又表
成都王失道为奸邪所误论王之身不宜深责且先帝
遗体陛下群弟自元康以来罪戮相寻实海内所为匈
匈而臣等所以痛心今废成都更封一邑宜其必许若
废黜寻有祸害既伤陛下矜慈之恩又令远近恒谓公
族无复骨肉之情此实臣等内省悲惭无颜于四海也
乞陛下察臣忠𣢾(晋书/)
东平王楙(字孔伟义阳王望第三子历光/禄大夫洛京陷为乱兵所害) 王昌前母服议奏(博士谢衡等及尚书八座议/上武帝制报 此见晋书又) (第 35a 页)
又表
成都王失道为奸邪所误论王之身不宜深责且先帝
遗体陛下群弟自元康以来罪戮相寻实海内所为匈
匈而臣等所以痛心今废成都更封一邑宜其必许若
废黜寻有祸害既伤陛下矜慈之恩又令远近恒谓公
族无复骨肉之情此实臣等内省悲惭无颜于四海也
乞陛下察臣忠𣢾(晋书/)
东平王楙(字 孔伟 义阳王望第三子历光/禄大夫洛京陷为乱兵所害)
王昌前母服议奏(博士谢衡等及尚书八座议/上武帝制 (第 35a 页)
上惠帝表(虓镇许昌河间王颙表立成都王颖/为太弟为王浚所破挟天子还洛虓)
(与 东平王楙 镇东将军周馥等上言于是虓/先率众自许屯于荥阳及惠帝西迁浚表虓) …… (第 32b 页)
又表
成都王失道为奸邪所误论王之身不宜深责且先帝
遗体陛下群弟自元康以来罪戮相寻实海内所为匈
匈而臣等所以痛心今废成都更封一邑宜其必许若
废黜寻有祸害既伤陛下矜慈之恩又令远近恒谓公
族无复骨肉之情此实臣等内省悲惭无颜于四海也
乞陛下察臣忠𣢾(晋书/)
东平王楙(字孔伟义阳王望第三子历光/禄大夫洛京陷为乱兵所害) 王昌前母服议奏(博士谢衡等及尚书八座议/上武帝制报 此见晋书又) (第 35a 页)
又表
成都王失道为奸邪所误论王之身不宜深责且先帝
遗体陛下群弟自元康以来罪戮相寻实海内所为匈
匈而臣等所以痛心今废成都更封一邑宜其必许若
废黜寻有祸害既伤陛下矜慈之恩又令远近恒谓公
族无复骨肉之情此实臣等内省悲惭无颜于四海也
乞陛下察臣忠𣢾(晋书/)
东平王楙(字 孔伟 义阳王望第三子历光/禄大夫洛京陷为乱兵所害)
王昌前母服议奏(博士谢衡等及尚书八座议/上武帝制 (第 35a 页)
而为之记大德三年岁
在己亥春正月望日记
临池亭记
临池亭者山阴右军祠塾之别筑也祠塾始自部使者 东平王公 侯按郡乘所载兰亭旧迹以全氏庐为之官
为置塾长聚生徒讲学其中及是十年而东楚汤君垕
实来既大出义理之学教 (第 21b 页)
在己亥春正月望日记
临池亭记
临池亭者山阴右军祠塾之别筑也祠塾始自部使者 东平王公 侯按郡乘所载兰亭旧迹以全氏庐为之官
为置塾长聚生徒讲学其中及是十年而东楚汤君垕
实来既大出义理之学教 (第 21b 页)
而有国/色武帝宠之世人藏钩法始此艺经藏钩即)
(今藏阄摭言张祐幕中赌酒南史江拱萧文琰丘令楷/以文并称 竟陵王 夜集赋诗约四韵刻烛一寸并详三)
(芝/序)觞馀舞蔗(见半/茧赋)红烛熏天(杜审言诗殿前/灯烛上薰天) (第 10a 页)
(今藏阄摭言张祐幕中赌酒南史江拱萧文琰丘令楷/以文并称 竟陵王 夜集赋诗约四韵刻烛一寸并详三)
(芝/序)觞馀舞蔗(见半/茧赋)红烛熏天(杜审言诗殿前/灯烛上薰天) (第 10a 页)
济曰自下逆上谓臣伐君也非邻)
(如拾遗草于地/阳长安也拾遗谓)将相侯王连头受戮乞为奴仆而
犹不获(禄 大夫竟陵王 其馀官僚僵尸涂地百不遗一良同/善曰于宝晋纪曰刘曜入京都杀大将军吴王晏光)
(注/善)后嫔妃主虏辱于戎 (第 12a 页)
(如拾遗草于地/阳长安也拾遗谓)将相侯王连头受戮乞为奴仆而
犹不获(禄 大夫竟陵王 其馀官僚僵尸涂地百不遗一良同/善曰于宝晋纪曰刘曜入京都杀大将军吴王晏光)
