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總集類
詔令奏議類
詩文評類
   刺史四首 望中岳

  许昌咏古 村行二首
  闻蝉 雨宿蔡寨村舍
  田家 雨止
  晓行 与 王惺园
修撰对奕
  确山道中 渡淮
  山行二首 自信阳入平靖关六首
  七夕宿平靖关 自应山入安陆县二首 (第 15b 页)
   郭允伯金石史序
古文多用竹简后世易以楮纸二者适于用而不能久
故金石刻尚焉周秦汉唐之刻传于今者皆工妙可爱
世人震于所见因叹古人事事不可及予谓字画有好

丑镌手有巧拙古人讵必大异于今顾其丑且拙者虽
托之金石终与草木同腐神物所护持必其精神自能
寿世故非古迹之皆工殆非工者不能久而传尔自宋
以来谈金石刻者有两家或考稽史传證事迹之异同
或研讨书法辨源流之升降尝鼎一脔各厌所欲挹水
钻燧取之无尽今读华州郭允伯金石史鉴别精审而
援引经史亦亹亹可听庶乎兼两家之长者允伯长于
分隶与盩厔赵子函同有金石之癖当时称关中二士
乃赵所著石墨镌华久行于世而此书䍐传吾友汪子
少山得故家藏本手录其副韩城 王侍郎惺园
将刻之 (第 2a 页)
寿皆七
十八十涕泣颂君之德不敢忘云新宁山邑也僻在楚南黔粤
之交巨岭层峦穹窿杂袭郁挠而不得少舒自古未闻 伟人杰
士出于其閒亦乏甲乙科第居民治生纤啬有唐魏之风独君
与江太公一峰轻财好义不屑屑于自殖江君之子谥忠烈者 (第 21b 页)
卿令狐德棻吏部侍郎高敬言刑部侍郎刘燕客
给事中赵文恪中书舍人李友益少府丞张行实大理丞
元绍太府丞 王文端
刑部郎中贾敏行等。爰逮朝贤。详定
法律。酌前王之令典。考列辟之旧章。适其轻重之宜。采其
宽猛之要 (第 23a 页)
宜复旧也各馆官书以内阁翰檐衙门充总纂纂
修协修官此 国初以来定例近日尚有明文可见一见
于嘉庆六年十月 大学士王杰
等会典馆原奏再见于嘉
庆七年十一月大学士保宁等会典馆原奏弁冕会典者
也会典馆如此 历圣实录馆如此一切 (第 57b 页)
官书局无弗
如此嘉庆七年 王文端公
送中书蔡毓琳等充协修而以
叶继雯充纂修叶君负文望辞至再欲待三 (第 57b 页)
文端
怒遂 …… (第 57b 页)
书送纂修之例于是终会典馆全书告成之年无
以中书续送者 仁宗睿皇帝实录凡六年告成亦无
以中书送纂修者在 文端
为迁怒为变旧章从而沿之非 (第 58a 页)
文端
诤友矣但 (第 58a 页)
文端
未尝奏明裁汰未奉明文从而沿之
以为前规后随恐 (第 58a 页)
文端
不受且停止送纂修协修矣而独
送分校分校之役与供事等夫中书与翰詹同为清秩翰
林纂书中书分校之书内得失一 (第 58a 页)
   步咸仰流景骛于
 观文成化之盛更曷有涯涘也夫(臣/)梁国治(臣/)刘墉
   (臣/)曹文埴(臣/)彭元瑞(臣/) 王杰(臣/)
董诰(臣/)金士松 (第 3b 页)
  大学士三等忠襄伯和珅
承训书谕兼通清汉旁午军书惟明且断平萨拉尔亦
曾督战赐爵励忠竟成国干
    大学士王杰
典学七闽肃正士风台湾民俗颇悉心中山海险夷参
画具通有佐樽俎图貌纪功 …… (第 4a 页)
   大学士三等忠襄伯和珅

