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總集類
之道既寿且宁福称其德元至治癸亥
某月某日无疾而逝年八十二泰定甲子某月某日葬
某里之延福原子男五垕子辰 子良 子复子莱子其一
其四先卒女三孙男十女十三曾孙男五女五予观家
之盛衰寔关内助之贤以否吴氏自宋至今弗替益 (第 6b 页)
某月某日无疾而逝年八十二泰定甲子某月某日葬
某里之延福原子男五垕子辰 子良 子复子莱子其一
其四先卒女三孙男十女十三曾孙男五女五予观家
之盛衰寔关内助之贤以否吴氏自宋至今弗替益 (第 6b 页)
光含铏于明时者非夫人之内助何以成舂
赁鹿车之高也邪则夫人之贤宜与德耀少君相为后
先岂曰过哉乃若其恭顺 子良 抑妇之委琐者虽略之
可也夫人之卒在去岁癸酉十二月十有二日春秋六
十有九遗言迟宗文归窆宗文将以今年景泰 (第 19a 页)
赁鹿车之高也邪则夫人之贤宜与德耀少君相为后
先岂曰过哉乃若其恭顺 子良 抑妇之委琐者虽略之
可也夫人之卒在去岁癸酉十二月十有二日春秋六
十有九遗言迟宗文归窆宗文将以今年景泰 (第 19a 页)
左传。楚昭王为伍胥所逐。出奔郧。钟建负王女季芈而逃。及乱定。王欲嫁季芈。季芈曰。钟建负我。遂嫁钟建。 平原王
有少女好啼。王戏曰。汝每啼。长当归愚温达。温达佣人也。容貌龙钟。破衫弊屦。乞食于市。时人目为愚温达。 (第 15L 页)
列传七十卷
后妃,(宣穆张皇后等二十四后妃。) 王祥等二百十二人。 宗室,(安平献王孚等八人。) 宣五王, (平原王干 等。) 文六王,(齐献王攸等。) 武十三王,(毗陵王轨等。) 元四王,(琅琊王哀等。) 简文三王,( (第 266H 页)
后妃,(宣穆张皇后等二十四后妃。) 王祥等二百十二人。 宗室,(安平献王孚等八人。) 宣五王, (平原王干 等。) 文六王,(齐献王攸等。) 武十三王,(毗陵王轨等。) 元四王,(琅琊王哀等。) 简文三王,( (第 266H 页)
见之者。或以为得谥而瞑。或以为知其意而瞑。传之者又从而神其说耳。恐非其实然也。未知得之不。
[楚 司马子良 生越椒]
楚 (第 542L 页)
司马子良 生越椒。其兄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豺狼之声。不杀必灭若敖氏矣。 (第 542L 页)
子良 不可。子文以为大戚。将死泣曰。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卫宁惠子疾。召悼子曰。吾 (第 542L 页)
[楚 司马子良 生越椒]
楚 (第 542L 页)
司马子良 生越椒。其兄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豺狼之声。不杀必灭若敖氏矣。 (第 542L 页)
子良 不可。子文以为大戚。将死泣曰。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卫宁惠子疾。召悼子曰。吾 (第 542L 页)
高句丽 始祖都卒本。今成川云。而未详。○琉璃王二十二年癸亥。移都国内城。在义州。○山上王十三年己丑。移都丸都城。内国内城近处。○东川王二十一年丁卯。移都平壤。○故国原王十二年壬寅。复都丸都城。十三年癸卯。又移都东黄城。在平壤东木觅山中。○长寿王十五年丁卯。复都平壤。○ 平原王
二十八年丙午。移都长安城。在平壤。○始祖生于辽东句丽
新罗合九百九十二年。(朴氏十王。昔氏八王。金氏三十七王。合五十五王。统合前七百二十四年。统合后二百六十八年。)
高句丽 始祖都卒本。今成川云。而未详。○琉璃王二十二年癸亥。移都国内城。在义州。○山上王十三年己丑。移都丸都城。内(一作在)国内城近处。○东川王二十一年丁卯。移都平壤。○故国原王十二年壬寅。复都丸都城。十三年癸卯。又移都东黄城。在平壤东木觅山中。○长寿王十五年丁卯。复都平壤。○ 平原王 二十八年丙午。移都长安城。在平壤。○始祖生于辽东句丽以(一作山)下。故以其姓。冠于山名上。以为国号。 (第 439H 页)
高句丽 始祖都卒本。今成川云。而未详。○琉璃王二十二年癸亥。移都国内城。在义州。○山上王十三年己丑。移都丸都城。内(一作在)国内城近处。○东川王二十一年丁卯。移都平壤。○故国原王十二年壬寅。复都丸都城。十三年癸卯。又移都东黄城。在平壤东木觅山中。○长寿王十五年丁卯。复都平壤。○ 平原王 二十八年丙午。移都长安城。在平壤。○始祖生于辽东句丽以(一作山)下。故以其姓。冠于山名上。以为国号。 (第 439H 页)
王薨。太子安藏王兴安立。薨。弟安原王宝延立。薨。太子阳原王平成立。薨。 太子平原王
阳成立。移都长安城。隋开皇九年。灭陈。王惧。治兵为拒守计。隋玺书责之。王已薨。太子元立。封元为辽东郡 (第 199H 页)
即先生论大义仍陈尹拯事疏。)二十五板○沃儒之疏(似是重峰后事。)○錞也(重峰之孙)若敖之鬼(左传。楚 司马子良
生子越椒。子文曰狼声。必灭若敖氏。将死泣曰若敖之鬼。不其馁乎。○若敖。子文姓也。)○铃平(尹坦。 中 (第 450H 页)
壤城。(都凡一百五十六年。)故国原王十三年移都东黄城。(木觅山在府东四里。有东黄城旧址。一云纲城。) 平原王
二十八年移都长安城。(都凡八十三年。)柳馨远曰高句丽地志长寿王十五年自国内移都平壤。其本纪则谓山上王 (第 175L 页)
勾丽亦明矣。或者曰平壤城长安城之同异。可得闻欤。曰唐书云平壤亦名长安城。而三国史云长寿王移都平壤。至 平原王
移都长安城。城虽相近而其非一处可知也。金富轼已论于地志矣。或者曰里谚相传以安市城为平壤者何欤。曰前汉 (第 468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