(注/善)后嫔妃主虏辱于戎 (第 12a 页)
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曰成帝时以书颇散亡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又曰河)
(朝等/向曰言 竟陵王 及其所未穷尽者未来集者皆复重/招之由是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
(事也/兴其)有一于 …… (第 2a 页)
托鬼神诈/稽太守会稽俗多淫祀好卜筮民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以)
(翰曰事鬼神曰巫言越人好为淫祀以事鬼神而 竟陵王 理/怖愚民皆案论之有妄屠吏辄行罚于后遂断绝百姓以安)
(人俗化一也/之都邑正风而)篁竹之酋感义让而失 …… (第 4b 页)
(皆学于中也故曰国子也师氏周官掌教国子也允信范法/以为国子祭酒也庠序国学也肇始也胄子也谓百官之子) (竟陵王 以为合法则也/也言师氏之选信归于)以本官领国子祭酒固辞不
拜八座初启以公补尚书令(座尚书即古六卿之任 …… (第 8a 页)
诸军事扬州刺史本官悉如
故旧惟淮海今则神牧(里书曰昆崙东南地方五千/善曰尚书曰淮海惟扬州地)
(牧谓 竟陵王 治之如神明矣牧即刺史也/里名曰神州/铣曰扬州近淮海二水神)编户殷阜萌
(作氓字/五臣本)俗滋繁(良曰 …… (第 8b 页)
曰沿犹因述也/济)
(善典法沿因也/盖因情所感也令)故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中
书监太傅领司徒扬州刺史 竟陵王 新除进督
南徐州(诸军之事/良曰谓督察)体睿履正神监(作鉴字/五臣本)渊邈
道(作首字/五臣本)冠民 …… (第 11a 页)
廉于殖财施人不倦(倦求善不厌/向曰殖犹资也/善曰左传叔向曰齐桓施舍不)帝
子储季令行禁止(止/铣曰 竟陵王 武帝子故曰帝子/善曰文子曰夫抱顺效诚者令行禁)
(故曰储季/皇太子弟)国网天宪寘诸掌握(陶曰今权官手 …… (第 13b 页)
疾不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尝论/善曰范晔后汉书曰仲长统字公理山阳人也少好事博涉)
(息四体之役/向曰言 竟陵王 志愿此事尝有此言故云符/之曰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足以)
(言也/仲长之)邙山洛水恊 …… (第 14a 页)
济曰叟老也应老谓魏应璩与程文信书云南/求远田在关之西南临洛水北据邙山托崇岫以为宅因茂)
(以为荫言 竟陵王 亦合此性也恊合也/临洛水北据邙山托崇岫以为宅因茂林)丘园东国锱
铢轩冕(君分国以禄之视之轻如锱铢矣 …… (第 14a 页)
祖曰阮籍如此何以训世太祖曰度外人也宜共容之/济)
(服用之物也豫章王为荆州牧辟刘虬虬以书荅不应辟故 竟陵王 遗何点嵇叔夜酒杯徐景之酒鎗故云古人之服谓)
(命 (第 15a 页)
竟陵王 作书与虬致以殊礼徵士谓德高徵而不就皆曰/云献书也衡山虬所居也自衡山作书以献于王后豫章王)
(也/徵士 …… (第 15a 页)
也/铣曰谓文帝未即位时养德于东)爰造九言实该
百行(言静言昭言真言节言义孔藏与从弟书曰学者所/善曰 竟陵王 集有皇太子九言言德言贤言亲言生) …… (第 15b 页)
申为明戒行于今世也/则佩于衿带以慎未萌又)非直旦暮千载故乃万世