国家用武帷幄丝纶事殊四朝(谓汉唐/宋明)清文汉文蒙古
西番颇通大意(去岁用兵之际所有指示机宜每兼用/清汉文此外颁给达赖喇嘛及传谕廓)
(尔喀敕书并兼用蒙古西番字臣工中通晓西番/字者殊难其人惟和珅承旨书谕俱能办理秩如)勤劳
书旨允称能事
    大学士王杰
司学闽疆台湾事晓海洋进退颇亦了了短诗长记昼
夜誊章(每军营奏报捷章皆有诗文志事随时/誊写至西藏番地情 (第 12a 页)
 山至高老桥日已逼暮欲径上同伴不可乃还以二月
杪抵都居仲弟海岱门三条胡同寓斋三月应礼部会
试四月初九日榜发获隽座师为 东阁大学士王文端

   公杰吏部侍郎后官体仁阁大学士朱文正公圭工部
   侍郎邹公奕孝房师为刑部员外郎后官安襄郧道王 (第 22a 页)
不扰矣星衍曩游学毕制军幕府八年服其度或有所白事
见施行以为事无不可为及举进士释褐为词臣出座主朱石
王伟人
师之门而知有守可以自立至为尚书郎从公久亲
见公行事乃知谨细微居处执事尽恭敬日慎一日始欿然不
自足则星 (第 58a 页)
   重订天台山方外志要序

  蔗查集序
卷五
  纪文达公集序
   王文端公
文集校本跋
  淩母王太孺人寿诗序
  里堂学算记序
  旧言堂集后序
  绿天书舍存草序
  孙莲 (第 5a 页)
进士丙午科房师也)
  叶氏庐墓诗文卷序
乾隆岁庚戌元与叶云素先生(继/雯)相识于京师盖同
出朱文正 王文端
二公门下也先生学术深厚贯通
古今至性过人笃于实践执亲之丧疏食庐墓其事
见于汪稼门制府尺牍中嘉庆岁辛未 (第 10b 页)
  次仲淩君传
淩君讳廷堪字次仲安徽歙县人远祖安唐显庆中

任歙州州判遂家于歙父文焻业贾于海州君生海
州六岁而孤困苦穷巷中母王氏鬻簪珥就塾师粗
记姓名而巳去学贾不成年二十馀始复读书向学
能属文惧时过难成也著辨志赋以见志乾隆四十
六年游扬州慕其乡江慎修戴东原两先生之学四
十八年至京师始多交游大兴翁覃溪先生见君所
撰述大嗟异始导之为四书文应顺天乡试不中明
年复游扬州见元以学问相益君乃拟李白大鹏见
希有鸟赋以见意五十一年复入都应试不中明年
从翁先生于江西又明年客河南秋三应顺天乡试

始中副榜南归五十四年应江南乡试中式明年成
进士出朱文正 王文端
二公之门盖与洪君亮吉等
皆以宏博见拔者也 殿试三甲例授知县君投牒
吏部自改教授曰必如此吾乃可养母治经 (第 26a 页)
文端

吾不强子改冷官子愿之甚善文正题其挍礼图曰
君才富江戴又曰远利就冷官盖甚重之既选宁国
府学教授乃奉 (第 26a 页)
足以觇全量矣
   王文端公
文集挍本跋 (第 2b 页)
王文端
师诗文不自以为重盖公所重在立朝风节
也公薨后公子堉时收罗杂稿寄至江西属元编刻
之元乃手编为葆淳堂集若 …… (第 2b 页)
式璜迁福州
闽县祖应瑞父起龙皆以农业佐儒术起龙补县学
生君幼颖异家贫雄于文试辄高等朱文正公纪文
达公 王文端公
在闽皆赏拔之累不举于乡补岁贡
生教授乡里生徒众多尝主讲仙游龙岩邵武漳平
上杭书院皆有经法弟子多举科名 (第 21b 页)
竿始揭(林爽文倡会聚众,自外生成,于前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啸聚起事),腊沾麦雪牍来传。是何蠢尔竟敢尔(臣 王杰)
,即以未然知必然(提督黄仕简闻匪犯滋事,即带兵渡海;任承恩亦自请带兵进剿。朕阅其奏报情形,殊觉张皇, …… (第 39 页)
    大学士三等忠襄伯和珅