一时也命公注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竟陵王 集/善曰庄子曰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
(载之遇亦万世已去有此一时之美故 (第 16a 页)
竟陵王 注解/有皇太子九言注解/铣曰谓九言非但朝暮见之如千)卫
将军王俭缀而序之(俭为九言序赞/翰注同/善曰 (第 16a 页)
竟陵王 集云卫将军王)山宇
初构超然独往(谷之人也轻天下细万物而独往者也/善曰淮南王庄子略要曰江海之士山) (第 16a 页)
(朝等/向曰言 竟陵王 及其所未穷尽者未来集者皆复重/招之由是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
(事也/兴其)有一于 …… (第 2a 页)
托鬼神诈/稽太守会稽俗多淫祀好卜筮民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以)
(翰曰事鬼神曰巫言越人好为淫祀以事鬼神而 竟陵王 理/怖愚民皆案论之有妄屠吏辄行罚于后遂断绝百姓以安)
(人俗化一也/之都邑正风而)篁竹之酋感义让而失 …… (第 4b 页)
(皆学于中也故曰国子也师氏周官掌教国子也允信范法/以为国子祭酒也庠序国学也肇始也胄子也谓百官之子) (竟陵王 以为合法则也/也言师氏之选信归于)以本官领国子祭酒固辞不
拜八座初启以公补尚书令(座尚书即古六卿之任 …… (第 8a 页)
诸军事扬州刺史本官悉如
故旧惟淮海今则神牧(里书曰昆崙东南地方五千/善曰尚书曰淮海惟扬州地)
(牧谓 竟陵王 治之如神明矣牧即刺史也/里名曰神州/铣曰扬州近淮海二水神)编户殷阜萌
(作氓字/五臣本)俗滋繁(良曰 …… (第 8b 页)
曰沿犹因述也/济)
(善典法沿因也/盖因情所感也令)故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中
书监太傅领司徒扬州刺史 竟陵王 新除进督
南徐州(诸军之事/良曰谓督察)体睿履正神监(作鉴字/五臣本)渊邈
道(作首字/五臣本)冠民 …… (第 11a 页)
廉于殖财施人不倦(倦求善不厌/向曰殖犹资也/善曰左传叔向曰齐桓施舍不)帝
子储季令行禁止(止/铣曰 竟陵王 武帝子故曰帝子/善曰文子曰夫抱顺效诚者令行禁)
(故曰储季/皇太子弟)国网天宪寘诸掌握(陶曰今权官手 …… (第 13b 页)
疾不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尝论/善曰范晔后汉书曰仲长统字公理山阳人也少好事博涉)
(息四体之役/向曰言 竟陵王 志愿此事尝有此言故云符/之曰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足以)
(言也/仲长之)邙山洛水恊 …… (第 14a 页)
济曰叟老也应老谓魏应璩与程文信书云南/求远田在关之西南临洛水北据邙山托崇岫以为宅因茂)
(以为荫言 竟陵王 亦合此性也恊合也/临洛水北据邙山托崇岫以为宅因茂林)丘园东国锱
铢轩冕(君分国以禄之视之轻如锱铢矣 …… (第 14a 页)
祖曰阮籍如此何以训世太祖曰度外人也宜共容之/济)
(服用之物也豫章王为荆州牧辟刘虬虬以书荅不应辟故 竟陵王 遗何点嵇叔夜酒杯徐景之酒鎗故云古人之服谓)
(命 (第 15a 页)
竟陵王 作书与虬致以殊礼徵士谓德高徵而不就皆曰/云献书也衡山虬所居也自衡山作书以献于王后豫章王)
(也/徵士 …… (第 15a 页)
也/铣曰谓文帝未即位时养德于东)爰造九言实该
百行(言静言昭言真言节言义孔藏与从弟书曰学者所/善曰 竟陵王 集有皇太子九言言德言贤言亲言生) …… (第 15b 页)
申为明戒行于今世也/则佩于衿带以慎未萌又)非直旦暮千载故乃万世
一时也命公注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竟陵王 集/善曰庄子曰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
(载之遇亦万世已去有此一时之美故 (第 16a 页)
竟陵王 注解/有皇太子九言注解/铣曰谓九言非但朝暮见之如千)卫
将军王俭缀而序之(俭为九言序赞/翰注同/善曰 (第 16a 页)
竟陵王 集云卫将军王)山宇
初构超然独往(谷之人也轻天下细万物而独往者也/善曰淮南王庄子略要曰江海之士山) (第 16a 页)
周印异。(相国邺侯李泌印宣州长史周昉印)或有惭于稽古。谅无
乏于雅致。宋虞和表闻于明皇帝。齐穆书答于 竟陵王。 表
称委尽。书乃备详。(宋中书侍郎虞和上明皇帝表论古今
妙迹正行草楷纸色褾轴真伪卷数无不毕备表本行于 (第 28b 页)
乏于雅致。宋虞和表闻于明皇帝。齐穆书答于 竟陵王。 表
称委尽。书乃备详。(宋中书侍郎虞和上明皇帝表论古今
妙迹正行草楷纸色褾轴真伪卷数无不毕备表本行于 (第 28b 页)
曰高祖举秦如/鸿毛取楚如拾遗)将相侯王连头受戮乞为奴仆而
犹不获(干宝晋纪曰刘曜入京都杀大将军吴王晏 光/禄大夫竟陵王 其馀官僚僵尸涂地百不遗一)
后嫔妃主虏辱于戎卒岂不哀哉(孙盛晋阳秋曰刘曜/入于京都六宫幽辱)
(征西 (第 11b 页)
犹不获(干宝晋纪曰刘曜入京都杀大将军吴王晏 光/禄大夫竟陵王 其馀官僚僵尸涂地百不遗一)
后嫔妃主虏辱于戎卒岂不哀哉(孙盛晋阳秋曰刘曜/入于京都六宫幽辱)
(征西 (第 11b 页)
天年终也。昔周康王一旦晏起,诗人以为深刺。天子当夜寝早作,身省万机。如今崩殒,则为晏驾矣。(《文选 竟陵王
珩状》注,又《恨赋》注)
梓宫者,礼,天子以梓器;宫者,存时所居,缘生事亡,因以为名。凡人呼棺
梓宫者,礼,天子以梓器;宫者,存时所居,缘生事亡,因以为名。凡人呼棺
齐王囧传》。翊军校尉李含奔于长安,诈云受密诏,使河间王诛囧,因导以利谋。从之,上表云云。) 竟陵王楙
楙字 孔伟, 孚孙。初封乐陵亭侯,参相国军事。武帝受禅,封东平王,入为散骑常侍尚书。惠帝时迁大鸿胪,加侍中。赵王伦 ……郎,与前妻息死生隔绝,更娶昌母。今江表一统,昌闻前母久丧,言疾求平议。(《晋书·礼志》中。太康元年, 东平王楙 上言云云。案:「言疾」二字有脱误。《通典》八十九载此事云:后汉末,长沙人王毖上计至京师,值吴魏分隔, ……为魏黄门郎,更娶妻,生昌及式。毖卒后,昌为东平相,至晋太康元年。吴平时毖前妻已卒,昌闻丧求去官行服, 东平王楙 上台评议。)
楙字 孔伟, 孚孙。初封乐陵亭侯,参相国军事。武帝受禅,封东平王,入为散骑常侍尚书。惠帝时迁大鸿胪,加侍中。赵王伦 ……郎,与前妻息死生隔绝,更娶昌母。今江表一统,昌闻前母久丧,言疾求平议。(《晋书·礼志》中。太康元年, 东平王楙 上言云云。案:「言疾」二字有脱误。《通典》八十九载此事云:后汉末,长沙人王毖上计至京师,值吴魏分隔, ……为魏黄门郎,更娶妻,生昌及式。毖卒后,昌为东平相,至晋太康元年。吴平时毖前妻已卒,昌闻丧求去官行服, 东平王楙 上台评议。)