  承训书谕,兼通清汉。旁午军书,惟明且断。平萨拉尔,亦曾督战。赐爵励忠,竟成国干!
     大学士王杰

  典学七闽,肃正士风。台湾民俗,颇悉心中。山海险夷,参画具通。有佐樽俎,图貌纪功。
    协办大 (第 88 页)
  上又谕内阁曰:福康安等自鹿仔港进兵后,督率将弁奋勇攻剿,连次克捷。前于嘉义县破贼解围,业经降旨将福康安、海兰察晋封公爵,赏给红宝石顶、四团龙褂,以示优奖。今逆首林爽文经福康安等设法生擒,办理周妥,实属可嘉;特亲解御用佩囊二个,分赐福康安、海兰察,用昭恩眷。所有在事出力之将弁等,并著福康安查明咨部议叙。其随征兵丁,并著福康安分别奖赏。至办理此事,朕先事运筹,决机发策。自逆匪滋事以来,大学士阿桂留京办事,续又差往河工及江南勘河,本未承办书谕。大学士和珅始终承旨书谕,于一切满汉事件,钜细无遗,懋著勤劳,自应特加优赏。和珅本系一等男爵,著照从前大学士张廷玉之例,晋封为三等伯。大学士阿桂、 王杰
、尚书福长安、董诰,夙兴夜寐,一体宣勤,俱著交部议叙。其满汉军机章京,并著军机大臣查明实在出力者,交 (第 853 页)
  岁庚午,大饥,哀鸿遍野。君设局筹赈,全活无算。复虑异地挽粟,当此然眉至急

,接济或未能剋期。遂躬诣虎岫神祠,扶服泥首,为民请命。斋坛一醮,立沛甘霖。今岁丙申,复大旱,赤地千里,郡中粮食为之一空;储谷者又率居奇以弋利,价涌甚。君驰书三弟,省垣运舶立至,谷价以平。此二事,脱手皆数千金。至于排难解纷,则尤不吝重赀,立平械斗之祸。他如造桥修路,舍药施棺,凡兹美谈,不胜枚举。瑶林,晋邑之僻壤也,自昔未闻 伟人杰
者出于其间;居民治生,有唐魏纤啬之习。君独姿禀醲粹,知足以扩其业,仁足以周其党,信义足以推之四方而无 (第 364 页)
骊州尹正字公事继母至孝。遂与为友。酬酢诗篇。至今多可读也。自高祖父以来。三世不仕宦。皆由蚤世。然尔时 伟人杰
士。多不肯屈首场屋。往往消摇自适于山泽园田之中。盖以党议渐痼。而细人鄙夫背旧謟时。其不为骨肉相残者无 …… (第 367L 页)
之工。使圣贤格言。常常浸灌。俾之不畔。旁治功令之业。以图发身。以冀事 君。以备昭代之瑞物。以作后世之 伟人。
勿以沾沾之嗜。而轻弃此千金之躯也。苟子之不改。即马吊江牌狭斜之游。亦无以加于是也。(嘉庆庚辰五月一日 (第 382L 页)
。乾隆戊戌。奉使青海。穷河源。 和珅权倾天下。满洲之俗。等威不甚分明。望见和珅坐者。皆起汉阁老嵇璜, 王杰
等充位而已。和珅子驸马。又是轻躁少年。 纪大宗伯名昀。直隶献县人。海内推为词林宗匠。方修辽金元明史及 (第 103H 页)
卫赛音博勒克巴图鲁札奇图。 三等侍卫什伦哈什哈巴图鲁阿尔丹察。 三等侍卫卓里克图巴图鲁五十保。
   王杰
(第 277H 页)
王杰
陕西韩城县人。辛巳榜居魁。四月廿一日殿试。廿五日傅胪。西人魁榜。清朝百年。未之有也。
  史贻直
(第 277H 页)
等事。特薄物细故耳。张咏之劝读霍光传。岂无以乎。噫。昆山白玉。或不无微瑕。千里长河。不能不一曲。自古 伟人杰
士。望实俱隆。重于当时。名于后世者。率不免识者之嗤点。岂不可惜。况自郐以下。无讥焉者乎。世之自好者。 (第 498L 页)