业,必隆于今,日月之晖,昧而复曜。乞垂三思,察臣所言。又可以臣表西示太宰。(《晋书·范阳王传》,与 东平王楙
镇东将军周馥等上言。案:篇末云:「可以臣表西示太宰。」则此篇是表也。)
又上表理成都王颖
又上表理成都王颖
,莫往莫来,恩绝殊隔,而令追服,殆非称情立文之谓也。以为昌不宜追服。(《晋书·礼志》中。案:王昌事详 前竟陵王
楙文。)
节省议
臣闻先王之教,莫不先正其本。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当今方隅清穆,武夫释甲
节省议
臣闻先王之教,莫不先正其本。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当今方隅清穆,武夫释甲
死绝,诚无异也。宜一如前母,不复追服。(《晋书·礼志中》,泰康元年,仓曹掾卫恒议云云。案,王昌事详前 竟陵王
瓘文。)
书
一日有恨,知问,未面为叹。欲七日去邪,恒白。(《淳化阁帖》二)
四体书
书
一日有恨,知问,未面为叹。欲七日去邪,恒白。(《淳化阁帖》二)
四体书
为陈氏服嫡母之服。族兄宗伯曾责元叠,谓抑其亲,乡里先达以元叠为合宜。(《通典》八十九。案:王昌事详前 竟陵王楙
文。)
又陈遣王公之国议
如诏准古方伯选才,使军国各随方面为都督,诚如明旨。至于割正封疆
又陈遣王公之国议
如诏准古方伯选才,使军国各随方面为都督,诚如明旨。至于割正封疆
黄门侍郎,江南已叛,石厚与焉。大义灭亲,况于毖之义,可得以为妻乎。(《晋书·礼志》中,案:王昌事详前 竟陵王楙
文。)
曹志
志字允恭,谯国谯人,魏陈思王植子。太和末徙封济北王。晋受禅,降封鄄城县公,
曹志
志字允恭,谯国谯人,魏陈思王植子。太和末徙封济北王。晋受禅,降封鄄城县公,
陵王行状》注。)
保傅不可不高天下之选。羊祜秉德尚义,克己复礼。东宫少事,养德而已。(《文选 竟陵王 行状》注)
太子始传之东宫,四海属目。保傅之官,不可不高尽天下之选。羊祜秉德尚义,可出入周旋,
保傅不可不高天下之选。羊祜秉德尚义,克己复礼。东宫少事,养德而已。(《文选 竟陵王 行状》注)
太子始传之东宫,四海属目。保傅之官,不可不高尽天下之选。羊祜秉德尚义,可出入周旋,
也。亡父母不知其死生者,不著于礼。生平不相见,去其加隆,以期为断。(《晋书·礼志中》。案:王昌事详前 竟陵王楙
文。)
论天
凡含天地之气而生者,人其最贵而有灵智者也。是以动作云为,皆应天地之象。古先
论天
凡含天地之气而生者,人其最贵而有灵智者也。是以动作云为,皆应天地之象。古先
,则两嫡之礼,始于今矣。开争长乱,不可以训。臣以为昌等当各服其母者。(《通典》八十九。案:王昌事详前 竟陵王楙
文。)
华林园诗序
平原后三月三日从华林园作坛,宣宫张朱幕,有诏乃延群臣。(《北堂书钞》
华林园诗序
平原后三月三日从华林园作坛,宣宫张朱幕,有诏乃延群臣。(《北堂书钞》
昌无疑于不服。(《晋书·礼志》中。《通典》八十九,太康元年,侍郎山雄、著作郎陈寿等驳。案:王昌事详前 竟陵王
琳文。)
皇甫谧
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居新安,汉太尉嵩曾孙,自号玄晏先生。魏郡
皇甫谧
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居新安,汉太尉嵩曾孙,自号玄晏先生。魏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